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桑干河及其支流

中国有四大江,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四大江之外有四大河,淮河、渭河、汾河、桑干河。如果按照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的历史讲,则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桑干河流域。

秦的统一是说它不仅拥有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而且据有了桑干河流域。

中国历史上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对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争夺桑干河。

历史上,桑干河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它发源于管涔山,上游是浩荡的恢河,加上神头泉群的补给——那星罗棋布、数量繁多的泉源。

清代《大同府志》记载,桑干河沿途汇聚了50多条支流。黄水河、源子河、七里河不计在内,其他的以发源地来说,有内蒙古丰镇市的得胜河(三台道河)、西洋河、南北口水、灵泉,察右前旗的东洋河;有山西代县的湖峪口水,左云县的武周川(十里河)、大峪口河(马头河),山阴县的白泥河、木瓜河,应县的马兰口水、茹越口水、峙峪村口水、大小山门口水、大小石口水、北娄口水、二道河水、唐泉,怀仁市的清水河、鹅毛口水、小峪口水、宋家庄河、新庄子河,大同府府地的口泉河,浑源县的浑源河、神峪水、乳泉、李峪水、鸾岭关水、远望峪水,天镇县的五泉河、石门沟水。以上诸水皆于大同府境入桑干河。其他如天镇县的三沙河、张家河、兰陵沟水、八里河、天潮河、涌泉、车厢河、石塘河、托台谷水、十字河,阳高县的雁门水(南洋河)、马邑河,云州区的敦水,广灵县的壶流河、丰水、枕头河、作疃河、集兴疃池。以上诸水从直隶(今河北省)入桑干河。

北魏《水经注》所载桑干河之发源地天池,“其渊深不能测;沿途中河湖相连,池潭辉映,涌泉淙淙,乱流纵横”;更有“瀑布飞梁,悬河注壑,漰湍十许丈”;更有温泉,“疗治万病”;更有大湖,“绿水澄澹,川亭望远,亦为游瞩之胜所也”。整个桑干河流域支流如网,涌泉成泽,潭深水清,湖泊广大,是我国北方一条水资源特别丰沛的河流。

据《水经注》记载,北魏时期桑干河两岸还分布着桑林。“灅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干县南”,云“水侧有桑林”。桑蚕养殖现在主要在南方,但《水经注》所记载的植桑养蚕主要在北方。而植桑、养蚕、制丝、织绸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也以北方最为发达,并且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基础。

在元明清时期,桑干河基本上是一条弊大利小的河。它波涛汹涌,激流澎湃,夏秋水涨之际,惊涛拍岸,声若奔雷。官民经常在渡口架设桥梁,土木桥往往是春冬暂设,夏秋水涨即撤,也有些许小桥,但经不住开春季节的冰块冲撞。至于石桥和吊桥,在接连不断的洪水面前,也常常被冲得无影无踪。永定河流域多暴雨、洪水,春旱也严重。上游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混浊,泥沙淤积,日久形成地上河,河床也经常变动。善淤、善决、善徙的特征与黄河相似,故有“小黄河”和“浑河”之称。因迁徙无常,又称“无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大规模整修平原地区河道后,始改今名。1954年建成蓄水22亿多立方米的官厅水库,才基本控制住了上游洪水。

洪涛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见证了这条河的无数惊涛骇浪,听惯了它雷鸣般的涛声;而“山阴”是由“河阴”演变而来的,因为这片区域大部分分布在桑干河的西岸。这条河流两岸的人民只记住了它的暴戾恣睢,记住了它无数次的惊涛骇浪、席地卷天、家毁人亡。

过去,桑干河每年都发洪水。如太康六年(285年)六月,马邑大雨,水溢;成化九年(1473年),怀仁遭水;隆庆三年(1569年),山阴暴风雨,拔树起;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淫雨,淹没马邑农舍;康熙三年(1664年),朔州大水,民饥;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应州大石峪水涨,几没州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特大水,应州贾寨等二十村被淹;光绪十八年(1892年),恢河水溢,淹没马邑十余村;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夏,桑干河泛滥,下西关村被冲毁,37人丧生。

历史上,桑干河不断冲毁两岸的村庄,就我们目前所了解的情况,以朔州市附近的村庄为例:肖西河底村南边被冲;南西河底村北边被冲毁严重,已于1976年搬迁;陈西河底村南部被冲;东榆林村东南部被冲;西寺院村西部被冲;西鄯河村、东鄯河村南部被冲;泥河村南部被冲;安荣村南部被冲;安祥寺村南部被冲;西小河村、东小河村北部被冲。桑干河弯道多,又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它通过不断冲刷两岸而改道,所以它沿线的村庄是很不稳定的,总要在一些年后搬迁。

历史上桑干河流域的人口相对较多。在旧社会,大部分土地为地主所有,土地高度集中,多数百姓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许多盐碱滩产盐、产碱,这便成为穷人吃饭的主要手段。

桑干河是多灾多难的,它经历过无数的天灾人祸,它的逝水流走了多少滔滔的泪水和鲜血!

