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十八梯1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八梯的居住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

房管部门以及一些有条件的机关单位开始在十八梯修建砖房,这些砖房相较于以往的简陋房屋,显得更加坚固和现代化。

然而,这只是局部现象。

对于大多数普通居民来说,他们依然住在那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

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居民们自发地对房屋进行修修补补,甚至加层扩建,以容纳更多的人口。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十八梯迎来了又一波人口流动的高峰。

随着南纪门劳务市场的建立,大量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在这里落脚并居住下来。

这些新居民的涌入,使得十八梯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由于居住空间有限,许多人只能挤在狭小的房屋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与此同时,十八梯的原住民逐渐搬离了这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地方。

随着原住民的离去,十八梯的社区氛围也发生了变化。

曾经热闹的街巷开始显得冷清,房屋因缺乏维护而显得陈旧不堪,整体环境变得杂乱无序。

2008年,十八梯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危旧房片区改造的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这一年,标志着十八梯即将告别过去的老旧面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09年,YZ区政府正式将十八梯的改造纳入计划,并开始进行详细的规划和筹备工作。

与此同时,关于十八梯未来的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也同步展开。

政府与相关部门意识到,十八梯不仅是重庆历史的一部分,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在改造过程中保留其独特的传统风貌。

2010年6月,一场关键的投票在十八梯展开。

超过6000名居民参与了此次投票,最终96.1%的居民赞成对十八梯实施整体拆迁改造。

这一高票通过的结果,不仅反映了居民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愿望,也为接下来的改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同年7月,十八梯片区正式启动征收拆迁工作,标志着这一历史街区的重生之旅正式开启。

2015年5月17日,CQ市规划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划定为CQ市28个传统风貌区之一。

这一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十八梯在重庆历史文化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同年底,十八梯的征收拆迁工作顺利完成。

此时的十八梯,景区占地约88亩,总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包括一个核心保护地块和两个协调控制地块。

2016年,十八梯的保护实施方案及交通组织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标志着这一项目的规划工作基本完成。

同年年底,杭州新天地集团成功取得了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的开发权,为这一历史街区的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