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传统体育文化综述
- 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 陆盛华
- 25239字
- 2023-03-31 11:11:58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体育的强大生命力,对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
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环境的,我国当时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形成的,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式、内涵和价值。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是需要的结果,需要是产生传统体育文化的源泉和动力。由于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不同,关于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关于体育传统文化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类最主要的社会活动便是生产劳动,原始人类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涉及生产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古发现可以证实,体育文化产生的重要因素就是生产工具的使用。例如,在丁村遗址、许家窑遗址、西安半坡人遗址中都发现了一些石球,这种石球与近代我国纳西族人打猎时所用的“飞石索”相似,这是一种用一根绳子拴住石头,将石头抛掷出去的狩猎工具。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在生产劳动之余,逐渐开始产生做游戏的休闲活动,游戏内容一般是以手抛脚踢或两球相碰,这样石球经历了从生产工具向游戏用具的演化,这种情况下,体育也开始萌芽。
劳动起源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总结出来的,因此,在我国,劳动起源说占主导地位,被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人类社会的出现、生产工具的改进、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产生,这一切都是体育产生的先决条件,而这些先决条件的出现都是以劳动为前提的。由于劳动,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也正是通过劳动,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使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得到改善,正因如此,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这一层面上讲,是劳动创造了人及人类社会,因而劳动成为体育产生的源泉。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基本动力。人类要生存,必须劳动,可以说,劳动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任何社会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都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需要作为依据的。因此,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动因,乃是产生某些活动倾向的状态,是促发行为的根源,而行为则是为了达到目标的行动,是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手段。从需要的理论方面来分析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动因,我们可以发现,生产和生活实践对作为体育文化因子的远古时期原始人类的身体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当时的生产力极其低下,为了生存和发展,学会一些生活所需的技能成为人类的需要,而人们生存的基本技能,如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以及攀登、泅水等生活技能的传习,可以说是教育的源头,也是体育的起点。当时人们获得食物主要的生产劳动是狩猎,狩猎工具从石头到弓箭的演变表明了劳动技能的显著提高。劳动工具的改进大大增强了人类生存的能力。这些身体活动,都是在生产与生活实践的需要下得以发展的,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开始阶段。另外,还有一些活动,如舞蹈、娱乐等,它们不属于生产活动,但又高于一般的生活技能的运用。据《毛诗序》记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原始人类常借助手舞足蹈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以上也印证了生产、生活及情感的需要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直接动因。
综上所述,传统体育文化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之一,生产工具的改进、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产生是其产生的前提,而作为这一切起源的劳动,自然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
(二)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娱乐
生理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受生理规律的支配,饥思食、困思寝就是一种本能的活动。但是,人是兼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动物,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要之后,人类便有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原始人类在狩猎收获丰富时,内心十分高兴,会模仿一些飞禽走兽的动作和狩猎的搏击动作,自然流露手舞足蹈的身体活动,这是原始人类满足自身心理需要的体现。由于部落生活是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享欢乐。一旦获得收获,整个部落为之欢腾,并结集而舞蹈。《吕氏春秋·古乐》有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从内容中可以看出,当时葛天氏之乐舞,以三人一队,握牦牛尾,脚踏着节奏,边歌边舞。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些身体的活动有一些好处,能够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要,即娱乐的需求。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这些身体活动逐渐与人类的本能活动相区别,形成了原始的体育形态,这是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娱乐的观点的阐述。
(三)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原始宗教
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原始宗教,这也是关于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一种观点。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的认识水平不高,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人们无法理解,于是对神秘的自然界有一种恐惧和崇拜感,因此产生了万物都受神灵主宰的观念,于是就有了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宗教信仰。为了表示对神的虔诚,祈求神祇的庇护,原始人类常用种种身体活动来进行祭祀活动,试图用神来影响自然力,保护人类。随着人体活动的不断发展,祭祀中逐渐出现了舞蹈、竞技、角力等身体活动,用以娱神,以表示对神的虔诚。这些身体活动,就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源头。而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多是在一些岁时节令时进行的活动,这些岁时节令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与人们祭祀神灵有关,而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祭祀的需要,所以这种观点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四)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部落战争
学术界也存在着另一种观点,就是部落战争是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在原始社会时期,尤其是父系氏族公社后期,一些近亲的氏族部落之间结成联盟,叫部落联盟。部落之间为了抢夺地盘或扩充自己的财产和奴隶,经常发动掠夺式战争。当时比较著名的部落有黄帝和炎帝组成的部落联盟,少昊和太昊组成的部落联盟,还有蚩尤部落,各部落之间时斗时和,争战时有发生。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各部落都会对士兵进行训练,以提高战斗力。据《世本》记载:“挥作弓,夷牟作矢也。”又据《洞冥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金,始铸为刀。”古代传说中“蚩尤作五兵”“轩辕习用干戈”等。所谓“五兵”,是指戈、殳、戟、酋矛、夷矛;所谓“干”,是指防御的盾牌;“戈”是指进攻的武器。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各部落的训练往往采取各种手段,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兵器使用技能,促使武器的研制和战斗技能得到迅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部落战争成了推动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促使人们掌握武器、提高战斗技能,从而促进了军事和身体训练水平,推动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二、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生产劳动是原始人类最主要的社会活动,传统体育文化一开始是十分简单且原始的,它是依附于生产劳动之中的,一般都表现为人类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的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体育文化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它与其他社会活动紧密联系,才使体育文化有了一定的质和量。
