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乱武

“俊林莫要取笑。”夏侯霸也有点尴尬,却不跟此人客气,让他帮自己接把手,再将酒器温炉等在厅堂外西侧的塾屋中安置。

这两间布置简单的小屋子,本为郡中官吏在厅堂外等候拜见府君的一个遮风避雨之处。如今东塾仍作原用,西塾则成了宿卫长官安坐的地方——其余大头兵则只能站着。

那队率早就注意到了张绍,遂蹲到他面前,笑嘻嘻地说道:“这就是阿绍罢?我是你从舅啊。”

虽然张绍将夏侯霸当亲娘舅来喊,但其实只是“堂舅”,而从舅就要更远一层了。张绍记忆里“母亲”夏侯涓也从来没跟他提过这个亲戚……于是张绍只得看向夏侯霸。

夏侯霸道:“阿绍,此乃夏侯俊林,名儒,吾等祖父乃是亲兄弟。”

“啊,原来是从舅!”

张绍嘴上热切,心里却想:“唔……所以这是啥人,名都没听过,演义里连龙套都算不上吧?我只记得被张飞吓死的夏侯杰,还有那个长坂剑圣夏侯恩。”

但张绍仍乖巧地行小辈之礼,就算眼前嬉皮笑脸的家伙跟夏侯渊家相比,只算条蚂蚱腿,但他也不嫌多!

塾屋好歹有墙,足以挡住寒风,张绍在那笨手笨脚地敲击火石烧炭准备温酒,这还是他在食官属里学到的古代必备技能,夏侯霸和夏侯儒则在旁蹭这炉子烘手。

却听夏侯霸叹道:“可惜伯仁兄长未在。”

他告诉张绍,那位“伯仁”名唤夏侯尚,是夏侯儒的堂兄,乃谯县夏侯氏两宗年轻一辈中最出众者。早在曹操征冀州时,夏侯尚就在虎豹骑中任军司马,相当于副校尉,接下来更得大用,封骑都尉。

张绍心想:“夏侯尚?听上去似乎有点耳熟,但又不是太熟,应该也不出名罢。”

其实这却是张绍只看过三国演义,孤陋寡闻了。夏侯尚,在正史中可是与曹仁、夏侯渊等人并列“宗室八虎骑”的重要角色。

夏侯儒则笑道:“伯仁随子桓公子留守襄阳,住在刘表旧日府邸中,或许还能出城宴游狩猎,不知得有多快活。”

张绍正往温酒炉里倒水,闻言不由一怔,子桓公子指的是谁,他还是知道的。

“这么说,曹丕也在荆州!?”

未来的魏文帝曹丕居然随曹操南征,眼下正留于襄阳,张绍暗暗寻思:“若能顺利建立与徐先生联络的渠道,我得将这情报告诉他,别看眼下似乎没什么用,但未来,谁说得准呢?”

这头张绍心有所思,旁边的夏侯霸也欲言又止,虽然夏侯霸认定武卫营中有同僚要害自己,但绝不可能是夏侯儒这至亲,两家未出五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但,夏侯儒进入武卫营的时间毕竟比自己早,或许可以跟俊林打听打听,自家究竟招致谁人仇视?

可还不等夏侯霸想好如何开口,夏侯儒就先站起身来,对外拱手道:“儒见过军司马!”

夏侯霸闻言也随他见礼:“霸见过军司马。”

等张绍好奇地回过头时,却见一位三旬上下、白面短须的军官正站在对面的东塾外,连甲衣都是做工精细的鱼鳞甲,显然比夏侯屯长的铁扎甲更高级。

他朝夏侯霸、夏侯儒一颔首,笑道:“仲权、俊林,说了多少次,自家兄弟,唤我文烈兄即可。哎,今日的风,可真冷,汝等在外宿卫辛苦了,记得多加衣啊。”

旋即便不多言,也不管两个小辈偷懒,眼睛扫向来路,手则一直握在环首刀柄上。

顺着军司马的目光望去,一位锦衣貂裘的二十余岁贵公子,正被两名曹兵扶着走过来,此人两股颤颤,莫非是病了?

