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为什么很多人会习惯性伤害最亲近的人?
- 我是我?我是她?还是他们?
- 潇雨凄
- 1876字
- 2024-01-08 15:43:02
丈夫在单位被领导骂了,心情很不好。
回家抱怨妻子,为什么做饭这么难吃。
妻子看到孩子在沙发上上蹿下跳,就把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回到学校,憋着一肚子气和同学打架,老师又找来了他的家长。
这就是心理学中很著名的“踢猫效应”,对低于自己或比自己弱小的对象发泄情绪,从而获得自身优越感的短暂满足,从而坏情绪不断传染,导致了恶性循环。
佛洛依德在《精神分析法》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概念:
情感的配额,能够移走或置换。情绪的形成,必然会产生一种精神强度的转移,这会构成情绪的显性和隐性之间的差异。
这也就意味着,人的潜意识中都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理性系统,而其中又存在着一种叫做『风险识别』的板块。
当你面对一个德高望重、或是等级在你之上的人时,你潜意识中的风险识别板块,会潜移默化地帮助规范自身的行为。比如你语气会变得尊重、行为会变得小心谨慎,尽管你并没有刻意板正自己,但也会不自觉地这样做。
因为在潜意识里,会像你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这个人惹不起,小子你还是放尊重点。”
但你原本的情绪无处释放,自然会把情绪情感转移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对象上,例如父母、伴侣和子女,以此来防御自身心理上的焦虑感。
当然,当你肆无忌惮宣泄情绪的时候,潜意识也会告诉你:“没事,无论你发多大的脾气,这个人都不会离开你。”
从行为心理学做进一步解释的说法:
➀:当我们在迁怒亲近的时候,置换的是,对于强者的愤怒。
➁:我们真正无法接受的,其实是对于自身的无能
➂:对于亲近人的伤害,是置换我们发泄情绪带来的逆向兴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都是非常会权衡利弊的生物,所谓包容和理解,不过是瞬时且阶段性的善举。
·我们和好朋友拌嘴,是因为我们知道“关系足够铁,即使偶尔闹点小矛盾,他们也不会将自己糗事公之于众”。
·我们跟父母发火,是因为我们知道“即使伤了他们的心,父母依旧是父母,他们还是会无条件的爱你”。
·我们跟爱人闹脾气;是因为我们知道“就算是吵起来了,等自己平复了心情,简单哄一哄就好了,自己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潜意识中的风险识别板块,其实在你想要宣泄脾气的之前,都帮助你计算好了事后的风险指数,我们之所以愿意伤害,只不过是恃宠而骄罢了。
很真实的说,人一切外化出来的痛苦,其本质是对自身无能的狂怒。
越懦弱的人,其实越容易愤怒。打老婆的男人,这辈子在外都没什么本事。天天喋喋不休责备丈夫的女人,多半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能力。
很多时候,你的愤怒,就是因为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你只能去解决“产生问题的人”。
这样宣泄情绪的方式,除了对伴侣造成伤害、以及凸显出自身的懦弱,其实什么都带给不了你。
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你会高频地对最爱的人发脾气?
其中藏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下没有任何值得让你开心的事情。
你事业不求上进一塌糊涂,所以你才会因为伴侣没有取快递而发火;你学业上没有任何成绩,所以你才会埋怨自己的爹妈“为什么不给你买东西”;你社交场合里屡屡被别人忽视,所以你才会给自己的好朋友找茬.......
当什么事情你都办不好的时候,为了平衡自身这一层潜在的羞耻感,你才会将无端的怒火宣泄在最亲的人身上,你知道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所以才敢把自己最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
真的,你去看看那些周围德高望重、功成名就的人,无论当他们处于顶峰、或者低谷,这些人对待自己最亲近的人时,一定是细心温柔、耐心稳重的。
内心越是强大的人,就越能控制住自己情绪,同样也有非常强烈的廉耻心,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自己是丑陋的,也知道谁才是需要自己疼爱的人。
你会发现,很多在外雷厉风行、杀伐果断的人,对于自己的父母是孝顺的、对于爱人是亲切的、对于自己的孩子是疼爱的。
因为这样的人是有责任和担当的,他们知道自己坚硬的一面该留给谁,而谁才是真正需要疼爱和保护的。
倘若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其实就是自身“羞耻感”的一种消退。
想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你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
在自己的家里安一个摄像头,当自己发完脾气之后,好好看看镜头里那个不堪又丑陋的自己。
你会发现,自己内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耻辱,不要因为感觉到羞耻就不看了,反而要将这样的自己牢牢的记在心里,和这样的自己去较量。
唤起你自身的羞耻感,其实就是和自身无能较量的一个过程。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无所顾忌地伤害最亲近的人,不妨好好看看自己的内心:
当你对伴侣或孩子宣泄情绪时,是真的是他们做错了么?还是因为你之前累积的无助、愤怒、无能,急需要一个缓解的出口?
情绪传染,只会造成恶性循环,也极容易给亲密关系带来伤害。
把好好的一个家庭变成让所有人痛苦的地狱,这件事儿很不划算。
勇敢和自身的无能做出抗争,压制住内心的魔鬼,也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