(一)人类的基本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传统体育文化的进步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人类面临着野兽侵袭和疾病折磨的危险,要想生存和繁衍,必须依靠采集、狩猎、捕鱼等活动。在长期与大自然抗争的活动中,人类的经验不断丰富并不断保存下来,这就是原始的教育。原始的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包含了许多身体活动的教育,即原始的体育。这种体育与生产劳动脱离之后,许多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随之派生出来。正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劳动的发展,也不断推动了传统体育文化的进步。在今天的一些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都可以体现这一点。例如,布鲁是蒙古族独特的狩猎工具,后来逐渐演变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一开始,布鲁是用来打击飞禽走兽等动物的,人们为了使猎物的珍贵皮毛保持完好,就采用布鲁击昏或打死猎物。后来,为了提高打击的准确性,猎手经常练习并进行投准和投远比赛,掌握了娴熟的打布鲁技术,并逐渐使这项古老的狩猎生产活动演变成一项体育运动。又如,怒族的“过溜索”,其形成与怒族人民的生活环境联系密切,怒族人民生活在怒江两岸,群山重叠,峭壁千仞,怒江水汹涌澎湃,这样恶劣的环境导致行舟摆渡难以进行,为了生存,爬山、涉水、“过溜索”的技能成为他们必须掌握的活动。对于怒族人来说,“过溜索”是一项日常简单的生活技能;而对于外人来说,则非常惊险、刺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怒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路、桥梁的开通和架设使怒族人民的交通变得方便起来,“过溜索”原本的功能被削弱,逐渐向体育运动项目演变,深受怒族人民喜爱。另外,如拉祜族的过桥爬杆、普米族的划猪槽船、塔吉克族的“叼羊”、鄂伦春族的皮爬犁、瑶族的独木滑水等,这些体育运动项目都是在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的推动下获得发展的。生产与生活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生存需要,正是这种基本的社会活动,推动了体育文化的进步。
(二)宗教文化的多元化丰富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
宗教文化对传统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宗教,人们对这一观点看法不一,但是宗教文化促进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社会存在着图腾崇拜,其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繁荣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则逐渐演变。图腾崇拜其实是与狩猎、采集生活相适应的宗教形式,它最初不是神,而是被视为民族或部落的亲属和祖先。图腾被逐渐神化,成为氏族、部落的保护神或地域保护神是在万物有灵观念产生之后。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相似,也是原始人类的一种宗教形式。由于各种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及动物、植物都具有许多不被人们认识的威力或影响力,于是逐步被神化和人格化,被赋予神性和神职,受到人们普遍的崇拜,这就是自然崇拜。我国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信仰,因此我国宗教信仰情况也十分复杂,但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阶段都经历过,有的民族至今仍保留有这些原始宗教信仰,使宗教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形态。在宗教祭祀中,以身体运动为核心的体育文化渗透其中,表达着敬神和娱神意愿。
宗教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中有很多这样的例证。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较为隆重的祭天仪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纳西族、白族、彝族、哈尼族、独龙族、珞巴族等,他们的祭祀仪式非常隆重、程序复杂。独龙族,每年夏历十一月至十二月,要择定日期,杀猪剽牛,捞捕江鱼,祭天祈年,庆祝丰收。祭天之时,人们进行舞蹈,男子还要奋力剽牛,一般要历时半天,直到精疲力竭为止。可见,在祭祀中,身体运动的强度和密度有多大。祭祀中的这些身体运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白族,“本主崇拜”是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形式。凡是为他们立过功、作过贡献的人,均被白族视为自己的保护神。他们对其加以崇拜,并每年举行祭奠,且形成了传统的节日,如“绕三灵”“火把节”“蝴蝶会”“海灯会”等,每逢这些节日,白族人都要举行仪式,进行许多相应的运动,以娱神祇。彝族,为纪念星神,而使荡秋千得到发展;而其传统节日“密枝节”和“火把节”,最早是为了娱神、祭祀、求雨、祛灾,要举行摔跤运动;在祭祀及丧葬仪式上,武术经常出现,具有庄严肃穆、扑朔迷离的宗教色彩。其他许多民族也有这种风俗,如满族的“射柳”与“中幡”、纳西族的“东巴跳”、高山族的“竿球”、土家族的“摆手舞”、傈僳族的“刀杆节”、普米族的“祭神”、傣族的“堆沙”、藏族的“跳锅庄”、瑶族的“抛花包”、仫佬族的“耍草龙”,等等。这些传统体育文化均与他们的宗教崇拜密切相关。
(三)部落战争促进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对野兽进攻是人类自卫的需要,是人类原始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人类之间也会相互进攻,这就是战争。社会不断发展,部落出现,各部落间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强大的部落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而掠夺其他部落的人口、财产、生存空间,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其他部落为了防范外来侵略,保护族人的利益,就开展了自卫自救,这样,战争就成了人们当时最重要的事。
部落之间进行战争,取得胜利是其目的,为了赢得战争,人们便开始研制各种武器,讨论战斗技能,并对参战人员进行身体和军事技能训练,这就导致了军事体育的产生。使自己强壮才能生存,这种从残酷的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念迫使参战人员掌握战斗技能,其在基本精神上与现代体育是背道而驰的。
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我国的许多传统体育运动是从军事体育训练中演变而来的。满族的骑射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满族是个能骑善射的民族,虽然在进入辽沈地区后逐步成为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但是其骑射活动却从未放松,因为人们都很清楚骑射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他们把骑射列为满族之根本,训练骑射也就成了十分重要的教育活动。跳骆驼、射柳条、射香头、射米团、射兔、射天球、射绸等都是其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后来随着天下的平定,这些训练骑射的手段和方法逐渐演变为满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射弩也是一个典型,有许多史料记载,弓弩曾经是许多少数民族维系本民族生存、发展的战斗武器。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使用弓弩,特别是苗族、瑶族、拉祜族、纳西族、傈僳族、怒族等,使用得更为普遍。在我国面临外族侵略之时,弓弩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在19世纪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侵略者通过各种方式窃取我国边境各少数民族历史文物资料,窥视我国领土,地处中缅边境的傈僳族人民用弩箭狠狠打击了侵略者;又如佤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用弩箭抗击日本侵略军;等等。现在弓弩作为战斗武器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射弩却演变成了各少数民族十分喜爱的体育运动。
综上所述,战争推动了我国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兵器的改进和兵器操练及武艺的发展,促进了以训练体能、发展体质为目的的其他形式的体育运动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 传统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是由中华民族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它作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包含了中国人民的伦理价值、国民性格、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和纯朴自然的内容,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展示,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共同构成了今天丰富灿烂的体育文化。传统体育是传统体育文化走向现代的桥梁。
一、中华民族与传统体育
