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机器犯错归咎于谁?

斯数学家、天文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花拉子米(Muhammad bin Mūsā al-Khwārizmī, 780—850)的著作《代数学》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求解,“算法”(algorithm)一词来自“花拉子米”的拉丁文。

图1.159 花拉子米被公认为代数学(algebra)的奠基者之一

求解方程的算法本身并不关乎伦理。我们不能评判一个纯数学问题的算法道德高尚,另一个卑劣粗俗。但某个算法的某个具体的应用却可能是恶的,数学家无须为这个恶的应用有任何的负罪感。

图1.160 一段木头可以用作木雕,也可以当作武器,木头本身并没有善恶。类似地,人类社会不会因为原子弹的滥用而谴责爱因斯坦和他的质能方程E=mc2

我们不能因为可能存在恶的应用而放弃科学探索,同时也应事先看清楚潜在隐患,为科技的应用套上绳索、建好牢笼。在搞清楚理论和应用的关系后,人工智能伦理的讨论就变得相对容易一些了。同时,一些伦理诉求会指导研发人员把算法的应用考虑得更加周全和严谨,进而引导人们发现更多值得探究的问题。

技术开发人员努力实现无错误编程,但总难避免小概率意外。即便没有编程错误,出于维护道德伦理的目的,哪些功能合法合规?哪些应当禁止?这些问题将会在AI产品设计之初就被提出并给出明确的界定。

例如,一个物体识别程序将黑人识别为黑猩猩,这种在人类社会触碰道德伦理的低级错误,在人工智能领域比比皆是。这个程序没有自我意识,因此无法指责它,该埋怨的是它的出品团队缺乏人文关怀,没有在机器决策里加入伦理监督。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犯罪,实施犯罪行为的是(受控的)智能体,研制者和控制者应该负全责。对人类造成伤害的机器(例如自动驾驶的汽车),如果机器的行为和伤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则应停售或召回,并追究设计生产厂商的法律责任。

图1.161 人类应该对滥用弱人工智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负全责

自动驾驶举例,即使它拥有最完美的软件和硬件,也仍有撞车的风险。例如,为规避撞来的一辆车,自动驾驶面临道德的考验,它选择向人行道躲避,还是权衡后选择宁愿被撞也不伤及行人?这种应用类算法设计(algorithm design)包含人类的道德伦理标准,当机器没有真正智能时,我们只能直接赋予机器一些应有的道德选择。

在没有明确法律法规指导的情况下,机器应该遵循什么伦理方法来做决策?技术开发人员应该被视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幕后”驾驶员,他们应该为自动驾驶算法或程序出问题导致的损失负法律责任。然而,一般的汽车制造厂商都会采取免责的手段,在消费者购买车辆之前就把自己摘干净了。例如,提示自动驾驶有危险,在不当场合使用自动驾驶所导致的一切后果由用户承担。

消费者为“自动驾驶”功能付了钱,理应享受到该项服务。如果把责任完全推向用户,厂家的竞争力会大打折扣。厂商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分担一部分风险,但最终还是要承担起自动驾驶技术上应负的责任,以及可能的负面影响。

未来的机器变得更加聪明,具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AI产品上市前需要通过伦理测试。例如,自动汽车会拒绝主人要求它撞向人群的命令,聊天机器人与未成年人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言语得当。

一旦机器具有自我意识,也是真正机器智能诞生之时,它们将建立更高级的机器伦理体系。离这一天的到来尚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要和没有自我意识、被人类伦理约束的机器相处。现有的法律框架对机器犯错的责任追究仍为空白,因为目前的AI尚缺乏自主决策能力

 如果机器听从主人命令不辨是非地做了错事,主人要负主要责任,机器的研发单位也应该负有一些伦理缺陷的责任。

 如果是因为机器的决策失误或系统缺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研发单位应该负产品不合格的责任。

例1.35 2018—2019年,两起空难让波音737 MAX的设计缺陷浮出水面,疑似原因是迎角传感器故障或机动特性增强系统反应过度,导致飞行员无法控制飞机而失速坠毁。多国停飞了近400架波音737 MAX系列客机,波音公司于2020年起也暂停了737 MAX的生产。

图1.162 飞机和汽车的自动驾驶都将安全性列为第一标准,后者难度更大

此次事件让人们对机器决策更添谨慎,机器智能的安全性、可解释性、伦理等逐渐提上议程。特别是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走入寻常百姓生活,人们不得不面对诸多AI伦理的问题。

例1.36 国外著名车厂和一些科技公司,如通用、大众、梅赛德斯-奔驰、丰田、日产、现代、特斯拉、优步、谷歌、苹果……都在打造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中的伦理设计,从各种传感器采集数据,到整体和局部路径规划、行动策略,再到具体的控制实现,每个层面都有诉求。

图1.163 未来的智能车具备多个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既安全又环保

在感知层面,对行人和其他车辆的意图理解(intention understanding)直接影响自动驾驶的决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规则有些差异,信号、标识、手势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单一的识别、理解和决策模型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自动驾驶系统都要做本地化的工作。

图1.164 智能车必须对信号、标识、手势等具备可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除了本地的交通规则,还有一些民间的交通习惯。例如,印度每逢周日和节假日,交通信号灯会关闭;当地人经常使用喇叭;高速公路上会出现拖拉机、摩托车、牛羊等。再如,在国内高速路的左侧超车道上,后面的车打左转向灯是在提醒前面的车它有意超车,烦请礼让一下。

例1.37 医生使用医院的专家系统为病人诊断,如果出现了失误而造成医疗事故,责任方是医院、医生还是该专家系统的开发者?

