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春雨无声润心田

李静老师把厚厚的一叠《教师专业成长叙事:我们的教育故事》书稿放在我的书桌上,让我作序。

作为一校之长,我每天杂务纷纭,实在抽不出完整的时间来读这本书稿。幸亏这本书是由一篇篇简短叙事构成的,我可以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读一两篇,日复一日,读了近一个月。每当公务烦心、心情有点浮躁的时候,读一读这些略显稚气、天真,但又充满爱心和理想的娓娓动听的教育故事,我的心情便慢慢地平静了下来。这些叙事虽小,但具有荡涤心尘、安定心灵的疗效。

我也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考入大学就下定决心毕业后要从事教育事业。倒不是因为我有多高尚的人生目标——想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是因为当时只是想找一份比较安稳的工作。但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越来越“资深”,我对教书育人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阴差阳错地,有了行政职务之后,又不得不去读一些教育管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之类的书籍,结合自己近30年的教育实践,做了一些思考,对教育就多少有了一些理解和体会。

教师是一种教书育人的高尚职业,因而选择师范专业就读的学生就必须树立起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一个愿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甘于奉献的人。

好的教师不但要“德高”(师德高尚),还要“学高”(学问高深)。因而,教师本身就有个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过程。教师这湾水越满,能“灌溉”给学生的就越多,学生的心田就越滋润。如果教师的知识是一股不断涌流的清泉,那学生就将获得充足的持续的养分,定能长成茁壮的树木。宋代思想家、文学家朱熹《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有源头的“活水”汩汩而流,才能有教学上的“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丽境界。说白了,课要讲得好,教师胸中就必须有丰富充足的知识。

好的教师还得是位艺术家,上课目的虽说是“授业解惑”(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问),但“业”要“授”得生动活泼,“惑”要“解”得明白有趣,这就得看你有没有本事了。电子课件的设计是艺术,板书的一笔一画也是艺术,与学生的交谈互动、课堂语言就更是一种艺术。有不少年轻教师有“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就是倒不出来”的苦衷,那就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功力还没练够的原因。

好的教师还必须是心理学家,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学生幼小的心灵就像一棵棵幼小的树苗,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折腾。我们只有和风细雨,精心培育,才能使其快乐健康地成长。

好的教师还必须是……哎,我不能说太多了,否则会占用读者阅读后面那些精彩的教育故事的时间。最后我就还再啰唆几句: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教育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学校、家庭、社会都对学生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言行,家长的一次不经意的谈话,社会的一件不经意的事件,学生的“心镜”都将有所折射。影响不是正面的,就是负面的。我们只要读一读这本由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写出来的一个个“小”故事,就能理解上面所讲的“大”道理。

这本书,教师们应该读,以检讨、端正自己的教师行为;师范类学生应该读,以感知未来职业的平凡而伟大。

以上是我读了这本书稿之后想说的话,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校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此刻,几道闪电撕开了沉沉的夜幕。窗外,淅淅沥沥地下起了春雨。我起身听雨,看着路灯下银丝般的雨丝,脑际回响起了“诗圣”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

林伦伦

于韩山师范学院山居

2012年4月的一个周末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