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满壮乡都是爱

掌声、笑声,一串串。天等县进远乡进远村贫困户从偏远的村庄徒步来到村委,将一面面鲜红的锦旗送给多年来对口帮扶他们的后盾单位。

拉开定点帮扶沉甸甸的历史帷幕,我发现:在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舞台上,所弹奏的每一首乐章都气势雄浑,令人欣慰。至2020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人寿”)定点帮扶71个贫困村,累计精准识别并帮助2022户7366位贫困户摆脱了贫困。2021年2月,中国人寿崇左分公司健康保险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叶风帆破浪来 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里,集合了大山的情怀。

这里,集合着最富有奉献精神的帮扶人。

走到广西,这里四面群山环抱,林木苍郁,云雾缭绕,气候湿润,土地富含微量元素。这片肥沃的土地,是大自然的特别恩赐。

然而,这片面积仅有23.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14个设区市,111个县级行政区,其中有54个贫困县(含33个国家级贫困县)。缺土地、缺劳力、缺技术;因学、因病、因残、因灾,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原因。

千难万难,人心不定为首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从四面八方赶来,当他们踏上这块热土时,眼前的景象远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好。有的贫困户住的还是茅草棚,有的贫困户人均纯年收入还不到1000元,有的几兄弟挤住在一幢歪斜的房屋里,吃饭、睡觉全在这里,一张写字桌孩子轮流用,一张凳子互相轮着坐。酷热的天气,挤在屋内像在洗“桑拿浴”……

期望值与现实反差太大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盾帮扶单位深感面临的抉择只能是背水一战。

中国人寿对口帮扶单位先后选派77名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乡党委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队员,一批批热血扶贫干部争着下乡,争着到最偏远的贫困村扶贫。有的人驻村期满,还主动找上级领导,向组织部门递交决心书、请战书,要求继续留队。时间最长的已经在扶贫一线奋战了5年。他们当中有退休返聘,从北京到广西帮扶,荣获中国人寿“感动国寿”十大人物荣誉称号的驻龙州县驮江村原第一书记张军民;身患癌症、仍不忘驻村工作,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的驻龙州县安镇村原第一书记黄林成;带着女儿去扶贫,荣获“广西保险业保险先进典型——壮乡最美保险人提名奖”的陈坚坚;妻子生产前依然奋战在扶贫一线,荣获“广西保险业保险先进典型——壮乡最美保险人提名奖”的黄伟西。他们带领群众“不认命、拼命干”,展现着扶贫攻坚的排头兵形象,生动诠释共产党员的情怀担当。

脱贫攻坚精神,在他们身上展现出动人的时代风采。他们说:“不打赢攻坚战,决不收兵!”“一定要让他们脱贫出列,过上好日子。”扶贫人的话,像群山一样沉雄坦诚。一位驻村工作队员告诉我,他已经驻村扶贫3年,恶劣的自然环境教会他不屈不挠与贫穷抗争,他要在脱贫攻坚中磨炼自己,在奋斗的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带头人。

“我们有什么就支持什么,定点贫困村群众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负责人如是说。多年来,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先后投入扶贫资金5000多万元。在定点帮扶的天等县办起养殖场,援建一座座村委办公楼,帮助该县培训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多年来,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结对帮扶龙州、天等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任务,同时也肩负广西71个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的“双职责”。他们结合各地区实际,通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保险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多维发力,精准施策,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勇于担当,使对口帮扶的龙州县、天等县先后顺利摘帽出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山可以作证。

他们在山村协助贫困户建起第一幢水泥混凝土结构楼房,修起第一条脱贫屯级硬化道路,揭开了脱贫攻坚的序幕。多年间,扶贫队员坚持边帮边扶,帮助脱贫户备沙石料、装卸建材、挖土砌墙,新建和维修住房危房,还并在龙含屯至龙坚屯的山腰上挖沟砌墙,建起永久性的蓄水池,每年汛期排洪防涝,防止洪水淹没村民的庄稼……

