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闻素材拍摄,论文
- 我的生物科技有升级面板
- 时间线上行舟
- 2550字
- 2023-02-25 22:44:19
不久后两人便分头行动,赵和光回魔都处理MCN的事情。
双方的代理律师会帮着搞定恒基生物入股MCN公司和赵和光的股份问题。
等处理完那边的事,赵和光再回京城。
恒基生物总部定在京城,建楼买楼暂时不用考虑了。
外面买一两层改造实验室也不划算。
最终还是决定先在上清大学建个实验室,将来有自己的地盘以后再搬迁。
实验室最好也不放在市区,最终准备去安熊新区拿块地,建立实验室。
那边发展很快,又靠近京城。
公司有钱后,自然也要在京城核心区买楼,这都是后话了。
陆恒第二天又接到杨德耀亲自打来的电话,不过被陆恒推给赵和光。
这让杨德耀大吃一惊。
赵和光的名字,杨德耀自然听说过。
没想到圈子里竟然有比他动作还要快的人,而且看样子陆恒选择和赵和光合作了?
可是赵和光不是在搞网红产业吗?
怎么跑来掺和生物产业。
这是要和他当竞争对手啊!
杨德耀没有立刻联系赵和光,而是多方打听,打算得到更多情报后再找上门。
有赵和光在,杨德耀以前想过的一些手段就不敢用了。
当然也是他调查的情报不多,否则知道陆恒和有关部门的合作,打死他都不敢乱来。
他现在还以为杨明,就是陆恒最大的靠山呢。
因为经验值不够,陆恒暂时没办法启动杀手锏计划,好在字母台来到上清大学,他很快就能登上新闻。
这次宣传下来,想必能获得足够的经验值。
字母台很重视这次拍摄任务,因为收到指示,基因科技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产业。
他们甚至为了陆恒专门成立二十几人的团队。
除了来上清大学拍摄生菜项目,长期拍摄水稻项目。
还有一组团队,去了陆恒出身的贫困县。
要去采访陆恒的小学、中学、高中老师,还有陆恒的一些同学。
这架势是准备将陆恒捧成科技界新星了。
陆恒也是几天后接到同学电话,才知道他们也接到采访。
稍微想了想,陆恒就知道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了。
他如今才23岁,却让夏国在基因编辑上领跑全球。
这样的年轻人榜样,肯定要重点宣传。
而且陆恒还是本土培养出的科学家。
不是海龟。
说明夏国也有顶级科学家成长的土壤。
再加上近些年来,各种人才引进计划,花了大价钱从国外引进一些人才,效果怎么样不好说,反正一些人倒是端起架子。
还有人质疑,夏国的科研环境很差,回来的科学家没多久又跑了。
现在陆恒年纪轻轻,就成为国家级实验室项目主要负责人。
也算是一个标杆。
表明一个态度。
只要有能力,在夏国就能出头。
陆恒尽力配合采访团队,还讲述了一下,相关论文已经发到国际期刊,等发表成功,陆恒就将获得博士学位。
夏国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博士论文至少要发在夏国核心期刊上。
因为这方面也比较落后,更多顶级大学,都要求论文至少要发表SCI论文,最好是顶级期刊。
为了鼓励学生老师们,学校基本也会根据发表在那类期刊,发大笔奖金。
奖金最终数目也根据各领域内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按照前5%、前6%-20%、前21%-50%、后51%-100%,划分不同奖金。
可以获得数百到十几万美刀不等。
陆恒的论文如果在顶级期刊发表,至少30万以上夏元奖励。
编导得知这个消息后,有些纠结。
节目本来打算三天内播出,可陆恒的论文审核结果没下来,这部分内容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要是审核通过发表顶刊,陆恒就成了博士,研究成果也算得到国际认证。
宣传效果自然更好。
最终他请示后,对陆恒说道:“陆同学,我们节目将在三天后播出,如果这三天你得到论文审核消息,一定要立刻告诉我,可以吗?”
“行,我到时候发你微讯。”陆恒答应道。
他其实也想好事成双,到时候获得的经验值也许会更多。
论文在陆恒拿到官方审核机构的各种检测数据后,就被陆恒完善,然后交给杨明院士审核发出去了。
按照那边一般效率来算,估计两周时间以上才能出结果。
这次由杨明发出去,可能更加受重视,也许结果出来得更快。
陆恒将论文发到了《自然》上,三大顶刊的另外两本《细胞》《科学》其实也适合,最终在杨明的建议下,还是发给《自然》。
关于期刊选择,陆恒猜测和国际形势也有些关系,当然也可能是杨明和那边关系亲近一些。
而且这篇论文,是对植物的基因修改的成果,陆恒的论文又隐藏了关键的L聚合酶。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他人无法重复的实验项目。
简单点说这篇论文像是个宣传广告。
告诉大家,我把生菜改造成这样子了,大家快来看看。
杨明觉得,有可能会以短讯的形式刊发在《自然》上。
就算期刊的编辑眼瞎了,也肯定可以发表在《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学技术》期刊上。
影响因子也非常高,算是顶尖的那一批。
以论文质量来看,还成不了封面文章。
如果是L聚合酶的论文,那自然无视各类条件,任何期刊绝对的主打论文。
但这篇论文。
陆恒写倒是写完了,能不能发还在审核当中,估计短期内都没机会现世。
伊丽莎白国,伦顿。
《自然》期刊的编辑们正在审阅来自全球各地发来的论文邮件。
为了接收各地邮件,他们在伦顿、纽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立办公室。
也许是夏国癌症细胞相关成果比较多。
2011年还在魔都,设立了3本细胞、癌症相关期刊的下属办公室。
不过主刊在夏国,还没有办公室,所以投递到主刊的论文,都发到了伦顿总部。
编辑保罗看到标注夏国的论文,有些意外。
因为上个月,他才收到一篇,已经决定发在这个月的《自然》期刊上。
这是来自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究团队,关于肿瘤的重大成果,以长文(Article)的形式发表。
“夏国又发来一篇,今年已经发了一百多篇了吧?夏国越来越厉害了。”保罗嘀咕着。
同事贝蒂听见后笑道:“一大半都是和国外合作的,也没什么了不起。”
“也不能这么说,主要工作还是他们完成的。”保罗纠正道。
“估计又是癌症的论文,他们那边癌症患者真多,可见环境多恶劣,听说环保做得很不好,我们的环保女孩真应该过去呼吁一下。”贝蒂说道。
保罗没有替夏国说话,人家癌症论文发的多,证明癌症技术厉害啊,怎么听语气有点怪怪的。
看了论文几眼,保罗愣住了。
这次的论文有些新奇,竟然是基因编辑的成果。
而且他看到了图片。
“偶买噶,Beautiful!太漂亮了,贝蒂,你快看!”保罗兴奋道。
贝蒂连忙起身凑过来,长长的头发落到保罗脸上,让他打了个喷嚏。
“咦,这不可能,他们怎么可能创造出这么美的植物!”贝蒂捏着兰花指,震惊地说道。
在他眼里,夏国就是科技荒漠,只会跟在国外屁股后面,研究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大致扫了几眼后,贝蒂兴奋道:“保罗,你要是愿意送我一盆这样的生菜,我愿意和你约会!”
“呕,谢特,我不搞基,闪开我要认真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保罗打飞对方头发,将对方脑袋推开,没好气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