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主持会议时的口才技巧及实例——让会议如想象般进行

1.会议开始时,如何说好会议的开场白?

良好的会议氛围是会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而精彩的开场白则是营造良好会议氛围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精妙的开场白可以使与会者切身感受到所要讨论的问题是与自己的利益紧密相关或者这一问题是目前社会上所普遍关注的。这样就可以调动与会者的积极性,提高与会者的参与兴趣,从而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和最后的圆满成功。

精辟生动的开场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与会者深入地融进会议中。美妙的开场白就像是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众多为它所感染的人们,从而达到提高参与者积极性的效果。而开场白带来的这些效果则恰恰证明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会议开场白是主持者会议精彩讲话的集中体现。“一言知其贤愚”,说的就是开场白是与会者对主持者会议讲话水平的第一印象的评价,因此,作好会议开场白对主持者来说十分重要。

会议开场白以简短为好,最好不要超过一分半钟,若是开场白拖泥带水则不利于解决问题,还会使会议面临失败的危险。

开场白既要明确开会的目的,又要点明开会的重点,让听众心中有一个会议的大体概念,避免盲目参加会议。但是又不能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意不明,言已尽,让与会者丧失再听下去的兴趣。

好的开场白可以在一开始就抓住与会者的心,让人感觉印象深刻。正如一部电影,若是让人一开始就感觉寡淡无味,肯定卖不出好的票房。

还有一点,开场白还要尽量避开那种陈旧死板、毫无新意的格式。要根据会议的实际情况,或讲形势,或道特点,或提要求等等。总之要和实际多联系,要有好的构思,好的设计,让参加会议的人心甘情愿地进入你布置的“圈套”。

有一天,教育局的张局长要召集全单位的同志开一个小会。当时从各个部门来的同事们三人一堆、五人一群地在窃窃私语,由于会场比较嘈杂,同事们的情绪还没有安定下来。所以,张局长就只好在此情形下开始了会议:

“曾经有个笑话是这样讲的,有一天张飞和关羽参加刘备召开的军机会议。当时参会的将军们也是在交头接耳,由于大家的声音比较大,所以刘备无法发言。这时黑脸张飞看不过去了,就噌的站起来说:‘大哥,看我的。’于是他用他在长坂坡喝退曹军的大嗓门大喝一声,结果大家还是没有安静下来,依旧是各说各的。这时关羽起身说:‘你那手不行,还是得看我的。’于是,他便坐在刘备的位子上,捋须凝目,若有所思。这下子大伙儿都觉得不对劲,倒安静下来了。其实,这只是个笑话,刚才大家在热火朝天的讨论,现在也静下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这不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而我真正要讲的主要内容则是……”

张局长用一则简短生动的故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从而使会场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会议都是从嘈杂走向安静的,也有的是刚开始的时候会场气氛过于紧张,反而需要活跃现场气氛,张局长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当时会场气氛特别紧张严肃,这种气氛和张局长要发言的内容很不协调,为了活跃当时的气氛,张局长又说了这样一段开场白:

“我记得有一位演讲大师曾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在会场上发言的时候,只需要注意两种人,一种是非常漂亮的人,盯住这种人,可以使你的发言更加精彩;另外一种是非常不安分的人,镇住这样的人可以使你更有信心地继续发言。我特别想学习这种方法,但是今天我们会场所有的人都很漂亮,并且没有不安分的人,这可叫我怎么学呢……”

主持者的职责就是让大家清楚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要言明问题的迫切性,促使大家积极行动起来。

开场白的内容包括会议的背景、主题、目的、意义、议程和开法,其语言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调和表情都要与会议气氛协调一致。

一般情况下,好的开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开门见山,抓住要领,要言简意赅地把所涉及的主要的会议内容、主题讲清楚。二是临场发挥,调动现场气氛,营造适宜会议开展的气氛,让与会者变得积极起来。三是运用富有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引导全场与会者迅速进入状态,让与会者把精力集中到会议中来。

2.在会议上有效地把握好会议的主题,上级应该怎么说?

