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章结语

本章将健康作为权利的法理聚焦于其历史源流、规范内涵与价值取向三个方面,试图完成对健康作为一种权利形态的法理建构,阐述健康权的基本问题和原理性知识。在方法上,本研究整体上基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逻辑方法展开,将理论的建构和经验的总结相结合,既关照了健康权法治实践的现实情况,也对诸多理论上的内容作出了应有的澄清,使健康权在上述三个基本问题上的面貌得以呈现,并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关联论述。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背景和健康权实证化即将成为既定事实的语境下,关于健康作为权利形态的法理逻辑的论述,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法权中心主义路径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且,随着《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制定和实施,健康权的概念正式进入了我国行政法律的规范文本中,未来有关医疗健康权方面的法治实践将会成为理论和实践的热点。本章是对此的一个铺垫,也是笔者对健康权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法治逻辑展开系统研究的起点。

1 本章发表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年第3期,根据最新立法情况略有修改后收录本书中。

2 我国《民法典》第1004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私法侧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协调,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秩序关系,强调权利义务秩序的平等性,并受制于多元事实行为的发生,与宪法基本权利并无直接联系。本书所使用的公法意义上的健康权,即作为一项人权或基本权利的健康权,强调国家与公民个人之间的基本法秩序关系。

3 参见陈云良:《基本医疗卫生立法基本问题研究——兼评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载《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5期。

4 See Jose M. Zuniga et al.(eds.), Advancing the Human Right to Health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5 See Eleanor D. Kinney & Brian Alexander Clark, Provisions for Health and Health Care in 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Cornell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 Vol.37(2004), p. 285-355.

6 参见邓海娟:《健康权的国家义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尹口:《健康权及其行政法保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钱国玲:《艾滋病人群的健康权保护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

7 See Malcolm Langford (ed.), Social Rights Jurisprudence: Emerging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Bertrand G. Ramcha-ran, Judicial Protection of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Cases and Materials ,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5.

8 参见王晨光:《论以保障公民健康权为宗旨 打造医药卫生法治的坚实基础》,载《医学与法学》2016年第1期。

9 对于诸多国家健康权的情况,详细的论述可参见Brigit Toebes et al.(eds.), The Right to Health: a Multi-Country Study of Law, Policy and Practice , T.M.C. Asser Press of Springer, 2014; Jose M. Zuniga et al.(eds.), Advancing the Human Right to Heal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10 关于健康权源流的论述,主要参考了国际人权专家John Tobin 的观点。不过本章对理由的选择和论证的策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思路。 See John Tobin, The Right to Health in International Law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 1-41.

11 Johannes Morsink,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Origins, Draft-ing and Intent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9, p. 192.

12 See John Tobin, The Right to Health in International Law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 19.

13 See Paolo Carozza, From Conquest to Constitutions: Retrieving a Latin American Tra-dition of the Idea of Human Rights, Human Rights Quarterly , Vol.25, (2003), p. 281-288.

14 参见何文炯:《论社会保障的互助共济性》,载《社会保障评论》2017年第1期。

15 参见〔美〕保罗·卡恩:《摆正自由主义的位置》,田力译,刘晗校,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版,第1页。

16 学者将自由主义的理念概括为四个:冲突、抵抗权力、进步和尊重。参见〔美〕埃德蒙·福赛特:《自由主义传》,杨涛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3—15页。

17 参见秦前红、涂云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可司法性研究——从比较宪法的视角介入》,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4期。

18 See John Tobin, The Right to Health in International Law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 26.

19 James Griffin, On Human Right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p. 179.

20 参见〔美〕 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 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毕竞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1 See John Tobin, The Right to Health in International Law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 61.

22 See Tom Beauchamp, The Right to Health Care in a Capitalistic Democracy, in Thomas J Bole&William Bonderson (eds.), Rights to Health Care , Kluwer Press, 1991, p. 77.

23 〔美〕凯斯·R. 桑斯坦:《罗斯福宪法:第二权利法案的历史与未来》,毕竞悦、高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6页。

24 Roger Normand &Sarah Zaidi, Human Rights at the UN: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Universal Justice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8, p. 88.

25 这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说明,一是罗斯福总统的夫人担任《世界人权宣言》的五人起草小组的组长,她以继承罗斯福总统的遗志为己任,在起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参见〔美〕玛丽·安·葛兰顿:《美丽新世界——〈世界人权宣言〉诞生记》,刘轶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二是美国法学会(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简称ALI)于1944年任命了一个委员会编写基本人权宣言草案,且最后向联合国提交了美国法学会版的人权宣言草案。这个草案发挥了实质性的影响。而在美国,彼时正值罗斯福宪法,即第二权利法案实施之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默许的方式与罗斯福总统达成妥协并支持了第二权利法案,美国法学会起草的版本受到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四项社会权的影响,应该说还是很有可能的。罗斯福宪法的具体内容及其系统介绍,参见〔美〕凯斯·R. 桑斯坦:《罗斯福宪法:第二权利法案的历史与未来》,毕竞悦、高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6 田明孝:《19世纪英国的公共卫生观念》,载《浙江学刊》2017年第6期。

27 Paul Lauren,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Visions Seen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1, p. 294.