这一切,不仅助推了进远乡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山里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如今的进远乡群众,再也不是种什么收什么,而是学会了将东西变钱增值;再也不是穷熬老死不出山,而是哪里挣钱多就到哪里去。

九峰山披雨戴雾横空出世,在山脉一带留下座座峰峦。

扶贫干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奋勇抗争,换来了贫困户顺利脱贫摘帽。

因为,人在这样的地方驻村扶贫,即使空手爬坡地,也如身体负重30斤般艰苦。即便这样,驻村扶贫的干部依然走遍挂点的村村寨寨,对所辖村屯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风土情了如指掌。每一位驻村扶贫干部背着背包进山,走村串寨逐户走访,对革命老区和大石山区人民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写出了专题帮扶报告,为脱贫攻坚提出真知灼见。有的驻村扶贫干部向天等县委、县政府立下军令状,自愿到最贫穷最偏远的村屯挂职。每天沿着陡峭的山路走访贫困户,半年穿破3双胶鞋,脚板下磨出厚厚的硬茧。

中国人寿对口帮扶后盾单位每年都要到定点帮扶的村屯调研指导扶贫,看望慰问贫困户和孤寡老人。有的扶贫干部连续6年自费资助天等县进远乡2名特困生。2019年5月,天等县进远乡遭受特大山洪,到了寒冬,一些贫困户缺粮少衣,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动员机关干部、职工和家属向灾区人民捐赠救灾物资一批。进远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李兵在这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暴发中,带领扶贫工作队员连夜日夜抗洪,组织转移受灾群众,冒雨涉水十几公里,去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逐家逐户安排灾民生活。

南宁至天等,相距200多公里。这片红土地,在扶贫人的心中骨肉相连,情之所系。

一腔情谊红似火 强弓满弦向大山

绵绵春雨犹如轻纱,披洒在壮乡的黄土地上。后盾单位憋足了一股劲,树起了不可泯灭的雄心——助推脱贫。

“凡事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好”。经过多方多年的持续努力,2020年11月20日,三江等8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广西54个贫困县实现全部脱贫。总结脱贫经验,各方协同努力是扶贫关键,其中,诸多大型企业的对口帮扶,推动了贫困地区实现精准、深入脱贫。如中国人寿某后盾企业,2017年,定点帮扶的龙州县成为广西首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定点帮扶的天等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截至2020年11月23日,定点帮扶71个贫困村,全部顺利脱贫出列。开展对口扶贫以来,中国人寿在全区系统累计精准识别并帮助2022户7366位贫困户摆脱了贫困。

脱贫摘帽的贫困户手举“脱贫光荣书”来到“红七军兵工厂遗址”前合影,告慰先烈:我们脱贫了!(秦新华 摄)

山里的春天姗姗来迟。4月,在山外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了,而在大山深处,残冬才刚刚离去,春姑娘才刚刚苏醒,树叶才刚刚发芽。

作为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为有效解决贫困患者看病难、就医难、报销难问题,积极发挥保险服务社会保障,参与社会治理能力体系建设的优势,中国人寿在崇左市创新实施健康扶贫“一站通”即时结算模式。推行“一站通”即时结算后,贫困患者就医不需交付押金,出院时仅需负担总医疗费用的10%,报销流程由原来1—3个月缩减至5分钟以内,大幅提高结算效率,极大地为贫困患者纾困解难。

有人说,脱贫攻坚的历史常常把最悲壮的一页留给扶贫人来书写。定点扶贫的村庄点多面广,高度分散,在这样的条件下帮扶,加强引导尤为重要。后盾单位综合了各级建议,经过可能性、可信性、可比性、可靠性论证,制定出一份脱贫方案,并召集相关人员从上至下层层分解。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还通过试点,推行重点工作有目标,业务工作有标准,岗位工作责任明,帮扶工作规范化的系列管理方式,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为帮助处于贫困边缘的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与龙州县政府就防贫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发挥大数据管理优势,对家庭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低于6024元的困难群众发放防贫保险金,从源头上筑起发生贫困的“截流闸”和“拦水坝”。