开会时间,一般以2小时为限度,这也是考虑到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条件决定的,超过2小时的拖拖拉拉、松松散散的会议,只会增加疲劳而不会产生好的效果。为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会议的主持者就要掌握适当地控制会议节奏的方法,要有张有弛,既有现场互动,又要力避互相之间的推诿扯皮。

有的发言者一张嘴就口若悬河,长篇大论,俨然现场就是他一个人的天下。出现这种情况时,在不伤害发言者的前提下,主持者应该适当地进行暗示。如果他讲的兴致正浓,就给其时间,若是时间不允许的话,主持者也可以帮其进行总结:“你提出的几点很好。现在让我们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借此打断他的讲话。倘若是这招仍然不起作用,就在会议开始前限定时间,每个人给出一定的时间,超时就直接提醒其下台。如果任由这些口若悬河者不着边际、没完没了地长篇大论,那么等到结束时怕是“花儿也谢了”。

某公司总裁秘书马林受总裁委托,代表总裁前往公司的生产车间主持召开公司第一季度的生产运营会议,会议开始时,马林首先发言说:“今天,我们主要谈一谈今年第一季度的生产运营计划,接下来请大家就这一会议主题踊跃发言吧!”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谁都不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说话。会议一度出现了冷场。

过了一会儿,江副厂长开始说:“我们生产车间设备需要更新,现有设备过于陈旧,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

马副厂长紧接着又说:“后勤这一块儿也需要更新设备……”

……

大家谈论得热火朝天,马林发现会议的讨论越来越偏离主题,议论了半天,关于运营计划的主题一句没有,而且只听到几个人在夸夸其谈,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机会发言。会议就在一片夸夸其谈中结束了。

在开会时,有的人喜欢在会场下面窃窃私语,与周围的人进行交谈。这不可避免地会对会议的正常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若是交谈达到必须加以制止的地步时,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了。可以直接向交谈者提问,也可以先停下发言,等着他们安静下来再接着讲。倘若是这招不好使,你可以直接对交谈者说:“看来你们有什么高招妙解啊,在下面谈得这么高兴。来来来,请大声地说出来,让我们也从中学习一下嘛!”

开会时,针对一个话题,由于修养及学识的差异,与会者会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进而也会作出不一样的判断、提出不一样的方案。如此一来,难免会发生一定的争执。此时,我们可以看做是深入讨论的表现。然而,若是意见比较集中的话,主持者就要适当的终止讨论。否则,争执的双方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不但浪费时间,也会干扰会议的进行。

有时候,个别人会把会议场所当成解决个人纠纷的地方,借开会之机给部门、单位制造麻烦。作为上级的主持者,自然会是炮轰的主要对象,此时即使再刻意忍让,难免也会有忍受不了的时候。若是与捣乱者理论,就会使会议偏离主题,正中了对方的圈套。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你出丑,搅乱你的场子,让你给大家留下一个坏的印象。而作为主持者,你要保证会议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让你化险为夷。

要做到有效地控制会议的进程,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使会议的各项议题尽可能地依照事先预定步骤推进,不要随便加以变更。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会议的主题展开充分讨论,那种漫无边际的“座谈”,只会使会议远离轨道,毫无成效,这时作为主持人,就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不妨采用下面的方法来纠正离题的人。你可以说:“这是个颇有意思的意见。这对讨论我们的问题适用吗?”这样会使对方感觉到他们离题了,从而使其意识到要回到正轨上来。

3.巧于连接,应变有数,发言者应该怎么做?

开会往往是为了找一个向人们传递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更好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议是为实现某种目的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会议要有明确的议题和清晰的程序。在会议开始之前,把要讲的内容列成提纲,心中有个主线,就能有条不紊地让会议沿着既定的思路走下去。上级要预知与会者在听了会议之后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内容,会议的主题也不可偏离这个中心。

个别做上级的主持者,为了严格地控制会议的进程,还要求秘书为自己写稿子、拉条目,会上直接对着稿子照本宣科,这样难免显得机械呆板。要记住一点:对于发言者来说,念稿子就是一场灾难,极有可能会直接导致会议的失败,不到万不得已最好避免。上级应该在会议开始时列出提纲,会议进行中借题发挥,临场应变,如此才能讲得灵活、讲得自如、讲得出彩,讲出自己的真性情、真个性。

