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复制:
洛可可的细胞管理法

企业最缺的是什么?对当下的中国企业来说,缺少创新,缺少有创意的人才,是很多企业都要面临的大问题。很多企业会想,创新或者创意如果能够复制,那一定会极大提高组织内部的生命力。而这种复制,还真的有企业做到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组织的快速发展缺的不是人手,而是有创意的人才。萧何夜下追韩信,看重的是韩信的才华,韩信也用平定天下回报了萧何和刘邦的信任。

不过,创意型人才通常都很难管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性格特立独行,而且很难被满足。就像韩信,他虽然才华横溢,却因功高盖主,蔑视同僚,和叛贼同流合污,最终三族被诛。

如果管理不好个性突出的创意型人才,突出个性而忽略了团队,组织就会乱成一锅粥。但组织的发展又离不开创意,因此,必须尊重创意型人才的个性。这样看来,二者似乎是相互矛盾的。

实际上,组织的快速发展需要实现员工能力的快速复制,而其中最难的就是创意、创新能力的复制。掌握了创意型人才的复制法则,就掌握了组织快速复制和裂变的精髓。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好好学学中国最大也是最牛的设计公司之一——洛可可。

突破管理极限

设计师是富有创意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性格迥异,同时他们又是能力出众的一群人。因此,他们是最难管理的群体之一。所以,设计公司的规模通常很难做大。中国的设计公司通常只有几十人,即使国际最牛的设计公司IDEO,员工也只有550人。

洛可可却突破了这个管理极限。员工从1个人到70人,洛可可用了3年,从70人到1 000人,洛可可仅用了7年。最重要的是,这10年间,洛可可的收入和利润每年都保持着超过100%的增长速度。

在15年的发展历史中,洛可可共获得了242项创新大奖,包括14座德国红点等国际设计大奖,是第一个实现国际设计奖项大满贯的中国设计公司。

谈到洛可可快速复制创意型人才的秘诀,细胞管理法功不可没。细胞管理法是洛可可自创的组织管理方法,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独立核算单元,是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组长和最多6个组员构成。

根据洛可可董事长贾伟的经验,当管理者管理超过6个人的时候,管理工作几乎消耗了他所有的时间,其再也没有精力从事设计创意工作。浪费一个设计师的创意能力,是洛可可不愿看到的。所以,洛可可规定一个小组的人员不得超过7人,组长最多管理6个人。

在洛可可的小组中,大家的工作基本差不多,管理难度也没那么大。只不过组长除了设计工作,更多地要去做跑客户、接单、协调各方资源等工作。所以,组长管理不超过6个人,一般都可以保证精力,继续创作。当然,仅靠不超过7人的项目团队规模,洛可可远远不能够实现创意型人才的快速复制。洛可可经过漫长的摸索、试错,才跑通了细胞管理法。

实际上,在管理幅度的研究中,管理最多6个人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范围。美国管理学家、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欧内斯特·戴尔曾经调研了美国100家大型企业,他发现,总经理的管理幅度,也就是直管下属的人数,从1到24不等。中位数是8和9。而在对41家中型企业的一次调研中,他发现中型企业的管理幅度中位数是6和7。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践行了欧内斯特·戴尔的思想,从职能、位置、协调、计划等维度,对管理复杂性和负荷量进行评分,从而合理制定管理幅度。

评估之后的总分如果在40~42之间,管理者的直管下属建议在4~5个人;分数在22~24之间,直管下属建议在8~11个人。

通过复制人才让管理更高效

我经过5年的追踪研究,总结了洛可可的人才复制核心经验。简单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鼓励裂变的激励机制。

在洛可可当组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他们最多可以分享小组40%的利润。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所以,组长会抓住任何机会,培养组员,提高业绩。不过,组员的能力提高了,就会有当组长的冲动。人员流失在所难免,组长的心血也会付诸东流。

为了避免这个窘境,洛可可想出了办法:如果一个小组分裂出来新的小组,那么原来的组长可以在一年内分享新的小组10%的业绩。将“生长期”定为一年,是因为老组长对新组长的培养周期最多也就一年。一年孵化期,一年收益期,比较合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一个小组能源源不断地输出新组长,那么老组长就会源源不断地获取收益。因此,老组长并不排斥别人裂变出去。高效裂变是快速复制的核心,而鼓励裂变的本质是高收益的激励机制。

