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

北京市东城区新开路东总布小学

柏立丽

一天早晨,我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中的声音慌乱而急促:“老师,涵涵到学校了吗?刚才我们在地铁上发生点口角,她中途突然下车,我找不到她了。”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我也曾跟涵涵谈过,她说妈妈总是大声呵斥她,小时候她不敢回嘴,现在大了,也会以超过妈妈的音量去回敬妈妈。如果妈妈继续大声呵斥,她就只好用尖锐刺耳的声音去盖过妈妈的训斥。家里经常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全家都不得安宁。她很苦恼,有时候她情绪很坏,根本学不进去。

小时候,孩子跟父母无话不说,经常告诉父母那些让自己高兴的或不高兴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到了中高年级,有的孩子和父母的交流明显减少了呢?设身处地想一下,当我们与别人讲话时,如果话不投机,或被挖苦一顿,我们还会愿意再说吗?如果作为父母,你总是用指责、挑剔、数落甚至暴怒的方式说话,那么孩子还愿意告诉你真话吗?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好好说话呢?

放下身段,平等交流

绝大多数的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总把自己放在强势的位置,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来看待,通常会采用不容置疑的、训斥的语气与孩子进行沟通。说话时总是用“不对!你应该……”“怎么就记不住!“×××就比你强”“如果有下次,你看我怎么……”这些命令、斥责、否定、威胁的语气训诫,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教育效果会逐渐减退,最终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对抗。

面对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孩子,作为父母,应该思孩子所思,想孩子所想,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感知、体会、思考问题。父母可以采用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孩子沟通、交流,说话时多采用诸如“我认为……”或者“我觉得……”的句式,会使孩子有一种平等感、亲切感,他们就愿意把心里话告诉父母。父母还可以在进行一些日常活动时和孩子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上,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说话。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能感到轻松自在些。

善于倾听,学会倾诉

倾听是良好沟通交流的基础,优秀的家长一定是孩子忠实的倾听者,如果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就应该让孩子敢说、多说,即使孩子真的犯了错误,父母也要静下心来,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倾诉,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要随便打断孩子说话,添加自己的意见与批评,要让孩子把心中的感受全部抒发出来,给予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和正向的安慰,使他的心灵得到慰藉,烦恼自然也会消解一半。这样做不但可增进彼此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当遇到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这也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我认为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帮助别人的人,所以睿智的家长也要学会向孩子倾诉,让他也能学会做一个倾听者,也能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理解、体谅父母与他人。

注重鼓励,懂得赏识

大多数家长往往都会注重鼓励孩子、帮助孩子。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总是离不开鼓励的。孩子的成长路上更需要家长不断地鼓励,正所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作为父母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告诉孩子从一楼走到二楼是需要时间的。孩子只要进步一分,父母就要及时给予他正面、明确的表扬,让他看到前进的希望,鼓励他不断地超越自我,让他体会到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幸福。

赏识是藏在心里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爱,它不会随孩子分数、名次的波动而摇摆。赏识是孩子在遭遇困难时的一种鼓励,更是孩子犯错误时的一种宽容。作为家长,要善于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鼓励,学会赞赏,让亲子关系更和谐,让家庭更幸福。

点评

马长江

与孩子“好好说话”,真的是很重要。作为父母要学会停下手边正在做的事,看着孩子的双眼,给他百分之百的注意力,认真倾听,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所表现出的对他的重视与关心;作为父母要学会用欣赏代替责备,让孩子有足够的自尊与自信,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心情也愉悦起来。父母通过与孩子沟通交流,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孩子进行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和孩子保持心灵的沟通,因为沟通、交流可以加强孩子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丰富孩子的社会阅历,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