28 如《国际联盟盟约》所述, 国际联盟的成立目的包括通过集体安全及军备控制来预防战争,借由谈判及仲裁来平息国际间的纷争。《国际联盟盟约》及其他同时期的条约也提到劳动条件、对原住民的公平待遇、人口走私与贩毒、军备交易、公众卫生、战俘待遇,以及保护欧洲的少数族群。 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期间,国际联盟达到极盛时期,会员国数量高达58个。

29 See Francis Paul Walters, A History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30 一个合理的佐证在于,在美国,第二权利法案大概也是在同时代或稍晚被提出来的,第二权利法案表明了罗斯福总统致力于保障社会和经济权利,这也是权利理论成熟和发展的重要佐证。参见秦前红、涂云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可司法性研究——从比较宪法的视角介入》,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4期。

31 事实上,“二战”后人权话语和实践的兴起,《世界人权宣言》等的诞生,都是人类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灾难性后果的结果。整个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甚至血腥的时期,20世纪的前80年中有接近1. 7亿男人、女人和儿童死于枪杀、施暴、虐待等。但从20世纪下半叶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上述残酷行径作出反思,从而推动了《世界人权宣言》等人权文件的诞生和人权运动的发展。参见〔美〕 迈克尔·佩里:《权利的新生:美国宪法中的人权》,徐爽、王本存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3—4页。

32 参见苏静静、张大庆: 《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及早期合作( 1945—1948)》,载《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第3期。

33 See George Rosen, A History of Public Health.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5, p. 441.

34 参见 https://www.ohchr.org/Documents/Publications/Factsheet31.pdf,访问日期:2019年4月14日。

35 参见张志铭:《如何保障权利:操作层面上的一般分析》,载张志铭:《法理思考的印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4—456页。

36 关于人权和基本权利关系的理论与逻辑的深入探讨,参见张龑:《论人权与基本权利的关系——以德国法和一般法学理论为背景》,载《法学家》2010年第6期。

37 对基本权利功能体系的系统研究,主要借鉴了张翔教授的有关研究成果。参见张翔:《基本权利的规范建构》,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38 参见张翔:《基本权利的受益权功能与国家的给付义务——从基本权利分析框架的革新开始》,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1期。

39 对我国宪法上的健康权有很多有益的讨论。参见焦洪昌:《论作为基本权利的健康权》,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田开友:《健康权的贫困:内涵、根源和对策》,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杜承铭、谢敏贤:《论健康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实现》,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1期;高秦伟:《论作为社会权的健康照护权》,载《江汉论坛》2015年第8期;等等。

40 参见叶海波:《“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范内涵》,载《法学家》2013年第5期。

41 参见朱景文主编:《法理学》 (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第47页。

42 福柯对人的治理问题的研究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生命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人的治理的研究。福柯建构了对人的治理的一个整体谱系,这对于揭示健康的权利化和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参见〔法〕米歇尔·福柯:《安全、领土与人口》,钱翰、陈晓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43 参见张凯:《18世纪生命政治视域下的自由主义》,载汪民安主编:《福柯在中国:纪念米歇尔·福柯逝世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9页。

44 See Colleen M. Flood and Aeyal Cross, Conclusion: Contexts for the Promise and Peril of the Right to Health, in Colleen M. Flood&Aeyal Gross (eds.), The Right to Health at the Public/Private Divide: A Global Comparative Stud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p. 451-480.

45 See Aeyal Gross, The Right to Health in an Era of Priva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in Daphne Barak-Erez& Aeyal Gross (eds.), Ex-ploring Social Rights: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 Hart Publishing, 2007, p. 289-292.

46 Colleen F lood, International Health Care Reform: A Leg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nalysis , Routledge, 2003, p. 27.

47 See Amartya Sen, Why Health Equity in Health, in Sudhir Anand et al.(eds.), Public Health, Ethics, and Equit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21.

48 See Jennifer Prah Ruger, The Moral Foundation of Health Insura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Medicine , Vol.100(2007), p. 53-57.

49 See Norman Daniels, Just Health: Meeting Health Needs Fairl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 14.

50 See Amartya Sen, Why Health Equity in Health, in Sudhir Anand et al.(eds.), Public Health, Ethics, and Equit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63.

51 See John Harrington&Maria Stuttaford(eds.), Global Health and Human Rights:Legal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 Rutledge, 2010, p. 190.

52 新兴国家指经济发展程度介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体,又称 “新兴工业化国家”或 “半工业化国家”,常见于经济学界。当前的新兴国家主要包括亚洲的中国、印度、伊朗,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和巴西,欧洲的土耳其、俄罗斯,非洲的南非等,与为公民健康权提供司法保护的国家大致重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法治也相应地进行了变革,司法作为正式的国家制度资源介入公民的权益保障之中,构成其中的重要价值取向。

53 See Alicia Ely Yamin &Siri Gloppen(eds.), Litigating Health Rights: Can Courts Bring More Justice to Healt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国内对其他国家健康权司法救济的研究也有一些成果,参见郑智航:《论南非健康权的救济》,载《西亚非洲》2009年第2期;曲相霏:《外国宪法事例中的健康权保障》,载《求是学刊》2009年第4期。

54 See Alicia Ely Yamin &Siri Gloppen(eds.), Litigating Health Rights: Can Courts Bring More Justice to Healt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pp. 273-303.

55 See Colleen M. Flood & Aeyal Cross, Conclusion: Contexts for the Promise and Peril of the Right to Health, in Colleen M. Flood&Aeyal Gross (eds.), The Right to Health at the Public/Private Divide: A Global Comparative Stud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pp. 47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