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制度环境与知识网络嵌入:大学主导的创新共同体发展机制研究
- 王凯
- 2412字
- 2023-08-03 17:25:30
前言
“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我们国家40多年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模式已从“要素驱动”发展到“效率驱动”。
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仍不能占据全球产业创新的制高点,特别是面临诸多由核心技术缺失而形成的“卡脖子”现象时,更需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所强调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要“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
然而,在一个需要创新范式转型的时代,产学合作或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大多以短期的显性经济指标为导向,主要关注专利授权与合同研究等技术商业化的“知识单向流动”模式,忽视了合作研究、联合研发等“知识双向动态流动”的可持续创新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校这一学术组织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如果仅仅基于资本逻辑开展产学合作与技术转移,可能会陷入“成功悖论”困境之中,导致无法深刻理解中国情境下大学技术转移与产学合作的核心使命与价值,不能为相关协调与合作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例如,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的协同虽然已有市场激励和政府推动,但校企之间的对接缺乏系统性制度安排。此外,随着中央政府权力不断下放和经济改革持续深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从区域层面研究如何发展产学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促进区域创新共同体的发展,激发区域创新资源的互动融合,已成为可能与必需。
上下同欲者胜。在中国特色“共建共治共享”实践中,社会主体理性已凸显为合作理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起构成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两大支柱。从马克思的世界普遍交往理论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交往范式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逻辑,“共同命运”是其核心要义,为解决世界普遍交往中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然而,当前与创新有关的“共同体”研究主要基于传统西方创新理论中的“资本逻辑”,缺乏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思想(如“共同命运”和“相互依存”等)的指导,这就难以深刻理解中国情境下产学关系与技术转移的核心价值,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基于以上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针对传统的大学技术转移与产学合作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本研究借鉴创新共同体理论、大学功能观、知识创新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与嵌入性关系理论、新组织制度理论,提出产学关系由价值交易向价值共创转型的必要性,并以影响大学主导的创新共同体(ICBU)发展的关键环节——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为切入点,基于“网络—制度—资源”共演视角构建大学知识网络能力、区域制度环境、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和ICBU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提出以下四个研究问题:(1)产学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由哪些要素构成及其如何影响ICBU绩效?(2)大学知识网络能力由哪些要素构成及其如何影响产学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的发展?(3)区域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及其如何影响产学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的发展?(4)如何从大学和区域政府层面促进大学主导的创新共同体发展?
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四个子课题分析,解决上述研究问题。(1)提出研究命题:基于系统的文献回顾,通过对国内外四所大学主导的创新共同体案例的多维度分析,提出制度环境、知识网络能力、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和ICBU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命题——“大学知识网络能力与区域制度环境”和“产学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是“ICBU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2)构建概念模型:基于案例研究提出的研究命题,结合文献分析与理论推导以及调研访谈,提出ICBU发展机制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3)检验研究假设和修正概念模型:首先基于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的论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样本数据,然后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问卷数据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最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层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实证数据分析方法,对ICBU发展机制的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4)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对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与产学合作发展历程的梳理,基于区域制度环境与大学组织情境,重点围绕如何促进区域创新共同体发展这一关键问题,根据修正后的概念模型从区域政府和大学两个方面分别提出相关实践启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与论证,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对ICBU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质量越高,越有利于提升ICBU发展;(2)大学的知识网络能力对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的知识网络能力越高,越有利于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的构建与发展;(3)区域制度环境在大学知识网络能力与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的关系机制中起到显著的调节效应,区域制度环境质量越高,越有利于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的构建与发展;(4)构建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是促进区域创新共同体发展的关键途径,发展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既要提高大学知识网络能力,也要提高区域制度环境质量。
与“大学技术转移”“创业型大学”“社会网络”和“区域创新系统”等研究领域的现有成果相比,本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并做出相应的理论贡献:(1)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思想指导下,借鉴创新共同体和知识协同等理论,以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为视角,重点研究大学以知识双向动态流动的方式发展区域创新共同体的机制,不仅丰富了大学功能观和大学知识创新的价值实现机制,也发展了创新共同体理论;(2)从大学知识网络能力与区域制度环境两方面同时考察影响产学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与大学主导的创新共同体发展的因素与机制,在中国情境下从更广泛的维度验证了学术界提出的有关“知识溢出理论修正的假设”;(3)通过对知识网络能力、制度环境、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与ICBU绩效之间关系机制的研究,从组织层面拓展了知识网络理论与嵌入性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