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尽管人类文化可以通过口耳相授、图画记事和传统手工艺实践来传承,但成熟的文本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依然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书面语言可谓多种群体的基础,如贸易群体(通过书面账目)、科技群体(通过实验者和研究者的记录)、社科群体(哲学家和学者的论文)、劳动实践群体(制作操作指南和手册),等等。这些群体产生的文本体现了文化的三个关键方面:继承自前人的知识、当下的实践活动和传承于后人的经验。

研究书写的发展和演变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上述方面。各种载体上那些形式丰富的字形与它们使用的工具、材料等都是相关联的,这些字形本身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反之,文字设计的发展也与书写一脉相承——文字设计最初不过是借助机器来复制书写字形的一种手段。书写和印刷字体是文化发展的核心,也是人类社会知识传承的核心——它有多种文本,能够准确无误地复制,可以广泛传播。

《笔下流金:西方文字书写史》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书写细节的敏感,书中详细探究了材料、工具、人体工程学和运笔动作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书写的历史做了系统阐述。这本书内容所涉颇广,除了文字和字形的发展演变,还包括书写的文本类型和书写者身份的相关内容,最终,在人们(文化积极分子)的集体经验中织出一道金缕。毫不夸张地说,本书愉悦的阅读体验是以写字一样的速度积累起来的,因为我们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想象出文本诞生的过程。

对中国读者来说,有一个明显的问题:这本书是关于泛欧洲地区文字的,西方文字书写史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对于这个疑问,我有两点不错的答案。首先,识文断字在不同地区的演变方式是相似的,即使书写工具不同,但书写的条件和动机、记录知识和经验并将其传承下去——对所有人来说,这些美好的企盼是一致的。其次,分析、比对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可以从中学到宝贵的知识——我们能够看到每个书写阶段的先决条件如何影响书写演化,可以体会宏观的大历史发展,以及观照对本土文字视觉表象的细节感受。

本书围绕书写和印刷字体的形式,以及纸质和数字文件这两个大的方面来展开讨论,并考察文本材料。这两个方面是全人类都经历过的变化,是我们文化的根基,这些共同点跨越了横亘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之间的巨大鸿沟。因此,对所有文化群体的人来说,它都可以看作人类识文断字和记录知识的历史模型。这个模型既可以内窥我们自己的文化,也可以通过它了解其他文化。这正是本书汉译的意义所在。

杰瑞·利奥尼达斯(Gerry Leonidas)

英国雷丁大学教授、字体设计硕士教学主任和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