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动机:行为背后的七情六欲
- (英)休·瓦格纳
- 3234字
- 2022-11-04 18:29:43
第1章 每一个行为都是有动机的
我们为什么做自己所做的事
许多心理学家和非心理学家一直想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做他们所做的事情。不同的人似乎受到不同的动机驱使:有的人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上;有的人选择专注于创作美丽的艺术作品;有的人会在选定的领域中倾注最大的努力,取得尽可能大的成功;有的人则只想过一种安静的、相对默默无闻的生活。这种思考引出了许多关于动机本质的问题。我们是否都受同样的基本动机驱动,以至于经济成功和艺术创造力都能满足那些相同的潜在需要?或者那些基本动机在本质上是否属于不同类型的动机?不同的动机是如何相互关联的?是否某些动机是基本动机,而另外一些动机在某种程度上是次要的或者是源于基本动机的呢?一个动机的满足是如何影响其他动机的?人类动机是否有特定的类型?或者人类动机与其他物种的动机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描述吗?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意识到支配我们行为的动机?
除了最简单的反射之外,所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有动机的。动机对行为的控制体现在两个方面:激励行为并引导它朝某个目标前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为动机分类并进行解释。考虑到不可能完全将分类和解释分开,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有关动机类型和动机理论的一般问题。
七情六欲背后的各种动机
马斯洛提出人类动机具有一种层级结构,他称之为需求层次结构(见表1–1)。这个层次结构为我们对动机的概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尽管我会对其中一些细节提出异议,但不会以马斯洛的理论为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表1–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和替代分类
续前表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这些需求似乎是生理变化的基础。我们必须进一步区分来自身体失衡的生理需求,如饥饿和口渴,我们称之为稳态需求;此外,那些不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功能的生理需求,我们称之为非稳态需求。本书关注的稳态需求包括睡眠(“疲劳”)、口渴和饥饿。在第3、4和5章中,我们研究了它们的生理机制,并考虑了它们的生物学意义和产生的心理影响。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中,非稳态需求以性为代表,我们将在第6章中探讨性行为的起源和变化。我们要研究的另一个非稳态需求是攻击性。虽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中没有这一点,但它可能属于下一个层次的需求,即安全需求,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动物的防御。由于攻击性也与繁衍功能有关,因此也可以考虑将其归入生理需求。我们将在第7章中探讨攻击性的这些功能,包括它的起源和控制。
我们将需求层次结构中的前两个层次均描述为基本需求。“基本需求”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因为不同作者对它有不同的用法。这些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中是基本的,因为它们处于最底层,必须在其他需求被满足之前得到满足。顺便说一句,这也是马斯洛理论存在的一个问题,因为它不允许出现艺术家在阁楼上挨饿的现象,即在逆境中产生创造力。但是“基本”也可以指根本的,因为其他动机是从基本动机中产生的。
需求层次结构中接下来的两个层次的需求被统称为心理需求。其中较低层次的需求被称为爱,实际上爱是由各种基于群体成员身份的社会动机组成的。较高的层次被马斯洛称为尊重的需求,我们将它看作自我整合的动机。在第9章中,我们将简要考察这些认知和社会动机。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包括好奇心和避免无聊(我们将在第9章中用认知动机对其进行阐述),马斯洛将它们看作人类动机的巅峰体验。在这种层次的动机下的个体被称为“自我实现者”,即处于一个更高的个体需求层次上。需求层次结构可以被看作进化过程中需求产生的顺序,可能与大脑在不同进化阶段的部分机制有关。在需求层次结构中,较低的需求被称为“基本需求”。
我们是如何认识人类动机的