有一年,谭震林同志在湖南攸县蹲点,组织当地干部开了一个座谈会。在会议上,谭老发现,发言的人都是拿着稿子读的,这使得会议内容枯燥乏味,与会者百无聊赖只好抽烟打盹来打发时间。这时,又有一位代表干部要发言了,只见他双手捧着稿子,极不流畅地念了几句。这时,在台下听汇报的谭老忍不住了,就大喊一声:“这是你写的稿子吗?”被问者支支吾吾地回答说:“这是我的秘书帮我起草的。”这时谭老拍拍自己的稿子说:“我写了十几页的调查报告,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斟酌写出来的,你的区区几页还要秘书起草。你们给我汇报工作,不把自己下去调研的东西汇报给我,只是捧读你们秘书帮你们起草的报告,这样既不能深刻地说明存在的问题,又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讲十几分钟的话,都要别人替你写个稿子,这样,不脱离实际才怪!”为了不让批评者有心理负担,谭老又转变口气说:“我打断你的话,很有点不礼貌,为了倡导一种风气,我就要这么做。就是要你知道,这样干是不行的。”

谭老犀利的话语批判了在某些高级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也告诫我们,要想不照本宣科,就要身体力行,做最充分的准备,保证心中有数。

主持一个会议,一般都要在中间搭桥接榫过渡照应,把整个会议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这个连接过程也是主持人自我发挥,展现自身才华的大好机会。上级是否具备上佳的口才和出众的机智,人们将通过他所表现出的组织与概括能力作出自己的评判。主持人所用的连接语不外乎承上启下,肯定前面的,画龙点睛;呼出后面的,渲染蓄势。比如“刚才××同志的发言直陈胸臆,甚是精彩。下面我们再来听听××的高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拘一格,总之以恰到好处为佳。

我们不妨再看一个例子:

有人主持“我是一名道德模范”的演讲,其中一位代表讲了《人与道德模范》,而下一位则要讲《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雷锋精神》。于是主持者在这两篇演讲之间说:“道德模范是人,但又不等于一般的人,道德模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经得起流言飞语和误解的打击,这就离不开持之以恒。下面请听××同志演讲。”

可以看出,寥寥数语,过渡自然不着痕迹,又无牵强造作之感。当然,要想达到一个较高的讲话水平,平时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实际讲话经验。

4.会议上为避免雷同讲话,发言者该如何说?

上级干部常常会接到参加会议发表讲话的邀请,有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前面的发言已经对会议的主题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若此时只是简单地加以重复,肯定不受欢迎;离开主题任意发挥,则又肯定不允许;若是干脆不讲吧,这样又负了邀请者的一片盛情。在这进退两难之际,到底该怎么办呢?有的人不知变通,硬着头皮“炒冷饭”,结果是台上一大套,台下“嗡嗡叫”;有的人则独辟蹊径,从容自在,引得满堂掌声。

探究其中的奥秘,就是要精心选择讲话内容。那么,怎样进行选择呢?

首先,可以讲讲自己的感受,即针对会议内容阐发个人的体会。由于感受侧重于表现自我的感情世界,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鲜明的个性,因此结合会议主题来表现自己独到的感触,既符合发言要求,又可避免雷同。

陆处长参加一位同志的欢送会,在欢送会的前半个小时,有很多和这位老同志工作过的同事都对这位老同志的优点说得很全面,而且还表达了自己对老同志的祝愿。总之该讲的台面话大家基本上都讲了。马上该轮到自己讲了,如果继续讲这位老同志的优点,或者表达自己对老同志的祝福,很有画蛇添足之嫌,而且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对老同志的特殊情谊。于是,陆处长决定不按常规出牌。在轮到自己讲话的时候,陆处长说:“听了以上几位同志的发言,我深有同感,××同志确实是一位廉洁奉公,恪守职责的好干部。我由此想到,大家赞扬他的这些优良品质,说明我们大家心目中的价值观没有变,还是以廉洁为美,以奉公为美。虽然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和习惯,‘拜金主义’的思想还有市场,但我们的同志没有受它的影响,也没有忘记我们的优良传统。看到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民族振兴很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很有希望,我们的单位的风气也会越来越好。”

其次,可以结合个人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想,即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各自己的经历进行发言。个人经历的独特性很强,每个人都是不同于他人的,讲自己的经历便可以有效地避免雷同。

在一次少先队辅导员夏令营的闭幕会议式上,领队小卢没不是简单地去重复别人已讲过的话,而是出人意料地讲起了自己成为少先队员的那段难忘经历。他说:“我是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当少先队创建的时候,我并没有第一批戴上红领巾,加入少年先锋队。我的心里很难过。可是我的辅导员并没有遗忘我,他拉住我的手说:‘你也应该是个少先队员,’我的心里头非常感动。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三年级的时候,我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辅导员老师们,……奋斗的种子是在那时撒入我的心田的,所以今天我看到你们,我仍然怀着感激的心情说声:谢谢你们,我的辅导员老师们!”