“看把你吓的,果然不配做一州之主。”军司马鄙夷不已,一手搀住贵公子,推开厅堂的门走了进去,旋即门扉再度从内关闭。

夏侯霸与夏侯儒这才重新坐下,再度谈笑起来,虽然都是顶头上司,但面对平易近人的军司马,二人完全不像遇见武卫校尉许褚那般严肃、畏惧。

张绍复问:“二舅,从舅,这位军司马是谁?”

“在中军督虎豹骑仪仗宿卫的曹休,曹文烈,相当于许校尉的副手。”夏侯儒说道。

夏侯霸则补充道:“丞相家的‘千里驹’!”

原来此人正是曹操的族子曹休,曹氏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董卓之乱时才十几岁,却能承担起家族责任,安葬亡父棺椁,与门客保护母亲逃难到江东。在得知曹操举兵后,曹休又从吴地千里迢迢地跑到兖州投奔,曹操亲口赞他为千里驹。

曹操遂将曹休置于侯府中,待遇与诸子无二,前几年,曹休年纪稍长,开始作为骑吏,领虎豹骑厮杀,随曹操南征北战,后来又进入武卫营任军司马,下一步恐怕要外放大用了。

这是夏侯渊反复叮嘱,要夏侯霸必须交好的人物。

对了,说起来,监视张绍的命令,应该就是由曹休这军司马下达的。这本无可厚非,但落实到执行层面后,却有小人往公务里掺杂了私心啊。

就在此时,夏侯霸的两名手下回来了,站在西塾外候着,夏侯霸顿时大喜,出来低声问道:“可看清赵宫去向何人禀报了?”

武卫卒看了一眼他身后的夏侯儒,迟疑未言,但夏侯霸表示此事俊林兄弟知道也无妨,他们便道:“正是左曲屯长,夏侯子臧。”

“居然是他!”夏侯霸咬牙切齿:“夏侯子臧,你非要难为同族子侄么?”

那位夏侯子臧,正是夏侯氏另一位大佬,伏波将军夏侯惇的三儿子。说起来,比起夏侯尚、夏侯儒这两个近亲,夏侯渊和夏侯惇亲戚关系其实很远,早就出了五服,至多算是“同族”。而按照辈分,夏侯霸见了与他年纪相仿的夏侯子臧,还得喊一声“族叔”呢!

然而不管是在邺城还是武卫营,夏侯霸与夏侯子臧就是合不来,夏侯霸为人堂堂正正,而夏侯子臧性格则有些阴鹜,听说还时常说同僚的坏话……

但夏侯霸也想不到,他居然连自己都记恨上了!

夏侯霸只叹息道:“唉,也罢也罢,我全当不知此事,若吾等夏侯氏当真阋墙内斗,这不是惹外姓将校们笑话么。”

“不行,兄长,此事可决不能这样算了!”夏侯儒听完夏侯霸描述的事情经过,也勃然生怒,他和夏侯子臧关系更差,而针对夏侯霸家,不就是针对自己家么!

在夏侯儒的撺掇下,夏侯霸也不打算善罢甘休了,二人开始凑一起商量要如何对付夏侯子臧这阴险小人。

而夏侯子臧那边,得了赵伍长汇报后,只怕也会认为是夏侯霸胡搅蛮缠,故意为难他派去监视张绍的人,坏自己的职责。

此时在郡府内宅厨房里,食官属王垕一边炙肉,一边思索要如何让衣冠属、席榻属也吃个哑巴亏。

而刚听说隔壁惊天八卦的医官李当之,也被“医官属有毒药”之说吓得连药罐都摔了。

李当之开始反思,是否是自己不会做人引来了嫉恨,或是许都、邺城的医者盯上了相府医官的职务,甚至是打算通过污蔑他,来达到陷害师父华佗的目的,真是太可怕了!

