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李逸不在乎结果

听说可能是缓兵之计,宁南王等人都觉得很有道理。

“既然这样,那吾等便不予理会。”

“不,照我看,可以命人去京城参与。”

“嗯?”

宁南王有些诧异,“既然知道是缓兵之计,为何还要派人去参与?”

有谋士笑道:“大王,兴兵打仗靠的是谋臣武将,又不靠大儒名仕,参与也不代表吾等就不能起兵。

反而正好可以麻痹敌人,让他以为我们中了他的计。

另外朝廷此举,应该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伪帝知道自己乃是牝鸡司晨,必然不会得到天下士民的认可,所以想用这种方式来从语言上压服天下世族。

可是她这注定是痴心妄想。

如今朝廷的种种举措早已动了世族的根本,他们越是如此做,反而正好让天下世族都认清当今大乾,谁才是正朔。

到那个时候大王一旦举兵,天下世族必然会更加支持大王。

等到春暖花开之日便是大王兴兵北伐之时。”

“嗯,好啊。”

宁南王闻言点头,颇有些兴奋。

这么多年过去,他日盼夜盼都是有朝一日能够北伐京畿,重新让皇位回到他这一脉。

如今总算是看到希望了。

“既然如此,当派何人入京?”

“那自然应该是牟山先生。”

有人立刻开口道:“牟山先生乃是我宁南大儒,而且牟山梁氏,也一直是我宁南郡望,从大王之国宁南以来,牟山梁氏对大王也是恭敬有加。

以牟山先生为代表,必能驳倒李逸那伪朝奸佞,增长我宁南士气。”

“嗯。”

宁南王嘴角微掀,心中高兴。

这倒并不是他有多喜欢牟山梁氏,或者那什么牟山先生。

事实上他来到宁南郡之后,虽然也曾召见过那位牟山先生几次,本来是想要借助对方的名声,增加自己的贤王之名。

但结果那老东西却总是推三阻四。

他也因为顾忌对方的名望,拿对方没有办法。

梁氏对他同样也是阳奉阴违。

而今天有人这样提议,他一眼就看出来了,此人正是牟山梁氏安排的人,这样一来,这牟山梁氏也算是向他臣服了。

那牟山先生想来也不得不接受他的召见了。

这让他感觉很高兴。

甚至感觉应该感谢女帝和李逸,要不是他们倒行逆施,本王安能天下归心呢?

但就在此时,人群中却有人道:“大王,此事不妥。

牟山先生当世名仕不假,但他一来年岁已高,不适合劳心劳力。

二来大王日后要做的是天下之主,而非是宁南之主。

若是只重用宁南的贤人,如何能够体现出大王吐哺天下之心呢?

所以臣下以为,这代表应当选择宁南之外的大贤。

臣下倒是有一个人选,便是溧阳杨氏的溧山先生。

溧阳与我宁南相邻,若是能够争取到溧阳杨氏的支持,那么便能在北伐之前,现将溧阳收入囊中。

如此我大军北伐之时便能后顾无忧!”

但他话音一落,却立刻就遭到了反对,“大王,此事万万不可,大王北伐乃是顺天应命,非是诸侯争霸。

若是在北伐之前,却先对其他州府用兵,这是名不正言不顺,也会让天下诸侯不安。

以臣下看来,吾等不但不能对溧阳用兵,甚至连这样的意图都不能表露出来。

所以大王决不能用溧山先生,以免让溧阳王心生间隙。”

“什么心生间隙,那溧阳王前次本来已经要向我宁南臣服了,结果却因为溧阳王的一个质子被那女帝封为帝子,便立刻改弦更张,此乃首鼠两端。

可见他已有不臣之心。”

宁南王前一秒还挺高兴,后一秒却见这些人一下子居然为了谁为代表去和朝廷在报纸上辩论,而吵了起来,顿时忍不住头疼了起来。

最近宁南的实力变强了,但是这样的争吵似乎也变多了。

说到底不过就是以牟山梁氏为代表的本郡世族与其他最近涌入宁南的外郡势力之间争斗。

他却没有意识到,其实还有两派势力在这件事上没有发言,那就是以武人为代表的本地豪强,以及同样是出身豪强之家的所谓寒门读书人。

他们没有说话,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样争执与他们无关,反正也轮不到他们去出这个风头。

但是其背后所代表的利益就和他们有关系了。

宁南王一心只想着北伐当皇帝,却根本没注意到自己的基本盘正在变得复杂分化。

不过远在京城的李逸却早已经预料到了这种变化。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不管是宁南王也好,还是其他诸侯也好,虽然他们的野心不小,但究其根本,他们本质上也是以区域为划分的地方势力。

他们的基本盘也必然就是本地的世族豪强势力。

正常来说,只有他的力量发展到了新的区域,才会有新的势力加入。

这种矛盾才会逐渐出现。

但因为李逸在京畿以及雁北三洲,大量的驱逐世族与勋贵。

然后又在法理上,摆明车马炮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些世族豪强的敌意。

虽然这么做的本意是为了纯洁自身,在内部统一思想,明确立场。

让天下百姓知道朝廷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避免到时候朝廷帮着老百姓清楚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结果老百姓却不理解,甚至同情那些压迫他们的人。

甚至还会被曲解为昏君奸臣残害忠良,贤达。

但是却在客观上,加速了各方势力膨胀与复杂化的进程。

不过这就与他无关了。

甚至对于这场大辩论最终谁输谁赢,他也不太关心。

因为只要老百姓在这个问题上开始思考到底谁对谁错,他就赢了。

因为那些人的存在根基就是他们的“绝对正确”,不容置疑。

只要绝对正确不再绝对,不容置疑开始被质疑,那么他们的完蛋就是必然。

因为老百姓只要一思考,他就必然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切身利益与感受。

这才是他发动这场大思辨的根本目的。

也是那些所谓的贤人们为什么总要百姓放弃思考,总要愚民的根本原因所在。

至于辩论的结果,他依旧会参与,但却不需要关心了。

可惜当今天下,似乎暂时还没有人能明白这一点。

或者明白也没有办法。

大势一起,无人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