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神奇的山峦

梦醒落哭石。

增福不想再听下去,起身要走,突然间,听有人叫他,定眼一看,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在八仙台上下棋的两位老叟。

增福急忙起身,一叟问他为何落在此地,增福就把上山半日,寻家不到之事告诉了两叟。两叟大笑不语,增福顺便又把所见之事告知了两叟,一叟道:“苍生本命短,人间自苦多,还是随我们上山去吧。”增福不肯,两叟飘然而去,临行,一叟也念了一首诗来:“人生落地哭,名利坠胎骨,......。”可惜增福只听到了这一句,后面的没有听清楚。

第二天清晨,增福从岩石上起来,定醒了半天,才见自己睡觉的这块岩石,就在八仙台下,方知刚才经历之事,乃是一梦。

后来,他在寻家的路上,把梦中之事告诉了周围的人们,人们知道他是一神童,就来到西山脚下,找到了这块突出的平面岩石,并在岩石向东的立面,雕刻了三个大字“落哭石”,在石头朝天的平面,雕刻上了两叟的两句诗,上面一句是:“苍生本命短,人间自苦多”,下面一句诗是:“人生落地哭,名利坠胎骨”。

再后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听说这后一句诗是未完句,就在诗的后面,添加上了不少词语,表达出了等等不一的人生感悟。

也不知道是日久风化,还是由于战乱,不知是附近的人们取石用料,还是其他原因,这传说的落哭石不知在何年何月何朝何代失踪了。到了北魏时期,为了教化后人,有人想起了这神圣的地方,就在落哭石西山的八仙台下,修建了一座寺庙,名曰“岩石道场”,后又改称了“广福寺”。

历史到了隋朝,隋文帝崇佛弘法,仁寿元年,也即公元六零一年,他选派了十六名庭官,到各地巡视风俗,并敕使大德僧智能及驻青官吏,率领僧俗信众,云集广福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真诚的祈愿“一切法界......生灵,......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永离苦空,同升妙果。”从此,这神圣的地方,便成了人们敬仰的中心。

4、三劫里

自落哭石一梦,增福顿觉成熟了许多。这日,他想起了问两叟话两叟没有回答的事,想起了没有听清楚的诗句,便爬上了八仙台,见到了下棋的两位老叟。

两叟见增福上山,微微一笑,增福开口道:“方才好像听二老念了一首词,只听清了前两句,后面的词句没有听清楚,想问一下后面的词句。”一叟停了一会说道:“是悟,留在山上慢慢悟吧。”增福道:“不,我还要去找家,找我的父母,还有,我原来问两位,为什么我在山上观棋半日,怎么就下山找不到家了,二老没有回答。”一叟道:“你那哪是在山上观棋,是在天庭观天下,常言道,天上不一日,人间已千年,千年已过,你如何还能找到原来的家”。

增福半天没有说话,想了一会道:“我正年少,父母一定建在,家也一定在,二老不告诉我,我再下山去找。”这时一叟边看棋边说:“家在心,心在家,近在无度,远在天涯。”说话间,一叟拿起了一个棋子,放在哪里棋盘往哪里歪斜,另一叟道:“这是天意。”

增福刚要转身下山,一叟道:“这个棋子你带着,或许对你找家有用,记住,三劫后一定还我。”增福接过棋子,只见上面书有三字“事不平”,增福不知何意,只好带着下来了山巅。

一劫火。

走到山下庄园,增福感觉异常,细心察看,见村户零落,万物枯萎,路旁沟坎,时有横尸,极目四寻,见远处有民众聚集,便迅速骑牛向人群奔去。

走近人群,有民众疾呼:“快下牛来,去前面跪地求雨!”原来,这几年天遇大旱,庄稼颗粒未收,民众挣扎在生死线上。人们聚集求雨的村,名曰大涧,位于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民众求雨时,凡路过此地之人,都必须诚心跪地,向苍天祈祷。

增福迅速跑向人群,跪倒在了地上,他学着众人的模样,额头触地,真诚的向苍天祈祷,愿苍天降来甘露,真诚的向大地祈求,愿大地溢出甘泉,愿天地可怜一下这些憨厚的生灵,快来滋润一下这干渴的土地,救一救这朴实的苍生。

求雨的仪式结束了,人们陆续的离开了这里,可增福仍然跪倒在地,向苍天许愿,向大地磕头,有年长者见状,就过来拉起了这一少年,增福含泪谢过了老人,牵牛而去。

增福离开了,三三两两的人们开始议论,这少年何村人士,为何这样面生,大家都摇头不知。正议论间,人们突然发现少年跪卧的地方,地面潮湿了起来,有人用手一挖,竟然涌出了泉水。有家住附近的村民,迅速回家拿来了工具,大家一起动手,不多时,一个水塘挖成了。只见喷涌的泉水,一会就灌满了水塘。高兴的人们一边欢呼雀跃,一边寻找刚刚离去的少年,可人们跑出了几里地,也没有找见这少年的踪影。

有人说,这少年一定是神灵,是我们的诚心感动了上苍,这是上苍派神灵来解救我们。也有人说,这少年,一定是龙王的太子,是我们磕头的声音,感动了龙王,龙王派太子给送来了甘泉。于是,人们就给这水塘起了个名字,叫“神龙池”。

神龙池的泉水灌溉了这片干渴的土地,滋养了这里的人们,这片土地从此便有了新的生机。时间久了,人们发现,这神龙池的泉水,不是一直不断,它在风调雨顺之年闭泉,在大旱之年开泉。

