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一直想写一本关于医道方面的书,但始终不得其门,所以一直下不了笔而搁置至今。2022年这个暑假,我有点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走过的路,也好好想想自己做过的事,特别是反思一下这三十几年的从医从教之路和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整整五十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医道到底是什么?”快到开学的时候,我的思路有点清晰了。我想,学医的目的除了治病救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病做手术,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少生病、迟生病、不生大病。民生为本、民大于天,这是亘古不变的天理。因为,不管是天道还是医道,终究是围绕人道展开的。

一个好医生,应该在治疗的同时,将预防和康复挺在前面;应该将健康常识告诉老百姓,而不仅仅依靠医学知识去看病;应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让老百姓不恐惧、不忐忑、不紧张;应该把看不好的病给病人说清楚,而不是让病人因病致病、因病返贫、人财两空,更不是为了指标、奖金去吓唬病人。不必要的手术和药物治疗,过度的大检查,最终损害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利益,同时还有我们那颗学医的初心。

我们都在讲初心使命,都在讲回归本源,那医学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医学的本源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搞清楚,不弄明白,我们会处于迷茫之中,既不知道来路,也不清楚去路,更不会懂得“医道”这两个字的含义。

医学的初心和本源应该就是健康,就是身心的安逸和灵魂的满足。医院一定要高举公益性的旗帜,不可一味地将医疗活动市场化和产业化,不可将太功利性的东西引入医院,而应该多关注一点人性、人文和精细化管理。而在医疗活动中,医生不但要告诉老百姓得了什么病、可以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更要告诉老百姓“这个不要紧”“这个不需要吃药”“这个没有必要手术”……一个高明的医生,首先就是要判断就诊者是否有病,其次就是明确疾病是否严重,最后就是判定就诊者是否需要服药或手术。现在检查手段越来越先进,仪器设备越来越精密,原来检查不出的异常,现在都出现在报告单上了。老百姓一看到检查单上向上向下的箭头、一见到报告单上一条条的异常,心里就出现了不安,晚上就睡不着了。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负责任的医生去恰如其分地解读这些数据,让有病的安心治疗,需观察的定期随访,不要紧的放宽心态。

我们目前的体检是一年一度的全民福利性普查,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目的,并没有达到个体化和精准化体检的目标。另外,医保支付的是疾病的诊疗,没有顾及预防和康复。“预防为主”的健康总方针不应成为一句口号,而应将预防性生活方式改善和相关药物(如戒烟药)纳入医保。医生在解读这些检查报告单时,由于知识面的局限、医疗的不确定性和医患之间的矛盾,很少会说一些担责的话,而往往会让病人去做进一步检查。

世上没有人希望自己得病。老百姓到医院去,主要是让医生判定一下自己是否有病,所以他们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没事”。有时候医生要说这句话很难,因为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份责任、一种自信,更是一颗良心、一个大医。

鉴于此,我给团队的核心骨干布置了一个任务,梳理医学上的两件事:一是怎样理性看待体检报告单和门诊住院检查单上各种各样的箭头和异常,让数据回归本源,不夸大、不误导,更不可为了一己之私利去恐吓人;二是将急性病、慢性病置于大健康的背景下进行管理,强调预防,强调生活方式调整,更强调健康的自我管理。事业是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所以我将这项工作中的大部分内容交给了年轻人。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研究生团队能理解我的真实意图,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在此,我要感谢他们,并祝愿他们未来的成长一切顺利。

郭航远
202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