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宇宙书系(套装共10册)
- (美)阿默斯特媒体公司等
- 2442字
- 2024-11-02 03:16:42
Chapter 3 恒星、超新星和行星状星云
恒星是一团球状的发光等离子体。恒星被它们自身的引力束缚在一起。我们能看到恒星是因为它们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恒星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特征的电磁辐射。
超新星以及行星状星云是特定大小的恒星衰老后产生的。当恒星到达生命终点的时候,所发出的惊人的可见光使得其从极其遥远的地方都可以被观测到。正因为它们如此明亮,才成为哈勃空间望远镜的主要观测目标。
N6946–BH1变成了一个黑洞
N6946–BH1,一颗质量为太阳25倍的恒星,在2009年突然变亮,然后消失了。科学家们用大型双筒望远镜(Large Binocular Telescope,LBT)、哈勃空间望远镜以及斯皮策空间望远镜进行观测后得出的结论是,这颗恒星肯定变成了一个黑洞。通常情况下,当一颗超巨型恒星变成超新星时,它会很容易看到的。N6946–BH1看起来是向内爆炸了,艺术家根据哈勃这一研究成果绘制了右边的想象图。
艺术家想象图:成为黑洞的N6946–BH1
图片来源:NASA/ESA/P. Jeffries (STScI)
PIAO3519:仙后A
PIAO3519,也被称为仙后A,是一个超新星残骸,位于仙后座,距离我们大约1万光年。大约320年前,这颗超新星在夜空中肉眼可见。现在,唯一剩下的是一颗勉强可被探测到的中子星。这是一张结合了哈勃以及NASA的另外两台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合成的假彩色图像(下图)。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红外线数据是红色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可见光数据是黄色的,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数据是绿色和蓝色的。
仙后A的假彩色图像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STScI/CXC/SAO
恒星形成的迹象
一片发着光的星云通常是新的恒星正在诞生的标志。这张超新星残骸的图像(下图)来自哈勃的第二代大视场行星照相机,是大麦哲伦星系中一颗爆炸的超新星的遗迹。超新星爆炸的残骸通常会成为恒星的摇篮。
大麦哲伦星系中一颗爆炸的超新星的遗迹
图片来源:NASA/JPL/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环状星云(M57)
这张拍摄于1998年的图像,是哈勃用第二代大视场行星照相机拍摄的,视线直接穿过一颗濒死恒星的中心。星云的边缘有长条的团块状物质聚集。图像是用三张黑白图像合成的,每一张图像被重新赋予了不同的颜色:蓝色的中心,是由炽热的氦组成的,围绕着中心濒临死亡的恒星;绿色显示为离子化的氧;而红色部分为离子化的氮气,来自于冷却的气体。这些气体都被来自于明亮的濒死恒星的紫外辐射所激发照亮。
一颗濒死恒星——M57
图片来源:NASA/JPL- Caltech/ESA,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恒星和博克球状体
这张IC2944的图像由哈勃的第二代大视场行星照相机摄于1999年,是半人马座一片恒星形成区域里的博克球状体(暗星云)及明亮的恒星。这些球状体是由天文学家A.D.萨克莱(A. D. Thackeray)发现的,通常和氢发射及恒星形成区有关联。其中的两片暗星云看起来有重叠。这些球状体看起来是新的恒星形成过程的一部分。IC2944离我们相对较近,大约5900光年。
博克球状体及明亮的恒星
图片来源:NA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NASA, and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Acknowledgment: Bo Reipurth (University of Hawaii) (STScI/AURA)
原行星状星云
恒星生命周期的原行星状星云阶段的典型标志,就是外层的物质被驱散出去形成星云,并被内部恒星的紫外光所照亮。原行星状星云很罕见,因为它们仅仅是恒星在形成行星状星云之前很短暂的一个阶段。这些难得一见的图像有助于我们研究恒星演化的这一阶段。
罕见的原行星状星云
图片来源:NASA/JPL
最炽热的白矮星之一
行星状星云NGC2440中包含的白矮星,是已知最炽热的白矮星之一,表面温度达到几乎20万摄氏度。非圆形的外形说明它周期性地向不同的方向抛射出大量的物质。
在这张图中,蓝色标志着高浓度的氦,蓝绿色为氧,红色显示的是氮和氢。
像蝴蝶一样的行星状星云NGC2440
图片来源:NASA/JPL/STScI/AURA
猫眼星云:美丽的尘埃外壳
这是一张NGC6543的细节图像(下图),它也被非正式地称为“猫眼星云”。这是一片形态复杂的星云,也是最早被发现的行星状星云之一。它有同心的气体壳层,高速气体的喷流,以及冲击波导致的气体团块。基于这些观察,科学家认为中心恒星在一系列规律性的间隔中喷射出大量的物质,从而形成了这些同心的尘埃壳层。
猫眼星云
图片来源:NASA/ESA/STScI
螺旋星云:PIAO3678
一个类似地球大小的白矮星居于这个行星状星云的中心,它放射出的巨量紫外辐射将其抛出的气体加热。由来自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数据(可见光数据)和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数据(红外线数据)合成了这张假彩色图像(下图)。图像中心的蓝色区域最热,黄色次之,红色是温热的。人们确信,出于某种机理,紫外线在红色区域受到了遮挡,从而使这些区域可以保持冷却。
螺旋星云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ESA
船底座海山二星:双星
这张图像由哈勃空间望远镜上的空间望远镜成像摄谱仪(STIS)所摄,图中显示了一对巨型恒星——双星,其中一颗比另一颗更为巨大。图中可以看到来自它们爆发产生的离子喷流。这些爆发在过去的200年中被持续地观测到,有时甚至肉眼可见。双星在1858年后亮度逐渐减弱到不可见,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出现,并且它的亮度在1998年和1999年再次翻倍。
双星,可以看到它们爆发产生的离子喷流
图片来源:NASA, ESA and the Hubble SM4 ERO Team
恒星之死:葫芦星云
葫芦星云也被称为臭鸡蛋星云,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硫,而硫化氢(原文仅仅提到硫,但是考虑到氢在宇宙中的普遍存在,显然那里也存在硫化氢。臭鸡蛋的臭味来自于硫化氢,而不是硫,尽管硫也有不同的刺激性味道。——译者注)闻起来就像是臭鸡蛋。这片星云是一颗红巨星在临近死亡时向行星状星云转变的结果。恒星正在向周围的太空喷射出它的外层气体和尘埃。它正处于一个被称为原行星状星云的短暂阶段,最后会变成一片真正的行星状星云。
葫芦星云
图片来源:ESA/Hubble & NASA, Acknowledgement: Judy Schmidt
蟹状星云脉冲星和超新星遗迹
位于星云中间的中子星(右图中间两颗最亮的星星中位于右边的那颗)就是蟹状星云脉冲星,和我们的太阳具有相同的质量。但是它的直径仅仅几英里,比起我们的太阳渺小如芥子微尘。蟹状星云脉冲星最早于1054年由中国人观察并记录下来。现在,通过业余天文望远镜都可以观察到它。脉冲星发射出脉冲式的电磁辐射和带电粒子,其中一些带电粒子形成细丝状的结构。它每秒钟自转30次,拥有一个极其强大的磁场,是当初SN1054超新星的遗迹。之所以被称为脉冲星,是因为从地球的角度观察,当它自转时,它的电磁辐射扫过地球看起来就像是高频脉冲。天文学家可以利用这样的脉冲星来研究引力波。
蟹状星云脉冲星
图片来源:NASA and 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