此外,他们还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保险,减少当地群众因意外致贫、返贫的现象。2015年7月—2019年12月,中国人寿小额人身保险业务覆盖龙州和天等县174.7万人,保障金额7298.2亿元,赔付金额1779.2万元,赔付5918人次,有效地提升了贫困地区保障水平。推动大病保险向困难群众倾斜,率先并持续开展对建档立卡贫困人群降低起付线和提高赔付比例,实现大病医保“二次赔付”。大病保险覆盖全市226万城乡居民,其中贫困人口44.8万人,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4.96万人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受益金额达12524.48万元,因扶贫倾斜政策多支付5838.7万元。

每一次扶贫项目动工,都有对口帮扶单位伸出的温暖手。

每一次意外伤害面前,都有对口帮扶单位抢险救助。

每一次重大假日,都有对口帮扶单位的亲切慰问。

每一次爱心捐款、捐物、主动缴纳特殊党费,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都争做扶贫攻坚的“热心肠”,各种爱心帮扶物资源源不断潮涌贫困村。仅2017年对口帮扶单位就一次性给天等县捐赠特殊党费100万元。

在脱贫攻坚面前,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之所以能交出获胜的答卷,靠的是难能可贵的精神支撑点——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希望,正在那片红土地上冉冉升起……

中国人寿某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把龙州县、天等县作为定点扶贫县,自2014年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派驻崇左市挂职副市长2人,龙州县挂职副县长4人,天等县挂职副县长3人,派驻龙州县下冻镇驮江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2人。每年,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还多次到龙州县、天等县进行扶贫工作调研,并向龙州县、天等县捐赠扶贫资金累计分别为4643万元、5664.12万元,为龙州县“新希望六和100万头猪扶贫”项目投产助力巩固扶贫成果,为天等县发展壮大养牛产业贡献帮扶成效。龙州县和天等县分别在2017年、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

那深山中属于贫困户自己的养殖棚,在茫茫山间,仿佛是自然之手随意丢弃的一个小火柴盒,怯怯地藏在大山的腋窝下。钢柱子垒就的墙壁,波浪铁板铺成的屋顶,就是这小小的空间,它却是一群群牛羊赖以栖身的地方,也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钱袋子”。

艰苦创业改变了艰苦环境,更激发了贫困户对脱贫摘帽的信心。村民们把这种爱变成一种奉献。在各村屯,听到许多脱贫致富的“养鸡模范”“养牛状元”的故事。

天等县进远乡巴美养牛小区占地30亩1800平方米,这个项目于2018年10月由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和天等县畜牧局援建,共投入115万元。现有牛舍2座,办公用房、饲料房、仓库各1间,养牛规模达200头,优良品种的黄牛、黑牛、西门塔尔牛,还在陆续引进。

贫穷落后的进远乡,已经成为历史。为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养牛小区采取“公司+养殖小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和吸纳贫困户到小区养殖,由养殖小区提供技术支持和回购肉牛、牛犊,至今已为全村203户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回购贫困户肉牛和牛犊30头。此外,养殖小区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子、化肥,并保价回收种植的玉米青饲料,实行每亩500元以上保价回收,增加贫困户收入。肉牛养殖小区权属村民委员会,每年参与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贫困户农基仁自己饲养100多只鸡,大家都称他为“养鸡模范”。他对这些鸡用尽了真心!小鸡刚孵出时,他一夜起来看好几次。有的小鸡怕冷,他就把小鸡揣在怀里。由于他的精心饲养,养鸡生意年收入超过万元。

贫困户农丕祥利用后盾单位援建的养殖场养羊,开始只有六七只,两年半时间增长到100多只。他还为其他农户输送了20多头种羊和牛崽,大家都叫他“养羊状元”……

脱贫摘帽来之不易。多少个黎明,多少个黄昏,何处不见扶贫人的艰辛,何处不见帮扶人的壮举?

