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学海(新书求收藏)

1977年,8月初秋的燕京,暑气正盛,骄阳似火,空气中弥漫燥热气息,笼罩着一株绿油油的大枣树。

枣树紧挨着道边,繁密的枝条与累累硕果下面,有着一处面积不小的大杂院。

这里以前是一个旧时代的会馆,十分宽敞,足有六七个大小不同的院落组成。

一进门是前院,有两棵参天蔽日的古槐。在北房的两侧,分别有两条不宽的胡同,通往其它的院落。

这两条胡同又在后院相互贯通,中间围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

此时院落里面的广播匣子,正传出响亮的声音。

“阿庆嫂,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这是今年大火的京剧《沙家浜》中的一段,讲述阿庆嫂与敌人的斗智斗勇。

李学海坐在门口的阴凉下面,后背靠着一张石凳,双手捧着一本十分破旧的书,耳中听着广播匣子传出的声音,不时翻着书页。

这本《雍正剑侠图》不仅纸张泛黄,字迹模糊,还缺张少页,看的十分费劲。

这部《雍正剑侠图》还是民国31年出版的,全书总共一套78本,由民国评书名家常杰淼创作的长篇短打侠义评书,又名《童林传》,书中各种情节、打斗场面、人物性格等等,充满了当时的侠义色彩。

唯一美中不足。

这本书毕竟是一本长篇侠义评书,故事情节难免有些杂乱,层次感没有传统武侠小说那般丰富多彩。

反倒是后世单田芳改编的《童林传》,更出名一些。

“单田芳的《童林传》,好像是八几年出的吧!”

想到单田芳的《童林传》,李学海忍不住叹了一口气,看着眼前七十年代末的大杂院,感到十分梦幻。

即便已经过去了十多天时间,他依然觉得有些神情恍惚,感觉不太真实。

上辈子,他人到中年混迹国企,一直碌碌无为,房子是父母买的,车子是贷款按揭的,总的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勉强过的下去。

哪成想,周末跟新交往的女朋友出去嗨皮,第二天一觉醒来,眼前的景象大变,竟然来到了1977年的燕京。

这个特殊时期刚刚结束的年代。

好在这具身体跟他同名同姓也叫李学海,是一名刚刚回城的下乡知青。

三年前,刚刚高中毕业的李学海,响应国家号召,从燕京来到辽省一处山沟的山村里,支援建设新农村。

二十多天前,李学海突然发烧咳嗽一直不好,县医院医生怀疑他是传染性肺炎,需要长时间静养与补充营养,短期内不能从事任何重体力劳动。

村里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以及肺炎的传染性,很痛快的帮李学海向上级知青办申请返城养病,这才回到燕京家里。

这段时间他大致了解了一下,原主人家庭情况。

父亲李顺民是燕京铁路局的一位火车司机,工资每个月84.68元,母亲刘慧在一家国营食堂工作,每个月工资45.18元,还算富裕,至少饿不着。

大哥李学志也是一位下乡知青,远在东北山区一处林场里面小学教书,去年刚跟同是燕京来的知青大嫂刘敏怡结婚不久。

二姐李学霞是医院的护士,这几天帮李学海跑前跑后没少忙活,还托同事找了一位老中医把脉,给他抓了好几副汤药。

四妹李学雅下学期上高一。

“学海!”

“学海!”

“身体好点了没?”

院口随着一阵喊声,走进来一位青年,平头短发,脸上戴着一副眼镜,个子不是很高,顶多一米六几,穿着一件白衬衫,搭配军绿色的裤子,脚上踩着一双军绿色胶鞋,推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走了进来。

“早就好的差不多了。”这几天李学海吃了几副汤药,觉得好了不少,至少不怎么咳嗽了。

“没事了就好。”

“你要是在家闲不住,赶明儿,跟我去村里逛逛,打个下手?”

“保证不让你白去!”说着话,他挤眉弄眼的,大有一副你明白的样子。

青年叫康俊宝,跟李学海一个院里长大的,高中毕业后托关系到城外公社当了放映员,每个月都要到周边大队村里放映电影,经常大半夜才能回来。

这工作看似十分辛苦。

实则,人家可是正经八本的八大员之一,每个月工资32元,放映一场电影还有3毛钱的补助,每到一个队上村里放映电影,当地都是宰鸡杀鸭、白面馒头管够的地招待,偶尔赶上富裕的村子,还能吃上一顿红烧肉。

绝对是吃好、喝好、抽好。

“那敢情好,等我彻底好利索了,指定找你去村里逛逛,打个下手,顺便改善改善伙食。”李学海到是有心跟着去村里打个牙祭,可他的病还没彻底好利索不说,再说肺炎传染也不太适合去。

“行,到时候保证让你吃的满嘴流油。”

康俊宝看了看李学海的脸色,多少还有一些苍白,也就没有强求,转而说道:“对了,你都回来十好几天了,工作安置的事,街道怎么说?”

“不太清楚。”

“明天去街道报道,到时问问情况。反正我现在就是祖国旗下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李学海耸了耸肩膀,露出无所谓的样子。

他是因病返城的知青,按照规定需要自行承担医药费、生活费,自然没有什么工作指标。

如果不能短时间内找到工作安置,那么只能先依靠家里养着。

不过他并不着急。

“好像今年年底国家就能恢复高考,也是全国唯一一届冬季高考,这一两个月应该就会通知下来。”李学海努力回忆着前世跟恢复高考相关的信息。

似乎1977年高考是临时决定的,10月份左右才公布消息,导致各省的高考时间不同,从12月份到来年的2月份陆续开始考试,考题也相对简单。

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应届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的,均可报考。

其中上山下乡的知青,不仅不受年龄限制,即使是初中毕业生,只要毕业后下过乡的,一样有资格报考。

“要是实在找不到工作安置,到时高考也是一条出路。”李学海暗自想着。

这个时期上大学跟后世完全不同,不用掏钱不说,每个月还能领取国家补贴,甚至连学校食堂用餐,国家都通过提供补助的方式,来降低学生用餐成本。

毕业了,还给分配工作,各个都是金饭碗,好单位多的是,不知能羡慕死多少后世大学生。

比等街道安置强多了。

“嘿,几年时间不见,你小子觉悟倒是变高了不少。”

“看样子,这段时间真没白锻炼。”康俊宝一脸古怪,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味。

这年头返乡知青回城的不少,为了工作安置的事,闹出了不少问题。

可谓是千奇百怪,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有。

今儿头一回见到觉悟高的,就是这话从李学海嘴里说出来,他怎么觉得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