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论
ChapterⅠ Pandect

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注:这是李军同志2007年12月28日在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A New Thinking on Development:Building an Eco-city

我到贵阳工作已经半年多,对贵阳的长远发展有哪些思考,许多干部群众都很关心,有的写信、打电话提出建议,有的当面给我出谋划策。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经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认真研究,决定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贵阳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总抓手和切入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委的施政纲领。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什么是生态文明?我理解,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既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路径的拓展和匡正。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致力于消除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精神文明,提倡尊重自然规律,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抑制人们对物欲的过分追求;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的多元化,协调平衡各种社会关系,实行避免生态破坏的制度安排。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仅仅是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而是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涉及观念转变、产业转换、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等多方面。

一、为什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第一,这完全符合中央的指示精神。党的十七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进政治报告,明确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丰富,是执政理念的升华。我们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是贯彻中央精神的具体行动。在贵阳,紧密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第二,这完全符合当今世界城市的发展潮流。人类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种文明形态。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对此,许多思想家进行过反思。卢梭就曾对使工业文明过分膨胀的工具理性侵蚀人的道德理性、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发出警告。马克思恩格斯更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导致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作出过深刻思考。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1820年,英国人欧文提出了建设“花园城”的理念。1903年,爱德华·霍华德在英国设计了两座“田园城市”。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念。很多专家学者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很多国家积极进行生态城市的实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德、西非的塞内加尔、巴西的库里蒂巴、中国的深圳召开了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推动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实践。美国的克里夫兰、德国的埃尔兰根、印度的班加罗尔、澳大利亚的怀阿拉、丹麦的哥本哈根、日本的大阪等城市,都是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来规划和建设的,取得了巨大成功。有一个生动的例子,1994年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了苏州工业园;前不久,中国与新加坡又签署了合作建设天津生态城的协议,强调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的新理念,将天津建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相和谐的宜居城。从苏州工业园到天津生态城,昭示着城市的生态化成为时代潮流。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相继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许多地方的生态建设主要侧重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物质文明方面。我们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包括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内涵有很大的丰富,层次有明显的提升,顺应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

第三,这完全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能否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大家都知道,二战后,日本以及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功,采用的是比较优势战略,即根据资源的比较优势来确立产业结构,根据资源比较优势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快速发展,也是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取得的。

多年来,我们一直谋求贵阳在西部省会城市中排位前移,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位前移。比如,《1996—2010年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就提出,到2010年力争城市经济社会和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等水平。十多年过去了,结果却是有的方面差距越拉越大。不用说跟东部、中部的省会城市比,就拿西部城市来说,2000年,贵阳的GDP与成都、西安、昆明、南宁、乌鲁木齐的差距分别是882亿元、371亿元、361亿元、103亿元、0.3亿元,2006年分别扩大到2147亿元、847亿元、600亿元、259亿元、51亿元。特别是与呼和浩特比较,差距更明显。呼和浩特的面积比贵阳小,人口比贵阳少。2000年,贵阳的GDP为275亿元,呼和浩特为179亿元,贵阳领先96亿元;到了2006年,呼和浩特的GDP突破900亿元,反超贵阳近300亿元。我到贵阳工作后,经常对着地图琢磨周边的城市。往北看,成都、重庆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往东看,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往南看,南宁的东盟博览会搞得热火朝天;往西看,昆明的昆交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贵阳市的“当家人”,我要说,我们贵阳虽然也张罗了一些有影响的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比较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贵阳还是有一点冷清,有一点沉寂。我们曾经以贵阳是西南地区陆地交通的几何中心而自豪,但现实的情况是,贵阳几乎成了边缘之地;贵阳处于贵州高原,但在西南地区经济版图上却成了一块“盆地”,一块“塌陷”之地。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非常复杂,有历史的原因,有地理的原因,等等。且不说呼和浩特有毗邻首都的优势,是我国北方的外贸重镇,就说周边的重庆、昆明、成都、南宁,也都有比贵阳更值得国家和外界关注的因素。重庆是直辖市,是西南地区最能获得中央政府支持和境内外相关产业转移的首选区域,在历史上曾经是国民党的陪都、中共中央西南局的所在地;成都在历史上就一直是西南重镇,曾做过国都;昆明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桥头堡;南宁是我国联系东盟的重要枢纽。而贵阳乃至整个贵州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先看看历史,明永乐十一年,即公元1413年,贵州设立布政使司,成为全国第十三个行省。设置贵州省,首先是出于军事、政治需要,是为了控制西南特别是云南,“开一线以通云南”。“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对贵州、贵阳比较重视,迁来了一些大企业,主要也是从国防角度考虑,而不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改革开放后,贵阳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以及对外来要素的吸引力很难与周边大城市相比,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反复思考贵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我认为,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冷静、需要沉着、需要借鉴成功的经验。如果我们非要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那是不明智的。我们必须扬长避短,走比较优势战略的路子。这就好比打仗,正面强攻不下,调整战术,迂回一下,从侧面进攻也许能打赢。我们不是说不要GDP,而是要体现生态文明的GDP,要包括幸福指数等在内的全面的GDP。

