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通过对历史的简单回顾,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所谓社区教育,是一种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以某一人群居住地为地域标志实施的群体教育,是一种只要有群居的人就必然会随之出现的教育形式,它以规范人们言行举止(管理特点)、提升人们精神文化层次(教育特点)为目标,进而推动本地域(社区)物质文化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它先于学校教育而诞生于人类群居地,在学校教育诞生以后,仍以其紧跟时代变化、紧贴社会生活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当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出现了精神需求的变化差异以后,社区教育也会在内容与形式方面作出适应性的调整、裂变,进而使自身的发展贴近社会生活而得以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社区教育是一种看似没有固定模式、没有外力强制的教育,却是一种渗透力极强且全民一律如此的教育。

所谓看似没有固定模式,是指其以各种可以利用的形式(例如乡约、族规、家教,音乐、戏剧、美术,甚至交谈、沟通、聊天等)进行精神文化渗透。就拿“岳母刺字”这一典故来说,岳飞母亲在岳飞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无疑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严格地说,这一行为应当归属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原本就属于社区教育下位的一个独立意义单位,因此这就是一种社区教育。

所谓渗透力极强,是指其言行规范、价值标准深入民族精神文化体系之后,就逐步成为社区教育的一种模式。仍以“岳母刺字”为例,它已成为我们民族家庭教育中,母亲教育子女的一个样板、一种示范,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

所谓全体一律如此,是指人们尽管可能拥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角色与职业身份,生活在不同的经济文化层面,但是,面对来自社区的言行举止规范和价值观念确立的精神文化渗透,却是全体必须一律遵循的。

社区教育既可以是由教育者(或者社区管理者)实施的一种言行规范教育,也可以是社区居民之间通过交流沟通达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的趋同。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在我国传统的农村社区,社区精神文化对于全体社区居民的言行举止规范、价值标准取舍所具有的强有力的方向引导,以及通过日常生活对无论贫富贵贱的社区居民的健全人格的浸润养成。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个人尽管可能一直生活在穷乡僻壤,也没有接受过什么学校教育,却能懂得必须以“认认真真做事,规规矩矩做人”为自己的生存原则,懂得“富贵不欺乡党”,懂得“远亲不如近邻”,明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大道理。这也就凸显了社区教育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浸润功能。


[1] “遂”同“术”。

[2]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4.

[3]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8.

[4] 利玛窦,第一个被中国皇帝赐地埋葬的欧洲人.新华网,2009-11-24.

[5] 汤若望何以受宠.中国网·文化中国频道,2010-05-06.

[6] 传教士的北京历程.中国日报网,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