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川省老板来鉴定,又是张献忠的宝藏?(第三更)
- 直播捡漏:听劝后,成了鉴宝大师
- 不务正爷
- 3580字
- 2023-06-28 20:44:19
唐楼看了看时间,差不多林馆长等人也要过来。先将这些资料放下,等完成鉴定后就前往瓶山公园西侧那个老破小小区看看。
等待了一会,林馆长一行人也来到了禾城博物馆,杜教授,赵毅大师也都是跟了过来。
在林馆长的身侧,则是两个中年男子,穿着也都是顶好的服饰,手腕上带着至少几十万的名表,其中一人边上跟着一个助手,拎着一个黑漆漆的箱子。
见到唐楼,林馆长第一时间进行介绍:
“吕老板,洪老板,这位就是我们跟你说的唐楼,唐大师。唐大师在鉴定方面的实力可是浙省顶级的。”
两位老板也是跟唐楼问好。
“没想到唐大师如此年轻就能够在鉴定领域有着如此造诣,佩服佩服。”
两位老板一口的川省口音。
“唐大师,这两位乃是川省来的老板,前几天得到了一批好东西,在抖阳上看到了你的直播间,所以托我来找你鉴定鉴定。”
唐楼微微点头,就是领着两个人往里走。
“两位可算是我文物鉴定和修复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波客人,今天这鉴定费给你们打个折。以后,还请各位帮忙宣传宣传。”
唐楼创立这个研究中心,除了可以合理避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这个官方机构来开拓更多的人脉,有着官方机构的背书,也显得更为的专业和令人信服。
“一定,一定。”
唐楼领着两个人到了研究中心的实验室之后,王冰冰这个小助理,也是早早的来帮忙安排场地,准备茶水。
不一会,顾开柏教授忙完手上的事情也是赶了过来,为唐楼助阵。
几个人又互相介绍,客套了一番,唐楼看向了两位川省老板。
“二位,那就请将你们这一次需要鉴定的东西拿出来吧。”
“好嘞。”
吕老板的助理将那个箱子放到了桌面上,打开,一堆物件便是展现在众人眼前。
看着这些东西,唐楼也是有些诧异,这东西,他昨天刚刚见过一块。
“这东西是我们前几天从川省眉市的一个...”
两人中那位吕老板方要介绍,一旁的那个洪老板便是使了一个眼色。吕老板顿了顿,喝了口茶,掩饰了下,“从眉市的乡下收来的。这里只是几个具有代表性,还有一些没有带过来。这一次,就想请几位专家给我们看看,是不是真东西,好东西。”
唐楼点了点,从这个箱子里拿了一个银锭出来,鉴定起来。
【物品:明代官银】
详情:明代官银,天宝炉匠全佐。银锭底部有着錾刻铭文,记录了当时的赋税,具有珍贵的历史意义。此银锭后被大西王张献忠所掠,在和杨展的大战中,张献忠溃败,此金锭随张献忠的百艘宝船一同沉入岷江江底。民国时期,被锦江淘金公司打捞获得。
年代:明朝崇祯
成色:含银量96%
品质:上佳
总评:具有珍贵历史意义的铭文官银。
市场价:150万
消耗惊艳值:150】
看完这个信息,唐楼瞬间不淡定了,怎么又是这个锦江淘金公司,而且,又是大西王张献忠的沉银。
不过,影帝级演技下,唐楼表情依旧看不出破绽。
“两位老板,恭喜了,这个银锭是大明的官银,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林馆长,杜教授几人,也是有点佩服唐楼,果然,唐大师除了书画,铜钱之外,对于金银物品也是眼力惊人。
“唐大师,你这怎么分辨银锭的真假,还有怎么看出来官银还是私银的?”
洪老板得知是珍品后,心情大好,既然这是鉴定研究中心,来都来了,自然是要学一些小技巧。
两位老板真金白银付鉴定费的,唐楼当然也不藏掖着。
“想必大家都知道,银锭本身都是雪白色的,其颜色白润而沉稳,老银锭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们触摸、氧化等损伤,银锭自然生成一层银锈和包浆。这种银锈和包浆的颜色大多为灰色或褐色,色泽温润。”
听着唐楼的解释,两个老板也是心服口服。
唐楼继续分析:
“我教你们几个常用的鉴别银子的口诀,若是含有黄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含红铜的银色口诀为“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但凡是真品的银锭,含银量至少在95%以上。”
“对用真白银制作的假锭,由于作假银锭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像老银锭一样生成天然的包浆,它的色泽看上去像刚出炉,火气很大,尤其是在底部和侧面,制假者都为了掩盖这一特征,往往在银锭身涂上一层化学药物,使银锭表面变成带黑色或其它颜色的花包浆...”
听着唐楼如此细腻的分析,一旁的林馆长,杜教授等人也是连连点头。
“怪不得唐大师敢创办文物鉴定和修复研究中心,这鉴定水平,自愧不如啊!”