天生万物,有其短必有其长。什么是贵阳的比较优势呢?首先就是生态优势。一是空气清新。贵阳有两条环城林带,森林覆盖率39%以上,是全球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持得较好的中心城市,沙尘暴天数为零,加上降水较丰富,夜雨多,起到了对天空的“清洗”作用,一年中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优和良好的天数占95%左右,这在全国名列前茅。二是气候凉爽。有些城市环境不错,但夏天气候不行,热浪滚滚,被称为“火炉”。而贵阳夏季平均气温在24℃左右,年均相对湿度在78%左右,不湿不燥,凉风习习,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可与意大利著名旅游城市佛罗伦萨媲美,在东亚、东南亚,像贵阳这样气候凉爽的城市很少啊。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气温升高带来严重后果,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要么大旱,要么暴雨,要么极其热,要么极其冷。在这样的情况下,贵阳的气候优势尤显宝贵。“气候”是可以卖钱的,我在省委宣传部工作的时候,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去推介贵州旅游,就是“卖气候”,效果很好。三是纬度合适。有些城市夏天气候也很好,可以避暑,但是纬度偏高。而贵阳处于北纬26度,这与埃及的开罗、印度的新德里、美国的夏威夷大体相当。专家认为,人类居住的最佳纬度为20~30度。四是海拔适中。一些城市气候凉爽,但是海拔偏高,紫外线辐射强。而贵阳海拔在1000米左右,紫外线辐射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少的地区之一,非常适合人居。生理卫生试验研究表明,人体在这个海拔高度对大气气压感觉最佳。佛家寺庙、道家道观通常都建在这样的高度,因为适合修行。五是省会城市。有一些中等城市很宜居,但不是省会中心城市,不能跟贵阳相比。综合这些因素,可以说,生态环境的优势是贵阳最大的比较优势、最大的本钱、最大的希望,这是用多少GDP都换不来的。最近,我在《人民日报》发表歌词《爽爽的贵阳》,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绿绿的贵阳、爽爽的贵阳,感受着你的气息,我醉倒在惬意的天堂。”此外,贵阳还有丰富的磷、铝等矿产资源,这也是很多省会城市没有的。相对一些发达城市而言,贵阳开发强度较弱,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加之土地、劳动力成本较低,既有比较优势又有后发优势,这十分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最近国家公布了新的职工休假制度,有利于人们外出休闲、度假、避暑。贵阳这样的地方,正好符合休闲、度假、避暑的需要,在“火炉”里居住的人,在东亚、东南亚国家一些闷热难熬的城市里居住的人,到贵阳来度假避暑,多爽啊!这几年,旅游业一直是贵阳市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今年前11个月,贵阳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数增幅分别超过41%和30%,双双创历史新高,这就让我们看到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广阔前景。我们把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再加上大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把贵阳打造成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旅游的城市,世界上高智商、高知识、高投资、高收入的人,就会到贵阳来居住、来投资、来旅游。近年来,很多外地人到贵阳买房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印度的班加罗尔,环境、地形、海拔、纬度、气候等方面都与贵阳相似,是印度软件之都、全球五大信息科技中心、世界十大“硅谷”之一。班加罗尔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环境好,比如空气质量好,符合精密制造业研究发展的要求,气候条件好,大批科研人员愿意前往定居。这很值得我们借鉴。

