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门人,故其书存有“说师”。《孟子》中,有许多古人思想,其中三分之一师说。读时,要分清“师说”与非“师说”处。

《孟子》一书,含“大同”与“小康”两义。“大同”,尧、舜之道,王制,尧传于舜,选贤举能,公天下之制,孔子“祖述尧舜”。“小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道,“小康”之最,六君子;乱制,世及制,家天下。

《孟子》文章好,清新,并不难读,是“四书”中最容易的一部。《离娄》《万章》《告子》及《尽心》四篇,除些糊涂话外,大致还不差,必要全读。但读《孟子》,必注意要点之所在:一、“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为宋儒所喜;二、说“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此师说所在;三、谈“孔子作《春秋》”,至为宝贵。

孔子(前551—前479)无谈性善或性恶,孟子谈性善,宋儒喜谈心性,程子(1033—1107)喜引之。朱子(1130—1200)将《孟子》与《论语》,和取自《礼记》两篇的《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并为之作集注,以孔、曾、思、孟一脉相传,为“道统”所在,为心性儒学。此后,《孟子》在众子书之上,由子部跃为经部,《十三经》中即有《孟子》。

孟子自称“乃所愿,则学孔子”,“孔孟”合称,但孟子与孔子,实差之远矣!孔子“变一为元”,孟子讲“一与之道”,但不识元。孟子、荀子(前313—前238)均为儒家,一主张性善一主张性恶,所讲亦截然不同。孟子思想不若荀子深刻,没有事功,荀子弟子有成就。

我自“元”追,寻根,找中国人立说的由来,才能深入。与人讲学时,必说出要点。既学了,就应好好学。做学问,应如同存钱,不可以因为五元而不存;做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清末以来,知识分子要“救亡图存”,必须实际,自诸子求,诸子大兴。但此非易事,不知经几代人,才能完成此大业,你们要跑接力。子书谈事,可谓一针见血,是用事的快捷方式。子书要下功夫,但是大本必得守住,本立而后道生,“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中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易·系辞下传》)

《孙子》要会背,人生就是战场,每天一睁眼,就是冷战。背《孙子》,坐车、走路时,玩味之。微妙处是心传,非言语所能传,要用心悟。必用之书,必要会背,熟了才能用上。女学生用《孙子》陪嫁。一个“信”字,就是猪骨头也成佛骨。

任何一朝开国时,一帮流氓一起干,得天下后封王,皆利害与共,国有世臣,世袭罔替,利害与共,才能同生死。有其德,而居其位者,曰“明君”;有其德,无居其位者,曰“哲”,汉时称“素王”。孔子为素王,有王之德,无王之位,《春秋》为“王者之事”,新王王天下。

孔子之学,以今文家所得为多。《春秋》讲“大一统”,《孟子》称“居天下之广居”,《中庸》曰“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凡天下有人住的地方,皆有守此土之责。“大一统”,“大”为赞词,“一统”,“元统”,性统,故能“大同”。

于国内,要“大居正”,“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易·临》),得其正位。位由别人立,自立是僭,大盗盗国,今文家以“天子僭天”。“王,往也”,天下所归往,故王者所居之位曰“正位”。《春秋》“大居正”,“大”,亦赞词,将居正位之德大之。居正位,必觉生,自觉觉人,生民都觉悟了,才知要拥护好人。每个人都能独行其道了,天下为公,则天下就达“见群龙无首,吉”(《易·乾》)

人的好坏,皆咎由自取。以前重视家教,自小教导不可以随便糟蹋东西,要爱物、惜物。不可以因为家境好,就尽为小孩养毛病,一旦日后家庭有了变故,就难以胜过去。

就是当再大的官,富贵了,也不可忘掉出身的贫寒,素富贵行乎富贵。权势不可靠,最可靠的是自己。必要养成自己去奋斗的精神,重视德行,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

读书人什么都做,但可不能乱求。不求,平易近人。不要因为暴发了,就到处乱求,人到无求品自高。

佛“戒、定、慧”,守戒才能生慧,守不住,其他不必谈。儒“定、静、安、虑、得”,自得,“无入而不自得”(《中庸》)

中国东西也有至高境界,端视每个人的悟境。中国书贵乎真体得,体悟才有用。

“四书”,夏学之入门。《诗》《书》《礼》,“五经”之根本。要时常翻阅,思考、印证,成为自己的智慧。

读书要慢,就一个“缓”字,坐着平心静气地读,坐久了,心静自然凉,慢才能有所得。多接受前人有用的东西,就成为自己生命的力量!

读书、做事,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可以躐等,否则费劲。慢工,才能出巧匠。基础不好,再躐等,那就难以有成!

有守有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但环境必给你苦。我没有好过一天,每天都在苦中。一生中,什么都不会,就有好脑子,故记忆力好,看书一两遍,就记住了。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孟子·尽心上》)操心虑危,才能度过那个“危”“患”。不怕环境坏,就怕不知操心虑危。我来台,从四十五岁至今,无与一人谈过知心话。但人在我眼前一晃,就知他在想什么,还不叫“精”?

考虑事情,必要“设身”,才能使对方接受,感到你是个智者。应设身处理一事,才能使对方感动,才能达到核心。人家有事时,表示关心很重要。

“强恕而行”(《孟子·尽心上》),仁也,“恕”,如心,推己及人。想在社会上站住,活得热闹,必要懂得关心别人,别人才会关心你,许多事皆是相对的。不懂得人之所需,又怎能关心别人?懂人的心理,才能应之。为人必要细心,才能成事。做事,恰到好处很重要。

光知“万事不求人”,人家不一定求你。太孤高自赏,最后就“冷冻”。真有智慧,做事就能处处成功,超人一等。为政,“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大学》),但如不洞悉群情,又怎知“民之好恶”?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孟子·尽心上》),任何事都有“规矩”,处事不以规矩,就不能成方圆。为人处世,切不可掉以轻心。盗亦有道,下流事也有规矩。就是聪明、巧,也不能离开规矩。好好学,不要看轻自己,至少都是种子,将来会有开花结果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