他的话从个人经历谈起,再纳入会议的主题,新颖独到,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最后,还可以围绕着一个点进行讲评。与会发言,虽然基本话题已经确定,但每个人所讲的具体内容还是具有变化余地的。在已经确定的范围里选取一两个“点”来讲,也不失为避免雷同的好方法。辛亥革命的领袖黄兴就擅长于此,这里仅以他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为例。

《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是宣传民主革命的阵地。因此,这次会上,发言者围绕“宣传革命真理,发动民众,扩大革命势力”的会议主旨纷纷讲话。孙中山就革命的原因和性质发表了长篇报告,章炳麟的祝词阐明了革命的政策,日本朋友也相继致辞。可以说会议的内容已经讲得相当完满了。在这种情况下,黄兴发言了,他针对会议的主要听众留日学生只讲了一个问题——学生的革命责任。他说:“凡是革命的事业,世界人人都表同情的。唯有自己的国民却不仅要他表同情,而是要他负这革命的责任。诸君现在都是学生,就拿学生的责任来说……”他又提到了学生在欧洲、日本等资产阶级革命中起的积极作用,“诸君莫要说今日做学生的时候,是专预备建设的功夫,须得要尽那革命的责任。今天这会,就是我们大家拿着赤心相见,誓要尽这做学生的本分的。”黄兴的讲话丝丝相扣,短短一分钟时间,掌声和喝彩就达五次之多。

当然,会议讲话的原则是“有感而发”,应邀发言也不例外,因此,在确实没有必要讲的情况下,以上这些方法都将黯然失色。此时,免于尴尬的上策就唯有“不讲”了。

5.为了高效地参与会议讨论,讲话有何技巧?

会议讨论是指大家在会议上共同对某个问题研究和交换意见的谈话形式。在日常工作中,为了使对工作的分析和安排更全面、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上级干部之间商议决策,上下属之间交流意见,统一认识,常常都要通过讨论的形式来实现。

一次圆满的讨论会是由集体完成的,是需要主持人和与会者共同围绕着一个话题、一个中心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的。身为主持人的上级,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力搞一言堂。讨论本身就是一种民主交流的方式,与会者围绕一个问题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和其他人沟通的一个绝好机会。对不同的看法,可以和他人适当地争论,从而取得一致或者比较一致的看法,以利于决策的实施和执行。

严肃认真、精诚合作的讨论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集思广益,为解决问题、战胜困难寻求妥善方案。并且通过与会人员各抒己见,还能达到交流思想、互相学习、促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所以,使与会人员高效率地参与集体讨论活动,是现代上级必备的——种技巧和能力。

那么,上级应如何带动大家积极讨论,参与到讨论中去呢?在讨论中,上级既是普通一员,又是主持讨论的关键人物。但上级应当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引导讨论,而不应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尽管你作为上级对议题可能有独到的见解,但是应当首先想到为参加会议者创造说话的机会,不能凭借上级人身份,利用有利的发言机会抢先对议题作出论断性发言。否则容易抑制他人的表达欲望,也容易给参加者一种感觉:似乎刚一开始讨论,你便定了调子,强制他人接受你的意见。

某公安局有一个棘手的人命案已经压了一年多了,还是没有找到突破口。于是,局里就这一案件要开一个专案讨论会。局长在会议上说:“这个案件很难着手,一年来我们的工作都没有太大进展,大家有什么看法,尽管畅所欲言。但是,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我个人觉得,这个案件的侦破工作应该从×××入手,应该能有一定的突破……”局长说了很长时间自己对这个案件的看法,最后说:“大家再看看有什么补充的没。”

其他办案人员听局长这么一说,本来有几个想发表一下自己最近的调查进展,但是由于局长的发言,都不好再说什么,只有顺着局长的看法讨论了一下。

这位局长本想让与会的办案人员讨论一下案件的进一步调查工作,可是由于自己的一番事“分析”,却限制了大家的进一步商讨,当然会议的结果不是让人满意的。

那么,上级组织这种讨论性质的会议时,怎么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让与会人员都积极地参与到会议的讨论中来呢?不妨看看以下的一些方法。