猜疑链已经开启,停都停不下来。

其实张绍本心只是搞一搞讨厌的赵伍长,压根没想这么深,谁让相府诸曹、夏侯氏内部各支的关系本就如此复杂呢?

不知不觉中,张绍竟仿佛使出了后世某款三国卡牌桌游里,贾诩贾文和的技能。

《乱武》!

虽然已搅乱了曹营中不少人的关系,但这张绍此时还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他调好了温酒炉后,催促夏侯霸回来亲手烫酒,接着又跑去问夏侯儒:

“从舅,方才被曹文烈搀进去的那位年轻君子,又是何人?”

“他啊。”夏侯儒戏谑一笑,招手道:“你过来些,我说与你听。”

张绍遂伸着脖子凑过去,却听夏侯儒道:“当然是刘表次子,投降丞相的前任荆州牧,刘琮。”

接着夏侯儒又故意吓唬张绍这小俘虏道:“阿绍,你说,丞相会不会将这刘琮……”

将刘琮怎样?

夏侯儒忽然扬起右手,照着张绍的后项窝上,轻轻一劈。

“直接杀了!”

张绍被吓了一跳,缩着脑袋跑开了,离远后又摸着后颈,心里骂骂咧咧。

“敢戏弄我!小心我以后让张飞,真砍了你的头!”

……

夏侯儒的话很快就被打脸了,因为刘琮进去不多时,便完好无损地被曹休重新带了出来。

却说厅堂之中,曹操在接见刘琮时颇为和颜悦色,大夸刘琮“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蔑万里之业”,将他投降的行为比作是光武时的“鲍永之弃并州,窦融之离五郡”。

但等刘琮刚被带离,曹孟德脸上就露出不屑之态,不留情面地做出评价。

“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刘琮方才的表现实在是太让曹操看不起了,他竟以为曹操要对自己下毒手,进来时直接双腿虚软瘫倒在地,表示不敢贪恋父亲的旧职,只求能够活命。

曹操非但不杀刘琮,还拜他为名义上的青州刺史,兼谏议大夫这闲职,现在就可以去邺城居住。

最重要的是,曹操还大度地封刘琮“高平侯”,高平县在兖州山阳郡,正是刘表的故乡!

虽失荆州基业,却得衣锦还父辈乡土,从此长享富贵,这待遇远远超过了刘琮的想象,立刻稽首如捣蒜。

徐庶将这一切看在眼中,他明白,曹操之所以如此厚遇刘琮,除了像杜袭所言,要让刘表的食客故吏们归心,从此可以忠于职守,为曹操治下的荆州出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曹孟德是欲以刘琮为千金马骨,示与尚未归顺的益州刘璋、江东孙权看啊!”徐庶颇有些担心,毕竟他并不清楚孙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要知道,江东和曹操虽偶有小冲突,却也一直保持姻亲关系啊!这会不会改变吴侯欲联刘抗曹的立场呢?

末了,曹操又捧起案几上墨迹方干的露布,目露爱意地说道:“孟皇这一手雄浑大气的八分字,功力更胜当年啊。”

曹操对梁鹄说:“当年我与蔡德珪潜入汝家时,本来还打算一把火将你书房烧了,但进去一看到那些你写的字帖,我就下不了手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身边也有不少工于书法的属吏大夫,诸如颍川钟元常,河东卫伯觎,二人书法各有所长,都堪称冠于当世。”

“但我啊,还是最爱你的字!今日终于重见,孟皇佳字,让我这篇字句平平无奇的《表刘琮令》,成了后世爱好书法的士人,都得竞相临摹的名帖!”

原来方才正是刚入职的记室吏梁鹄持笔,将曹操口述的令变成白纸黑字,小老头也十分开心,连道丞相谬赞,若丞相喜欢,他随时可以再写许多字帖,请丞相品鉴。

曹操令人将露布送出府衙,正文张贴在江陵城门,还要令小吏抄上数百份,传遍荆州曹控区的每个郡县乡邑,令所有荆州人都知道曹丞相的仁德。

但曹操的宽慈,也仅限于刘琮这等投降者了,面对反抗之辈,他从来都是以铁掌施以雷霆之罚!