桑干河上游恢河已成细流或断流,神头泉的水急遽衰退减少,沙塄河已成无水的沙粒河,三泉已干涸——泉水与河流情况新中国成立前后对比有天壤之别。人和水的关系也从过去的依存、索取,发展到现在的掠夺、破坏。当前,我们已面临着泉水干涸、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和水污染等严重问题。

我们的各区县志,包括新志所记叙的泉源、河流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情况,甚至更早,跟现在完全是两码事。

比如黄水河曾经是桑干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宁武县薛家洼一带,经阳方口镇三府窑村,从朔城区石碣峪村进入朔州市境内。

这条河已经断流。它流经朔城区南部山区,过去沿途有很多泉源补给。比如神武村东五里曾经有条无名小河,发源于徐村、三泉村,从楼子坝村、青钟村、福善庄村到太平窑水库,1972年或1973年断流。它是黄水河支流福善庄河的支流。过去南磨石村、辛寨村、张家嘴村、野狐儿村等多地皆有泉水汇入。

青钟村南有二道泉,大小泉眼七八个,冬不结冰,泉清水暖,村人叫“甜河湾”,是福善庄河的支流,如今也没了。

福善庄河发源于宁武县仝家沟一带,从宁武县高崖上村经贾庄乡的银洞沟村进入朔州市,经大小涂皋村、南曹村、小岱堡村、福善庄村,在安子村汇入黄水河。它是从高崖沟来的,而高崖沟早已成为一条干沟。

朔城区南山的许多村庄,古来就有洪水之利。每年入伏后,农历六月到八月份进入雨季。禅房山的猴儿云一起,疙瘩云团团转,人们远远瞭见,说:“禅房山起了猴儿云,发大水呀!”

南山宽广,东西相连,峰岭不断,暴雨顺山而下,倾沟而出。雨水冲进小沟,汇入大沟。大沟是照军崖沟、麻地沟、上下白泉沟,还有小沟仝家沟。几沟汇一沟,其他小沟不计其数。洪水从高崖沟咆哮而来,卧牛巨石翻滚而下,斗大的石头相互碰撞,杂柴草棍裹挟着牛粪羊粪,浊浪排空,地动山摇,滚滚滔滔。洪水一年发三四场,正是庄稼猛长的季节。从照军崖沟、麻地沟冲下来的是黑垆土,从上下白泉沟冲下来的是黄胶泥、红胶泥,从仝家沟冲下来的是红胶泥,还有山上的腐殖土、牛羊粪。这些水进入庄稼地,劲大得很。漫过的地澄尺数胶泥,庄稼节节拔高,一天一个样子。

那时候,从高崖沟过来的还有长流水,四时不绝。现在除了下雨,河道干涸,洪水少见,朔城区各地洪水漫地的情况已经没有了。

贾庄村是贾庄乡最大的村,土地广大,过去能上清水洪水。

民国时苏有仁从阳方口引水,经南坪、石城庄、前寨、麻家梁、一半村诸村到贾庄村,渠长五六十里,浇灌村西土地。这条渠漫出一半村村东的头道梁和二条框、三条框,贾庄村的四框到八框。过去,沙塄河的清水可以浇灌贾庄村的土地。沙塄河从贾庄村西南流过,紧贴村南,向村东北流去。

集体化时期,村里拦截沙塄河浇地,沿河都能上水。雨涝天发水,水量丰,河深三四尺,河宽两米。20世纪70年代,沙塄河村建起平原水库,贾庄村也建起平原水库。开始都有水,以后渐渐少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贾庄村水库断流,如今水库变成耕地。

“四清”时省委工作组下乡干部罗继长在贾庄村蹲点,写了一首诗,其中几句说:

红个英英的山来,

绿个英英的坡,

沙塄河圪溜把弯门前过。

如今“圪溜把弯”的河却不在门前过了。

沙塄河来源于沙塄河泉,“众泉涌出,脉通海眼,晨夕水潮,流经贾庄,居人引以灌田,东入桑干水”。如今众泉干涸。

腊壑口是朔州北部山区的大型峡谷隘口,传说是大禹治水开辟的,此前北山沟壑皆有水。

流经下面高家口、林家口、腊壑口之水为源子河,起源于左云县马道头乡截口山。腊壑口之西为赵家口,穿越赵家口的河叫歇马关河。源子河(腊河)与歇马关河在腊壑口左侧张家口村南交汇,交汇后称元子河。元子河村在两河之间。

