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抡语

秦始皇想看看,这教育扶苏仁政的儒家,在天幕中是什么样。

如果不行,他不介意来个坑儒禁书。

【孔子,你以为他只是一个只会儒术的老爷爷吗?‘我们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春秋时期。

孔丘看着天幕上的介绍,也很是惊奇,他没想到后世竟然会介绍一个和他同姓的人。

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他看着自己孔武有力的身体,再看看自己三千的弟子,他觉得天幕上说的很对。

这个世界不就是这样吗?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要不怎么那么多学说,对自己的学说都很佩服呢?

【史记中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放在现在两米多,】

孔丘看着天幕上说的孔子的身高,又量了一下自己的,嗯,和我一样高。

其他朝代的儒生,看到天幕上说的,不断的寻找着古籍,他们想证明一下,天幕上说的是不是真的。

【孔子不仅长得高,长相还奇特。据荀子记载,孔子他老人家长得就像戴了个驱鬼的面具,鬼看见他就能吓跑。】

孔子看着天幕上正在表演的小人,又看了看自己的相貌,他觉得上面肯定不是他。

如果是他了,他肯定找那个叫荀子好好说道说道,肯定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想完,他随手把自己的肌肉摆成了一个德字。

【孔子他老人家力气还贼大,能举起起码400斤以上的城门门栓,跟之后秦武王举的400多斤的秦鼎应该是不相上下,只不过秦武王举个鼎吧,最后还把自己给砸死了。】

秦始皇听着天幕上说的,一阵头大。

你说孔子就说孔子呗,怎么还揭我祖宗的伤疤。

他不就举个鼎把自己砸死了吗?你至于弄得全天下都知道吗?

【文理双修的孔子射箭和开车也是相当的擅长,只要是孔子射箭,吃瓜群众就围成一圈相当热闹。

他射的都是飞在空中的鸟,而且百发百中,并且在他63岁时,还能亲自给学生们展现单手驾战车狂飙的快乐。】

孔丘看着天幕上的讲解,越来越欣赏天幕上的孔子了。

哈哈,竟然和自己一样。

自己也是这样射鸟的,并且前一段时间才给弟子们表演了怎么飙车。

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老年益壮。

【孔子最擅长的是以理服人,听话就讲道理,不听话就讲物理。】

哈哈哈,孔丘看到这里,越来越喜欢天幕上的孔子。

这天下,谁人不知道自己有三千弟子,不知道自己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一个身高2米的大汉,带着72个堂主和3000小弟,还愿意和你坐下来讲道理。。。就问你服不服吧[看][看][看]》

《ESP~花月琉璃:不服不行啊,不服他就要以德服人了》

《那兔1:道理服不了就上物理[看]》

《我们抚州哇来港:人家都说了,听话讲道理,不听话讲物理》

《水沚:以德斧人[狗头]》

哈哈,孔丘看着天幕的上的评论,很是欢乐。

他的三千弟子可是可不是说着玩的,都可以攻打一些小国了。

如果谁不服,还真的的可以道理上不服,让他物理上服。

《赦生:子路遇到孔子之前只是个小流氓,横行乡里到处欺负人。

遇到孔子后还想去欺负孔子,结果孔子跟他讲了讲道理。

他就穿上了儒家服饰,当了孔子的弟子,各位细品[看]》

子路?

这不是自己的弟子吗?怎么成为了孔子的弟子?难道天幕上的孔子是自己?

孔子一脸不敢相信,他本来只是吃个瓜,没想到吃到自己身上了。

《正好,:史书有记载,子路力能擒虎[暗中观察]》

《张立:不过,死的挺惨的!》

正在津津有味看着天幕的子路,看到这里,突然觉得不爱了?

什么叫我死的挺惨的?你倒是说清楚啊!我到底怎么死的。

《水清无鱼:孔子只是把他拉入团伙,3000拿剑弟子喊以德服人,君子六艺。》

《天青地白:还有七十二头目,都学会了六种技术,其他二千多小弟不一。》

《(∗❛ั∀❛ั∗)✧*。:讲了讲道理,以德服人吧。我没记错的话,孔子的配剑它叫做德[看][泪奔]》

《阳光开朗的熊二:配剑上一面刻一个字,一面是德,一面是理。》

子路:你们倒是说啊,我怎么死的?

《@☭:父母在,不远游。意思就是,你父母在我手上,你跑不远[看][看][看]》

《观云阁:游必有方,意思是:你跑了,我也有办法把你弄回来[看][看][看]》

《小袋子熊:所以他写的其实是《抡语》?》

《暗夜修罗คิดถึง:说得过论语的,被孔子用抡语打服了,打得过抡语的,被孔子用论语说服了》

子路看到这里都想哭,难道自己以前理解错了?不会被《抡语》教导吧?

难道就因为这个,被老师打死了?

孔丘看着天幕上的评论,突然觉得以后自己书叫《抡语》也挺好,打的过就说《抡语》,打不过就说《论语》。

战国时期。

正在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况,看到天幕有个不好的预感。

特别看到后面出现的《抡语》,他赶紧收拾了下东西,离开了稷下学宫。

他准备找个地方整理儒家学说,也写一些书籍。

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荀子》。

秦国。

秦始皇看着天幕上的孔子,突然不讨厌教导扶苏的那些儒生了。

如果他们真的如天幕上所述,也不是不能接受他们的学说。

只是具体什么情况,他还得具体了解。

他也想看看这世界除了法家之外,儒家治国有什么好处。

西汉。

汉武帝一边看着董仲舒的奏章,一边听着天幕上的讲解。

这个时候的汉朝更多应用的是老子的学说,只是面对国家的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想改变。

这个时候就收到董仲舒的这篇奏章,这正合他意。

如果以前他对儒家只是有些了解,这天幕上讲解后,汉武帝感觉自己更加了解这儒家,也有了自己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