(一)中华民族的概念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最初,“中华”指汉族这一中国的主体民族,因为中华与华夏一词有关,华夏文化发达,遂以中华自称。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的统称,中华民族包括定居在中国领土内的中国各民族。中华大地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在久远的古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亚洲东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就已经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集体。在这个部落联盟集体内,各氏族、部落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尽平衡。首先炎帝族与黄帝族合并,组成了炎黄部族,并成为以后的华夏民族的核心。华夏民族逐渐将周围的异族合并,扩展到黄河、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而日益壮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聚居区,构成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成为中华民族。
今天的中华民族包括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主体民族,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由于人口比例小,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费孝通先生将这种局面称为“多元一体格局”,即56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共同创造者。虽然各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呈现千姿百态的风貌,但其中所包含的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都是相同的。我国56个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都在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过程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璀璨多姿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中华民族格局与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经过不断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格局,这对传统体育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首先,汉族人数多,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核心。汉族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历史,一般认为,在南北朝初期,“汉”开始成为族称,华夏族团是其前身。在夏商周三代时,汉族从东方和西方吸收新的成果,经春秋战国的逐步融合,到秦统一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平原地带,后继秦业,在多元的基础上统一成汉族。汉族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形成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产生了一个凝聚的核心。汉族的壮大并不是单纯靠人口的自然增长,其也靠吸收农业地区的非汉族人。随着其他民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不断汉化,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汉族在融合众多民族向四方扩展的过程中,也把自己的体育文化向四方传播。现在的一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组织形式、竞赛规则等,都有汉族传统体育文化影响的痕迹。
其次,中华民族的分布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形成了我国传统体育的格局。在民族分布中,汉族主要聚居在农业地区,可以说凡是宜耕的平原几乎全是汉族的聚居区,同时也有些汉族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商业据点长期定居。这样,汉族人就大量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形成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网络,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相互影响。相对于汉族,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是高原、山地和草原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少数民族形成了和汉族不同的经济类型,主要为游牧业。受地理环境和经济类型的影响,传统体育文化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汉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多是“重文轻武”“重和谐、少竞技”等传统思想,而少数民族则多是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如赛马、叼羊等。
(三)民族融合促进了传统体育的交融
中华各民族呈现着大杂居、小聚居、大融合的特点,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促进了传统体育的融合。在一个地区,往往会有多个民族居住在一起,各民族之间共同生活和交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融合,我国地区之间民族的大杂居、大融合,为各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平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频繁的,融合也是经常的,当然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传统体育的交融,使得原本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在单独一个民族中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得以在众多民族中广泛地流传、开展。这一现象在诗圣杜甫的诗句“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中得到了证明。
二、宗教文化与传统体育
(一)原始宗教与传统体育
我国的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动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其中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最为盛行。我国的传统体育中有很多项目都有着宗教文化的痕迹。
西南地区的一些传统体育就有着自然崇拜的影子。土家族的祭祀活动便是鲜明的例子,土家族聚居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人们面对天灾、疾病等,无法控制和解释,便将其归因为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产生万物有灵和崇拜自然的观念。因此,每逢天灾或特定祭日,人们都要进行一定的体育竞赛活动或舞蹈,并供奉美酒佳食,祭献土地神,祈求保佑。苗族也有祭神日,农历大年三十,阴历八月十五,苗族人们聚在一起,供上酒食,烧香磕头,祈求山神、天神的保佑,敬神完毕,还要进行天地球比赛和跳芦笙舞,可见在传统体育中渗透着宗教文化。
龙舟是一项比较传统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它与宗教文化的关系比较密切。众所周知,龙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人们将其视为氏族的祖先或氏族的象征。远古时代,水乡人民寄希望于神灵的庇佑,于是他们把龙图腾装饰在舟的前头,祈求上天的保佑,以期望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去凶消灾,这一活动逐渐演变为现在的赛龙舟运动。云南傣族的民族精神象征是孔雀,因此,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他们经常跳孔雀舞,可见其与傣族的图腾崇拜不无关系。
祖先崇拜这一原始宗教形式也在传统体育中有所体现,如基诺族的跳大鼓。相传麦哩、麦妹是基诺族的祖先,他们遇到了水灾,但是由于得到了大鼓的帮助而幸免于难,后来便繁衍了基诺族。为了祭祖先,每到年节,村村寨寨都要举行跳大鼓仪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项活动便成了基诺族人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了。
古代人们在面对灾难时还具有将灾难归罪于邪鬼的观念,因此原始的宗教活动也会表现为傩神的驱鬼逐邪内容。例如,景颇族青年男女往往通宵达旦跳一种名为“布滚戈”的舞蹈,佤族有剽牛、苗族有斗牛、白族有巫舞等活动。总之,无论是对神灵表达一种崇拜,还是驱鬼逐邪,其中所进行的体育运动都体现了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
(二)宗教祭祀中的传统体育文化
在宗教文化中,祭祀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族人民在举行祭祀、朝拜、庙会等活动的时候,都会通过各种仪式来祭神、娱神,取悦神灵,各种原始的体育活动便由此产生,与传统体育有关的文化内容也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产生了。“转山会”是普米族每年正月初一要举行的体育活动,他们希望通过这种祭祀与娱乐活动的结合,得到山神、水神的庇佑。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弩弓射击、火枪射击、赛马、摔跤和赛跑。哈尼族每年会举行传统的“昂玛突”活动,在“昂玛突”仪式中,包括跳芒鼓舞蹈、挥舞刀棍、演练拳术等活动。云南彝族人每年都有祭祀天地神祖的仪式,在祭祀中要进行打陀螺的活动,另外还形成了刀舞、跳火绳、摔跤、跳高脚马等项目,这些祈神方式,使一部分体育项目获得了衍生的条件。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清真寺、藏传佛教的塔尔寺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寺院会有一定的宗教仪式,除此之外,还有信教群众俗称“跳观音”的滚芒茶,节目有叩头、法王舞、藏戏、跳作若、顶礼膜拜等,是人们在宗教祭祀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在一些祭祀活动中,各族都有自己的体育活动,其文化韵味十足。
(三)宗教观念下的传统体育活动方式
