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专属定制版大明分封国策!
-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大奉不良人
- 2224字
- 2023-06-18 21:30:53
朱元璋为了能够帮助朱允炆顺利继承大统,早早就把那些将来可能对允炆有威胁,建文帝自己掌控不住的文臣武将全部给砍了头。
不过他并没有把事情做绝,还是给朱允炆留下了方孝孺,耿炳文等大儒名将辅佐治理大明朝。
就算老四擅长打仗,面对耿炳文这样的传奇名将,也不可能会讨得了任何好处。
老四只有顺天府一州,但允炆却坐拥九州。
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好圣孙全部占尽,怎么可能还会输呢?
朱元璋不理解,也非常好奇!
当然他对于自己儿子朱棣也是非常了解,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造反。
不看僧面看佛面,即使不看自己的面子,看在太子朱标的面子上,朱棣也不会故意针对朱允炆。
毕竟当初,朱标对朱棣的好,整个大明朝都知晓。
如果朱标没死,继承大统,那么老四一定是标儿的大明第一将军。
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才会让老四反了。
朱景面对朱元璋的疑惑和不解,没有扭捏,清了清嗓子,幽幽笑道。
“朱允炆,接任大统之后,改年号为建文,力行削藩国策!”
削藩!
朱元璋瞬间脸色完全黑了下来。
事实上,朱允炆这个削藩操作,引起很多后人争议。
当然,多数人是支持他削藩。
就连靖难之役造反成功之后的永乐帝,也是支持削藩,只不过相较于朱允炆的直男打法。
永乐帝用了比较怀柔的政策,让那些藩王自己主动提出卸甲归田的请求。
完美的通过杯酒释兵权的计谋,让藩王们乖乖就范。
但永乐帝也有私心,之所以要和平削藩,也是不想让自己在史书上留下屠戮宗亲的恶名。
永乐帝一生之中最忌讳的就是,他不是通过正当手段继承大统。
朝中大臣不管是谁,只要敢在他面前提朱允炆这三个字,那绝对也是株连九族的大礼包奖赏。
所以他登基之后,向老爹学习,以洪武大帝处理政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结果他尝试多天之后,才发现老爹不亏是老爹。
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亲自批阅两百多份奏折,处理四百多件国事,还能保持着身心健康,真神人也。
他自己处理了一段时间,发现每天光是要处理这些政务,就身心疲惫,越来越没有耐心。
最后更是直接撂挑子给好儿子朱高炽,然后他自己亲征漠北,做潇洒将军去了。
后世人都评价说,虽然朱高炽表面上看好像只是做了十个月的皇帝。
但实际上在他作为太子的二十年间,代理朱棣处理朝政,已经有了皇帝之实。
自己的便宜老爹朱棣更像是他的征北大将军,专门负责抵御外敌,驱除胡虏。
......
在听到朱允炆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竟然就是削藩,朱元璋瞬间震怒。
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这个好圣孙,继任大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付自己的亲皇叔们。
“胡闹!”
“那些藩王都是他的亲叔叔!”
“这些都是我咱专门给他留着,用来震慑朝野异党,防御外敌,是大明延续万世不朽基业的救命线,好端端的去削什么藩?”
“愚蠢之极!”
震怒的朱元璋,当场破口大骂起来。
要知道当初大明的分封制,是他跟刘伯温商议许久,才制定出来的特别针对大明的专属定制版国策。
朱元璋推行的分封制,严格意义上来讲,对于整个大明来说,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私人层面,都是无懈可击的阳谋。
国家层面是当初晋朝和隋朝有案例在先,因为分封制不合理,导致司马懿和杨坚这样的权臣出现,取代主家改朝换代。
朱元璋之所以让儿子们到各地就藩,为的就是防止这种权臣把持朝政的情况出现。
其次,这些藩王是给大明守国门,抵御鞑靼和瓦剌的外敌侵袭。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私人层面则是,他也想给每个儿子最大的收益。
毕竟皇帝只有一个,但是天下却是朱家的。
朱家后代也需要能够从天下当中获得点好处才行。
成为藩王,就相当于是当地的土皇帝。
当然不排除一些藩王,手中有了兵权之后,就会起歪心思。
就算是这些藩王造反,那天下依然是姓朱!
这也算的上是朱元璋的一点点私心!
看着微笑不语的朱景,朱元璋眉头再皱。
“难道说,允炆要削藩,是因为老四他们私通,密谋造反吗?”
朱景摇了摇头,幽幽回应道:
“不是。”
“老爷子,你当年给众皇子分封的时候,不是已经提前在《皇明祖训》做了训诫吗?”
“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之。既平之后,收兵于营,王朝天子而还。如王不至,而遣将讨平,其将亦收兵于营。”
不得不说,朱元璋和刘伯温两人在重新制定特供版大明分封国策的时候,就已经提前想好了各种最坏的结果。
在祖训里面给众皇子藩王制定不能随意进京的规矩,还明确藩王之间不能私自来往,离开封地都必须得到京师皇上的准许。
想当初老五周王朱橚就是因为犯了这个忌讳离开封国到凤阳,直接被朱元璋谪迁云南。
如果不是后来被朱标求情,说不定就一直呆在云南。
朱元璋还特别用心的对藩王就藩属地做了设计。
年龄大一些的八个皇子,被他安排在抵御北元余孽的第一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依托于长城,可以说是占据天险地理之优势。
北元余孽是不可能轻易突破这道防线!
年纪小一些的皇子,则是组成了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依托于黄河,第三道防线依托于长江。
利用长江黄河之地理优势,守护大明国门。
这三道防线也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出来的,而是非常考究。
三道防线之间,各个皇子藩王能够做到相互牵制。
如果说第一道防线的藩王造反,那么他们首当其冲面对的就是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众多兄弟藩王们的围攻。
这种骨肉相残的悲剧,一定会被世人口诛笔伐,而且一定会被万人唾弃。
朱家后代跟朱元璋一样,都很珍惜自己的羽毛,不想在史书上面留下屠戮宗亲的骂名。
反过来说,如果说第二道防线的藩王想要造反,就要面对第一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还有京师应天府的夹击。
第三道防线同理,都是会被其他两道防线和朝廷牵制。
可以说,朱元璋这个分封制度做的相当的有水平。
相互制约做到了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