第四,这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一个城市好不好,不能只看城市的GDP,还要看城市居民生活得是否幸福。一个人要幸福,当然要有一定的收入水平,但幸福感与金钱之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关系,比如,钱不多,身体健康,家人和和睦睦,照样幸福;钱多了,老吵架,闹离婚,未必幸福。国际上幸福指数高的国家,并不一定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去年,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对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按“幸福指数”作了一次排名,冠军是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英国和美国则分别排在第108位和第150位。不久前在哥德堡举行的全球首届幸福大会,首要议题就是“为什么GDP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幸福感”。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贵阳在经济总量上无论如何比不过它们,但要比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贵阳未必比它们差。我们一些贵阳老乡打点小麻将,喝点小酒,午夜在街上吃点烧烤,生活很安逸啊。以至于龙永图(注:贵阳人,时任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先生在一次演讲中大声疾呼:父老乡亲们要少打麻将,不要睡懒觉。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在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要用更多的精力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老百姓尽管收入赶不上其他许多城市,但也能生活得很幸福。

讲了这么多,贵阳要建设的生态文明城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概括为六句话:一是生态环境良好,就是要始终保持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二是生态产业发达,就是要稳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使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三是文化特色鲜明,就是要有突出的城市个性,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凝聚力强的城市精神;四是生态观念浓厚,就是公众生态伦理意识普及,生态化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五是市民和谐幸福,就是居住舒适安全,出行方便快捷,公共服务质量良好;六是政府廉洁高效,就是党政责任体系完善,执行力明显加强,市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明显提高。这是定性的描述,我们还会将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量化,包括基础设施指标、生态产业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民生改善指标、文化发展指标、政府责任指标等,用这些指标来具体衡量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效。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理念,是一个目标,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在本届市委任期之内,主要是做好打基础的工作。

二、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龙头。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贵阳市正在实施的《1996—2010年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即将到期。经国务院批准,我们已启动新一轮总规修编。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最关键的是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和城市定位。理念决定规划的水平,定位决定城市的命运。没有超前的理念和科学的定位,规划就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1996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将贵阳定位为“贵州省的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随着形势的发展,认识要深化。比如,1913年以来贵阳一直是贵州的省会,在规划里还这样定位没有多大意义;把贵阳定位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没有什么特色,因为西南地区比我们重要的中心城市有好几个。这次城市总规修编,一定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到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专项规划里,渗透到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城市景观、住宅小区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通过绿地、森林、公园、湿地、湖泊等连接各片区,真正彰显“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特色。现在,我们以贵阳是“林城”、“山城”为骄傲,但有的人不珍惜,很多地方山有多高,房屋就建多高,哪里有森林,哪里就建房子,以至于市委、市政府决心打一场“森林保卫战”。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最近,国家启动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将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我们也要按照国家精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划定贵阳的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确定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明确空间“红线”,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比如,“两湖一库”周边区域,应作为禁止开发区,依法依规实施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我在阿哈水库讲过,谁要是动摇了阿哈水库饮用水源的定位,造成不可逆转的污染,谁就是历史的罪人,就是贵阳人民的敌人。比如,花溪和清镇的部分地方是重要的饮用水源所在地,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要作为限制开发区;小河、白云、乌当、修文、开阳、息烽等,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要作为重点开发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主要是按照生态园区模式,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云岩、南明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密集,开发强度较高,已经超负荷承载,要作为优化开发区,稀化、绿化、美化,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贵阳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圈、辐射圈。今后,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安排,包括招商引资,都必须服从生态文明城市的功能分区,加强统筹协调,不能杂乱无序,遍地开花。在批工业用地的时候,就要明确具体搞什么产业,促使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比如,制造业项目要相对集中在小河—孟关先进装备制造业带,高新技术项目要相对集中在麦架—沙文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制药业项目要相对集中在扎佐、乌当医药工业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各区(市、县)都要严格按照生态文明城市的理念规划建设。与此相适应,要改革对各区(市、县)的政绩考核办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实行分类评价、分类考核。