首先,发言要简洁清楚。讨论时的发言,属于口语色彩较浓的说话,它和即兴讲话类似,同属于较高层次的说话形式。与即兴讲话不同的是,在有些较正式的大型讨论会上的发言,可以事先准备好发言提纲。但是由于讨论是在较多的人中间进行的,既要摆出自己的观点,又要给别人创造发言机会,所以即使身为上级,有着强势的发言权,不论是否准备发言提纲,都要注意说话要简洁、清楚。畅所欲言不等于说话漫无边际;发言要扣题,要使重点突出,否则,东拉西扯,言不及义,必然使人莫名其妙,影响讨论的效果。

其次,要积极发言,尊重其他发言人。每一个参加讨论的人都应当是主持人的真诚合作者。而最积极的合作方式就是在讨论时畅所欲言,不要使讨论冷场,要敢于在讨论中抛砖引玉,身为上级,尤其有义务调动大家发言的积极性,和主持人默契配合,协助其主持好会议中的讨论工作。

还要注意,要把讨论当成学习的机会。上级参加讨论,更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既要积极发言,又要理智而认真地听别人发言。要注意吸取人家发言中的合理成分,对待不同见解要认真思索分析。总之,要把参加讨论当做提高修养、增长见识、增加阅历的学习机会。

6.面对冷淡的气氛,如何用语言引导成员积极发言?

一般来说,会议是供大家集思广益的场合,如果把会议搞成一言堂,主持者在上面唱独角戏,就失去了各抒己见的本意,也不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况且,主持者的水平并不体现在其将自己的意图强加于人,虽然主持者要有“唯我独尊”的威仪,但在方法上要注意灵活多变。

要主持一个成功的会议,不仅在会上要会巧妙地提问,而且还要会积极地引导,使会场气氛生动活泼,力避拘谨,这样才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我们有时候让却也会碰到无人发言或大部分人毫无反应的冷场会议。冷场可能是由于人们对某个问题还似明非明,难于发表看法。这时作为主持者或是会议的主持者不妨以这样的话语加以点拨:“这个问题正面一时看不清,假如反过来看呢?从它究竟有多少弊端的角度看,是否应下决心解决呢?”

公司决定参加一项重大的投标项目,在招标会议的前夕,宋经理就招标的准备情况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表示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可过了两分钟,还是不见有人站起来发言。宋总觉得有必要调动一下现场的气氛。于是他就对坐在自己身旁的老马“开炮”了。只见宋总慢条斯理地说道:“老马,您今天一言不发,是不是想‘金杯漱口’,永不发言了啊?”被这样的话一激,老马自然就会开口表达自己的看法。

其实即使当时老马不立即发言,旁边的同事只要稍微再刺激一下老马,如“我们平时能说会道的老马跑哪里去了,今天怎么一言不发,甘拜下风啊?”老马也会开始高谈阔论的。

其实在面对这种尴尬的情况时,也完全可以采取迂回方式引他开口,譬如说:“小王,你一直沉默无语,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啊?”对方可能会予以辩解,这时候就正好可以顺水推舟:“那你就是有不同意见了,说出来让大家伙听听吗?”

有时主持者也可以就某人的发言因势利导,引导大家顺此深入讨论。如“老李认为要提高我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这一观点非常有见地,大家就针对如何提高我公司产品质量讨论一下吧!”这样说不仅给足了老李的面子,也使得大家的讨论有了方向,会议就会更加深入一些。

会议的主持者打开局面、引导会议顺利进行的技巧,取决于他的认识水平和良好的思维能力。主持者要能够洞察现场情势,抓住众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广开言路。有时主持者不妨身先士卒,带头发言,为他人作好铺垫;也可以语调亲切,言语诙谐,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力,使那些持漠然态度者也能积极投入;还可以层层设问,启迪思考,借助“头脑风暴”倾听更多意见。会议局面的展开有赖于主持者的引导能力,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主持者良好的应变素质。

7.面对会议当场出现的争执和反面意见,发言者应该如何做?