 如果系统的缺陷是严重的,不符合它宣称的质量保证,则开发者应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经过开放测试,错误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且系统在授权使用之前有过免责声明(只有同意某些条款后才能使用它),则责任不在开发者。

 医院通常不会鼓励医生完全依赖专家系统,而会要求医生有责任检查、核实、纠偏系统给出的方案。

在使用AI产品之前,用户一定要透彻了解该产品可能有的缺陷及其不良的后果,还有厂家承担责任的范围和条件。而厂家则应该在使用手册里如实地把各种潜在的意外(包括危险、伤害等)交代清楚,若有疏漏很难做到免责。

在不久的未来,算法将成为一个产业,有专门经营它们的公司。算法被物化和商品化(24),它就像随时可插拔的电子器件,被人们买来用于组合创新定制创新等更高级的应用创新活动。

例1.38 孔乙己有一个绝妙的想法——把贝叶斯网络的近似推断算法用于股票的买卖,但对该算法的复杂度有严格的要求。有一家叫“爱格瑞兹姆”的公司正好出售一款符合要求的算法A,通过在线测试孔乙己觉得质量蛮好,然后花了5 000元买下A的专属使用权,转手在股市用它赚了10万元。孔乙己觉得这个算法太值了,他自己做不出这么好的算法,能找到的开源算法也都不合格。孔乙己发现了新的商机,他跟“爱格瑞兹姆”公司商量,出售他的炒股方法。最终,“爱格瑞兹姆”公司花了20万元买下了它,并标价1万元打包出售基于算法A的炒股方法。

孔乙己发财的消息迅速在鲁镇传开,对算法和股市都一窍不通的阿Q立即花1万元买下它的专属使用权,起初在股市里也赚了个盆满钵满。随着用它的人越来越多,方法逐渐失效(即原假设的随机行为已经不再满足),散户们在股市里被割了韭菜,起了贪念借钱炒股的阿Q最后赔了个倾家荡产。阿Q气愤不过,状告这家公司算法不合格。法院裁决“爱格瑞兹姆”公司免责,因为买卖条款里早写明了该方法只适用于某某情况,用它炒股有风险,买家自负云云。最终,“爱格瑞兹姆”是最大赢家。

图1.165 股票也有“测不准原理”。1929年10月末,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大萧条。股灾前夕,就连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舍尔(Irving Fisher, 1867—1947)都乐观地宣称:“股价已经立足于永恒般的高地上”

图1.166 福特

1967年,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 1920—2010)提出伦理学的思想实验“有轨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一辆失控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既定轨道上的5个人,此时你若扳动操纵杆,则电车将切换到一个岔道并撞上一个无辜者。你有以下两个选择。

 扳动操作杆,让电车改变路线碾死1个人。

 什么也不做,让电车沿既定路线碾死5个人。

如果岔道上的那一位是决策者的至亲或朋友,而其他五位是陌生人,相

信多数人会有所偏向。为了简化问题,假设对这些人的性别、年龄、社会贡献、财富等一无所知,上述两个选择分别对应下面的两种理念。

 从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的角度,选择相对损失较小的行动。

 按照康德主义,如果不能杀人是一种道德义务,则改变电车自然状态(即事物发展的趋势)致死无辜者是不道德的,哪怕这样做能拯救再多本该罹难的人。

图1.167 有轨电车难题:是否应该改变电车的运行轨迹,以牺牲1个人的代价换取5个人的生命?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两种选择都有一些道理(25)。但是,如果这个在岔道上的人不是无辜的呢?譬如,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如果牺牲一人能挽救一百万人呢?很多人会权衡得失,从功利主义角度选择小的代价。

将“有轨电车难题”稍作变化:医生应该谋杀一个健康人,用他的器官来拯救更多病人的生命吗?相信多数人都会从康德主义的角度不赞成这种做法。

图1.168 器官捐献必须尊重死者生前的选择或其家人的意愿,医生无权擅自作主

例1.39 自动驾驶面临许多道德选择难题。例如,一个小孩走到路中间,自动驾驶汽车应该撞向小孩,还是转向障碍物?如果一个拦路抢劫的罪犯,或者一个试图碰瓷的无赖窜到车前呢?这类碰撞选择问题可以有众多的情形,如果无论怎么选择都将造成损失,智能车该如何定夺呢?

图1.169 现实中的道路情况非常复杂,智能车如果没有保护行人(特别是儿童)的伦理底线,与“马路杀手”一般无二。安全性永远是自动驾驶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

所有自动驾驶伦理决策的算法,都应该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接受伦理专家、工程师、律师、政策制定者、普通用户的评估或测试。在明确的场景条件之下,伦理决策必须在功能上具备可解释性

在机器获得自我意识之前,它像一个心智不健全的孩子,无法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作为机器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人类就要为机器的所有错误(包括识别错误、决策错误、伦理错误等)负责。如同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犯错家长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机器只有满足以下标准,才算具有人格(personality),可以和正常的成人一样具有法人资格。

 自我意识:制定自己的目标或生活计划的能力。

 复杂的智力活动:学习、想象、交流、互动的能力。

 形成社会:通过协作追求互惠互利以及达到群体最优的能力。

目前的人工智能伦理还不能对机器进行法人资格测试、评估它们可以承担的责任,因为机器智能尚未达到这三条人格标准中的任何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