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于孤独感的内心

曾经有一次,我带着研讨会上的学生去养老院探望患认知障碍症又称认知症、痴呆症,为了便于大众理解和记忆,本书书名采用“认知症”,内文保留完整表述,即“认知障碍症”。——编者注的老人。然而,学生们在最开始甚至无法以正确的方式与老人们沟通。他们只是简简单单地问候老人“您午饭吃了什么”或者“您过年的时候回家了吗”之类的问题。

想来那些学生只是抱着理所当然的态度,觉得所有人都会记得自己三十分钟前吃了什么午饭,都能回忆起十天前的除夕夜自己在哪里。而老人们面对宛如自己孙子孙女般的学生们,虽然很想和蔼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却什么也答不上来。

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个案例。如果让患上认知障碍症的老人根据俗语的意思选择相应的图片,听到“冷若冰霜”时老人会选择冰雪的图片,听到“事不过三”时老人则会选择印着数字三的图片。他们无法理解隐藏在词语中的真正含义,只能看到其字面意思。

也就是说,对于认知障碍症患者来说,不论是比喻、讽刺、玩笑还是其他有深意的话语,他们都难以理解其真实含义。也正是因为我们认为老人们能理解这些,并抱着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跟他们交流,才会出现问答牛头不对马嘴、对话难以继续的情况。

在看护患者时,为了不伤到老人们的自尊心,护理人员往往会选择委婉的说话方式,结果老人们根本听不懂。而老人们自身做不到委婉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往往直来直往地表达诉求,结果在他人看来格外“任性”。这就是认知障碍症患者的常态。

除此之外,老人们常常会忘记自己刚刚说过什么,把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讲。而作为听众的我们可能就会感到不耐烦,告诉对方“我现在很忙,等会儿再说好吗”或者“这个你几分钟前刚刚说过”。我们说这话当然是没有任何恶意的,但是对于老人们来说,这些话就等同于“我不想跟你说话”,等同于被无情地拒绝。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一旦患上认知障碍症,就会失去表达的逻辑性,再也无法和他人顺畅交流。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的话语、无法表达自身的诉求,还总是惹怒聊天对象,而这一切反反复复地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痛苦万分又寂寞难耐,深陷其中却难以挣脱。

于是患病后他们本就艰难的生活变得更加束手束脚。原本有些事通过顺畅的交流,或是寻求他人帮助就能顺利完成,如今却因为失去了沟通能力而事事不顺,再也不像曾经那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