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

时代是思想之母。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2019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代表时又强调:“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2]这些讲话,前后贯通,对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新时代如何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变,改变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习近平同志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3]我们认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虽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但也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长期主导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西方学术理论正遭遇严峻挑战,正在接受新时代的检验,给新时代学术创新留下了巨大空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而鲜活的实践为理论工作者的学术创新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土壤和研究样本;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经验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民群众丰富实践创造的宝贵经验,为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了最基本的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4]我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历经几千年没有中断文明的古国,也是少数在短短几十年内创造了现代化奇迹的国家。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走的是一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道路,借用西方理论范式解释不了中国发展道路,总结不了中国发展经验,概括不了中国成功背后的制度优势,解释不了中国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内在逻辑。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中国学者应该最有发言权,只能依靠中国学者自身的努力。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5]19世纪末,即1898年,梁启超先生在《保国会演说词》中曾说:“吾中国之亡,不亡于贫,不亡于弱,不亡于外患,不亡于内讧,而实亡于此辈士大夫之议论之心力也。”这段话警示我们,知识分子不能热衷于不知真相的空泛议论,不能以自己的善良愿望代替对国际国内环境的真切观察。20世纪初,列宁曾说:“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6]他还说,“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为了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产生的。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繁荣发展中国学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走向;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为了深化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本人于2016年承担了中国人民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同年还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经验研究”(16JJD710012)。在完成这两个课题的过程中,本人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研究,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文章,这里呈现给大家的是多年研究的一些成果。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第二部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其中一些内容已于先前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这次收录时只是做了简单修补,还有一些内容是初次公开发表。由于书中涉及的问题都较大,研究这些问题都有相当的难度,故本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恳请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自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将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作为一名中国学者,要敢于直面这些矛盾和问题,要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秉持崇高的社会责任,加强对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探讨;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大的学术情怀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要敏锐把握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呼唤,紧紧立足中国实际,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以及不同学科的结合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和阐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作出深刻揭示,对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国道路作出科学解释,把中国发展模式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转化为理论创新的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注释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

[2]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人民日报,20190305.

[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

[5]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

[6]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9.

[7] 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3版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