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使者入京
-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 三三木头
- 2046字
- 2023-07-15 17:44:11
两封奏章很快传到京畿,一封是新任的南郡太守王炳坤,一封是宁南王玉玄。
都是请求朝廷支援,同时表示要遣使入京恭贺陛下的大婚之喜。
这还是从先皇驾崩之后,宁南王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像朝廷上奏书。
难道是宁南王终于臣服了吗?
众人都感觉很好奇。
不过看到奏疏的内容,众人更是愕然,居然求情朝廷派人去给他们指导训练?
还有王子要入京求学。
宁南王这是要干嘛?
“诸卿怎么看?”
玉婧也是秀眉微蹙,显然宁南王和王炳坤等人的反应,也有些出乎她的预料。
而众人互相对视一眼。
“臣觉这是好事。”
“不错,臣也觉得是好事。”
“请求朝廷派人指导,至少说明宁南王和王太守还有再战之心,那么朝廷之前的投入就不算浪费。”
“入京求学,大概率也是为了让朝廷安心,不过就是几个入学名额罢了,准了就是。”
“至于恭贺陛下大婚,也是臣服之意,虽然未必是真心,但至少表面上有这个意思。”
众人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可以准许请求。
玉婧点点头,又看向李逸,“李逸,你觉得呢?”
“我也没意见,唯一意外的是,那位三殿下倒是比我预想的有能耐一些。”
众人一愣,随即也都明白了他所说的意思。
都纷纷失笑,“这位三殿下确实有两下子,不仅坐稳了世子之位,而且居然还能说服宁南王把其余的几个兄弟都打包送给了朝廷。”
玉婧闻言也是失笑,不过这样一来,宁南会不会失控,她心中有些担心。
不过这样的担心随即就被压下去了,因为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大,甚至十分微小,既然如此,就没必要特意提出来,免得效应放大。
“那就这样吧,至于人选军方安排一下,什么能传授,什么不能传授也要划定清楚。
还有王子入京,如何接待,礼部也要做好安排。”
“遵旨。”
兵部尚书赵赫,立刻领旨答应。
礼部一名侍郎也慢慢吞吞的答应,然后又慢腾腾的问道:“敢问陛下,那位大王子玉贤已经被贬为庶人,那么该用何种礼仪接待?”
“既然已经贬为庶民,就不必特别接待了,当他不存在就好了。”
李逸在旁微微一笑答道。
那名礼部侍郎楞了一下,似乎没有想到李逸会如此回答,随即才慢腾腾的答应,正要坐下。
玉婧又问道:“楚国使者应该也快要到京了吧?”
苏明起身答道:“按照之前接到的讯息来看,如果过程顺利的话,楚国使者的队伍应该已经快要到达京畿,预计明日就会有正式消息。”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神色都禁不住微微一动。
楚国使者来朝,不是小事,除了礼部和外务部之外,其他各部衙,虽然没有接待职责,但也不得不关注此事。
尤其是商务部,煦宁侯心中很清楚皇帝和李逸对这一次楚国使者来访重视的原因。
兵部和京兆尹也有负责安全的责任。
听说楚国使者即将入京,自然也不敢放松。
玉婧也同样神色郑重,毕竟这可是她登基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外交。
之前蛮族,那更多应该算是战争的延续。
而这一次却需要用完全的外交来达成目的,作为皇帝也同样压力不小。
而与之相关的自然就是接下来大婚仪式上的阅兵。
“如今全民动员的抢收抢种已经接近尾声了,那么阅兵仪式的入选团体可选好了?兵部一定要谨慎对待,其他各部也要积极配合。”
“臣等明白。”
众人连忙起身答应,不敢怠慢。
而就在朝会上诸公谈论此事的时候,楚国使团已经如苏明所预料的一样,已经正式踏入了大乾京畿的范围内。
陶志谦,冯忠等人都忍不住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到了这里这一趟的差事基本就算完事了。
虽然过程曲折,但总算有惊无险。
“陶主事,总算到你们大乾京畿了。你们大乾京畿应该不会也像我们沿途所见的这个破败吧,不然的话,吾等真要后悔这次出使了。”
楚国使团内一名使者扫了一眼不远处的界碑,有些轻蔑的道。
这一路过来,他们沿途所见都是一片破败,心中早已对所谓是大乾没有了丝毫的敬畏之心。
唯一让他们在意的大概就是护卫他们安全的这支五百人的兵丁了。
这些人个个训练严格,纪律严明到让他们发指。
这一路过来,五百人的队伍居然没有发生过一次掉队,或者开小差的行为。
沿途遇到百姓或者商贾,这些士卒也没有出现过任何劫掠,或者欺压百姓的行为。
这样的事说来好像很简单,甚至理所当然。
不过真正了解这个时代军队的人,就会知道,这其实非常不容易。
按照一众楚国使团的观察,估计楚国皇家的卫戍部队,可能也比不上这支护卫队的精良。
但是这并没有让楚国一众使者因此而生出什么敬畏之心,反而觉得这是乾国人在他们面前装模作样,硬撑面子。
而这一路过来,陶志谦等人也受尽了憋屈。
他们一面为沿途各个郡县主官的无能感到可耻,同时又不得不忍受这些楚国蛮子的冷嘲热讽,此时又听到这个蛮子的零碎话,不过这一次众人却都挺直了腰杆,也不做理会。
楚国众人见他们如此,还以为他们和之前一样,无话可说,不由都是一阵轻笑。
不过很快他们就被自己所见的景象惊呆了。
当他们越过界碑,刚刚转过一个山口,眼前便立刻豁然开朗。
首先是道路一下子变得平整开阔了起来。
而四周田野中更是惊人,放眼所见只见沟渠严整阡陌纵横,到处都是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和他们之前所见的荒芜破败完全呈强烈的对比。
事实上不只是他们惊讶,陶志谦等人也是惊讶。
他们记得走的时候这里的田野里都还是麦子,现在居然已经都变成了水田,插上了秧苗了。
如此大面积的收割翻耕,插秧,似乎都在一夕之间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