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集全鉴(珍藏版)
- (宋)王安石著 东篱子解译
- 5字
- 2024-11-02 18:02:37
第一部分 诗
一、近体诗(五言)
梅花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①。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②。
【注释】
【译文】
【赏析】
王安石的这首五绝语言简洁,朴实。短短二十个字,从梅花的高洁幽香写起,表现了数枝寒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品格。作者对梅花的形象没有过多加以描绘,但是诗意却表现出独特的曲折含蓄,很有深致、耐人寻味。这里将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与人的孤立无援相比拟,可谓是寄寓深远。
诗的前两句写墙角的梅花不惧严寒,在那里傲然独放着,而“墙角”这个词语突出了数枝梅独守芳华不张扬的品质。用梅花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不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的姿态,表现出作者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政治主张的态度。“独自开”再一次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既是写梅花的品质,又是反映人品。这首诗的后两句重点放在写梅花的幽香上,“遥知”说明梅花的香气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这是从嗅觉上着笔。“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沁人心脾,从而赞扬其高贵的品格。
这首诗善于在意境上自出新意,寓意深远,曾一度被后人所效仿。
题齐安壁①
【原文】
日净山如染②,风暄草欲薰③。
梅残数点雪④,麦涨一川云⑤。
【注释】
【译文】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春天的山川风物,展现出春天一派蓬勃生机以及诗人对春天风光的喜爱之情。
在初春时节,阳光明净,映照着远处的山峦,春风送暖,花草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大自然处处充满了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情。诗的第一句写青山和太阳。晴空万里,日光明净。第二句写草木。给大地带来春色的,除了春日,便是春风。第三句写残梅。暗含了诗人对梅花迎雪傲霜精神的高度赞扬。第四句写麦子在春天的长势良好,并巧用“一川云”这三个字来形容,以“涨”字作呼应,给人一种波涛汹涌的气势,使麦浪的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这四句诗都是极目所见,各以最为简练的语言组合出色彩丰富的景物特色,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这首诗语言准确传神,巧用比喻,工巧别致,使整体画面流动优美。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图画,而且使人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不知不觉地陶醉在其中。
染云
【原文】
染云为柳叶①,剪水作梨花②。
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③。
【注释】
【译文】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极为精巧的咏物抒情作品之一,其内容颇见巧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出了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作者发挥巧妙的联想将柳叶的柔嫩,比喻成用轻柔的云染色而成。又将梨花的洁白清亮,比喻成是用清澈的水剪裁出来的。因为作者欣喜地看到这一切,所以能巧妙写出春天的景色变化,而且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若不是春风这个能工巧匠,又怎么会有这一年伊始的美好光景呢?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唯美,尤其“染”“剪”字用得更是精妙,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出春风给大自然所带来的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选一)①
【原文】
经世才难就②,田园路欲迷③。
殷勤将白发④,下马照青溪⑤。
【注释】
【译文】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行路途中随口吟成的,一共两首,这是其一,表达了他临风惆怅的意绪。当时王安石主张变法,在他的新法推行期间,因为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一度遭到守旧派强烈反对,而变法派内部也相继出现了权力斗争与矛盾。同时,王安石明显感到皇帝宋神宗已经不像变法初期那样表现出积极的支持态度,很多时候有意回避或者闪烁其词。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感到心灰意冷,于是提出辞官,决定离开政坛,归隐山林,王安石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慨叹成诗的。
也正是因为他虽有经世之才,却没能得以顺利施展。所以说,这首诗是长期萦绕在他心中的入仕和出仕矛盾心情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是他感叹变法受阻、无奈之中准备寄情于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的流露。这句“殷勤将白发”中的“殷勤”二字写出他频频以手掠发的神态。当时他那种无比自怜的心情可想而知。而“路欲迷”的“迷”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暗寓了一个政治家进退两难之间的艰难抉择,令人禁不住暗暗唏嘘慨叹。整首诗写得真挚婉曲,笔墨凝练,意蕴深沉。
南浦(其二)
【原文】
南浦随花去①,回舟路已迷。
暗香无觅处②,日落画桥西③。
【注释】
【译文】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寓居金陵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南浦河周边的景物。作者在南浦水中泛舟,一路循着花香悠然前行观赏,因为沉醉在花香中,所以不知不觉在回来时迷了路。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将自己融于大自然之中的情景,其意境明净空灵,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将南浦的景物描绘得清新而雅丽。诗中的后两句“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更显状物的精妙,虽然没找到花香的源头,但落日、画桥相映成趣的美好,使其意境更加幽远,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孤桐
【原文】
天质自森森①,孤高几百寻②。
凌霄不屈己③,得地本虚心④。
岁老根弥壮⑤,阳骄叶更阴⑥。
明时思解愠⑦,愿斫五弦琴⑧。
【注释】
【译文】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中通过赞美根深叶茂、孤高挺拔的梧桐的一生,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王安石想报效明主的决心和心愿。本诗在结构上采取了由描写和抒情两部分相结合、又相互烘托的手法进行描写,整首诗语言简单明了,意脉清晰。“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这是作者对梧桐的描绘,既是写实,也是自况。诗中既充满了正气,也颇具励志意味。尾联巧妙运用舜帝抚琴的历史典故,“愿斫五弦琴”写出了梧桐的心愿,也是在暗喻自己的人生理想。作者由孤桐联想到自己,表现了王安石在政治改革中,虽然遭遇到很大阻力,但仍然要凭借自己的正直和虚心,把新法坚决推行下去,表达了他甘愿冲破一切干扰也要为百姓解除疾苦的无私献身精神。
