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宗祠聚会

“很不错啊!”

赵天健推推眼睛打量四周,这里的建筑大都残缺不全了,但是奇怪的是在东北角却有一栋极为完整的房子,而且清扫的很干净,好像是还有人住似的。

“这里还有人住?”

范青阳奇怪的看着眼前的建筑。

眼前是一幢非常典型的代表华北地区的明清民居体!

极为封闭的住宅都是土坯做的,而且墙体厚重无比布满了历史的痕迹,尤其是屋顶线条粗犷而屋檐花雕精美,看上去既显拘束又稳重严谨。

凑过门缝向里面看去,有硬山墙,还有两侧有花雕的木雕栋梁,而穿过贴有内外3层春联的又高又窄的拱形大门,隐约感觉里面绿树成荫,能影影绰绰的看出是一株被当地人称作麦香树的花树,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风尘中盘根错节,倒是托起的翠绿枝叶将内庭院遮掩了大半截。

墙边墙根种植了一株凌霄花,此时花开的倒是灿烂无比。

范青阳扫了一眼四周喃喃:“八卦啊,休生伤杜景死京开,这里是生门啊!”

他回头看了一眼:“很有意思!”

“什么八卦?”雷海涛根本看不出什么区别!

“这个村子,从中央分成了八卦,那么一共应该是七十二栋古建筑组成,八方每个方向九栋,看上去是错落的,其实不对,应该是东南西北加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一环一环从山坡向下延伸的,你看上去是八卦,但每一环又不是全通的环,所以并不是一个正规八卦,就像是一个圆拉长成为一椭圆,然后将一头抬高三十度的意思,而各房子旁边的巷道才上环通下环,每个房子都是一个点,也就是七十二个节点,每个房子三条路通一条死路,陌生人进去就很容易被巷道所迷惑,总会有迷路的感觉,窄长的古巷看似相通却已尽头,看似尽头却还相连。”

“布局精致,暗藏洛书河图的玄机,以中国古代儒家文化论述万物的重要景点《周易》的八种基本图形!”

赵天健眼神也亮了,啧啧称奇:“据我所知,目前发现八卦的村子,应该有一个黎槎村西村!”

他有些不可思议:“可是眼前这个八卦村,比起黎槎村西村还要玄妙,真不可思议!”

“那么你的意思这里有七十二条路吗?”

雷海涛啧啧称奇问道。

“不是,严格意义上应该是九十九条路!”

范青阳摇了摇头:“另外应该还有七十二条路,而有十七生路应该错落的布置在七十二条死路之中!”

“这么复杂?”

“没错,一般人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这里,走不出去的!”

范青阳说道。

就在两人聊天的时候,几辆车驶来停下。

两个老人下了车,在几个保镖的保护下来到了范青阳身边!

“这是我们了解到,能熟悉这个杜家庄的了!”

一个保镖介绍:“这位老人叫杜兴国,七十七岁,是杜家村健在的人,搬迁到了高密县十几年了!”

范青阳看着这个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温声问道!

“杜老先生,我想了解一下这个村子的历史,您了解吗?”

“那是当然!”杜兴国带着自信:“我干了三十多年村长,很了解这个村子,这是明朝崇祯十一年建立的村子,原本叫清流村的,是从陕西洪洞县迁徙过来的,后来出了一个大财主杜兴祥,咱们杜家开枝散叶了,所以这里改名杜家庄!”

“后来,杜兴祥买断了这个村子,把其他姓氏都迁徙了出去,只留下了七十二户杜姓,并且留下规矩,从此开始始终七十二户人,不多一户,不能少一户,多的迁徙出去,少的杜姓后人补进来,作为回报所有房子修建都是他负责的!”

杜兴国带着自豪:“这个杜家庄就流传到了现在了。”

“眼前这个院子是……”

范青阳指着这个完好的院子问道!

“这是杜家庄敬老院,也是杜家庄村委原本驻地,因为都是古建筑,不允许破坏,不允许建造,就用了这里,现在还剩下一个哑巴在这里看护。”

说道这里,杜兴国表情有点不自然,扫了一眼院子:“他又聋又哑,估计没听见吧。”

范青阳点点头:“对了,你们杜家有没有仇人啊?”

“这个……没听说。”

杜兴国眼神闪过,声音有点心虚:“我们能有什么仇人?”

“我们杜家是当时康熙年间四大怀商之首,“晋豫古商道””

杜兴国自豪吹嘘:“那可是我们建立的!”

怀商,其实就是伟大的鲁豫商人代表,主要是走药材的马帮,是华夏商业历史上浓重的一笔。

这帮人,他们牵着马走遍天下,贩卖药材,因为起源于当时的怀庆府,所以叫做怀商。

他们一般贩卖四种药,也就是山药,牛膝,地黄,菊花,也叫四大怀药商。

“这个您祖先杜兴祥的具体生平履历有吗?”

“有,这个在族谱上有详细的记录,你要看我可以给你看。”

听到范青阳对于这些非常好奇,杜兴国是非常自豪的,赶紧说道。

“对了,你到底是干啥的?”

杜兴国问道。

“哦,我是媒体记者,需要一些素材来写小说的。”

范青阳看得出来杜兴国的警惕,随口说道。

“那没问题啊,行啊!”

杜兴国顿时高兴了,赶紧去叫人开门。

旁边保镖开始介绍另外一位:“这位是陈爱红老师,管理档案馆县志的,资料也带来了!”

这是一位带着眼镜的老太太,看得出来,绝对有书卷气!

“我还是想要了解这个村子的前世今生!”

范青阳温和的笑了笑。

“哦,来的时候我特意查了一下,资料也在这里。”

老太太点点头,感觉有点紧张,像是给领导汇报似的。

“您别紧张,慢慢说!”

范青阳看得出来,温和安慰道!

“哦,这个村子其实跟刚刚老杜说的差不多,但是来历更早一些,其实在明朝洪武间到永乐年,差不多五十年迁徙了十八次,一部分迁徙过来的人到了这里,最初并没有来这个村子,而是到了高密,其中有四十二个姓氏,后来到了万历年因为战乱,一名老中医叫于傅泽,带着上百人来到了这里,建立了清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