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二畫 丁 刁

1/1,丁元(?—1134/11/8)

《要録》卷八一、第1336頁:紹興四年(1134)冬十月丙申(二十一日),“金人陷濠州……統領官丁元與敵遇於十八里洲,敵圍之。元大呼告其徒,以毋得負國,於是一舟二百人皆被害,無得免者。事聞,並贈承信郎,録其子云”。按公元爲1134年11月8日。此爲朝廷得知其死訊之日。

1/3,丁度(公雅,990—1053/1/31)

孫抃《丁文簡公度崇儒之碑》:“皇祐五年(1053)正月庚戌(九日),觀文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行尚書右丞丁公薨於京師。翌日,乘輿臨弔,賜贈物有加……謚曰文簡。……享年六十四。”(《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上卷三)《長編》卷一七四、第4191頁:皇祐五年春正月辛亥(十日),“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尚書右丞丁度卒。是日旬休,上趣駕臨奠,贈吏部尚書,謚文簡”。按此爲朝廷收到死亡消息之時,故晚了一天。

1/4,丁逢(端叔,1140—1202後)

袁説友(1140—1204)有《丁端叔茶馬會同年同庚》詩(《東塘集》卷四),按袁生於1140年,丁逢與之同年同庚,必生於是年。又陳傅良《丁端叔南征集序》:“端叔爲中都官,余以太學諸生識之,别二十年,余承乏桂陽而端叔適守郴,端叔誠少余三四歳。”(《止齋集》卷四〇)按傅良生於1137年,丁逢生於1140年,少陳三歲,亦與少“余三四歳”合,可能生日陳比丁早,故稱“少三四歲”。咸淳《臨安志》卷四八:慶元四年(1198)十一月二十一日,“以中奉大夫行司農少卿兼知。五年六月八日,逢除宫觀”。萬曆《金華府志》卷一一“守臣題名”:“慶元六年由中大夫、直寶文閣任。”至嘉泰二年(1202)。其卒應在1202年以後。

1/5,丁開(復見,?—1262)

元杜本《谷音》卷下“長沙丁開復見”條:“開負氣敢言,安撫向士璧被問,開獨詣闕上疏,具陳士璧功大,軍府小費,不宜推究。書奏,羈管揚州,歲餘卒。”按向士璧被問在景定二年(1261)八月(《宋史全文》卷三六、第2905頁),丁開之死當在三年冬。

1/6,丁謂(公言、謂之,966/8/25—1037/6/13)

《長編》卷一二〇、第2830頁:景祐四年(1037)閏四月己亥(二十七日):“光州言:秘書監致仕丁謂卒。”按是日公元爲1037年6月13日。此爲朝廷收到死亡消息之時。

《隆平集》卷四:“丁謂字公言,初字謂之……明道末復秘書監致仕,居安州,又徙光州,卒,年七十二。”上推其生年爲乾德四年(966)。

《長編》卷八七、第2008頁:大中祥符九年八月己亥(二十八日),“丁謂面陳生日蒙降賜生餼、酒、樂,令就私第宴會,優異之禮,非臣敢當”。據此,其生日有可能即爲乾德四年之八月己亥(七日),公元爲966年8月25日。但宋帝有時在生日提前數日,甚至十數日賜禮,故其生日也可能比此日略早。

1/9,丁黼(文伯,1166—1236/12/19)

《昭忠録·曹友聞傳》:“丙申(端平三年,1236)秋八月,二太子及塔爾海元帥以精兵五十萬於初三日入大散關……九月……二十九日……死之。……元兵既滅曹軍,遂破閬州,取漢川路,直入成都。十月……十八日……元兵沿城至大東門徑登城。……二十日……制司丁黼與甥王茶幹、徐監倉……俱死。”吴泳《褒忠廟碑》:“歳嘉熙丁酉(元年,1237)天子制詔:故成都守臣副四川制置使丁黼賜謚立廟,謚以恭愍,廟以褒忠,旌死事也。”(《鶴林集》卷三四)考《宋史》卷四五四《丁黼傳》以爲卒於“嘉熙三年”,由嘉熙元年已賜謚立廟,其必卒於嘉熙元年賜謚之前,知“嘉熙三年”乃“端平三年(1236)”之誤。(索引據之以爲1239年卒,亦誤。)《褒忠廟碑》又曰:“公之祖武德嘗夢山神告之曰:‘若死葬於寺之右,三紀必生異人。’公後三十六年而生,又七十二年而廟食於此。”據此,知其出生後七十二年得廟食,而其卒在修廟前一年,則享年爲七十一歲,上推其生年爲1166年。

