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

(1)嵌入性关系

经济行为与其结果会受到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他们所处的整个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嵌入性”是指经济行为在认知、文化与社会结构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本质特征,是社会资本的影响结果得以实现的中间机制(Granovetter, 1992; Zukin, 1990)。后来,随着学者们对社会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把网络嵌入划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具体个体联结中的关系嵌入;二是整个网络中的结构嵌入(Granovetter, 1992; Moran, 2005)。涉及关系嵌入的研究主要关注网络参与者(关系要素)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二元交易关系问题(Coleman, 1990; Burt, 2000),如信任关系和协作关系等(Granovetter, 1992; Gulati, 1998, 1999)。

组织情景中的关系嵌入研究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系嵌入强度的研究,如强连接和弱连接(强关系和弱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Granovetter,1973;魏江、郑小勇,2010);另一方面是组织间网络关系中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等方面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Uzzi, 1997)。

“嵌入性关系”的概念则主要针对组织间交互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交互关系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指社会行为主体交互过程中由信任、信息共享、联合解决问题和承诺等要素构成的社会关系(Uzzi, 1997; MeEvily, Marcus, 2005),这些关系是组织合作过程中组织间行为与交互活动的关键动力(Lavie et al., 2012)。

(2)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

20世纪90年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使瑞典日趋关注被视为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为充分利用对知识的投入,开始在产业与研究机构之间构建紧密连接关系。在研究这些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问题的过程中现代瑞典经济学家发明和使用了“知识网络”概念(Beckmann, 1995),认为通过“知识网络”进行交流对现代世界所有领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通过知识网络进行交互的有关研究由此兴起。在管理学研究领域,“知识网络”通常是指由能够促进或限制个体或组织搜寻、获取、转移和创造知识的社会关系连接的一系列节点,也即社会网络对知识创新影响的简称(Phelps et al., 2012)。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上述“知识协同”概念的认识,把知识网络的概念界定为:以社会网络为载体,联结知识创新全过程中问题界定、概念证明、可行性证明和进入市场/实现价值所需各类知识要素(科学与技术/显性与隐性)的网络。

综合以上分析和知识网络的概念,本书将“知识网络嵌入性关系”定义为:大学主导的创新共同体为促进知识协同而构建的相互信任、共同解决问题、信息共享和承诺等嵌入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