题舫子①
【原文】
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②。
眠分黄犊草③,坐占白鸥沙④。
【注释】
【译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归隐以后的生活场景。整首诗内容简洁,字句虽少,但容量极大,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前两句写出了江边景色美好令人流连忘返,后两句描绘岸边小黄牛悠闲吃草,沙洲上白鸥嬉戏飞翔,意在增强江边景色的迷人画面,并且诗中采用两个对偶句形式,更加精练了丰富的内容。“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中“草”对“沙”,都作实字用,更显得短而有力。诗中使用了鲜明的色彩词,刻画出一种忘我的境界。“分”和“占”二字尤为精彩传神,其笔力高妙。字句之外,更富有诗意的情趣。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及略带童真气的笔调,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同时表达出一种人与自然所构建的和谐之美。
即事①
【原文】
径暖草如积②,山晴花更繁③。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④,荒寻犬吠昏⑤。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⑥。
【注释】
【译文】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的是春末或者夏初时分景物,描绘了依山傍水的山村景色以及作者的闲适生活。作者笔下的“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展现出小径通幽、溪水川流、日暖花繁、狗叫鸡鸣的山村景象,简直就是一幅桃花源图。其中“暖”字与“径”字搭配使用,不仅描绘了山路上阳光融暖的氛围,也揭示了芳草如织的原因所在。如此以物及人的手法,暗寓了仕途生涯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本诗中注重诗句对仗工整,意境淳朴自然。诸如“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所体现出来的山村形象如幻似画,足以看出诗人的独具匠心。这种运用千锤百炼而又以平淡出之的手法,正是诗家化境之功,同时也可看出作者对桃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不但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流畅,而且气势连贯,张弛有度。
岁晚
【原文】
月映林塘静,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①,小立伫幽香②。
携幼寻新菂③,扶衰上野航④。
延缘久未已⑤,岁晚惜流光⑥。
【注释】
【译文】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王安石在深秋时节,趁着秋月映照林塘的宁静夜色乘兴闲游,一路赏花观水,以至于在清幽的夜色中流连忘返。作者以时节为题,抒发了在色彩斑斓中突出了珍惜时光的情感。其运笔是极为细密的,中间两联正面描述赏玩过程。“俯窥怜绿净”一句写赏水,“小立伫幽香”一句写深秋赏花。其中“绿净”二字值得玩味。作者描写赏玩的画面就此获得了灵魂的升华,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尽情回味。这首诗虽然用笔平实,但其中含蓄不尽,真切地记录了这次赏秋夜游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岁晚惜流光”的深切之情。
半山春晚即事①
【原文】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③,交交园屋深④。
床敷每小息⑤,杖屦或幽寻⑥。
惟有北山鸟⑦,经过遗好音⑧。
【注释】
【译文】
【赏析】
这首诗起首两句就很奇妙,似乎以散文句式来作拟人化的描写。“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这仅仅十个字,已尤见新奇,描绘出一幅绿肥红瘦的晚春景象。诗中写景时注重动静结合,从而达到了生动传神之妙。在作者笔下没有伤春之情,反而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心中情感,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花而去的,但如果没有这个“取”字,就很难形象生动地表现自然景象的变换之妙;试问春风怎会“酬我以清阴”呢?但若没有这个“酬”字的拟人化描写,就少了几分体现作者此刻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怡然情怀。这“取”和“酬”两字的妙用,让作者达观的生活态度、春风的和煦温暖一一跃然纸上,使读者的探幽心理爆棚,大有很想欣然前往一观的冲动。
这首诗主要描写作者晚年退居江宁后的山野生活,对晚春清幽之景的描摹中,进一步表现作者恬淡安宁而又怡然自得的心境。但结句笔锋一转,写出“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表面上表达了生活的闲适,但似乎只有北山鸟偶尔飞过时留下一串串优美动听的好声音,才能以此慰藉他退居的孤寂,从而隐约流露出诗人此刻胸中无人相知的痛苦和孤独之情。
壬辰寒食①
【原文】
客思似杨柳②,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③,欲涨冶城潮④。
巾发雪争出⑤,镜颜朱早凋⑥。
未知轩冕乐⑦,但欲老渔樵⑧。
【注释】
【译文】
【赏析】
这是王安石于皇祐四年(1052年)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期间写下的诗。诗中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心中对父亲的沉痛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推行新法的处境抒发了沉重慨叹。
本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笔势清雄,感人至深。作者用“雪”与“朱”两个色彩鲜明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的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这种悲叹与所要抒发的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寒食节的思念父亲之哀以及仕途不畅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这种对于年华流逝、身心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居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本想为了振兴国力而一心想推行新法,却总是遇到重重阻力,甚至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之年就白发早生、苍颜毕现了,怎能不令人由衷感叹这世事沧桑、万事艰难呢?
定林
【原文】
漱甘凉病齿①,坐旷息烦襟②。
因脱水边屦③,就敷岩上衾④。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⑤。
真乐非无寄⑥,悲虫亦好音。
【注释】
【译文】
【赏析】
定林即定林寺,位置在钟山南麓宝公塔后面,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常常到这里游玩休息。这首诗就是他游赏后的即兴之作,抒写了诗人物我两忘的游憩之乐和旷达的襟怀。
通篇即兴即事,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信笔点染,实则是在淡静闲适之中寓有淡淡惆怅之意。诗的首联抒写身心感受;颔联则通过描写两个细节,“水边脱鞋”“岩石上铺被小憩”透露出诗人微妙难言的衷曲和守正自信的品格;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烘托出自己在此美景之中流连忘返的闲适心情;最后尾联突出“真乐”的意趣,抒发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使诗情绵长而又极富有理趣,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