这种做法与华为异曲同工,华为倡导的“不让奋斗者吃亏”也是一种强激励机制。华为强调“利出一孔”,员工的收益要与公司实现唯一绑定,只要努力干,薪水、奖金和股票一个都不会少。

第二,先竞后合的组织关系。

通常情况下,管理者希望各部门可以协同在一起,共同在市场上厮杀。但贾伟不这么认为,他指出,在某种程度上,竞争比协同更重要,协同是竞争的高级状态。他说:“我们也犯过错误,一开始公司就希望几个细胞协同,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最开始一定是竞争,甚至在竞争中,哪些细胞永远竞争不过另外的细胞,就被PK(对决)掉,公司支持市场行为,这就是真正的优胜劣汰。”所以,洛可可采取的是市场机制,被PK掉的小组会被打散、重新分配,这会让每个核算单元都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不过,这种激励机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协作难。比如,内部竞争这么激烈,当有大项目出现,要两个小组合作完成时,“如何分食”就会成为问题。再比如,在有些小组可以独立作战后,公司总经理有时甚至调动不了组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洛可可采取了非常有创意的管理方式。首先,实行双算规则。如果一个细胞帮另一个细胞拿了项目,或者双方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两个小组都能100%获得该项目的业绩,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在分成方面形成对立。

其次,设计特殊的激励机制。例如,针对非营利项目,洛可可为管理者设计了奖金池。比如,部门上一财年赚了1 000万元,总经理可以拿出300万元作为奖金池。根据非营利项目的工作量,总经理可以与下属组长商定一个数,从奖金池里出钱,激励下属完成项目。

第三,以目标为导向的支撑体系。

对很多人来说,支撑体系、中台等,已经不是新词了。比如,2015年底,阿里巴巴宣布全面启动中台战略,构建更具创新性、灵活性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将组织变革上升到了战略层面。

在阿里巴巴的带动下,设立中台成了一种潮流,众多企业纷纷效仿。其实,阿里巴巴的做法并不新鲜,它源于马云对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考察,这家公司开发了《部落战争》等知名游戏,但每个项目小组只有不到7个人,小组被称为细胞,它们组成的超级细胞(supercell)就是这家公司的名字。这是不是跟洛可可很像?

Supercell不断沉淀公共、通用的游戏开发素材和算法。各小组可以复用这些素材,快速试错和迭代。这种技术和能力的复用性,被阿里巴巴称为“中台”能力,属于典型的组织支撑体系建设。

支撑体系的核心是赢利,因此能不断支持前端业务部门。这就是前端业务部门能够快速复制核心能力的基本保障。

洛可可也有支撑体系。不过,它的支撑体系和阿里巴巴、Supercell都不相同。那不仅仅是一种支撑,还是一种制定目标、完成目标的强大体系。

公司和小组每年会共同制定赢利目标。根据约定目标的利润率,公司将小组分为红、黄、绿三种状态。在约定利润率以上的是绿,以下的是黄,亏损的就变成红色。

财务部会以月为单位,为每个小组出财务核算表。对于变成红色的小组,财务部和人力部就会加入,以周为单位,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检查。

大家根据数据进行复盘和检测,可以看出原因,比如一个小组在有3个组员时一切正常,在第4个组员出现后,这个小组的数据直线下滑。有可能是第4个组员个人有问题,也有可能是这个组长的能力使其最多只能带3个组员。

通过数据分析,支撑部门需要为业务部门提供工具支持,比如数字化系统,又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管理工具、奖金包等。之后,小组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改进。

对洛可可董事长来说,在管理好1 000个“孙悟空”的过程中,他还有很多的故事。而细胞管理法让洛可可突破极限,创造了行业奇迹,也让企业家看到了管理的重要性。

要点回顾:从洛可可快速复制人才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三条经验?

一、鼓励裂变的激励机制。

二、先竞后合的组织关系。

三、以目标为导向的支撑体系。

思考题

在你目前的团队中,哪个部门、小组或者成员最难管?你使用的管理方式和洛可可的思路有什么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