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聚合血缘族群,择地而居,勤劳耕作,繁衍生息,是我们聪明智慧的先民在这块大地上扎根下来,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古人从渔猎洞居到商贸都邑,都是依水而建,离不开江、河、湖、海之滨,井、泉、池、沼之畔,因此中华大地的街市、城镇自古被称为市井、城池。
由于地域的不同,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园林、西藏的石板房、云贵的吊脚楼、安徽的徽派建筑、福建的土围楼、广东的客家围屋……各有其地方特色和人文风采。
仁化作为粤北古县,地处南北交通之要冲。四千多年前的舜帝南巡,两千多年前的吴越南来,隋唐时代的佛禅文化南移,北宋及以后的北方居民南迁……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这个有着1 090个自然村落的小县,明代以前南来的古村就有58个之多,明末清初直到民国时期南迁的村庄就更多了。由闽、皖、赣、湘及黔东南迁来的移民所建的村庄都保存有各地的建筑遗风。在地形地貌的风水考究、土壤植被的生态选择、水源水质的质量考察、宅居建设的选址选材和技艺风格等方面,都有着农耕文化久远传承的宜居生活理念和天人和谐关系,有着历史人文、文物古迹方面的珍贵遗存,这些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路,为返璞归真的生活追求提供了参考。
本书部分图片由仁化县图书馆、陈志芳、陈桂汉提供,在此谨致谢意。
龙兆康
2015年10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