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
这是林凡最奇妙的亲人,却也最不愿接通的电话。
母亲张桂英今年四十二岁,没什么文化,不会用智能手机。
上个寒假林凡回老家,本想拿打工的钱给父母买一个,但都借着“年纪大了学不会”给拒绝了。
所以至今,林凡家里还只有一部座机。
老家生活的圈子很小,有什么事都是见面就聊了,父母也没有什么用电话的习惯。
而且总觉得儿子上大学很忙,没时间。
除了林凡周末主动问候,母亲打电话次数有限。而且每次都有要紧事儿。
林凡印象深刻的就有三回:
第一次是大一,在村口支小摊,让林凡回来办证;
第二回是大三,妹妹跟人打架,赔医药费;
第三回是去年,二伯玩牌输了钱债主找上门了……
这回……
林凡撩开被子,踩着拖鞋就出了宿舍门。
按照往常的经验,家里打电话过来没什么好事儿,家丑不可外扬,宿舍几个哥们还是不知道为好。
“小凡,打三万块钱来?”
秋风刮落叶,“呼啦”着从书上扬下来,擦到脸上还有点疼。
如果不是家里打的电话,林凡肯定回的是:你说啥,俺没听见。
“……又怎么了。”林凡皱着眉头。
“你爸躺医院了。”
“又去喝酒。”
林凡感觉有点窝火。
老林爱喝酒,喝多了进医院打点滴也不是一两回。
每年都得有一回,林凡打假期工存下来的钱,本来准备换台差不多的电脑,结果都给父亲买醒酒药、降压药了。
但林凡又不得不管。
毕竟他是自己最亲最近的亲人……供养自己上学,教自己做人。
虽然有点陋习,但毕竟是自己最敬爱的人。
“你爸没喝,别人喝……不是,小凡,钱,回来。”
张桂英有点语无伦次。
“三万没有,三千吧。”
林凡反驳道。
家里人没什么文化,有时候张口就随便说数。
上次老爹去输液,他啃了一个月馒头,给家里打了五千,暑假回去后才发现:
父亲的医疗单上根本没那么多钱,倒是他那个在社区诊所的小姨,给开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保健品。
林凡为此跟家里吵了一架。
但是却没得到谅解。
反而老妈张桂英不知道被灌了什么迷魂汤,非说儿子不孝顺,不愿意老两口长命百岁,不能留在身边尽孝还拿不回钱来。
气得林凡两个星期没给家里来电话。
“三万,医生说得,哎,小凡你听我说……”
“我说过八百次了,那些甜滋滋五颜六色的东西不是药,不治病也不防病!”
“有钱去买点猪肉炖,有病去医院看病,没事别让小姨过来瞎白呼。”
“……”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阵子。
张桂英越是着急,越说不清,电话信号又奇差。最后索性也不跟林凡解释:
“供你读了五年大学,现在也找到工作了吧,三万块钱都拿不出来吗?”
“……”
林凡直接挂了电话。
秋风吹得他打了个喷嚏,刚要回宿舍,座机电话又打来了电话。
这次是妹妹林萌萌打来的:
“哥……爸给车撞了,在医院。”
“邻村的侯大爷喝酒骑摩托,冲着咱家的炸鸡摊就去了……人骨折,油溅了一身。”
“……你们在哪呢。”
“县医院,ECU……”
“艾,艾,艾西优……”
“……”
之后,是妹妹怯生生的声音:
“哥,你不会读了书,考出去,就不管我们了吧。”
林凡自己自己都没察觉嗓音变得沙哑了:
“……三万,够吗?”
“够。”
“医生说保守治疗肯定够,虽然搞不好要截肢。”
“哥……不会让你拿很多钱的,不耽误你在城里找媳妇的。”
林凡:“钱我会带够,等我回去。”
林凡直接挂了电。
毕竟,如果不是自己回去的话,妹妹才上初中,恐怕也不能给自己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了。
点开银行钱包,余额只有五位数:
¥11,392.17。
林凡手头也没有三万。
虽然拥有那个可以看到走势的奇怪电子报纸,但远水难解近渴。
林凡记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过,年轻人要提高场外赚钱的能力,不用太过追求收益率。
此时他有了深切体会。
每天买到涨停板,每个月交易20天,就会获得672.75%的收益率。
但也不过是六万块钱而已。
甚至没法在读书的城市买下一间厕所。
你问富土豪:如何一年赚一百万?
土豪说:往银行存五千万,利息就有了。
但普通人只能望着,眼巴巴欲哭无泪:一百万都没有,哪里去弄五千万呢?
就像薛海洋,今天一上午就赔了三万,但在宿舍骂骂咧咧一下午,也就过去了。
但对林凡这种普通家庭,三万甚至是命。
林凡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的生活,实现憧憬的未来。
假以时日,人物传记那些纵横捭阖的金融大佬,其中也必定有我!
不过,摆在当下的确实现实问题:
去哪筹钱?
薛海洋或者张成文借?
林凡又觉得拉不下脸。
大学这几年,林凡一直营造自己努力奋进,自力更生的形象,好在朋友面前有些体面。
有时候林凡也会自卑:
他发现室友的父母打电话:
要么是,毕业之后如何安置工作,愿不愿意去是另一回事;
要么是,舍友在学校出了什么岔子,教训一顿过来收尾;
而自己的父母打来电话:
不是问毕业后工作能赚多少钱;
就是要自己收拾烂摊子。
林凡不想把家里的烂事给他们知道,而且借了舍友的钱,以及之后如何偿还,回头都是问题。
正在林凡纠结时,却想起一个熟人:
程美丽。
这人是林凡大学在社团认识的一个学姐,大学的时候关系不错,自己也没少给别人帮忙。
学姐去年毕业,到了银行工作。
还特地跟自己说:
“小凡学弟,回来有用钱跟学姐说。”
“能办理都会帮你办理。”
还跟了一页贷款的广告:
急用钱,不求人。门槛低,额度高。
当场审批,当场放款。
解决燃眉之急。
之前的林凡从没接触过这个。
虽然在课程中反复提及,但在老家人眼里,“超前消费”始终是不好的习惯。
而且老家还有几个亲戚,因为不了解规则,被人玩了“文字游戏”,赔了很多冤枉钱,还当了房子。
找学姐办一个,只用一下子。
而且利息有很大把握还上。
应该没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