宗教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对应的。宗教中的许多理论观念对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我国,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都有自己的观点,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三、经济文化与传统体育
56个民族生活在我国辽阔的地域上,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文化,主要可分为农耕经济型、畜牧经济型和采集狩猎经济型三大类。经济文化是体育文化的基础,经济文化不同的特点造成了各民族传统体育的不同。
(一)农耕经济文化对传统体育的影响
农耕经济文化的地区主要是黄河、长江和珠江中下游流域构成的中原与南方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耕经济。发展农耕经济文化的民族主要包括汉族以及部分南方少数民族,如台湾的高山族,云南的佤族、德昂族、布朗族、景颇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以及海南的黎族,贵州和广西的苗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等。
汉族是崇尚农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的中下游和东北的松辽平原。长期的农耕经济对汉族的传统体育有着重要影响,据《中华民族体育志》统计,汉族中流传的体育项目,与农耕生产文化有关的有很多。回族等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大自然的赋予造化、民族演进、长期积淀的民族文化,他们的传统体育也都带有农耕经济文化的色彩。例如,回族的西夏拳术、赛走马、赛走骡等;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文化类型趋向于山地农耕经济,东乡族的“打尕达”,即“打土块仗”,多在麦收以后犁地的时间里进行,在新翻的黄土地里,双方随手抓起地上的黄土块相互对掷、奔跑跳跃。
(二)畜牧经济文化对传统体育的影响
畜牧经济文化主要在一些草原地区兴起,如我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是辽阔的山地、高原地带,这里有着发展游牧畜牧业的自然条件。使用畜牧经济生产方式民族主要包括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他们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孕育了赛马、叼羊、姑娘追等许多骑术项目,展现了畜牧经济文化的特征。
畜牧经济比较发达的民族是蒙古族,蒙古族所居的地理环境和以游牧为主的独特生产方式,使得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搏克、赛马和射箭三项。这三项运动是力量、速度与技术的较量,更是智慧、勇气与精神的较量,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强健、剽悍的民族风貌。祁连山麓的裕固族也是以畜牧经济生产方式为主,因此,他们的传统体育活动,如射箭、赛骆驼,也是畜牧经济影响的结果。在青藏高原地区,生活着藏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他们也是以游牧作为一种生产和生存方式,在这种游牧文化的影响下,他们进行的传统体育活动,如赛牦牛、赛马、马术、套马、骑马劈刀、射箭、藏跤、打布鲁、打响鞭等也带有游牧传统体育文化特色。西藏西部和北部高原,是藏族聚居区,其经济基础主要是繁殖牦牛的畜牧业,他们的传统体育,如赛牦牛、赛马、射箭、抱石头、西藏踢踏舞、摔跤、大象拔河,体现了藏族人民倔强、不畏艰难、执着进取的性格。四川甘孜、阿坝等一些地方的传统体育项目,多与马上技艺有关,如每年进行“赛马会”,进行速度赛马、马术和马上射击三个项目的比赛,这毫无疑问受到了以游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影响。
(三)采集狩猎经济文化对传统体育的影响
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环境恶劣,他们要生存,需要与大自然及野生动物进行搏斗,狩猎是他们生存与生活的手段,从而形成了采集狩猎的经济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主要是我国南部和西南部的佤族、德昂族、布朗族、独龙族等,其开展的体育项目主要有跑、跳、投、攀、射、骑等,藏族、彝族的射箭,藏族、彝族、白族、怒族的赛马,土家族的飞石子、打飞棒等投掷类项目,这些体育项目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狩猎所需的技能技巧。传统体育项目是从物质生产方式过程中传承与演变来的,是对作为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基础的经济文化环境的反映。采集狩猎经济文化中形成的传统体育运动自然带有这种文化的特点,反映了采集狩猎经济文化。例如,蒙古族的骑马、马术、射箭,苗族的射箭、射弩,土家族的打飞棒、攀藤,景颇族的打弹弓,满族的狩猎,纳西族的飞石锁,赫哲族的爬犁等,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少数民族物质文化,从运动的内容形式来看,都带有采集狩猎生活的内容。渔业经济也是采集狩猎经济的一种,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就以渔业为主要经济生活方式,由此而产生了叉草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此外,还有苗族的独木舟、京族的游水捉鸭、高山族的顶壶竞走、傣族的赛龙舟等,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方式都反映了渔业经济文化的特点。
四、民俗文化与传统体育
民俗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共有的、代代相袭的行为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是一种不断发展的传承文化。很明显,传统体育与民俗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民俗文化影响着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而传统体育是对民俗文化的一种反映。
(一)日常生产生活习俗与传统体育活动
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日常的生产生活习俗,这些生活习俗对传统体育的产生、开展和流传有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习俗中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如彝族的弦子舞、黎族的舂米舞和一些民族的赛马等,可见日常生产、生活习俗对传统体育的影响之大。在前面,我们探讨过传统体育起源的问题,从中可以得出,传统体育的起源多种多样,祭祀、军事战争等都是其中的重要起源。但根据传统体育的具体情况,可以说生产劳动是传统体育的最重要起源,也就是说日常的生产生活习俗是传统体育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叉草球”这一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便是赫哲族的日常生产生活习俗影响的结果。早期的赫哲族为了培养孩子们叉鱼的兴趣与技巧,用草编制成球,一人先将草球扔在草地上向前滚动,另一人再掷出鱼叉将其叉住,这种日常的生产生活习俗后来发展成为“叉草球”的传统体育活动。北京地区回族、蒙古族中流传的“赶羊跑”,也是典型的传统生产习俗演变为传统体育的鲜明例子。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习俗中还经常穿插着传统体育活动的进行。其中进行最广泛的就是舞蹈,因为舞蹈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相融得最为紧密。云南的怒族酷爱舞蹈,人人能歌善舞,在有人做客时,怒族都会用舞蹈来表达感情:欢迎客人时,跳的是“双人舞”,风格欢快;与客人道别时,则跳“拜别舞”,以示告别。怒族的舞蹈具有节奏鲜明、欢乐轻快的特色,在其中反映了怒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如饮酒舞、盖房舞、出工舞、洗麻舞、种树舞、娱猎神舞、生育舞等几十种,构成了怒族生活的场景,是一幅古朴的风俗画,是对中国传统体育与生产生活习俗融合的深刻反映。
(二)中国婚俗文化与传统体育活动
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体育中有一部分内容与历史上存在的婚姻习俗有着密切关系。史料记载,许多少数民族的生殖崇拜、为婚恋提供自由交往场所、择偶嫁娶等一系列婚俗活动对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都有着重要影响。了解传统体育与婚俗文化间密切的关系,对民俗文化研究和传统体育研究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1.体育活动对男女婚恋的作用
在婚恋过程中,男女之间传递感情,表达爱慕之情需要过程,也需要一定的媒介起桥梁作用。体育活动在男女婚恋中就充当了这个角色,起到了媒介作用。各个民族一般都有传统的体育集会或节日期间举行体育活动,这种体育活动的进行为男女婚恋提供了机会,哈萨克族的“姑娘追”、布依族的“丢花包”、壮族的“抛绣球”等都是它的真实体现。瑶族的“抛花包”和苗族的“荡秋千”“赶秋”等活动,都给男女青年提供了彼此表示爱恋的机会。通过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社群成员大量聚集在一起,这种活动使社群成员的接触机会大大增加,从而也提高了人们选择称心如意伴侣的概率,婚姻成功率也远远超出了平时。传统体育活动不仅给社群成员提供了择偶机遇,而且也对社群成员产生限制,使他们的择偶在不损害社群生活及社会秩序的前提下进行。这种相对自由的婚恋方式,满足了社群生活的需要,对社会群体生活中的两性关系起到了重要的调适作用。
2.婚庆习俗与传统体育
婚姻是人生大事,各民族都对婚姻非常重视,在婚庆时,一般都会举办重大仪式,由于各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不同,婚庆习俗也有所差别。从各民族的婚庆习俗来看,婚庆习俗对传统体育有一定的影响。中华大地上的许多民族为了表达人们在婚庆时幸福、喜悦的情感,都会在婚庆时进行一些传统娱乐性体育活动的习俗。例如,藏族的“跳歌庄”,“婚嫁以茶为礼,娶亲之日,群妇赴女家,歌舞以为乐”。哈萨克族举行婚礼时,至晚“则诸男妇杂沓调笑,吹弹唱歌、跳舞为欢乐”。高山族妇女能歌善舞,其风俗是“成婚后三日,会诸亲饮宴,各妇女艳妆赴集,以手相挽,面相对,举身摆荡,以足下轩轾应之,循环不断。为两匝圆井形,引吭高歌,互相答和,摇头闭目,备齐媚态,此晋女子连袂踏歌意也”。还有一些民族的传统体育与婚庆习俗相近,如苗族的“抢牛尾巴”和塔吉克族的“叼羊”。塔吉克族婚礼的第二天,要举行叼羊赛,男方亲朋簇拥着新郎来到新娘家,双方争夺一只割去头、蹄约两岁的羊,羊和牛尾巴替代了抢亲中的姑娘。这些活动因为能够增加婚庆的欢乐气氛,成为有特色的中国民族婚俗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在中国古代,有把体育运动作为竞争异性的方式,体育运动的胜者会受到异性的青睐,这无疑会对传统体育运动竞技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当然,许多与旧婚俗有关的传统体育活动发展至今,和现代体育运动一样,符合社会发展新的道德规范,日趋健康和文明,成为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节日与中国传统体育