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见分歧,有时甚至会上升为激烈地争执。面对这种情况,就要仔细分析,视不同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冷静处理。

如果分歧是关于工作方面的,一般不会影响到与会者本身的利害,但是若不加以适当地引导,就会对双方的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破坏团结。针对这种性质的分歧,会议的主持者首先要理清分歧的来龙去脉,以及争论的焦点何在,并厘清各方的利害关系,进而把争议解决,把讨论引向更深的层次,而不是漫无目的、没完没了地争论;对一些纯粹是推诿扯皮性质的争议,应及时果断地加以制止。

倘若是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引发的矛盾,在会议上据理力争是正常的,但是若出现争吵双方进行人身攻击,则是不应该的。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分清问题程度,采用适当的方式处理。若是因为平时就有积怨,借会议之机泄愤,主持者就应该立刻制止这种情形,可以示意涵养高的一方先停下,或是利用上级的权威先压制下去,会后再做处理。必要时,可以先对不对的一方给予批评。

有时候,会议主持者的意见会遇到个别的反对声音。比如,批评某人时,挨批的人内心不服气;安排工作时,分工不合理,等等。不论是什么情况,对会议的正常进行都会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主持者就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尽可能不要与对方直接开火。若是对方比较理智,在不影响会议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可以给对方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若是对方容易冲动,不够理智,应立即停止争执,把问题放在会后解决,先保证会议的正常进行。

一次,某公司年终工作总结会议上,李经理请上级主管部门的张总对本部门近三个月的工作进行一下考评。

“总体来说,大家在这三个月中取得的成绩是很令人满意的,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客服部在这几个月中表现得就很不让人满意,接连发生了好几次客人投诉事件,对我们公司的形象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

事情的起因是客服部的张民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张总,张总从此就和客服部结下了梁子,处处找客服部的麻烦。

听到张总这样夸张事实,负责客服部工作的张民组长听了心里很是不爽,心想:发生的那几次投诉事件不是和你报告了吗,而且你也说那几次也不全是我们的过错,纯粹是客人在无理取闹。再说,平时客服部的工作这么累,我们也没有任何怨言,为什么就看不到我们工作的成绩呢?总之是越想越觉得憋屈。

于是张民打断了张总的讲话:“张总,对于那几次的事件,你不是在当时已经说了不是我们的过错吗,为什么今天又在会议上这样说啊?难道我们平时的努力工作都是假的,为什么就不能说我们部门几句好话?”

面对张民的当场顶撞,张总面子上很是挂不住,当场就和张民叫板,使得会议一时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会议进行当中,参会者当场表达出异议,和主持者发生分歧,作为会议的主持者应该胸怀大度,博采众议,妥善解决好问题。

还要明白一点,解决问题首先得有接受外界质疑的心理准备,应该事先预想到可能遇到的各种反对意见。若是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一旦遇到尖锐的问题,就会感到措手不及,容易陡生反感情绪,难免会一时无法忍受而爆发;反之,若是有了思想上的准备,即使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也能够冷静地思维处理好、解决好。

作为上级,要鼓励下属提出反对意见。试想:作为会议主持者的上级,在主持会议时只有自己一人滔滔不绝,而得不到任何回应,台上你累得半死,台下听众烦得要死,这会是怎样的一个会议呢?作为主持者,不应该坐等意见,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鼓励下属积极地提出意见,并敢于提出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让会议开得成功,开得圆满,才有利于会议精神的落实,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思想的统一。

8.处理解决问题的会议时,有什么技巧?

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上级需要和大家共同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开一个专门解决问题的会议。“解决问题的会议”是指以讨论解决实质性问题为主要任务的工作会议,它也是领导部门经常会使用的一种会议形式。部门领导要主持好这类会议,不仅是对部门领导能力和作风的综合考察,也是能否解决问题实现会议目标的重要手段。

这样的会议一般会有以下几个程序:

首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会议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设定会议的范围,规定会议的议题,交代会议的流程和时间上的要求。

其次,按问题的重要性和轻重缓急把要讨论的内容做一个顺序上的排列。

再次,逐一商讨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有的问题要拿出好几种方案,并作一个最终的决定,亦或是综合出一种新的办法,最后再对结果作一个预期的设想。

还有一点需明确,通过的方案由谁来实施,何时完成,以何种形式汇报和总结。

最后,每一个的问题讨论完毕之后,上级要做一个总结归纳,形成一致的意见;待所有的问题讨论完毕之后,上级作简要总结,找出优势与不足,强调一下有关问题;若是有必要再开一次会议,应与大家商定下次会议的开法和时间;若是需要以文件或纪要的方式落实下次会议,则要当场落实到责任人。