如今源子河已经简化称为元子河,旧时称腊河,过去有七大水八小水,大水有大沙沟河、小马营河、冻牛坡河等,汇合了左云县杏子堡、马道头、太堡寨、英格寨,山阴县马营,右玉县高家堡、刘虎狮、麻黄头,平鲁区徐伏、西井诸水。夏秋季节,倾盆大雨来临之时,洪水威力是相当巨大的。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暴发极大洪水,人畜伤亡,席卷店铺,冲毁城池,造成很大灾害。民谣说:

人容天不容,

下面高刮了宝源城,

圣福崖刮了三四营,

林家口刮了林俊鸣,

神西毛道灌满村,

马邑刮了一角城。

宝源城是商铺,三营、四营是孟姓的两家店,林俊鸣店在河槽30米以上,有正房五间,南房五间,东房五间,西房七间,是一处很大的砖瓦结构宅院,兼有车马大店,还有一个场面(打场的地方)。

洪水来临之际,水位节节上升,林俊鸣的店铺和院落及场面被瞬间席卷而去,洪水过后留下一个大旋湾,大水同时冲毁了马邑城西南角。

林家口过去有一沟一湾,都有清水。大青沟、花园沟、水泉沟过去都有小流水,如今皆无。农业学大寨时期整修了河湾地,有5000多亩土地。

民国期间,寇庄村李树洲与林家口村林雁鸣等联合开渠,引赵家口洪水漫地,在火石梁开挖十里大渠,两米宽,两米多深,引入大洼。大洼彼时叫黄鼠洼,河滩薄地,遍布黄鼠窟,不能耕种。经过洪水漫地,大洼变成良田,人口急遽增加,林家口村终于发展成一个大村。

渠道两侧栽植杨树,并且在水渠与道路交汇处做起石洪洞。如今在大平易村、小平易村之间仍存有一石洪洞。

20世纪60年代,大洼、司马泊、烟墩、野场数村还在利用此渠灌溉田地。20世纪70年代在腊壑口建起拦河大坝,配套东西干渠,增加并改良了林家口村河湾地,灌溉张家口、毛道、神西、吉庄、红壕头等村的庄稼。

新中国成立后先有杨涧国营煤矿,后有中煤东露天矿,紧接着在洪涛山办起乡政府石料厂、大平易石料厂、狮子头水泥厂、狮子头石料厂,并大规模开采腊壑口西的六郎山,六郎山上有六郎寨、烽火台,如今烽火台塌陷。林家口西沟被电厂煤灰粉、煤矸石填满,污染严重。

现在西干渠遍布煤矸石,上游只有元子河村能上水,东干渠只有张家口村能上水。煤矸石、石料、石渣、生活垃圾倾倒在西干渠,严重破坏了干渠功能。

刘永是林家口村人,今年84岁,他说源子河从他记事起就是一条干河,但从林家口到下面高23里的河道,断断续续有小溪流。这条沟汇聚了七大水八小水,沿河都有断断续续的清水,冬天结冰,春天流凌,如今没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元子河流水汤汤,跟源子河没有任何关系,它不过是由白土窑、陶村、后安、西家寨、白芦煤矿的地下水汇聚而成,经歇马关河道、赵家口,在马邑村与恢河相会而进入桑干河。

七里河是恢河的主要支流,源于平鲁区白堂乡打莺沟、后黄石崖一带,经朔城区下窑村、刘家口村、七里河村,在太平窑村村北流入恢河。

这是一条季节河,过去沿途小泉不断,改革开放后平朔安太堡、安家岭煤矿相继上马,国营、私营煤矿遍布此区域,导致此河断流。上窑村一带河道及两岸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清河行动以来,共清除煤场两家、饭店八家、小作坊十家、废品收购站11家。

下窑村沟和峙峪遗址只隔一道山梁,位于黑驼山下,是28000年前原始人类生活的地方。峙峪村村北,两山夹峙下的沟叫后沟,长约两里。过去沟尽头有大石碣,石碣有缝,缝隙出水。沟尽头左侧有暖泉坡,坡下涌泉。峙峪遗址在村北约两里,其背后是小泉沟,有一人工砌就的水坑,村人在此取水。

