第13章 唯有曹公,重整山河
- 三国:我谋士单挑吕布,很正常吧
- 吾乃咸鱼王
- 2038字
- 2023-09-11 08:32:05
郑玄到这话以后轻轻皱了一下眉头,不过也并没有开口反驳,而是说道。
“自明远来是客,如果不嫌弃老夫这里房舍简陋,就暂且住上几天吧。”
赵宁听到这话也没有推辞,当即就答应下来。
“能够有几日时间与先生作伴,乃是求之不得之事。”
之所以他会投靠曹操,那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因为曹操成名比较早,刘备和江东孙家现在没有展露头角。
另外一点就是因为曹操唯才是举,这一点尤为难得!
大汉四百年年,到了如今这种阶段,基本上所有人都形成了精英统治概念。
也就是说看出身,而曹操则不然。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后来的三国之中,魏国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都是曹操给打下来的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赵宁会选择投靠曹操的原因。
不管别人怎么说,至少以他的感观来看曹操,这个人虽然复杂,但却是有公心的!
就拿黄巾军这件事情来看,他的第一目标就是招降。
而且还是在粮食不足的情况之下!
也就是说曹操看的比别人要更加长远,更重要的就是,相比于别人有了一丝怜悯之心!
郑玄明知道自己在为曹操效力,却邀请自己留下来,估计是有事要说。
陈登也是一个有眼力劲儿的人,推说自己有事,告辞离去。
待到晚上掌灯,下人来请赵宁。
“公子,我家先生有请。”
入得房中,郑玄正在拿着一只小竹棍挑弄着豆大的油灯,试图让它明亮一点。
见到赵宁走进房中,郑玄停下动作。
“子明来了请坐。”
这年头的座可不是盘腿坐,也不是大大咧咧四方坐,因为还没椅子,只能跪坐。
说起来这个赵宁是有些吐槽的。
他也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这年头的人都喜欢穿袍跟连衣裙似的。
那也是因为方便。
穿的裤子必须要便捷才行,要不然上厕所还要着急,麻烦的脱了外袍那就太浪费时间了。
更重要的就是棉布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推广开来,衣服要穿的厚才能保暖。
在这种情况之下,开裆裤就成了必然选择。
因此在坐姿之上必须要规整跪坐,就是为了预防双方见面之时动作太,导致春光乍泄。
还好来这个朝代已经有一段时间,这姿势还能受得了。
“先生有何教我?”
郑玄略微皱眉,思虑片刻,这才说道。
“自明能够说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么就应该明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等等这句话不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吗?
难不成自己引起了蝴蝶效应,面前所处的不是三国时代,而是一个混乱的朝代?
看他双眼之中有些迷茫。
郑玄轻轻皱了一下眉头,开口解释道。
“此乃荀子王制中所言,自明难道没有听过吗?”
赵宁有些尴尬的咳嗽了一声,然后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
“小的时候家中有长辈,教授我读书识字,后来家中贫困就没有师从他人学习。”
“所以让先生见笑了。”
郑玄一听这话眼中惊奇之色更胜。
“没想到自明竟然是生而知之者!”
说到这里,他眼中的目光更加炽烈起来,这古人都说有生而知之者。
可是那都是记载于书本之中真正见识到过的,这还是头一次。
郑玄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学说能够被推而广之,那就需要有好学生。
一个生而知之者当然是最佳的选择。
还不等赵宁说话,郑玄就已经坐正了身体,继续说道。
“许子将说这曹孟德乃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老夫看你对于曹孟德多有夸奖之意,觉得他是难得一见的明主。”
“不过你却要知道这曹孟德乃是伯恩寡义之辈,其性如虎狼,将来终要噬人!”
虽然赵宁并不清楚郑玄是依据于哪些证据做出这个判断的。
不过能够听得出来,这怨气不是一般的大,甚至有些根深蒂固的感觉。
于是他便开口问道。
“先生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是曹公所做之事有什么不妥之处?”
郑玄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开口说道。
“君子有三德,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曹孟德矫诏意图召集天下诸侯,击败董贼解救天子,结果一事无成,此为不智!”
“矫枉过正而且狡诈多谋,此等人必定不会轻易信人,因此可以说无仁!”
“虽然说在行军打仗一方面有着些许本事,不智不仁之人,何以成大事?”
这话的评价可真是够低的。
不过赵宁听出来的一些味道,这应该不是一两个人的看法,应该是一批人的看法。
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四个字矫枉过正!
这么一说,他也就明白郑玄是持什么观点了。
那就是为权贵代言,过于追求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
这话怎么说呢?
说好听点儿就叫吹毛求疵,说难听点儿那就是事后诸葛亮。
反正做事的又不是你挑毛病,谁不会啊?
赵宁微微一笑当下便说道。
“先生这么说,我不敢苟同!”
“哦?自明有何见解?”
这时候赵宁的脸上露出一抹嘲讽之色。
“先生刚才也说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那就是说这百姓如水。”
“如果要是这样的话,权贵就如同这引水的沟渠一般。”
“只能顺势而为,绝对不能在水大之时高建堤坝,如此一来势必要溃坝。”
“既然这样,那就需要过一段时间,为河道清淤,曹公就是这名清淤者!”
这套说法太过于新鲜,郑玄听到之后皱了一下眉头。
身为一名大儒,考虑问题肯定不会那么浅薄,他当然能听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沉思良久,郑玄一脸赞赏的说道。
“子明说的颇有道理,这天下之民治理起来有两法。”
“一法就是施以教化,让其知道,可为与不可为。”
“另外一罚就是依靠国家法度,只要能够并举,天下可安。”
这太过于理想化。
赵宁嗤笑一声,轻轻摇头。
“可是如今这些权贵已经将国家法度给破坏殆尽,不重整山河如何能够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