我早先关于动机的一般性评论混合了暗示机械性[如“驱力”(drive)]和自我导向(如“选择”)的术语。大多数动机研究方法都倾向于机械性。在心理学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人和动物的动机是由许多本能决定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本能理论家麦独孤的观点,他将本能定义为“一种遗传的或先天的心理倾向,能够感知和关注某一类对象,并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此类对象采取行动,或者至少体验到产生这种行动的冲动”。这个定义的第二部分清楚地描述了动机。麦独孤认为存在18种本能,其中大多数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三个最低层次需求对应。因此,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尽管麦独孤认为它们可以被经验改变,但我们仍然可以控制自己是否冲动行事。
大约在同一时期,另一个主要的本能理论家弗洛伊德正在发展他的观点。他认为所有的动机最终都可以还原成两种基本的和对立的能量来源——生本能和死本能。弗洛伊德坚持认为,我们一般不知道这些本能的运作,这些本能是无意识动机的来源。此外,所有的行为,包括明显没有动机的行为,如口误,实际上都是有动机的,这揭示了我们的无意识动机的某些方面。我们对自我行为的解释通常与我们真正的无意识动机无关。
较新的研究方法延续了这些早期理论家的一般机械方法。稳态动机通常是从生理角度来解释的。也就是说,它们服务于明确界定的身体需求,方法是确定评估需求和满足需求的生理机制。我们将在第4章中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一般来说,这种方法考虑到了需求是由特定的组织缺陷引起的。这就产生了一种驱动力,可以激励(或者引导)动物完成满足需求的行为。除了在驱动状态是否针对特定需求或它们是否作为一般状态运行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的意见之外,关于这种激励机制的一般性质几乎没有什么有用的争论。不过,本书不是一本生理学教科书,因此我们想超越生理机制的描述。本书采用的方法旨在探索生理学在解释人类动机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在每一章中,我们将探讨人类控制或以其他方式影响“基本”生理驱力的方式。
驱力减少理论(drive-reduction theory)试图用一种与生理动机平行的方式来解释非生理动机。也就是说,人们被假定进入了一种被剥夺的状态,类似于体内的平衡需求被打破。这就导致了一种驱动状态,这种状态要么是一般的,要么是针对特定的剥夺状态的。这种驱力使人做出“完美”的行为,从而缓解被剥夺的状态。我们将在第9章中将其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剥夺新的刺激会导致一种我们体验为厌倦的状态,并反映出寻求刺激的动力。当我们发现新的刺激时,剥夺感就会减少,无聊感也会消失。
驱力减少理论主要起源于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时期,实际上并不适用于心理需求,而适用于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生理需求。因为驱力的降低是令人愉快的,它会奖励紧随其后的行为,也就是说,它使这种行为更有可能发生。学习理论家,如赫尔(Hull)认为,驱力是非特定的,它能够激发任何行为并支持任何类型的学习。对学习理论的进一步思考超出了本书的范围。我们将在第9章讨论驱力的特殊性或普遍性问题。
学习理论家将生理驱力描述为主要驱力,因为驱力是内部产生的,但是由外部刺激所引导。学习可以改变与动力相关的外部刺激。理论家试图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动机,他们称之为第二驱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动机的来源就是学习,但驱力状态本身与主要驱力相同。当一个最初的中性刺激与一个主要驱力的满足感匹配时,刺激本身就会唤起类似的驱力状态。据说这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证明。将一个可怕的刺激(电击或响亮的噪音)与先前的中性刺激相匹配,会导致中性刺激本身变得很可怕。然而,我们不可能从经验上证明这种过程是为了人类更高的动机而发生的,但把对知识、荣誉、骄傲、创造力等的渴望解释为条件反射,这似乎在本质上有些牵强。
现代的动机研究方法借用了驱力减少理论的语言,但却以更普遍的方式加以应用。因此,“驱力”这个词并没有赫尔的学习理论的含义,而是用来描述一种被激励去做某件事的感觉状态。“需要”与组织缺损无关,它通常是人凭经验感觉缺少了什么。我们将在第9章中看到对心理动机的分析大多来自社会心理学。然而,在所有这些方法的背后都有一种观点,即需求或驱力的满足是令人愉快的。在第8章中,我们将研究被认为是奖赏、强化和愉悦效应的大脑机制。我们在成瘾的背景下研究这些机制,因此有人认为成瘾是基于对这些大脑中枢的刺激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