往昔黑驼山东麓的沟岔皆有泉,河水清且涟猗。

峙峪人生活的时代,朔州古城一带是一片沙洲、鸟岛。城下是很厚的沙层,南城门外施工挖掘出一尺多厚的鸟粪层。人们还在城内相距不远的地下发现了一根象牙的两截。

那时朔县川一片汪洋,峙峪人只能选择居住在地势较高的黑驼山东麓。

桑干河支流黄水河,恢河支流七里河,元子河支流源子河与歇马关河,以及木瓜河、大峪口河、小峪口河皆断流。源子河及其支流大沙河、小马营河河道及两岸到处是煤矸石、碎石渣土,七里河朔州市区段成为垃圾场,太平窑水库下游沙场、搅拌站挖坑、设堵。

2018年,在朔州市委、市政府清河行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突击一个月,攻坚一百天,决战2018,巩固提升至2020年”的总体要求,以“浚河、控污、固堤、增水、兴业”为工作重点,全面综合治理桑干河朔州段。这仅仅是开始,从青山到绿水,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昔日泉源众多、支流纵横的桑干河上游只剩下恢河与神头泉群。如果恢河是大动脉,神头泉群便是心脏,昔日支流如网、涌泉成泽、潭水清深、水泊广大、百川争流的桑干河,只剩下一条大动脉,一颗不老心。

神头泉群丰沛的水源,提供桑干河稳定的水量,泉群动态稳定,属于全排池型泉水,是北方干旱地区的独特景观。

老年人记得神头泉有三个出水口,每个两扇磨宽,丈许,出水猛,大人走进水口,会被湍急的水流一下子打倒。今年62岁的张玉福回忆,他小时候神头海水深四五米,最深处十多米。近20年水位严重下降,最深处只有三米。

早些年,神头海北侧路边的岩石缝流水不断,过路的车辆常常陷在淤泥里。那时,蹲在海子边伸手就能探到水,现在水位下降了近两米。

昔年,神头泉群及元子河水经过新磨村北,水量大增,加上河道约束,形成丰沛有力的水能资源。

那时新磨村和司马泊村就有180多个泉眼。上游的海湾泉和新磨村的莲花泉经常“滚”,像烧水锅一样翻滚。“滚”起来,“呼隆嗵”一声,把泉口的泥沙喷出去。人们过河要踩着牛路走,就是大牲畜经常过河的路径。人跌进泉眼会被顶出来,冰冷难忍。喷泥的泉叫泥泉,喷清水的泉叫清泉,无论哪种泉人走上去都会被托起。泥泉喷出的泥就像粉面,人踩上去吱吱作响。

新磨村的河分南稍河、南二河和北稍河、北二河,整条河道分四部分,河水向东流,水磨南北排列。河道的四部分各有一盘水磨,水磨西30米还有一盘水磨,称上磨房。

南稍河一盘水磨供九条油梁榨油,南二河一盘水磨供十条油梁,北二河一盘水磨供十条油梁,北稍河一盘水磨供12条油梁。

过去神头海里生长着水柳、水菠菜还有鲜嫩的蒲芽,味美可口。产嘎鱼(黄颡鱼),肚子大大的,背上有黑花,每条不到一两,分外好吃。还有鲫鱼,一条七八两。也产青虾,一两厘米长,见火变红,别有滋味。也产泥鳅、泥螺、海蚌,它们藏在污泥里,孩子们经常下去捉,泥鳅滑滑的,不小心就顺着指缝溜走了!

池塘中有莲花、水菖蒲、红花,浮萍夏天时有盆口大。水边干燥处有绿、黄、灰、褐的无毒蛇,七寸到三尺长。

有碗大的乌龟,拳头大的海蚌。野生鱼最大的100多斤,三泉湾的大鱼很难捉。

人工饲养的鱼有虹鳟鱼、金鳟鱼、鲟鱼,自然生的鱼有鲤鱼、鲫鱼、草鱼、鳗鱼、罗非鱼。

那时的神头村村南是一片水海,长满了蒲草、寸草和浮萍。夏天满河湾的青蛙直叫,聒得人们难以入睡。

有白鹤、黑鹤、鸿雁、野鸭、野鹅、水鹁鸪、鸳鸯。

每年惊蛰到雨水,大雁便来到神头海,八九雁来,落满河滩,休整之后向北飞去。白露到秋风由北而南,在此歇息后向南飞去。它们在此栖息十天左右。

当地有民谣说:

雁是南边鸟,年年来北方,秋风起,天气凉,成群结队回故乡。

大雁飞过,在水面上空飞来飞去,声音洪亮。

它们在海子中的小岛上落得密密麻麻,走的时候,一只只飞起来,渐渐成行,越飞越远。

2018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