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醉斩大蛇

忙完了春耕,刘邦这个亭长接了任务,押送泗水郡的徒役前往骊山。临行前,刘鲁元送给老父亲刘邦一个自制的锦囊。

“翁,此行无论遭遇什么,只要把这个锦囊交给上官便自解也。”

毫不在意的刘邦拿着颇有分量的锦囊,揉乱了刘鲁元的头发,背着吕雉置办的行囊,微笑离去。

吕雉抱着刘盈、牵着刘鲁元,目送丈夫刘邦远行。不远处的道路旁,曹氏和刘肥亦是过来送行。

几个月后,丰县的县令亲自带队,官兵围住了刘邦家。

路途遥远,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

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

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一部分人,当即四散离开。剩下的人群中,出来一人抱拳道:“我等家中还有妻儿老小,不愿牵连!”

刘邦响起了自家女儿的话,从行囊中取出锦囊打开。里面仅有一卷竹简,上面写满小篆。但刘邦只会隶书,无奈给了他。

这人领了竹简,带人继续前往骊山。

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人在前边先走。

那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吧!”

刘邦已醉,大声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刘邦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

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

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儿,我在哭他。”

令一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

老妇说:“我儿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故哭。”

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

那些人把刚才的事相告,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听着刘邦的自夸,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那伙徒役到达骊山,把竹简交了上去。两天后,见自己等人并未被处罚。官员询问时,带头人言道:“这卷竹简是刘亭长的,他去追那些逃走的人。”

此时正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正在巡游,公子胡亥和李斯监国。李斯见到这份竹简大喜,恭维道:“公子天命所归!”

上首的胡亥公子喜形于色,拍案而起,“哈哈!这个刘邦有功,就将功补过了。传下命令,各地发下他的免罪明书。”

李斯拱手道:“是,公子英明!”

于是,就有了兵围刘家。

刘邦把跟着他的徒役放在沛县,独自回来了。可能是刘邦的气运和天命发挥了作用,没有发生狗血的灭门惨案。

刘邦出名了,但很快就被遮盖。

长公子扶苏自缢(实则避世)。紧接着秦始皇嬴政在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的消息才传出。次年初,胡亥继位,为秦二世。

然而,胡亥非但没有休养生息,反而变本加厉地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以税民深者为明吏,以杀人众者为忠臣。

不顾百姓的死活,收集粮食,以供官吏、军队以及狗马禽兽的需要。继续修建阿房宫,发民远戌。

县令留下的士兵衷心拥护,刘邦一家没挨着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