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教育心法:如何创办与运营一家能赢利的创业教育机构
- 周自强
- 1284字
- 2022-11-23 16:18:04
开篇
2007年年底,科技部组织召开关于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研讨会议,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受邀出席,我则作为董事长助理陪同参加。
这场会议之后的2008年,联想迅速推出“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为科技创业人才提供免费培训。第一期的学员全部来自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为这批有志于通过创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人量身定制出国内首个系统化的创业培训体系。
第一期的培训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评价,在次年开班的“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第二期上,我们邀请了十多位媒体记者随班旁听,其中一位是时任《创业家》杂志主编的申音。
《创业家》杂志由牛文文创办,他在1991年加入经济日报社,并于2000年就任《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也见证了中国一代民营企业的成长。在2008年兴起的创业浪潮中,牛文文毅然离开《中国企业家》,决心创业。
然而,虽然预见到了传统杂志行业的衰落,牛文文仍然选择了《创业家》杂志作为创业起点。也正是在这时,牛文文派杂志主编申音以随班记者的身份来到联想之星。在2009年11月的《创业家》杂志上,刊登了申音主笔的封面专题——柳传志,要把科学家激活成企业家。
2010年,牛文文创办“黑马学院”,投身创业培训行业。然而,与联想之星不同,牛文文的“黑马学院”并不具备联想、中科院这样的背景,经过近一年的尝试,牛文文还是决定从更接地气的“黑马成长营”做起。即使如此,高达4万元的培训费用和薄弱的背景仍让牛文文处处碰壁。但靠着惊人的毅力,历经千难万险,“黑马成长营”终于赢得了创业者的认可,成为中国创业培训发展的重要推手。
彼时,背靠联想、中科院的联想之星与出身草根的黑马学院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创业培训行业的机遇,创业教育公司相继涌现出来。
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首次超过PC互联网用户的一年,也是中国创业教育平台井喷的一年,这一年正式拉开了中国创业教育行业的序幕。
2012年5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教授、副院长约翰·A.奎尔奇(John A. Quelch)教授与创投中心执行主任李善友共同敲响一面战鼓,将商学院与业界紧密结合的中欧创业营由此起航。
2012年6月,北京大学依托自身开放的教育资源、研究资源和校友资源,打造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并引入北大校友创业服务联盟概念,邀请优秀校友企业为创业企业提供支持与帮助。
2012年6月,由《中国企业家》前社长刘东华创办的正和岛正式上线,定位于成为中国商界高端人脉的深度社交平台。以会员制的方式招募企业家,旨在为会员提供缔结信任、个人成长和商业机会对接的服务。
2012年7月,微软推出资源聚合、生态共享的创新创业平台——微软加速器,整合微软内部业务、市场、研发等强大的全球资源,为入选的创业公司提供成长加速扶植与指导,甚至会有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CTO)为学员提供专业的技术辅导。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机会涌现,更多优秀的人才、资本进入创业领域。而创业培训的形式也从零零散散的导师制小班,逐渐演变成发掘和培育优秀创业者、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的大平台。
而在此后的数年间,在创业教育从业者的殷切期待中,经过创业培训赋能的新一代创业者,也确实上演了中国创业史上跌宕起伏的精彩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