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合作形式,赚钱项目
- 我的生物科技有升级面板
- 时间线上行舟
- 3640字
- 2023-03-18 05:19:20
就在陆恒给自己升级大脑时,京城的另一处地方,也在召开关于他的会议。
杨明先和同为学部委员的一些专家沟通,随后一起又和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工作,最后才是和最高层汇报。
因为陆恒的科研成果太重要,今天很多人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参加这次紧急会议。
会议的结果也没有出乎杨明的预料。
陆恒的很多大项目,都没有得到积极反应,几乎所有人都不认可。
某领导便说道:“我相信生物科技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不过改造出能够比航母、核潜艇还厉害的生物,但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现阶段完全没有必要。”
另一个领导也说道:“让生物比我们星球还要庞大,那它靠什么物质成长到这么大?太天方夜谭了,这陆恒,还是太年轻,喜欢幻想。”
“我们初期,也不可能让几十万生物人才,去研究每个生物的基因组数据,完成基因组组装,就算花10万亿,估计也无法做到!”
杨明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在大佬面前留下个好印象,于是说道:“陆恒的这项成果属于国际领先,只要掌握住聚合酶的源头,我们甚至能领先世界数十甚至数百年。”
“陆恒的想法只是有些超前了,我们还是应该多多支持年轻学者,不能打击陆恒的积极性啊!”
领导们也没有否定陆恒的能力。
只是觉得陆恒拿出的一系列方案,有些不靠谱。
花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太夸张了。
就算是夏国也撑不住这么大消耗。
最后还是坐在首位的人拍板道:“太不切实际的项目,暂时就搁置吧,如果陆恒真能研究出更厉害的粮食作物,那他想做什么研究,我们都可以支持下去。”
“可以一步一步增加支持力度嘛,步子跨太大,容易扯着蛋。”
会议最后将基因编辑技术列为国家机密,对陆恒的安全保护也提到相应级别。
陆恒想要做粮食的研究,完全支持!
前期将拨款十亿,用作上清大学成立基因编辑相关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经费。
想要什么人员配合,陆恒可以提供需求名单。
需要别的支持也可以酌情满足。
而陆恒最好把相关技术,传授给如杨明这样的老科学家。
对比起陆恒这样的年轻人,老科学家更被会议室内的众人信任。
关于技术传授,不再是陆恒独有,也可以出一些经费,买断这项技术在军用上的使用权限。
陆恒要是不接受,那他必须接受军用需求委托研发任务。
杨明院士十几年前就是水稻测序项目的负责人,这个新成立的国家级实验室,将由杨明领头,陆恒具体什么职务,也是实验室内部商议决定。
在国家级实验室搞科研,成果归属问题也简单进行了讨论。
既然是国家级实验室的项目,成果也不再属于陆恒个人。
而是属于国家。
不过因为陆恒提前说过,原材料只能他掌握,所以只能采购陆恒的材料去做各种实验。
接下来就是和陆恒谈判,会议只是确定官方的条件。
等和陆恒谈拢,才开始后续合作开发技术。
在官方条件确认后,杨明就做出决定。
他不能抢自己学生的风头,如果最后实验成果出来后,大家都认为是他起关键作用,估计陆恒也不愿意以这种形式合作。
这个国家级实验室他是负责人。
他会另外开设水稻项目,让陆恒成为负责人。
如果出成果,也是陆恒的功劳。
实验室的名字就不能单纯以水稻命名,最后杨明和上清大学校长商议后,决定以“夏国基因编辑实验室”为名。
下设多个科属项目组,如水稻就是禾木科项目组。
拟定陆恒为负责人。
同时肯定要有其他作物的研究科属。
陆恒的权利也不小,禾木科下面还有玉米属、高粱属,连竹子都是禾木科。
以后陆恒就是禾木科总负责人。
还有别的生物研究项目。
苹果、森林草莓就属于蔷薇科。
大豆、野生大豆、百脉根、蚕豆等等就属于豆科。
还有什么葡萄科、杨柳科、葫芦科、衣藻科等等,都要成立项目组。
陆恒拿出了基因编辑工具。
其他科学家也可以根据这个工具,研究更改相应植物基因后的具体变化。
动物暂时搁置。
因为对于动物改造比较敏感和危险,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对动物基因改造,是不是在对人类基因改造做准备?
反正前期主要精力,肯定是放在水稻或者其他农作物上。
暂时就不开启动物或者微生物项目组。
等P4级别实验室建立,再开设相关项目组。
这只是杨明初步计划,第二天和陆恒商议后再决定。
也要看陆恒能否同意这些条件,他那边的实验耗材收费多少,能否满足这么大规模研究。
愿不愿意分享技术给其他科学家。
不愿意的话,有可能入股陆恒的公司,让陆恒创业,搞一个大型科研公司,接受许多委托科研任务。
忙碌一整晚,在助手的帮助下,杨明才完善相关方案。
直到下午他才有精神来到上清大学。
约了陆恒讨论这套方案是否可行。
大方向肯定不会改变,细节就要看陆恒的意思了。
陆恒上午帮着家里卖早餐,也是家里最后一次出摊,下午接到电话,便赶到上清大学。
这次约见的地方竟然是校长办公室。
陆恒还没在现实里见过上清大学校长呢。
以前他就是普通博士生,后面辍学创业去了。
校长根本不认识他这种小人物。
王校长也是科学家出身,不过研究方向是信息电子领域,今年2月份才上任。
他对陆恒非常重视和感激。
因为刚上任他还没做出什么成果,但昨天陆恒带个他一个大惊喜。
不但把杨明院士带到上清大学,还拉来一个国家级实验室!
