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湾区 大未来:第二季(《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 3327字
- 2023-02-17 11:28:46
4、广东加速转型服务型制造:从加工组装到 “制造+服务”,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链升级
今年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东莞企业怡合达仍然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怡合达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3亿元,同比增长49.03%。今年一季度,怡合达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52.60%,净利润同比增长63.72%,继续保持营收、净利润均提高的发展势头。
怡合达为何能够实现逆势增长?作为国内工厂自动化(FA)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怡合达通过标准设定、管理供应链以及平台化运营创新,在构筑自身业务壁垒同时,提升了其应对上下游风险的能力。怡合达已经转型服务型制造企业。
所谓服务型制造,是指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也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我国提出,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多家制造企业后发现,越来越多的广东制造业企业,像怡合达一样尝到了发展服务型制造的“甜头”。它们从重制造轻服务到将核心力量向设计、研发、维护、检测等增值服务转移。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传统制造业生产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也在加速制造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作为全球重要制造基地,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广东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必然选择,对广东壮大经济新动能、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借力服务型制造转型突围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70%,制造服务业产值占整个服务业产值70%。
这也意味着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还有很大潜力和拓展空间。2020年,工信部等15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延伸“制造+服务”产业链、提升“产品+服务”价值链,塑造竞争新优势。
作为制造业大省,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也成为不少广东制造企业拓展盈利空间、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是服务型制造的主要模式,上述提到的怡合达则是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代表。
“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是传统自动化零部件采购模式的主要痛点。而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采购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从2013年开始,我们由传统生产贸易商向平台服务商转型。”怡合达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聚焦行业痛点,怡合达通过探索非标零部件标准化、零散订单集约化、交易形式平台化等方式,实现了采购模式从“零部件单独设计+多家供应商采购”向“零部件简单选型+一站式采购”转变,有效减少上下游企业采购成本,提升产业链效率。
伴随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怡合达也快速成长为国内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的龙头企业,并获得了高瓴、钟鼎资本、深创投等投资机构的青睐。
高瓴曾评价,作为从生产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代表,怡合达本身是在赋能传统制造业,帮助国内制造业提高自动化应用水平,尤其是解决中小企业在自动化升级方面的痛点。
同样作为广东服务型制造示范推荐企业,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则在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节能环保服务方面率先探索。
禾信仪器是国内质谱仪器行业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售后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于一体的领军企业。在该企业总经理助理高爽看来,禾信仪器能够从专注“产品研发”到兼顾“做服务”,核心技术突破是底气。
据了解,质谱仪器被誉为科学仪器皇冠上的明珠。但国内高端质谱仪器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跟随阶段,禾信仪器通过自主创新及产学研合作,实现了国际同类商品化质谱仪器的替代,如何助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成为下一步发展关键。
“接下来,我们将布局多领域、全类型质谱仪器研制,形成更多核心硬科技,同时,也将立足环境监测领域,开发生物医药、临床检测、食药公安、科学研究等领域新应用方法,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运营服务团队,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服务管理能力。”高爽表示。
可以看出,服务型制造不仅要求制造业企业做强高附加值环节,还将引导制造业企业增加对外服务供给。对此,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制造企业强化高附加值环节有助于加快产品升级,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另一方面,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式也将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定制化、差异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用户黏度,拓展企业盈利链条。
探路服务型制造“广东经验”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了广东制造企业做大变强的“密码”,也让传统制造业焕发出新光彩。
多家受访企业表示,目前,传统制造产业仍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管理乱”,产业上下游不能协同生产和数字化服务缺乏等问题。
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纺织企业往往以中小企业为主,较为分散,这也导致传统纺织、印染工厂主要通过工厂主经验判断进行备货和生产,由于担心客户来源不够等问题,纺织行业的平均开机率不到60%,通常是一阵忙、一阵闲。
作为此次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推荐名单中唯一推荐的共享制造示范平台,广州致景科技打造的飞梭智纺平台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
“通过平台数智化改造,越来越多的上下游工厂在此汇集,可以实现将下游的订单需求与上游的空闲产能进行精准匹配,工厂主可以不用再担心订单问题,开机率得到大幅提升。”该企业品牌公关部负责人邹媛娇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平台已服务8000+织厂,连接60万+织机。
数字技术是服务型制造平台发挥作用的关键。对此,邹媛娇表示,数字化、信息化对于传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面对中小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问题,服务型制造平台能够帮助它们用低价解决刚性需求,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打破订单、生产、交付等各个环节信息孤岛,对生产各流程智能管控及跟踪,实现产业整体降本增效。
实际上,上述提到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平台正是广东发力服务型制造的缩影,服务型制造也正在加快融入“广东智造”的各环节、各领域。
“服务型制造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型制造更多体现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林江认为,服务型制造一方面企业通过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产出中的比重,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提升产品价值和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将依托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推动广东产业链向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延伸。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广东省工信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也在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通过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活动,培育发现了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可复制推广的企业经验,并在提升人才素质能力、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创新、加强开放合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比如围绕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应用服务商,推动形成一批服务型制造跨国领先企业和产业集群。鼓励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开放检验检测资源,为制造企业提供全过程质量提升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支持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金融产品,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
以广州为例,从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到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定制之都”和全球数产融合标杆城市,广州通过出台政策、试点示范、资金扶持等方式,在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比如支持建设汽车智能工厂,打造柔性高效生产线,广汽埃安建成全球第一条具备互动式定制能力的总装工厂;广州华凌制冷通过网络化协同,订单交付周期从22天下降至9天,成功入选达沃斯“全球灯塔工厂”。
未来应如何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服务+制造”融合发展模式?
林江表示,广东应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及资金优势,围绕广东重大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进完善金融、法律、咨询、研发、管理、专利服务等配套,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作用,助力平台型企业更好地发挥资源整合、产业集聚作用,共同构建服务和制造协同发展、互相促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