林洋所在公司的效益一直不是很好,员工的工资也已经几年好几年没有上调了,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若是一直这样下去,人才一定会外流,人才外流的结果则是公司被市场淘汰。和公司里的上级领导商量之后,林洋决定就如何提高公司的效益开一个全体职工大会。

“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是想研究一下如何提高我们公司的效益,增加员工的收入。所以,我们欢迎各部门每个人,积极地提意见和建议,只要是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我们就一定会认真地对待。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公司的前途和大家的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大家都从公司的前途考虑,才能够让咱们公司恢复生机。我们公司一贯提倡上下级打成一片,这次会议一样没有上级和下级之分,不管是谁的建议,只要是好的,我们都会采纳!”林洋亢奋地说道。于是,大家都积极地思考和表述各自的意见。

“我觉得公司的接待处可以节省点开销,尽量不铺张、不浪费。”接待处的小马说道。

“在生产这一块儿上,我觉得咱们应该把原有的设备折算一下,换成先进生产设备,我们的设备现在已经落后别人很多年了,生产效率极低,致使成本高,质量差。其他的公司基本都是新设备,生产效率远比我们的高,而且质量比我们的好很多。”负责产品生产的小苏说。

会议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下进行,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公司的主人,热情高涨地为公司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应对建议和对策。

经过集体讨论,林洋最终决定采用了一些较为可行的建议,并且当场指派了负责执行这些措施的负责人,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执行计划。

很明显,以上这几个步骤,只是一个一般性的程序。会议能否开得圆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议主持人能否做到以下几点:

找准重点,把握方向。主持者要牢记会议的宗旨,把与会者朝着会议的目标带领。因此,这就要求主持者善于引导,能够辨别是非,区别有益的讨论和无用的争论。当与会者的发言或是争论远离主题时,主持者要进行适当地提醒,引导大家言归正传,使会议围绕要讲的主题进行下去。主持者要把精力集中在方案的选择和执行上。对那些不切实际的提案,即使说得再天花乱坠,也应该断然舍弃,最多也只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讲究民主作风。会议要开得好,必须有一个宽松的气氛,使到会者得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这种气氛能否形成,主要在于会议主持者是否有民主作风。主持者人要把自己置于同大家平等的位置上,启发大家开动脑筋,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发表意见。对大家的意见,主持者要善于倾听,体察异同,分析归纳,鼓励引导。否则就会使人感到,会议是在主持者的“逼迫”之下进行的,形成的意见是主持者强加给自己的,那么,大家就不会坚决地、自觉地贯彻实施。

善于调节会场气氛。虽说会议要讲求效率,对待问题要认真严肃,但是也不至于把会议的现场搞得剑拔弩张,没有丝毫的笑声。大多的会议证明,轻松的氛围能够活跃思想,所以会议的主持者要懂得调节会场的气氛。

9.为了使消极的与会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讲话时有何技巧?

“现在开会了。请××同志做报告,大家欢迎……”“请同志们坐好,现在开会。第一,我们要讲的是……”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开会模式。这样的会议,千篇一律,毫无生气,还没开头就知道结尾。所以要使与会者从消极的被动者变为积极地主动者,就要懂得变通,根据实际因境制宜,灵活安排。

会议的顺利进行少不了良好的氛围,出彩的开场白可以使与会者感到会议讨论的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可以刺激与会者的兴奋点并吸引他的注意力,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进而使会议获得圆满的成果。

会议的类型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会议所需要的氛围也不同。若是征求意见,则要求会议现场生动热烈;若是解决问题,则要求会议现场严肃、庄严;若是欢送会议,则要求言谈之间制造一种依依惜别之情,等等。

制造氛围、调节情绪,不是靠提高声音,而是需要适当的讲话技巧。

某厂生产过程中工序衔接不畅,致使每天出货量大大减少,为解决这一问题,主管部门决定就个别班组存在的“工作时间长,出货量不多”的现象进行批评教育。上级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上来就说:“我今天找你们过来就是要告诉你们,由于你们的懒散,致使我们的生产速度大不如前,你们是我们部门的罪人,现在厂领导已经很生气了,祸是你们自己闯的,你们说现在该怎么办吧?”剑拔弩张的会场氛围一下子就形成了。主管领导不问青红皂白地一通发作,自己心里是痛快了,可是那些下属就会不痛快,谈话不能引起下属的共鸣,问题自然也就无法解决了。