“之后,对于官银最重要的分辨方法就是通过银锭铭文,银锭铭文是指铸造银锭时錾刻或铸造在银锭上的文字,内容历代不尽相同,大体包括银锭铸造的时间、地点、用途、成色、官员或工匠姓名等。“
“錾刻铭文是当时为了保证银锭的质量,用签字画押的方法,表示对经手的银锭负责。正因为这样,却成了我们今天鉴别真假银锭的重要依据。“
听着唐楼的介绍,两位老板连连点头,怪不得都说,唐大师虽然年轻,但是博闻强识,学富五车,今日一见,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唐楼风度翩翩,继续讲解其中诀窍,杜教授,赵毅等人也是仔细的听着,学习着,都是有所收获,有所领悟。
“一是历代铭文有其特点,各个历史时代银锭上的铭文都与当时的货币经济紧密相联,与当时政府用银为货币的历史相一致。”
“如汉代银锭铭文字少;唐代的银锭字开始多起来了;宋金银锭铭文较以前有了显著变化,用途也较广泛,很多银锭开始注明用途、地点、成色、匠人等铭文。”
“元代用途进一步扩大,有了税课银徭役折银税等铭文。明代的铭文多涉及税银内容一般包括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工匠、监铸押运官员等。”
“清代和民国时期银锭铭文变化。铭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解、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不管这些银锭是否官炉所铸都是官锭。另一类铭文为银楼、炉户、公司、银行吉语等银锭,属商银类;第三类是以个人的名义,铸的银锭为私银类...”
“就比如这一块银锭上的铭文,很显然就是明朝的特色,除了重量,时间,用途,而且,其出自明朝很典型的天宝炉,铸造它的工匠信息,一应俱全。”
唐楼这一番鉴定完成,两位老板都是心服口服,这鉴定费花的也是心甘情愿。
鉴定完这个银锭之后,唐楼和其余的专家又给这两位老板,看了看其余的一些铜币,金器,无一例外都是真品。
唐楼当然是看到了比这些专家更深的一层。
这些银锭,金器,全部出自岷江江底,而且无一例外都和那个锦江淘金公司和张献忠有关联。
全部鉴定完成后,吕老板和洪老板支付了二十万的鉴定费之后,先行离开了禾城博物馆。
林馆长,杜教授,赵毅几人则是有意留了下来。
等到场间只剩下了这几个自己人后,赵毅第一个沉不住气开口了。
“想必,诸位应该也是看出了一些猫腻,这吕老板和洪老板有问题!”
唐楼表面不动声色,但是心里面也是有些惊讶,看来能够在这一行混的,无一都是察言观色的高手。
林馆长点了点头:
“赵大师说的不错,事实上,这两位老板,除了找我们鉴定之外,还找了其他的专家。毕竟这个圈子很小,据我所知魔都博物馆的黄馆长也收到了他们的邀请,鉴赏了另外几件古玩。大概率是和这几件是一起的。”
林馆长拿出手机,给众人看了看几张照片,其中一张,上面有着一个金币有着“西王赏功”四个字。
“这是西王赏功币?”顾教授语气急促,“要是真品,那可了不得!”
赵毅一旁也是大为诧异:“大西王张献忠赏功的起义铸币?”
林馆长点了点头,确认道:
“黄馆长已经确认,是一枚真品。这枚西王赏功币,是已知存世的第三枚。由于张献忠的起义铸币,拥有者大多被处以极刑,所以不得出现在民间,加之大西政权迅速垮台,本就赏赐的人不多,因此西王赏功钱存世极为稀少。市面上很难发现,现在已知的就两枚,一枚被蒋伯勋收藏后售予魔都博物馆,这也是黄馆长敢鉴定吕老板那枚为真品的依据。另一枚被无知者损坏,已无踪影。这枚就是第三枚!”
“当然,这枚西王赏功钱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何在这么一个时间段,这吕老板和洪老板手上有了这么多的明代时期的官银,金器,还有这罕见的西王赏功钱。”
林馆长点破了关键。
杜教授等人皆是一点就透之人,对于华国的各种遗迹宝藏,也是非常敏锐,尤其是这华国十大宝藏之一的张献忠宝藏。
“林馆长,你怀疑,这批东西是消失的张献忠宝藏?”
林馆长点了点头:
“昨天在和吕老板和洪老板聊天之中,吕老板比较憨直,说露嘴了。他说这东西是从眉市岷江的一个渔民手中收来的。我后来查了文献资料,当年张献忠和杨展大战失败后,上百艘宝船就是沉没在岷江,只是,从来没有被证实。”
“而且,我查询了川省的水文文献资料,今年乃是一百年来,岷江江水水位最低的一年。所以,我有一个推测,有没有可能,这张献忠的宝藏的的确确在这岷江江底,因为水位降到了百年来的最低点。不巧,有渔民无意中打捞到了部分宝藏,被这洪老板和吕老板捡了漏。”
听着林馆长的分析,赵毅,杜教授,乃至顾教授都是呼吸急促起来。
“要是真是如此,那这岷江底下,可能还会打捞出更多的宝贝。”
赵毅眼睛都放光了。
“没错。所以我有一个想法,这几天我们做个计划,再筹备些资料。一切准备好后,我们去一趟眉市,去岷江边的乡下,渔民家里走走,没准能够收到些好东西。”
听着众人的计划,唐楼蹙了蹙眉,隐隐的觉得哪里有问题。按照系统的提示,这些东西明显不是最近打捞出来的,应该是在民国时期一个叫做锦江淘金公司的打捞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