一代一代的人过去了,一代一代的人又从这里繁衍起来,后人慢慢的把这神龙池的故事淡忘了,唯有这遇旱喷涌的泉水,人们没有淡忘,人们对它敬仰,对它爱戴,年代久了,后人就把这“神龙池”称作了“旱泉”。

当时人们虽然没有找到增福,但一个失家少年是神灵的传说迅速在周围传开,人们纷纷期盼找到这少年,期盼把这少年领来自家。附近有一大户人家,女儿生的如花似玉,多少权贵子弟上门提亲,这女儿就是不应,这日听说了少年神灵之事,就期盼嫁这少年,父母知道了女儿心思,就派人四处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几日后,增福被这家人找到,并领来了家中,这家人把女儿婚嫁之事告知了增福,增福执意不从,没有办法,家人只好放走了增福。

谁知这女儿是个歹毒之人,见增福执意不从婚事,便心生邪念,暗发誓,我得不到他,别人也休想得到,于是暗中让人盯梢,这日增福夜宿一所破庙被发现,这女儿便安排家丁用柴草围了破庙,放了大火。增福和黄牛被大火围住,就在生命存亡的一刹那,增福想起了老叟给他的棋子,他拿出棋子大喊救火,结果突如其来的一阵暴雨,把大火熄灭,增福躲过一劫。

家住破庙附近的村民,见破庙燃起大火,纷纷赶来扑救,只因火势凶猛,扑救无效,偶然间发现暴雨倾盆,大火扑灭,人们便纷纷猜测,一定是庙中神灵显灵,扑救了大火,救出了这少年,于是人们踊跃集资,重新修建了寺庙,因下雨救火的这一天是三月初三日,人们就把这一日看作了庙中神灵显灵之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必来祈求祭拜,时间久了,这一天便形成了庙会,时间一到,这里便人山人海,直到现在,仍然如此。

二劫祸。

增福躲过火灾后,又到处打探陈庄消息,这日天色已晚,他走进了一个村庄,刚一进村,就听到有一家人有哭泣声。

这户哭泣的人家住在村头,增福贴耳细听,只听这家妇人边哭边说:“你这病越来越重,我们又没钱找大夫诊治,万一你有个好歹,我们娘俩可怎么过,要不我们把孩子卖了,看能否换几个钱,也好给你治一治。”男人说:“不行,孩子跟了人家,我不放心,你要记住,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要把孩子拉扯大,不能卖于他人。”增福听了这夫妻的对话,心里有些酸楚,想帮助他们,身上没有分文,在摸口袋时,触碰到了那个棋子,就和棋子说,能帮帮他们吗,棋子一亮,增福明白,便去敲开了这家人的房门。

哭泣的妇人听到有人敲门,擦干了眼泪,把门打开,当见是一少年时,便说:“大兄弟是借宿吗?”增福说:“我失去家园,找不见了父母,偶过此地,能否借宿休息。”妇人把他让进了室内,说:“我们家里贫寒,没有床铺,如果你不嫌弃,我就给弄些柴草来,你在这里委屈一下。”增福点头答应。

妇人为他收拾好了铺草,又弄草喂了牛,说:“家里也没有什么吃的,要不我给你烧点开水吧。”增福谢过。

妇人见有外人来住,也不再哭泣,就趴在了丈夫的面前,慢慢的睡去。天亮之前,棋子变出了两锭元宝,增福把元宝放在妇人面前,悄悄离去。

妇人醒来,不见了少年,却见两锭元宝放在面前,知道遇到了贵人,天明便请来郎中给丈夫治病,不久丈夫就痊愈了。

这日,妇人一家三口在闲聊,孩子突然问母亲说:“你叫来借宿的人为大兄弟,我叫他什么?”没等妇人开口,这家男人毫不迟疑的说:“叫救救,是他救了我们一家,就叫救救,”妇人也说:“对,就叫救救。”

妇人想找少年言谢,找不到这少年,就把这事到处传开了,传来传去,一个亲切的称呼传成了,那就是“救救”,人们都把母亲的兄弟称作了“救救”,年代久了,这“救救”就传成了“舅舅”。相传在古代,儿女犯了法,父母解救无效,只要舅舅出面,衙门都会格外开恩,因这名字原来就是“救救”。

传来传去,一个故事也传成了,人们都说,一个骑牛少年会变元宝。于是有心怀鬼胎的人就起了歪心,他们四处寻找这少年,想发外财。这日,增福在打探陈庄消息时,遇到了歹人,歹人要增福给变银子,增福不给变,这人就陷害他是贼,告到了官衙,官衙查证,增福的确给过别人银子,而他身上又没有银子,官衙判增福做贼成立,按当时刑律,要砍掉增福一只手,刑场上,刽子手举起砍刀砍手的瞬间,这棋子突然顺增福的胳膊滚落出来,恰巧挡在了刽子手砍下的刀口上,增福的手完好无损,只把棋子砍出了一个刀印。刽子手举刀又要砍,民众突然骚乱高喊,“犯人只有一刀之罪,不能再砍,”执法官员沉思一会,觉得民众喊的有理,便释放了增福。

从此,古代便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犯人只有一刀之罪,刑场上若一刀没有达到行刑目的,不能再砍犯人第二刀。

在周围观刑的百姓,只看到了刽子手一刀砍下没有砍掉增福的手,不知道是棋子缘故,便纷纷议论,说这少年会眼神挡刀法,眼神一使,就刀枪不入,甚至有人来找增福,想拜师学艺,增福一一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