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融资:从创业私募到IPO上市
- 马瑞清等
- 1030字
- 2023-11-24 19:03:05
1.2.6 D轮融资与Pre-IPO融资
D轮融资和之后的E轮、F轮、G轮融资等D+轮融资是在为IPO创造条件,助推企业达到营业收入、市值或利润标准。上市前的最后一轮D+轮融资通常被称为Pre-IPO融资。
Pre-IPO融资是企业已经进入成熟期且预计短期内将要IPO上市的融资,Pre-IPO的投资人一般会在企业上市后从股票市场退出。
与在种子期和创立期投资的风险投资不同,Pre-IPO融资是在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已达到或接近上市条件,即企业已经站在股市门口时踢出“临门一脚”。Pre-IPO的投资人跳过企业的创立期和发展初期,追求低风险、快速和高额的投资回报。
进行Pre-IPO投资的3类投资者如下。
第一类是投资银行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如在世界五大投行(高盛集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野村和瑞银集团)的投资组合中,Pre-IPO投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投资机构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私募股权投资者,又是投资银行。它们提供与IPO上市相关的高质量投资银行服务,同时在投资之前对企业的经营业务、法律、财务、管理团队和上市的可能性等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DD)。它们的投资会对资本市场中的普通投资者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可以利用其良好的声誉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形象,增强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信心,有助于企业股票成功发行上市。
第二类是战略投资者,它们通常与被投资企业属于同一行业或相近产业,或者处于同一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环节。它们是从产业整合角度进行的投资,更注重长期战略和彼此合作,获取财务回报往往是第二位的。如果企业希望在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得到管理或技术方面的支持,那么可以考虑战略投资者,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行业地位,又可以形成技术、产品、上下游业务或其他方面的互补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和增长能力。不过,创业企业要小心行业巨头的收购兼并。
第三类是财务投资者,主要是指出于财务盈利目的进行投资的投资者,独立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基金一般属于这一类投资者。财务投资者比较看重投资的中短期回报,以上市为主要退出途径。多数财务投资者除了在董事会层面参与企业重大战略的决策,一般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不会成为企业潜在的竞争对手。即使财务投资者在投资后获得了控制权,也不准备长期控制企业,在企业公开上市后,企业的控制权仍会回到创业团队手中。例如,孙正义创立的日本软银在投资阿里巴巴后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不过并不控制阿里巴巴的运营。如果创业者希望保持独立性,那么财务投资者是最佳的选择。
第4章将详细讲述从A轮融资到Pre-IPO融资的大型融资案例。
[1]《瞄准半导体芯片封装国产替代》,财经头条,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