要知道国家级实验室全国目前只有20个,正式获批的只有6个,和重点实验室几百个不同,国家级实验室真是凤毛麟角。
有这样的实验室在学校,招生吸引力都能提高不少。
重点实验室上清大学有13个,国家级以前只有一个是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现在就有2个了!
本来上清理工方面就全国第一,现在生物国家实验室落户上清,更加增强实力。
王校长见到陆恒后,亲自起身迎接泡茶。
能得到这么多好处,全都是陆恒的功劳!
陆恒和校长聊了几句,都是说生活、学习等等,王校长得知陆恒家人在京城租房,立刻拍板分配一套三室两厅的职工房。
原本杨明还承诺把他的房子给陆恒父母住,现在校长已经解决。
没聊几句,杨院士也来到办公室。
因为没必要隐瞒王校长,杨院士将昨晚的会议决定告诉陆恒。
“现在看你怎么打算,大方向不能更改,上面没看到成绩,也不提供不了太大支持,让几十万人研究基因测序,更是不可能,不过你把水稻项目做成,百亿资金也能批下来,你说说成果归属权的问题,有没有意见?”杨明问道。
陆恒早有决定,一开始选择和杨明建立联系,就没想过把水稻项目的归属权握在自己手里。
真拿到自己手里,不可能得到上清大学全力支持,还成为国家级实验室项目负责人。
他自己就需要经过挖人、找投资、申请各种资质、成果变现等等麻烦事。
目前能够让他个人赚钱的,就是出售实验材料。
至于专利授权什么的,根本没有聊。
因为没办法注册专利,他的技术是一种工具,现在他又不愿意把工具来源分享清楚。
具体如何改造生物,别人获得工具后,也是靠着自己摸索。
用的是以前的方法。
“我没有意见,水稻项目我负责,算在实验室内,也可以出售实验材料,产量不用担心肯定够用,将来如果我想研究别的东西,可以挂靠在实验室下面吗?”陆恒问道。
杨明摇摇头,解释道:“国家级实验室自然是国家的,没有私人挂靠的说法,不过可以合作研发嘛,你是想自己以后拥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室,研究出成果后和官方分享利益吗?这是完全可行的,现在你即将拥有官方国家实验室研究组组长的身份,这是算行政级别的...。”
拥有行政级别不算官员,只是可以类比,现在的身份相当于正厅级。
大学的一些教授类比也差不多这个级别。
陆恒想要经商,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知道这些事后陆恒已经意识到,他最开始的想法有些错误。
本以为能初期就获得信任,得到极大支持,立刻开启大规模基因测序组装。
现在看来,他的项目计划被人小瞧了。
就算水稻项目成功,水稻和别的生物改造又不一样,也说不准能有多少支持力度。
可能很多人愿意让他继续改造别的植物。
毕竟在他们眼中,生物改造的极限,就在那里。
再改造难道生物能替代航母、潜艇、火箭、卫星、计算机吗?
陆恒自然也要调整自己的计划。
在大力合作的同时,看来他也要重操旧业,把自己的实验室做起来,以后更多项目只能以合作的形式展开。
比如烛龙项目,他牵个头,后续再让国家实验室加入进来。
至于对数十万种生物进行基因测序组装,也需要建立一个基因测序平台,让夏国更多生物领域的人加入进来。
陆恒点头道:“我同意这种合作形式。”
“那原材料出售价格,还有你的产量如何?你可以使用学校实验室设备,算是租赁实验室,到时候以私人实验室的名义,把材料出售给我们。”杨明说道。
陆恒想了想别的实验材料价格,如DNA聚合酶一般500units(单元),价格在千元左右。
他的和普通的DNA聚合酶有本质区别,根本不是同样的东西。
没有太大参考意义。
最终只能从实验的角度出发,比如改造一株植物的使用量,还有预计能成功的概率等等指标衡量。
陆恒用前世的经验计算了一下。
要是将生菜、胡萝卜、水稻等等果实改造出别的颜色,算是比较简单的改造,至少需要10万单位,进行十万次试错去摸索。
当然他本人靠系统金手指,升级生物就能得到完美基因序列,一次就能成功。
现在只计算普通人改造生物的消耗计算。
陆恒觉得比普通的DNA聚合酶翻100倍,并不算贵。
便开口道:“以1000units一瓶计算,大概能够实验几百次到一千次,收费就20万吧。”
杨明被吓一跳,这价格仔细一算,翻了数十甚至百倍。
以前聚合酶消耗很多但价格不算特别贵,现在消耗肯定会大幅度减少,可价格也提升了。
最终他还是答应下来,反正花的不是他的钱,而是科研经费。
现在账上就有10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