节日与传统体育都是一种文化现象,两者在产生、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节令性是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中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为传统体育提供了一个表演的机会与舞台,传统体育在年节中传承、发展,并与中国节日文化相互交融、互相影响。
1.传统体育在节日中传承、发展
节日是民俗的重要内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节日是对不同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反映,也凝聚了各民族的共同经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节日对体育民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为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载体。节日中的民俗是传统体育产生的土壤,节日同时也是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土壤。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藏历年、汉族的春节和端午节、仡佬族的春节、侗族的春节、水族的端午节等都是节庆活动的内容,在这些节庆活动中,都会有体育活动的举行。例如,赛马、马术、赛牦牛、角力、射箭等是藏族藏历年要举行的娱乐活动。跳锅庄是羌族的习俗,也是羌族羌历年节日的重要活动。彝族人民传统节日——火把节中有摔跤、赛马、跳火绳等活动。节庆习俗活动反映了各民族古老和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使传统体育活动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2.传统体育与节日文化的交融
传统体育与节日文化相互交融,一些传统体育已成为节日文化的组成部分,两者呈现出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重阳节是重要的节日,在这一节日中,登高是必定要进行的活动;而到了春节,异彩纷呈的舞龙和舞狮则必不可少;彝族的摔跤和赛马比赛是火把节中的重要传统体育活动;还有清明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正月十五观灯、傣族泼水节的赛龙舟和象脚舞等。一些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传统节日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不同民族的各种节日时间、纪念意义、活动内容等有所不同,但是把传统体育作为节日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却是相同的。
中国节日文化对传统体育的影响是广泛的。由于生产劳动、军事战争、政治等因素经常会对中国的节日造成影响,节日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有些节日还曾经时断时续,这些变化使传统体育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竞赛规则、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的事宜受到了影响。传统体育活动娱乐性发展是节日文化影响的另一方面。欢乐、庆祝是节日的主题,在节日里,进行体育活动时,与竞技相比,人们更重视的是娱乐,这无形中促进了传统体育娱乐性的发展,使一些娱乐性成分重的项目在节日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如龙舟竞渡、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有着重娱乐、轻竞技的特点,显然是受到了节日文化的影响。
(四)其他民俗中的传统体育
在花会、庙会、祭祀等民俗活动中也会进行一些传统体育活动。民间花会、庙会历史悠久,是中国很有影响的民俗活动。在花会上,会有一些高跷、旱船、秧歌、舞狮等活动,而在庙会上,人们多举办各类民间文艺活动,如演出各类曲艺、杂耍等。现在一些地方保存下来的“走街花会”中就有诸多传统体育的锻炼手段,人们在花会时不仅盛装打扮、敲锣打鼓,而且边走边舞或者边走边练。
五、文化艺术与传统体育
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是生活习俗、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文化模式和民族心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这也决定着每个民族的文化形态特征,形成了各个民族特异的风格,对传统体育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审美心理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的关系还体现在文化艺术与传统体育的关系上。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突出特征,因此中国的文化艺术注重自然、和谐以及内心的修养和愉悦,这些都体现在中国的传统体育上,如舞龙、舞狮、摔跤、荡秋千、放风筝、赛龙舟等传统体育,它们的特点就是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心志、启迪灵性、进行人格修养,使身体修养、道德修养和谐统一发展,进而形成理想的人格。通过自身的修养来完成对内在精神的培养,重在养气、养生、养性、养心成为中国传统体育所追求的目标。传统体育运动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产生,并不断发展,它是对一个民族精神真实、全面的反映,与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娱乐需求相符合,正是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传统体育才在文化层次上进化、延伸,在内容上拓展、充实,在形式上丰富多样。传统的文化艺术,都包含着某种愿望和祈求的强烈情感,不论其形式是动态的歌舞,还是静态的造型艺术。文化艺术通过一种威严、肃穆的方式把文化观念表现出来,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传统体育与文化艺术交融在一起,两者相互影响。舞蹈是文化艺术的一种,但是从各民族的舞蹈中可以看出舞蹈与体育运动的密不可分,如苗族的“芦笙舞”要求舞者边吹芦笙边做快速旋转、矮步、翻滚、倒立等技巧动作,需要一定的训练基础;白族的霸王鞭,表演者手拿竹鞭做各种穿花、进退、下蹲转身、跳跃等动作;还有佤族的剽牛舞、射日舞,傣族的刀舞、棒舞、棍舞、拳舞、孔雀舞;彝族的跳月琴;哈尼族的竹筒舞;壮族的铜鼓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等等。舞蹈可以说既是一种表演艺术,又是一种增强体质的体育活动。其他文化艺术,诸如民族传统的戏剧,藏戏、白族的壮戏、布依族的花灯剧、侗戏、苗戏、毛南戏以及杂技、“百戏”等表演艺术,都对传统体育有深刻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丰富。此外,一些体裁多样、风格新奇、色彩斑斓的文化艺术,如民族美术中的岩画、绘画、工艺美术及实用工艺品保安刀、阿昌刀等,其中都有着传统体育的风采。综上可以看出,文化艺术对传统体育不仅起着沟通和诠释的作用,而且具有引导和重塑的作用。
第三节 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研究
一、传统体育文化的个体化功能
(一)传统体育文化的健身功能
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健身的功能。从传统体育的产生来看,它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与身体运动有着重要的联系。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人们能够逐渐增强体质,健康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因此,强身健体就成为其主要的功能之一,运动锻炼能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使运动能力得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人的心理也会由此获得调节,从而使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得到提高。从具体的传统体育运动来看,一些运动如木球、珍珠球、蹴球、毽球、押加、秋千、抢花炮、射弩、马术、龙舟、打陀螺等都对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这些运动,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能全面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还有一些项目,如拔河、打手毽、跳绳、跳皮筋、爬杆、荡秋千等,它们具有广泛的参与性,适合广大群众作为健身手段,经常参与这些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传统体育文化的健心功能
人体的健康不仅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等方面的健康。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同样可以修身养性,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增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状况。传统体育是体育的一部分,因此具有体育的健身健心功能,与体育相比,传统体育还具有娱乐性,积极开展传统体育运动,有益于促进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是倡导娱乐、健康第一,通过愉快而健康的身体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传统体育中的一些项目是人们健身与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和最具实效性的运动,可以说,传统体育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展现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它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统一,是民族文化与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回归。因此,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传统体育活动可以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状况,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讲究生命质量,同时传统体育还是加强人际交往,陶冶情操,抵制社会上的精神污染,防止和矫正不良行为的重要手段。
