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成功改革的必要条件

阿莫可汗终究还是被说服了。

或者说他不得不被说服,因为他周围的所有人,甚至包括突支邪部的人都被这个乾人使者描述的美好画卷迷惑了。

他要是再不被说服,所有人都会在心里不服了。

而且这个乾人使者说的话实在过于“正确”了,让他无法反驳。

他难道要说草原的勇士不是为了让自己的亲人,族人过上好日子,如果不是为了过上好日子,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他的王图霸业?

或者他要说乾人是绵羊,草原勇士不要变成绵羊。

可是乾人早就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勇敢。

眼前的这些乾人也在继续证明着乾人的勇敢。

他最终只能被说服。

三日后突支邪阿莫正式接受了大乾天子的册封。

他的地位暂时稳固了。

但是他却并不高兴,因为他的这次稳固并不来自他自己的强大力量,而是来自于大乾天子。

大乾天子能够把这个名分赐予他,就能赐予别人。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各部可能会对这个法统越来越认可。

阿莫虽然还没有那么清晰的所谓合法性的认知,但作为曾经的枭雄,他却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他的权力不再来自于长生天了。

这一夜阿莫喝得酩酊大醉,酒是来自于大乾的好酒,确实比草原的马奶酒要美味。

同时他还得到了来自于大乾天子的诸多赏赐,他的可敦和阏氏们都穿上了美丽的丝绸,帐篷里用上了华丽的黄金烛台,烛台上是儿臂粗的蜜蜡,明亮的烛光把王帐照的金碧辉煌。

但是阿莫可汗却仿佛又衰老了一分。

数日后,阿莫可汗又娶了一个年轻的阏氏……

不过此时,蛮族各部却都没有去在意他这样的变化,所有人都赶着羊群和牲口来到了雪狼湖畔。

乾人已经在那里建起了一个新的集市。

虽然乾人说是临时的,但是众人怎么看都觉得那根本就不像是临时的。

他们不但在修建房子,似乎还想要修建城墙。

这分明就是在筑城。

不过因为落雪之后,草原的土地已经开始上冻了,乾人不得不暂时放弃了。

他们的说法是,反正下次来还要用。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各部都默契的没有去深究这件事。

好在除此之外,乾人这一次都表现的非常信守承诺,而且非常的友好。

大量的盐巴,铁器,布匹价格都低到了他们难以想象的地步。

而且这些乾人还免费的教授他们如何用一种叫做茶叶的新商品,煮能够解腻的奶茶。

还教授他们怎么垒一种叫做火炕的东西,牧民们的帐篷里一下子暖和了起来。

这场交易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才结束,大量的牧民开始返回部族。

但却也有不少人留了下来。

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通过为乾人干活,来获得他们需要的物资。

而乾人自然也没有立刻离开,因为此时的大雪已经封锁了草原的道路,这些乾人也必须要等到春暖花开之后才能离开。

不过这些乾人却没有闲着,他们派出了大量的人员深入到各个部族,去给牧民和他们的牲口看病,去说服他们学习种植牧草与棉花的技术。

虽然各部对此都有些警惕。

但见这些乾人也没有做什么坏事,而且乾人做的这些事对牧民来说实在是太需要了。

而普通的牧民很快就发现,这些乾人和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这些乾人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奸诈,反而是那么的悲悯与仁慈。

无数人在这个冬天因为这些乾人活了下来。

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双方凭着比划和蹩脚的对话,却很快打成了一片。

牧民们开始热情的邀请这些乾人到他们的帐篷里去喝酒,在篝火前唱歌跳舞。

唯一不好的是,这些乾人太害羞了。

每当有蛮族的姑娘钻进他们的帐篷,他们都会害羞的落荒而逃。

这让草原的姑娘们非常伤心。

却让草原的汉子们哈哈大笑,他们用粗壮的手臂搂着这些乾人兄弟,取笑他们的“胆小与懦弱”。

不过在第二年草长莺飞的时候,还是有不少草原的姑娘大起了肚子,也有不少乾人的小伙子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最后不得不灰溜溜的来到牧民的帐篷,向那些姑娘的父母提亲。

而当草原的消息传回大乾的时候,李逸和玉婧的大婚之期,以及大婚仪程,在经过漫长的商讨之后,也终于定了下来。

之所以会用了这么长时间,主要是礼部始终无法商量好用什么样的大婚规格。

甚至在到底是谁娶谁,到底是谁向谁下聘礼,都争执了许久。

因为按道理说,下聘那肯定是男方向女方下聘,哪怕是尚公主也不例外。

但问题是玉婧是天子,而且这还关系着未来的皇嗣与继承的问题自然不能马虎。

那就只能以入赘之礼了。

但问题是李逸也不是一般人啊。

赘婿在这个年头可不是什么好名声,在法律上都属于贱籍,连奴婢都不如。

哪怕是天子赘婿那也好不到哪去。

在大乾谁敢说让李逸当赘婿。

事实上李逸自己倒是不太在意,就算他真按照入赘之礼,谁还敢真把他当赘婿吗?

而且这些陋习他将来都肯定是要废除的。

不过凡事名不正则言不顺。

尤其是这种事关皇权继承的事,这些东西还真不能少。

所以在经过和玉婧一番商量之后,采取了两个办法。

首先从法律上废除了所有的贱籍,至少在法律上给了所有人一个名义上平等的人格。

这本来就是他打算要做的,目的还是解放生产力,解放人口流动。

不过本来他的计划是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内,先造成一定程度的既定事实,然后才提出思想上的思变,在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之后,再推出制度。

事实上他之前大多数改革都是这么做的。

而后世很多成功的改革也都是这么形成的。

基本上都是先有事实案例,有社会思潮,然后制度才能顺利推行。

不然在社会没有丝毫接受度的时候,就突然搞出一个上层建筑,反而会引起所有的警惕和抵触。

基本上这样的改革就没有成功的。

但是这一次没有办法,问题已经遇上了,就不得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