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地球》的数理化
- 郑文静
- 981字
- 2024-11-02 01:49:17
刘慈欣和小朋友的互动问答
Q1
宇浩同学(小六)
刚开始看《流浪地球》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东西是“地球发动机”,这个东西太了不起了,可以像汽车引擎一样,帮助地球快速地驶离太阳系。我想知道,刘慈欣叔叔是怎么想到“地球发动机”这个东西的呢?是不是也把地球想象成了一辆汽车?
刘慈欣
在未来,如果人类想在太阳系外的恒星间航行,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长达好几代人,靠飞船携带的食物和水生存就远远不够了,这就需要在飞船上建立和地球一样的生态循环系统,生命可以在这样的系统中生生不息。同时,能够建立这样生态系统的飞船可能是巨大的。这就让我们想到我们的地球本身就很像一艘这样的飞船,我们都是这艘飞船上的乘员。唯一不同的是地球上没有发动机,只能在太阳的引力下环绕运行。这时,我们就会想到能不能给地球装上一个发动机,让它在太阳系外航行呢?这就是“地球发动机”设想的来源。
Q2
蔼昕同学(初一)
人类之间的关系,会受到机器人的影响吗?未来,人们会有怎么样的人际关系呢?大家会不会都冷冰冰地对待彼此呢?
刘慈欣
肯定会受影响,因为当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提高以后,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可能会代替一部分人与人的关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大家都会冷冰冰地对待彼此,这时,可能会发展出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以机器人为媒介,人与人之间也可能有更多的交流,因而也可能有更为融洽的关系和新形式的友谊。
Q3
斯彦同学(初一)
地球去流浪了,但是并不会永远流浪,作品是这样告诉我的。流浪不是地球的未来,只是一个过程吧?
刘慈欣
这不一定,以我们传统的想法,文明存在意味着在行星上定居,但当未来的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可能拥有规模巨大的宇宙飞船,这种飞船或它们的组合体的体积甚至可能与行星的相当,其中也拥有能够永远运行的生态系统,这就意味着文明可能处于永远的航行之中,我们把这样的文明形态叫星舰文明。
Q4
笑天同学(初二)
与自然和宇宙相比,人类是非常渺小的。但是人不断地改变了身边的环境,人类就像是上帝的手指一样。我觉得刘慈欣叔叔最了不起的是,把地球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放在一起,让人类去挽救地球,也就是挽救自己。这是非常大胆的想法。看了这本书,我好像洞穿了世界和宇宙。但是,我也有个问题,人类自身的力量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刘慈欣
人类自身的力量只能来自科学技术,离开了科技,不管在其他方面如何进步,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终究是软弱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