(三)传统体育文化的愉悦生活功能
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抒发内心的激情,传统体育可以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手段,起到愉悦生活的功能。通过传统体育,参与者们交流技艺和思想,满足心理上的各种期望,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在传统体育运动中,各民族能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体型美和超群的技艺,或是调节内在的心理情感,感受人类生活的美好。
滇南地区哈尼族的传统体育便体现了这种功能。由于其所居地区自然环境艰险,生产方式及其他外在因素导致人们在生产中很难获得好收成。因此,哈尼人要举行祭献仪式以祈求神灵保佑。在收获之时,深知收获来之不易的人们内心的激动喜悦之情是可以想象的,这时传统体育活动成为哈尼族人表达内心感情的手段。“车实扎”是其中的一项活动,收获前,由祭司选定一个吉利日子,祭献过天神、地神、谷神之后,男女老幼都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尽情娱乐,有时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竞技性游戏。佤族、傣族同样也会借助传统体育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新房建成时会有隆重的庆贺仪式,在庆贺仪式中人们欢乐地舞蹈、歌唱,表演武术技艺。
体育民俗具有抒发人们欢悦激情的功能,其中的一个特点便是这与各个民族传统的音乐、舞蹈及美术绘画紧密地融为一体。在举行传统体育运动时往往会伴有音乐、舞蹈和精美用具制作。同样,人们以娱乐为目的各种活动,常伴有体育的表演。景颇族凡在节庆日都要举办“目脑纵歌”的活动。“目脑”是“大家欢跳”的意思。在这一节日中,人们身着盛装,敲锣打鼓,起舞欢歌,男人们还要尽情地表演刀棍武术,可以说,“目脑纵歌”把体育、舞蹈、音乐糅合在了一起。生活在洱源的白族人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都要举行渔潭会,会举办唱戏、赛龙舟、对歌、跑马等文体活动。布朗族有过桑刊节的活动,在节日期间,布朗族在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也伴有丰富多彩的歌舞娱乐。可见各个民族的节日活动都是体育和歌舞活动的有机结合。
传统体育活动能够抒发人们的情感,还能够增加欢愉的气氛,愉悦人们的生活。打铁节是基诺族传统节日,即“过年”。举行的日期要由各寨的寨父、寨母根据气候节令决定。基诺族全寨每家每户需有一人(只能是有父母在世的人),上山捉两只黄嘴老鼠献给寨父寨母和自己的父母,作为全寨族人后代敬献寨父寨母的过节礼物。彝族人传统的欢庆节日在十月,除了祭献神祖外,更多的内容是相约祝贺。族人相聚的欢愉活动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在村寨场坝或是村边坡地吹奏弹跳,对歌乐舞或举行斗牛、赛马、射箭、摔跤、荡秋千等活动,通过这些民俗活动的举行,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体育活动是拉祜族过“扩塔节”(过年)时欢乐的重要内容。在过“扩塔节”时,拉祜族活动中有打陀螺、打猎等活动,这些欢乐的庆节活动中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成为人们制造娱乐气氛的主要方式。对于一些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这种功能表现得更为明显。欢悦的体育活动也就成为他们满足生存、享受生活和发展生产的基本需要。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能够适应各民族生活中这种身心需要的心理趋向,并逐渐成为他们在封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的主要娱乐方式,人们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心理情感,使自己的心理更加丰富和充实。
(四)传统体育文化的培育生活技能功能
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是密不可分的,许多传统体育活动蕴含着生产生活劳动的内容。通过举行传统体育活动,参与的人们可以掌握生产生活的技能,因此可以说,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培育生活技能的功能。例如,骑竹马、老鹰抓小鸡、滚铁环、抽陀螺等游戏是传统体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这些游戏需要参与者自做及自创其中的玩具,通过这种游戏的锻炼,人们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生产生活技能,传统体育成为人们融入民族的手段,也是他们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传统体育活动方式,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质内涵、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会得到改造,从而使人的主观世界也得以改造。例如,“摆手舞”在传统土家族大镇——湘西永顺县泽家镇非常盛行,这种舞的形成与土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渔猎经济时代,土家先民以捕鱼猎兽为主,他们模仿捕鱼和打猎,创造了“猎守舞”;进入农业社会,人们又将耕田、插秧、扯草、打谷等农事动作以最简练的方式加以表达,形成了“生产舞”。这种舞表现了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生活资料后的欢娱和对劳动成果的庆贺,经过人们的串联和加工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节,最重要的是它们取材于生产生活中的身体动作,是生产生活技能的凝聚。这些传统体育不仅表明了群体独特的体育娱乐方式,赋予了民众生活不同的心理趋向,也教授了下一代传统生活技艺。
(五)传统体育文化的塑造性情风格功能
各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由于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各个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性格。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民族性格的影响,因此其带有不同的民族性格。通过传统体育活动的进行,我们可以体验不同的民族特征,同时也有助于本民族性情风格的塑造,因此,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塑造性情风格的功能。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传统体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这在前面已有所提及。我国的文化心态以“中和融通”为特征,这造成了传统体育的内向发展,常鑫认为: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融通”的文化心态决定了中国传统体育向内发展,身心自我完善成为追求的目标,从而形成形体自娱的体育文化形态,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我国文化的核心,也是传统体育文化精神的核心,这对塑造中国社会不同地区人们的社会心理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传统体育文化的这种塑造功能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不少地区的男性传统体育就带有狩猎和战争的痕迹,它的目标是针对人的,因此具有荣誉性质,显露出蓬勃的生机和进取欲望。竞斗趋向强烈的传统体育也就磨炼了男性的进取性情。而女性活动所倾向的交往协作特征明显。跳绳、踢毽子是盛行于女性当中的娱乐活动,这些传统体育的互助性能促进她们的交往协作,成为她们社会化方式的不自觉的选择。一些传统传统体育活动也显示出民众的古朴性情。例如,广东惠州的“麒麟舞”,由于“麒麟武”是其原来的名字,所以它被视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武术。通过“麒麟舞”的影响,教习武艺遂成为当地的社会风气,由此也就构建起尚武进取的民众性格。
二、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化功能
(一)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功能
1.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传承功能
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这种文化必定会渗透到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中,从而使传统体育包含着浓郁的传统习俗与地域特色,在一代代人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表现出来,得到了传承,因此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文化传承功能。
各个民族之间有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不同,这也成为我们区分各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性,并使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连续性和统一性,构成了一个社区创造与再创造自己的文化密码,并且给社群生存带来秩序和意义。舞天狮活动的传承功能便是典型。舞天狮相传是明朝时鲁氏思俊公组织工匠创造的,世袭至今,已经是第十八代。这种传承将原生态的文化落实于乡民的群体娱乐及情感归属之中,就构成了地域文化的鲜明特点。而不间断的传承就塑造出族群文化的标示符号来。传统体育从民间来,并被人们共同传承,在群众生活中被反复遵照,世代相袭。它的传承性不是靠行政和法律,而是靠心理信仰、传袭力量、习惯势力形成的约束力。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可以理解并持守于社群文化,获得自我和族群源流的更好把握,使生活世界的多样性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使生活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
