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2013年3月27日,我在深圳农商银行的授课中提出了商业银行互联网及大数据转型方向,完成了银行业金融大数据的“中国第一讲”。彼时,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大数据还只停留在多数人的概念中。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互联网浪潮历经多轮起伏,数字化深刻、彻底、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大数据,特别是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所反映的相关关系冲破了经验主义“牢笼”,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人们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化转型绝不只是一个“时髦”的概念,而是可上升到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制胜未来的改革高度。

在全社会、各行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今天,时代车轮正滚滚向前,身处其中的人和组织是自己主动拥抱变革,还是等着时代来改变?这是一道答案已经非常明了的选择题。

银行业与数据有着天然的联系,曾经在信息化时代中领先了“半个身位”,但在互联网大潮中,与数字化原生行业相比,银行却步履蹒跚、逐渐落后,成为数字化领域的“追赶者”。我过去在广发银行总行、广发银行杭州分行长期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工作,自2011年创办融至道至今,承接了80余家银行的100多个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等咨询项目。从我的观察看,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经历了3个阶段。我把第一个阶段称为“金融互联网化”,也就是银行产品线上化。在这个过程中,渠道建设、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成为主要动作。第二个阶段是试错与探索阶段,大型银行着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银行则从产品打造、组织进化与变革、数字化工具应用等不同方面发力数字化转型。在上述两个阶段中,银行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投入不少费用建设了若干系统,但转型始终未能推进。

2022年开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银行意识到过去探索中的问题。也正在此时,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这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不少区域性银行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开始全面总结过去走过的路,更深刻地理解数字化转型在组织演进、流程重塑、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文化打造等层面的意义,并基于这样的理解,重新规划与实践符合自身基因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融至道陪伴着银行业经历了数字化转型的每个阶段,我们在为银行提供咨询服务时强调:“每家银行不一样,每个发展阶段不一样,每家银行所处的区域环境不一样,每家银行的资源禀赋不一样。”我们发现,这“四个不一样”在区域性银行的转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也使其注定会走一条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迥异的、有鲜明特点及自身烙印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在当前区域性银行整合浪潮中,如果不在数字化转型这一核心命题上找到差异化路径,打造不可替代的价值,区域性银行就会陷入“有你一家不多,没你一家不少”的尴尬境地,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如何成为数字化时代不可被替代的区域性银行?显然不是盲目跟随大型银行投入,也不是方法论的简单套用,更不是所谓“先进经验”的复制。2013年开始,我持续向国内银行引入和推荐美国最佳社区银行——安快银行(Umpqua Bank)的实践。我们看到,一家处于美国落后地区的小型银行在美国金融危机后的银行业整合浪潮中快速崛起,靠的是在将银行“变成”零售商店、将客户变成顾客基础上的“人+数字化”!

安快银行走过的路对当前正处于焦虑与脆弱中的区域性银行无疑是有极强借鉴意义的。面向未来,真正从“人+数字化”的原点出发,通过一系列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深耕区域与产业,提升用户体验,通过一系列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赋能一线,提质增效,最终走向“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平台型组织模式——这是区域性银行未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清明的这本《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与实践》对于区域性银行来说无疑是非常及时的。清明在2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以甲方、解决方案提供方、咨询方、独立专家顾问等不同角色,深度参与了包含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内的众多交易系统,以及数据应用分析系统等的具体实践,在银行信息科技领域架构规划、解决方案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有着数字化转型从咨询到落地的实战经验,是兼具多领域知识结构的专家型人才。

他充分总结过往工作所得,结合区域性银行特点,在本书中全景展示了数字化转型方法,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对“人+数字化”模式的丰富、升华。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放眼当下,对于区域性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正是这样的新生事物!愿本书能够为正处于上下求索中的银行家带去新的思路,愿区域性银行能够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主动拥抱新时代,更愿中国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取得丰硕成果!

金海腾

上海融至道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