一片丹心化春露 真情倾注黄土地

站在大山前仰望,今天的人们实在难以想象,当年贫困群众怎能在如此艰苦的地方,一住就是好几代人!

严重风化的黄土、稻草和竹片糊成的土墙,几根木柱横竖一撑,壁糊报纸,干草铺床,那曾是贫困户脱贫前的住房,一夜风雨,经常淋湿被褥,冬天实在冻得睡不着觉,干脆起来烤火。

困难虽然一个比一个棘手,但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单位的办法多于困难。他们果断拍板:借米下锅,助推脱贫。驻村队员挨家挨户走访,并诚恳地对贫困户说:“困难是暂时的,我们一定和大家苦在一起,最后甜在一起。”大家看到帮扶人的真诚,露出了笑脸。

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既是坚守初心的必要之义,也是践行使命的应有之举。为推进扶贫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把扶贫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坚持脱贫攻坚和发展齐抓共管。在组织架构上,设置扶贫办公室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保证了扶贫工作专人管、真正管;在考核管理上,把扶贫工作成效纳入考核目标,签定扶贫工作责任状,强化考核导向。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后盾单位专门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影响下对脱贫工作进行再部署,研究推进脱贫攻坚举措落地落实。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某后盾单位划拨38万元专项党费用于支持扶贫攻坚工作,支持贫困地区修缮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更新党员教育设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向龙州县驮江村捐资2.3万元充实党员活动室设备。捐赠50万元特殊党费为天等县进远村建起了崭新的党群活动中心,并捐资12.13万元用于其购置配套办公设备,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的效率和水平,彻底解决了村民办事不方便、党务服务开展难的问题。在对口帮扶下,天等县进远村成功摘掉了两顶帽子,戴上了3顶帽子: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村容整治难点村的帽子;戴上了脱贫致富的帽子、基层党建红旗村帽子、“五美乡村”示范村帽子。

我想,不正是这一切构成了大山的山魂和中华民族之魂吗?而扶贫人今日的壮举,也不正是这种民族之魂的延续吗?

月色被银珠玉串似的春雨遮掩着,夜幕如张开的巨网,把起伏的高山、葱茏的大地严严地裹起。历史将给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树立最伟大的丰碑。贫困地区的儿女永远也不会忘记给他们带来好日子帮扶人,一位82岁退休老教师说:“扶贫人给我们的大山带来了繁荣和希望,共产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座高大的丰碑。”

一把黄土映山峦 鏖战贫穷不等闲

“万事开头难。”助推脱贫攻坚所遇到的困难却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

在发展经济环境条件比较落后的山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扶贫特殊优惠政策,创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为贫困山区增值财富,这是一条扶贫新思路。

扶贫项目还可把山区劳动力、自然资源与帮扶资金技术信息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山区的丰富资源、能源和潜在市场;在贫困山区这里建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伸出“触角”,接受信息,培训人才,以“龙头带动龙尾”。

一个史无前例的扶贫事业,在这片热土上拉开序幕。

保险扶贫,是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立足主业,满足贫困地区多元化需求的优势所在,通过优化扶贫保险产品供给,织牢保险保障防贫网。疾病是致贫、返贫最为常见也最为致命的原因,为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推动大病保险向困难群众倾斜,开展对建档立卡贫困人群降低起付线,提高赔付比例,实现大病医保“二次赔付”。惠及困难群众64.76万人次,赔付金额达5.98亿元,通过倾斜政策多支付了2.36亿元。

扶贫小额保险的体量扩面,是后盾单位的重点工作,2019年1月,全区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已覆盖115个县区、3253.7万人,其中覆盖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84万人,赔款支出2.4亿元。