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体育运动本身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对整个社会的教育具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作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体育教育往往能够对人们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审美观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产生影响。传统体育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可以说是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早期的教育中,传统体育主要是通过娱乐游戏、舞蹈等身体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的,具有早期启蒙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体育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从而也扩大了教育的内容和范围。目前,一些传统体育已经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中,这可以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勇敢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谦虚、善良的传统美德。传统体育也是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民族精神的有效方式,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着自身的教育价值。在少数民族中,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体现得更为明显。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体育文化由于其形象性,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例如,普米族每年举行俗称转山会的体育活动,其中内容有弩弓射击、火枪射击、赛马、摔跤和赛跑,这些活动就再现了该民族的历史知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传统体育中包含了各民族的思想因素和道德规范,有些体现着各族人民良好的思想品质,如诚实、勇敢、坚毅等。体育技能的传授,能够潜移默化地使族人的后代感受到自己民族文化的辉煌灿烂,进而去为自己民族的进步继续努力,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2.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建构功能
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还具有文化建构的功能。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建构功能指的是传统体育能够建构民众生活的精神取向和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其文化特征。例如,在一定的区域里,传统竞技文化的建构就是舞龙、龙舟竞渡盛行的结果。
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体育活动来自民间,其内容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事实上,传统的中国是个礼俗的社会,各种风俗活动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骨架。各民族年节祭祀、舞龙耍棍是民族重要的文化体现,离开了这种仪式及活动,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失色很多。传统体育一方面是在民俗背景中进行;另一方面也能延续和构架社区的民俗特色。所以,可以说文化的建构功能是传统体育的一个重要功能。
(2)传统体育活动的形式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建构意义。传统体育活动内容的文化建构功能非常突出,传统体育形式的文化构建功能同样非常明显。如一些传统体育活动的形式、社群舞龙的仪式、龙舟的祭拜等,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传统礼俗的建构和维持。在这些具体的活动中,人们能够对民族文化有形象的理解和把握,缺少了传统体育的形式,人们生活的娱乐性会下降,民族文化的礼俗观念也会混乱。
(3)传统体育构成的事件能够成为社区记忆,地方文化特色的形成就是靠着这种社区记忆的选择和取向。例如,龙狮功夫盛行,强化着村落的风气。在传统体育活动建构的文化中,每个个体都能感受到社群习俗和舆论的压力,人们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符合所在地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建构。
传统体育文化的建构性是通过垂直式的积淀与水平式的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即不同时段传统体育的相互堆积,不同地域传统体育文化之间相互渗透,促成各种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汇融合,进而建构出传统体育文化的新体系的。这种沉淀与创新是一个连续性与跳跃性相统一的过程,它表明传统与现代是脉息相通的,因此传统体育的文化影响,在建构社群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3.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丰富和交流功能
传统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的功能。首先,传统体育文化丰富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体育文化是指一定社会中的人们通过长期的体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一样,包括很多运动形式,包括相关的知识、技术与技能,这些运动形式、相关知识、技术和技能,无疑是对我国体育文化的扩大和充实。其次,中国体育文化是在当代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世界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体育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我国体育文化,在推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和推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经济水平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体育也成为人们重要的需求。传统体育正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其具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需要,具有大众化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补充。因此,要大力开发和发展传统体育,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二)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功能
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传统体育的活动内容大多与生产、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它以经济活动方式为基础。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呈现地域性、主体化、广泛分布的特点,利用传统体育资源建立本地域特色经济,对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四川理塘对传统体育的开发,体现了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功能。四川理塘的“八一国际赛马节”气势恢宏,比赛项目众多,场面惊险刺激,相当精彩。耐力赛、小走赛、马术赛等是马术比赛的几大内容。比赛时,骑手们一会儿马肚藏身,一会儿马背倒立,一会儿飞骑射击,一会儿俯身拾哈达,个个惊险,个个刺激,充分展示了马背上民族的强悍豪放。在马会上,除了进行马术比赛外,还要举行绚丽多彩、雍容华贵的理塘服饰及大型歌舞表演。此外,在赛马节期间,藏戏、弦子、锅庄、山歌表演也是可以欣赏到的活动,而背水、捏糌粑、打酥油茶、翻腾比赛等更是独具民族风趣。理塘政府利用这种传统体育资源,组织举办重大旅游节庆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理塘的知名度,对理塘良好的旅游环境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促进了理塘的经济发展。
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其功能体现在开展传统体育可以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如建立民族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民族体育用品市场等。组织精彩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活动,通过广告宣传和电视转播,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拓展人们文化教育体育消费和健身娱乐消费的空间,提升和丰富民族传统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建立生产与民族体育服饰、活动器材等有关的经济实体,促进民族体育用品的制造与销售。另外,还可以把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与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体育旅游资源来开发,拉动区域性整体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更好的体现。因此,对于传统体育文化一定要认真对待,科学开发,充分发挥传统体育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
1.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