曹操点了繁钦:“休伯,送往襄阳的露布,你亲自来抄,再替我写封文书,一并给乐文谦、娄子伯送去,就说刘琮之事已了,那个叛逆出逃的王威,可已抓住了?”

听闻此人之名,徐庶的耳朵立刻竖了起来。

王威是南郡冠族子弟,也是刘表一手从郡吏提拔起来的亲信,担任镇南将军府司马一职。为报刘表恩遇,王威对刘琮也颇为忠心,他是主战派的代表,只可惜相较于蔡瑁、蒯越势单力薄,故未能阻止刘琮投降。

可就在曹操带五千骑兵追击刘备之际,王威却大着胆子向刘琮献计说:“曹操为追刘备轻行单进,而大队人马还在汉水以北,留守襄阳之兵不多。将军不如尽发州兵诛灭城中曹兵,再断汉水渡口,阻曹军主力于汉北。再给臣数千奇兵,去南边曹操北归的必经之路加以邀击。纵然曹操战胜刘备,骑士也必然疲敝不堪,必擒之!”

“如此便能恢复先将军之基业,还能威震天下,这不只是收一胜之功以保全今日而已,就好比过去楚人沉周昭王于汉水,周室数世不敢南征。”

刘琮不纳其言,王威竟打算独走,正当他到城南岘山军营中组织亲信准备动手时,胆小的刘琮竟将此事又告诉了蒯越,蒯越则急报刚刚抵达襄阳的曹仁,事遂败……

徐庶前几日在曹营中就已知晓此事,王威的献计虽谈不上有多高明,但其勇锐不屈可见一斑,可惜他只晓得愚忠刘琮,倒不如早点和左将军联手。

徐庶又听说王威与曹军在岘山交战,最后只带着数百人逃走,而从岘山以南一直到当阳长坂,正是绵延数百里的荆山山脉。熟悉地形的王威就钻入了这无穷无尽的林莽之中,让襄阳曹军搜了整整十日,仍一无所获。

曹操对王威十分痛恨,决定严惩以儆效尤,这才频频去信催促襄阳文武。尽管没抓住正主,但王威的家族跑不掉啊。

据徐庶所知,王威是南郡宜城人,宜城王氏虽然人丁单薄,但在汉顺帝、汉桓帝时却连续出了王逸、王延寿这两代大文豪。王逸做过二千石郡守,不但参与编修《东观汉记》,著作《楚辞章句》亦天下闻名。而他的儿子王延寿则写了一篇《鲁灵光殿赋》,其文采飞扬,连蔡邕看了之后都觉得极好,自愧不如,便连夜将自己还没写完的同名作给烧了。

只可惜王延寿后来去零陵做官,在渡湘水时失事溺亡,时年仅20。而王威,正是王延寿的遗腹子。

故而王氏堪称南郡文宗,但一向号称喜爱辞赋的曹操却对他们没有半分可怜。曹军路过宜城时,便将王氏全族都投入牢狱,威胁王威出来自首,否则满门诛灭。可却不料,王威的老母亲,竟在惊惧之中当夜便卒了。

“与我的事,颇为相似啊。”徐庶心有戚戚,自己无疑是幸运的,老母尚在,而王威则与曹操有了不共戴天的杀母之仇!

王家三代单传,宜城剩下的人,于王威而言只是远亲而已。以徐庶对王威的了解,他恐怕不会出来送死,而是会立誓报仇,与曹军拼到最后一人。

“这对宜城王氏来说,是灭顶之祸;但于我和阿绍而言,却是利好。”

徐庶心中有了计较:“荆山里的王威与其残部,当是吾等在南郡能拉入局中的一位盟友啊!”

……

根据曹丕的《述征赋》,他这次是随曹操南征的。

PS:乱武,出牌阶段,你可以选择其他所有角色,这些角色需对距离最近的另一名角色使用一张【杀】,否则失去一点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