情绪是一个人心理的外在表达。有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参会者的情绪表现来判断与会者的心理。譬如,会议刚开始不久,有人就会把外套脱掉,或者是把自己袖口的扣子解开,这表明与会者对会议主题很感兴趣,会议的氛围让与会者感觉很是轻松愉快,会议可按既定目标和程序进行;倘若会议进行中有人不停地颤动双腿或者不断搓手,则表明与会者很不耐烦,会议主持者应当宣布休息片刻或改变会议形式;而如果有人双手抱头、东张西望,则表明他对会议议题不感兴趣;如果眼睛凝视桌面,则表明与会者在思考问题,会议主持者不必打乱他的思考,而应在片刻之后启发他发言,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得到高屋建瓴的主意和意见。

总之,不管是积极的与会者还是消极的参与者,只要主持者在讲话时能够学会“察言观色”,准确地掌握与会者的种种情绪表现,就能适时地调节会议气氛,采取恰当措施,提高会议质量,圆满地实现会议目标。

10.会议结束时,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

不管做什么事情,最好善始善终,开会也不例外,成功的会议总结方式也很重要。“虎头蛇尾”会令与会者有草草收场之感,该明确的问题依然还是模模糊糊,该部署的任务仍旧没有落实,到会议结束,大家觉得无所适从,一切还像开会之前一样毫无改变,通过会议要收到的预想效果没有实现,白白浪费时间做了无用功。

若是主持者能够作好会议的结束总结,就可以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不但能加强与会者的记忆、统一大家的认识、调动整体情绪,而且还能提高会议讨论的质量,巩固业已取得的会议成效。

可以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加深与会者的印象。比如:“通过刚才的会议,我们学习了×××文件,从中我们得出……结论,领会了……精神。今后,我们要按照……方向勇往直前,大显身手!”

以上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总结方式,清楚易懂,能够给大家提供有效地指导。

但是一次会议不可能将所有问题都解决完,因此可以在会议结束时提出下次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下次会议的铺垫。

比如,“今天大家提出不少问题,其中‘为什么拜金主义之风屡禁不止?’提得很及时也很深刻,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充分讨论。但是要求大家会后广泛收集材料,深入思考,以便下开会的时候我们再议。”

这样一来,我们不但可以解决原有问题,还可以探索发现新的问题,使工作更加深入、细致、有成效。

选择符合会议气氛和参加者的心理总结方式,或以豪言壮语鼓舞人心;或将心比心笃定信念;或言辞激昂针砭时弊。种种方法都可以强化会议精神,使与会者心升共鸣。

在一次救灾总结讨论会上,主持人最后说:“世上总是好人多,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在这次抢险救灾中,全社会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家受灾,千家关怀的社会主义高尚道德。通过这次事迹报告会,优秀代表谈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提升。希望这种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祝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同志们,希望大家都能有所启发和触动,谢谢大家的参与,散会!”

会议结束时下达指令,分配任务,一般能令与会者心甘情愿地接受,并在会后立即付诸行动。毕竟会议就是研讨问题、化解分歧、统一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会者对现状有了深刻、清晰地认识,就会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这样就容易达成一致的意见,对会议精神的领会吸收自然就变被动为主动了。这个时候,会议的主持人在总结的时候就要当机立断,不能含糊不清,支支吾吾。要记住,自己才是上级,决策是要由你来做的,不要给下属留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印象,那样只能让人觉得你无能。

一些上级喜欢在会议结束时说些“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之类的话,以为这样就维护了上下和气的团结局面;或是夸大其词,说什么开了一次团结的会、胜利的会,上下一致,绝无二心;或是动辄上纲上线,发一通什么对组织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意义之类的陈词滥调,这些只会让人觉得你不实事求是,招致反感,久而久之,对浮夸之风推波助澜,不利于好的会风的形成。其实,在总结时只要从实际出发,有成绩讲成绩,有问题讲问题,不但不会破坏组织团结,还会唤起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关心组织的存亡发展,形成更为强大的凝聚力。

因此,好的会议总结要结合具体的会议主题,针对具体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要有清楚的结论,这样才能给下属工作指定明确的方向,树立明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