认同感是使人们聚合在一个群体中的情感,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认同感的形成是在伦理观念、价值观念相同的同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在民族发展过程中,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民族之间的融合,民族产生时所具有的共同地域及血缘关系、文化等都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人们对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态度就构成了民族的认同。一些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起着使本群体、本民族认同的作用,并促使群体内部产生亲近感。如龙舟竞渡,它是每年端午节进行的传统体育活动,龙图腾崇拜是其产生的基础,后来又增加了纪念屈原的内容,屈原的人格魅力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从一个侧面增加了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又如舞龙、舞狮、踩高跷、赛马、拔河、斗牛、摔跤等活动,多是集体参与的行动,有利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通过参加这些集体性的传统体育运动,人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培养,群体意识也得到加强,从而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我国的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记载。我国体育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自然质朴、绵延世泽、眷恋乡土、理解情感、尚人伦、尊祖宗、重道德、崇礼教的民族品格和精神。作为我国体育组成部分的传统体育,是一种文化载体,在民族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中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传统体育,加强民族间体育文化交流,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团结,也大大地推动了民族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展示民族性情内涵
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它是各民族对其社会生活的理解,是某民族心理情绪激情的再现,也是对于人体运动方式的审美心理昭示。传统体育是一种体育运动,有着制约性的规则,在规则下,人们展现了完整的人体之美,也展示了民族的性情内涵。
(1)传统体育运动可以展示人们的勇猛
许多的传统体育运动都要求参与者勇猛,要勇过于巧,并在勇中突出巧的本领来。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具有普遍性的要求就是勇猛顽强。在熟练的技艺中体现出勇猛顽强的精神,才能显示出民族固有的素质,这是各民族的一般认识。独龙族、怒族在过溜索比赛中,首先要求能够安全无误地渡过飞架悬岩的溜索,其次才看谁能在溜渡中表现出精巧的技术。独龙族节庆时表演的标枪,不是以掷标后丈量距离远近决胜负的娱乐活动,而是把性情凶猛的牦牛作为对象,掷标枪将牛击倒的实战性操作,可见对运动参与者勇猛的要求之高。纳西族摩梭支系和回族的摔牛也是一种以勇猛为先的体育活动,凡是能够顺利将牦牛摔倒并驯服的选手,在摩梭人或是回族人中都会被称赞为勇敢者。哈尼族的打石头架,取胜要靠自身的胆量与勇气,攻守双方队员要获得成功,首先要依靠队员英勇迅猛的素质,并在机智的组织下才能取胜。
(2)传统体育可以展示人们的机智
在传统体育运动中,要想顺利完成活动,取得胜利,参与者除了要有过人的胆略和勇猛精神,还要求有足够的机智,所以说传统体育运动可以展示人们的机智。传统体育中的各种机智精巧的竞技方式,也是对少数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特征的反映。彝族摔跤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由于摔跤的双方采用体重、身型、年龄等方式进行分组,因此在体力上不会有明显的差距。同时,场地范围和动作又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摔跤的胜利对人们的机智有较高的要求。人们在摔跤中,总结了拔腰力、下蹲、使绊脚、猛摔、斜抢、近身、搂肩等实战技术,体现了传统体育展示人们机智的功能。跳高跷项目深受许多民族喜爱,但跳高跷中要想时间长、花样多、速度快,必须以运用机智掌握平衡技巧为基础。
(3)传统体育可以展示人们的情感
传统体育项目是人们展示力量与智慧的方式,同时,从竞技较力活动中获得观赏比赛的欢乐也是人们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说,人们希望通过传统体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传统体育具有可以展示人们情感的功能。滑草运动是纳西族、彝族、白族、傈僳族、怒族、独龙族青少年共同喜爱的一种寻求美感的激烈运动。这种运动指的是人们在一处较陡而平滑的草地上,利用松树枝或一块木板为工具,一个或数个人躺在松枝上,利用惯性由上而下滑去。这种运动不比速度,也不比技巧,只凭瞬间的快速滑动,感受一种轻如飞燕的流动体验。纳西族民间的赛马亦是赛情不赛速的。他们的赛马有小走、拔旗、抢物表演、骑射、竞速等项目。在这些比赛项目中,骑手的优美身姿和各种熟练的技巧是观众欣赏的内容。赛者与观者都可从中得到欢乐与娱乐。哈尼族的秋千比赛是一种纯粹的悦情活动,每个荡秋千者都能在秋千快速的来回荡跃中展现出优美的身姿。心身的情与乐是人们参与秋千比赛寻求的目的。象形拳是傣族的一种体育运动,在象形拳中,傣族群众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以倾入各种动作的情感让人获得乐趣。这种特殊的体育行为是建立在傣族人清丽、幽默、浓情蜜意的美学情趣之上的。不了解傣族文化的特点和傣族人开朗细腻的民族情性,就不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他们象形拳的内在含义。人们参与传统体育运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体验运动的快乐,表达自己愉悦的情感,这是传统体育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相区别的一大特征。
3.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建构功能
(1)行动合作化功能
传统体育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因此可以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相交融,同时,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社会网络结构的形成,潜在冲突的消解以及稳定社区的构建。从本质上来看,传统体育是一种休闲娱乐和竞技活动,它的基础是遵循各族群风俗、习惯,教育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是其强调的。在传统节日活动中,人们进行民间体育,并对特有的文化产生认同感,从而密切族群关系,加强族群团结和凝聚力。来自不同民族、说不同语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这一凝聚,因一次特定的活动或特定的竞赛聚合到一起。在各民族不同的传统节日中,开展的许多传统体育活动也呈现多民族性,如赛马、射箭等传统体育,蒙古族、壮族、水族、维吾尔族、苗族、裕固族、保安族、鄂温克族、布依族、塔吉克族等都很喜爱,这就有利于民族之间产生共同语言,进行互相交流和相互切磋。因为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和环境,传统体育活动也代表着不同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意境,但是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人们都能感受到群体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产生一种归附群体的情感,人们会在合作中相互理解、彼此帮助、消除隔阂,利于族群、社会的稳定。
传统体育具有促进沟通的作用。譬如舞狮在各地域之间的师徒相传,使得在族群分割的社会中穿插师徒情感,获得了彼此沟通的网络。而在对内的交流活动中,传统体育活动中所养成的友谊成为网络关系的情感基础。习俗是需要通过多种活动来传承并浸入人们心灵的。扎根于日常生活的传统体育通过具体的活动,沟通社会的各个层面而达到行动的合作。如湖南临湘市五里乡的闹花灯,玩的花样多,有举灯、舞狮、蚌壳精等,参加的人员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分工。以这种地缘条件为活动背景,由于传统、习俗的力量,加之某些物质、经济力量的联结等,使它具有一种共同的理解性和内在的凝聚力。这也是传统体育活动能对社会稳定发挥建设性功能的关键所在。另外,社区群体都有自己的权威,这种权威,对社区民众有很强的约束力。传统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威,就能发挥调解族众纠纷、维护社群秩序的作用。诚然,这种稳定有其封闭落后的一面,但其调解族群纠纷的功能值得我们重视。
(2)社群凝聚功能
传统体育活动传承久远,具有强化社群的归属意识功能。如传统龙舟赛事,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点睛等,然后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祭仪中富含的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结合了当地浓厚的宗教文化和归属情感。比赛时,岸边男女老少随着龙船的输赢也涌现出强烈的热潮,鼓劲的、助威的、呐喊的人比船上的人使劲更大。赛龙舟便具有一种强大的向心与凝聚性,使当地人社群的凝聚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得到促进。又如村落的舞龙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参与其中的本村落的任一分子,在情感上实现着族群认同;使晚辈在这种对前辈所创造的文化的不断内化过程中,在实现本族文化传承的同时,尽快在行为方式上实现参与族群共同体的构成过程;并时刻准备着为维护本族的利益和生存与发展而承担自己的角色责任。这种舞龙活动,虽然包含有巫术、宗教和民俗活动的内容,但是它将本族中的不同个体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面对全部生存环境,从而维系整个族群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其归属的意义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传统体育是体育的一部分,但它与现代体育有所区别,这种区别除了健身娱乐功能外,还在于其有着内在的社会文化价值。因此应加强对传统体育的社会沟通、文化保存、人格教化等功能的关注与挖掘,使传统体育的多元化功能互促发展,统合为整体的优势,并真正使传统体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让人们在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利用传统体育活动把民众联结成一个整体,促成民众的凝聚力和社群的整合能力,而发挥传统体育的社会维系功能;在操作和欣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体悟与传承民俗文化的厚重传统,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