便利性,是扶贫工作中尤为需要考量的一项重点,为解决贫困患者看病难、就医难、报销难问题,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在崇左市创新实施健康贫困“一站通”即时结算,推行“一站通”即时结算后,贫困患者就医不需要付押金,出院时仅需负担总疗的10%,其余报销范围内的医疗不需要再进行垫付,报销流程由原来1—3个月缩减至5分钟以内,实现患者出院一个窗口完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二次补偿、政府兜底五条线的报销流程。“一站通”即时结算模式在崇左市7个县区实现全覆盖。崇左市成为广西首个实现一站式全覆盖的地市。

扶贫,要创新。后盾单位在崇左龙州县创新推出的“精准防贫保险”项目,主要聚焦于精准防贫救助对象为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以及因病、因学、因残、因灾、因突发事件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家庭总收入,造成收入大幅缩减,家庭生活极度困难的农村家庭。这一创新防贫模式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肯定,成功入选2020年全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开发布的100个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案例。

扶贫还要聚焦弱势群体,后盾单位扩面承保贫困妇女“两癌”保险,联合广西妇女儿童基金会共同出资75.3万元,为广西15个贫困县和16个极度贫困县的3.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提供“两癌”保险保障服务。此外,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后盾单位还为全区28.56万名扶贫干部提供保额高达137亿元的保险保障,共赔付338万元。全国扶贫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后,后盾单位第一时间赔付20万元保险金。

一曲欢歌赤子情 根植壮乡化为虹

一只臀部肥硕的山鸡倏忽间从林间穿过,光滑的羽毛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飞走了。养牛人心中不禁为之一动。也许那只山鸡没感到有什么威胁,竟停下来回头望了望,露出好看的红羽毛和黑眼睛来。

这是座陡峭如削的山峰,没有道路,只有贫困户的产业。他们坚守在这不毛之地,因为它是脱贫的依靠。

产业扶贫,是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和长远之计,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

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在天等、龙州两县累计投入9977万元扶贫资金。一方面,在产业链的生产端给予资源支持,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在龙州县,向安镇村投入10万元补贴贫困户牛油果树苗种植项目;在天等县,向进远村投入资金60万元,捐建巴美屯养牛基地和巴揽屯肉牛养殖场,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同时,向当地贫困户提供家门口的工作岗位,实现增收可持续性。为了进一步保障群众劳动成果,中国人寿对口帮扶的后盾单位出资15万元集中解决进远村龙含屯200亩甘蔗“双高”基地排涝工程建设,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提高基地甘蔗产量。

进远乡村的扶贫景色美不胜收。昔日的荒山野坡,都变成了果园,种上了火龙果、龙眼和柚子树。稻田里处处可见塑料膜,白花花的一片。我问乡亲:“田边围塑料薄膜有什么作用?”乡亲们回答:“主要功能保水,山里干旱,稻田地容易漏水!”可见科学种田的普及。在进远村一户居民的大门上,我看到贴着一副春联,上联:人生进远仙境地,下联:家住岩造幸福村,横批:心旷神怡。看来,脱贫攻坚使进远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仙境,进远人无不为此而感到自豪,连我这个初来乍到的驻村第一书记也为此而感到骄傲。

也许那些普通的养殖棚,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它却好好地藏在密林深处,日日夜夜为贫困户产出“金子”来。也许此时,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同时回味养殖棚所发生的一切,在大自然面前,任何回忆都会过去,但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永远不会被时光磨灭!

伟大的新时代,赋予扶贫人以伟大的使命。他们与贫困决战,把功勋镌刻在崇山峻岭。

而今,贫困户已告别昔日的草棚,住进了漂亮的楼房,银行存款也多了起来。已80岁高龄的梁老汉曾感慨地说:“没有共产党的帮扶政策,哪有我们贫困户的好日子啊!”

此时此刻,站在精准扶贫的土地上,目睹着眼前的巨变,由衷地感到:壮乡儿女迈出贫困的困境,开启乡村振兴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