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头到脚谈养生(新版)
- 张清编著
- 1369字
- 2024-11-04 01:36:47
六法则,我们永远不会邂逅“亚健康”
曾经看到一项调查数据,说现在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多达75%。这个数据很直观地反映出了现代人所面临的健康困境——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是一种似病未病的中间过程。如果你经常失眠、乏力、精神萎靡,可能你正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于亚健康的预防并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等途径慢慢改善它。中医学认为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逆天违时、动静失宜、饮食不节、误医妄药等。与此相对应,亚健康的防治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这些方面的精彩阐述,可以作为现代中医养生的指导思想。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而只有体内阳气充足,人体才有能力抵御疾病的侵袭,所以,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否则,就会产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一年四季阳气“生”“长”“收”“藏”的养生方法,以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来抗御外邪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
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精与阳气是处在不停地相互消长而又相互制约的状态中的。阴精与阳气如果因某种原因出现了一方的偏盛或偏衰,即进入病理状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注重调摄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所以,充分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精神意志调摄的方法,有两个具体内容:一是养意志,二是调情志。摄养意志是为了增强脏腑气血的活动能力,调和情志则在于排除干扰脏腑气血活动的精神因素。
《内经》十分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基础。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还可以防病治病。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了“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以维护脾胃化源,其内容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诸方面。《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强调饮食要全面配伍,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主要包括睡眠、劳伤、性生活等几个方面。古人观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行有常”,人要长寿,就要“法则大地,象似日月”,因此人的生活作息也要保持一定的规律,春、夏、秋、冬的起床时间都要有所不同,才能“生气不竭”。
形体好比是生命活动的宅宇。它内含精、气、神,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形体又是人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人的皮毛肌肤、血脉筋骨、脏腑组织等均有抗邪抵病的功能。因此,养生防病须重视形体的调摄。运动形体能防止精气瘀滞,有助于气血的化生。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在几千年前的中医典籍中就已经有了对抗亚健康的全套方法,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在遭受亚健康的困扰,而西医对此束手无策。因此,要走出亚健康,还要我们回过头去,带着一种虔敬的心情重新研读中医典籍,体会中医养生的智慧。唯有如此,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