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焦篇7

【原文】

太陰温病,脈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惡熱者,辛涼重劑白虎湯主之。

脈浮洪,邪在肺經氣分也。舌黄,熱已深。渴甚,津已傷也。大汗,熱逼津液也。面赤,火炎上也。惡熱,邪欲出而未遂也。辛涼平劑焉能勝任,非虎嘯風生,金飙[1]退熱,而又能保津液不可,前賢多用之。

辛涼重劑白虎湯方

生石膏(研)一兩 知母五錢 生甘草三錢 白粳米一合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病退,減後服,不知,再作服。

【词解】

[1]金飙(biāo标):飙,狂风。金飙,即秋天的狂风。

【提要】

邪入气分肺胃热盛的证治。

【析义】

太阴温病脉洪数有力,提示邪入气分,里热亢盛。热盛伤津,故口渴重,舌苔黄;里热炽盛,迫津外泄,故大汗出;里热上炎,故满面红赤,不恶寒反恶热;因里热亢盛,桑菊饮、银翘散等辛凉轻、平剂已不能胜任,故用辛凉重剂白虎汤清热保津。方中石膏辛寒透热解肌,清热降火;知母滋阴清热,助石膏清解邪热;粳米、甘草甘平养胃,益气调中。诸药合用,具有较强的清泄气分无形邪热作用。

【医家解读】

方药中:白虎汤为清热、养阴、保津重剂,不但适用于外感热病里热炽盛者,而且还适用于一些有阴虚内热见症的其他病证,例如糖尿病症见烦渴引饮、消谷善饥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见汗出、烦渴、消谷善饥、面赤者,均可应用本方取得疗效。吴氏不仅用白虎汤清阳明气分之热,而且又用于治手太阴肺经气分之热,这是吴氏的临证经验。

【名家临证指要】

1.岳美中以白虎汤加减治感冒持续高热案:汪某,男性,54岁。患感冒发热,于1971年6月12日入某医院。在治疗中身热逐步上升,到14日达38℃。曾屡进西药退热剂,旋退旋起,8天后仍持续发热达38.8℃,6月22日由中医治疗。诊察证候,口渴汗出,咽微痛,脉象浮大,舌苔薄黄,认为温热已入阳明经,内外虽俱大热,但尚在气分,不宜投芩连苦寒之剂,因疏白虎汤加味以治。处方:生石膏60g,知母12g,粳米12g,炙甘草9g,鲜茅根30g(后下),鲜芦根30g,连翘12g。水煎,米熟汤成,温服。下午及夜间,连进2剂,热势下降到38℃。23日,又按原方续进2剂,热即下降到37.4℃。24日,原方石膏量减至45g,进1剂。25日又进1剂,体温已正常,口不渴,舌苔退。

按:本案患者持续高热,屡用西药退热,时常反复,故采用中药治疗,诊其口渴汗出,咽痛,舌苔薄黄,脉象浮大,提示温热已入阳明,故用白虎汤清气分大热,加鲜茅根清热凉血,连翘清热解毒,鲜芦根清热生津,顾护阴津。

2.赵绍琴以白虎汤加减治暑温误汗肢厥喘急案:钱某,男,51岁。初诊:两天来身热头晕,阵阵恶寒,右脉洪大而数,左手略小,面赤口渴,头汗出较多。昨服藿香正气散加减方,服药后,汗出更多,夜间四肢发冷,今晨面色苍白,两脉虚大而芤,遍体汗出,口渴欲饮,心慌气短,神志欠清,喘息气急,舌苔白腻。此暑温热蕴,津液大伤。本当益气兼以折热,误服辛散伤津之品。急予益气生津、达热出表,防其神昏致厥。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5g,生甘草10g,粳米30g,生黄芪30g,五味子10g,西洋参粉6g(冲服)。即刻先服1剂。

二诊:药后汗出已止,身热渐退,口渴、喘息皆止,已能安眠,小溲甚少,两脉已由虚大而芤转为细弱小滑,头面汗出甚少,面仍略红,口干渴亦见缓解。暑温误汗之后,正气大伤,津液过耗,昨服益气生津之品,虽见小效,尚不足恃。再以甘温益气、甘寒生津、兼以祛暑,以观其后。原方减石膏为15g,加党参12g。2剂。

三诊:前药连投2剂之后,身热已退净,而汗出亦止,喘息已平,口仍干渴,面色正常,精神好,两脉细弱且滑,大便通而小溲渐利。暑温误汗后,气津皆伤,今观舌质偏红,苔白略干,虽汗止气复,然阴津尚未全复。改用甘寒益气,兼祛虚热。饮食当慎,生冷黏甜皆忌。北沙参25g,太子参10g,生黄芪18g,五味子10g,麦冬12g,生白芍25g,鲜荷叶半张(撕碎入煎)。2剂。上药续服2剂,诸症悉平,食眠均佳,舌脉如常。再休息一周而恢复正常工作。

【现代研究】

1.白虎汤退热作用研究:白虎汤能够降低内毒素,抑制炎症细胞因子或者直接抑制某些病原体的物质代谢,并可通过体液-神经反射系统负反馈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减少炎症因子分泌,从而达到退热目的;可有效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肠蠕动,降低内生性致热源和中枢致热介质,拮抗自由基损伤等①②

2.白虎汤临床应用:白虎汤除用于温病、伤寒、中暑等外感病外,亦广泛用于流行热病的高热阶段。如外感高热、肺感染、风湿热、中暑、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麻疹等中医辨证属阳明气分实热者。白虎汤加减方在治疗口腔并发症、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脑炎、鼻窦炎、病毒性肠炎、扁桃体炎、急性牙源性感染、三叉神经痛等多种炎症性疾病也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