1/9,丁權(?—1118)

《京口耆舊傳》卷六本傳:“除淮東提舉學事,秩滿,再除河北提舉學事,知汀州,卒。”按《宋會要》選舉一九之二三:“政和七年六月一日,新差權發遣提舉河北西路學事丁權言……”又同書刑法二之七二“政和八年閏九月十一日,提舉河北西路學事張綽奏”,政和八年(1118)時已改知汀州。《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三、第2頁引《臨汀志》“郡守題名”:“王田,政和五年(1115),以朝散大夫知。李倩,宣和元年(1119)以朝請郎中知。”按王田至政和八年滿任,疑初任命丁權代之,丁上任即死,故又以李倩繼之,以其爲時甚短,故郡守條缺載,丁應卒於政和八年。

1/9,丁大全(子萬,?—1263)

《宋史》卷四五、第884頁《理宗紀》:景定四年二月癸丑(三日),“丁大全溺死藤州,詔許歸葬”。按是日公元爲1263年3月13日,此爲朝廷收到死亡消息的時間。實際死於正月。《宋史》卷四七四本傳:“景定元年……移送南安軍居住。明年,監察御史劉應龍請加竄,追削兩官,移竄貴州團練使……明年移置新州,太常少卿兼權直舍人院劉震孫繳奏乞移徙海島。四年正月,將官畢遷護送,舟過藤州,擠之於水而死。”

1/12,丁仲修(敏之,?—1121)

《宋史》卷四五三、第13317頁:“丁仲修字敏之,温州人。方臘黨俞道安陷樂清,將渡江,巡檢陳華往捕,死之。先鋒將張理同李振出南門迎敵,渡八接橋,橋斷馬蹶,溺死。賊至帆遊,夏祥遣輔褒迎戰數十合,褒死之。仲修帥鄉兵禦諸樂灣,鄉兵失據而散,仲修以餘兵與賊戰,力屈乃死。”按丁之死約在宣和三年(1121)三月。

1/15,丁執禮(?—1080)

《長編》卷三〇二、第7346頁:元豐三年(1080)春正月辛巳(十七日),“監察御史丁執禮、權監察御史裏行舒亶、何正臣自劾赴景靈宫,誤乘馬入偏門,詔釋之。執禮等固乞行法,上批:可依所乞,從違令贖銅。而命卒不下”。則是年正月丁尚在世。《長編》卷三〇五、第7429頁:元豐三年六月乙卯(二十四日),“録故太常博士、秘閣校理兼監察御史丁執禮一子官,以其兩爲御史及歷三司判官、提點刑獄故也,後毋得爲例”。據此,丁之卒必在是年六月前不久。

1/17,丁興宗(?—1128/2/20)

《要録》卷一二、第273頁:建炎二年(1128)正月癸卯(十八日):“宗輔又陷青州……知千乘縣丞、迪功郎丁興宗亦死。”

1/18,刁約(景純,994—1077)

刁約,熙寧十年(1077)卒(蘇軾《蘇東坡全集》前集卷八《哭刁景純》),“壽八十四”(施注《蘇詩》卷一三)。上推其生年爲淳化五年(994)(參《全宋詩》第3册、第2021頁)。

1/19,刁繹(約991—1042)

《京口耆舊傳》卷一:“最後通判揚州卒,王安石時簽書淮南節度判官廳公事,有祭文。”按王安石任此官在慶曆二年(1042)秋,共二年,安石《送陳興之序》:“某爲判官淮南……其後二年歸京師。”(《臨川先生文集》卷八四)祭文,見《臨川先生文集》卷八六,當作於慶曆二年秋以後之二年間。宋庠有《和通判刁博士屬疾次韻》(《元憲集》卷七),考宋庠於慶曆元年五月至二年六月知揚州,此詩必作於慶曆二年六月前。宋庠未作挽詩或祭文,繹之卒應在慶曆二年(1042)冬,此暫繫於1042年。其弟刁約生於994年,父湛生於971年,繹爲湛之長子,其生年約爲淳化二年(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