规划一旦制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当前,规划执行不力的问题在贵阳市比较突出。一个是随意调规。原来的规划很好,但后来由于指导思想发生偏差,或者受利益驱动,把本来该搞绿地的地方改成搞房地产开发,在本来该修路的地方盖起了商铺。比如,南明河边的箭道街,修了那么多高档酒楼、会所,而且都是经过批准的。有的同志对南明河旖旎风光被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建议把这些酒楼会所拆掉,恢复绿地,把南明河亮出来,我说那得多少钱啊!比如,河滨公园山顶上修的那座“白楼”,从根子上讲就是违章建筑,人们无不为“白楼”大煞风景而扼腕叹息。比如,金阳新区规划理念非常好,很超前,但我8月份去调研的时候发现已经有调规的苗头,原定的绿轴被占了,观山湖公园变小了,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变窄了,行政中心前开阔的视野被挡住了。一位老同志对我讲,他主管时只批准调了一点点,建筑没这么多,也没这么高,想不到后来就搞到了这个程度,太遗憾了。我跟他说,你只要开个门缝,门就会被挤开,越挤越开,越开越大。这就是随意调规造成的恶果。为了避免金阳新区建设出现老城区那样的遗憾,我们明确要求观山湖公园绝不能再被蚕食,一寸土地都不能再占。很多城市没山造山、没水造水,像北京,景山是造的,中南海、北海是造的,现在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也是造的。我们贵阳有这样一个几平方公里的天然公园,真是宝贝啊,为什么有人就是看不顺眼,想把它搞成又一个南明河呢?今后,一定要避免为了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随意调规。另一个是有规不依。有些房地产开发项目随意“长高长胖”,突破红线、突破绿线,规划形同虚设。如果说调规是政府利益迁就了开发商利益,那么有规不依则完全是开发商追求最大私利和政府维护公共利益之间的较量。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坚决制止,一点也不能含糊。有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占用了金阳新区的绿轴通道和公共空间,市民进公园的道被挡住,市委、市政府花了十几个亿修建观山湖公园,难道就是给它做后花园的吗?12月20日,开发商已按照不容讨价还价的要求拆除违章建筑,还道于民。这里要特别强调规划的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服从,不存在特殊情况,绝不能以“特事特办”的名义任意更改、随意调整,让一些违规项目合法化。今年9月,我收到一份材料,说是鉴于某项目的特殊情况,要帮助完善手续。我批了一句:请告市国土、规划、绿化等部门,严格按原则办事,不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想,如果迁就、屈服于这些所谓的“特殊情况”,让个别人攫取私利的图谋得逞,就是对贵阳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损害,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

为了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我们借鉴北京成立首都规划委员会的做法,成立了贵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由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任主任,现在就是我任主任,贵阳市市长、贵州省建设厅厅长担任常务副主任。以前的市规委主任是袁周(注:时任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同志,我对袁周同志讲,这个规委会主任现在由我来当,不是说你当得不好,而是因为贵阳作为省会,必须省市共建,让省直部门参与进来,支持我们制定和实施规划,同时也服从规划。市规委里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等省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我作为省委常委,协调起来容易些。有的人可能以为,这下李军书记的权力大了,财源滚滚来啊。我给大家讲,市规委将立好规矩,建章立制,组建四个专家委员会,实行票决制,所有重要规划包括城市设计,未通过专家评审的,市规委不会批准,我这个主任也无权批准。搞城市规划,最怕碰上“不懂、主观、有权”的领导。不懂不可怕,不懂又不听别人意见才可怕;不懂、不听意见,但说了可以不算也无大害;如果集不懂、主观、有权“三位一体”,危害就大了。我自认为还不是这样的人,也希望各位领导同志不要成为这种“三位一体”的人。

三、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求实现内部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统一,实现内外部生态系统之间充分的物质能量交换,即通过形成顺畅的内循环、外循环,畅通贵阳市各片区之间及其与周边区域的联系。近年来,贵阳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交通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成为老百姓反映非常强烈的一个问题。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近80%的人认为老城区最主要的问题是交通拥堵。为什么会出现交通拥堵?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道路建设总量不够、路网结构不合理。在总量上,从密度看,国家规定城市道路密度规范值为3~4公里/平方公里,山区城市道路密度应大于平原城市,一般应达到规范值的上限,但贵阳道路密度为2.86公里/平方公里,还没有达到规范值的下限;从人均道路面积看,一般来讲,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不到10平方米以上就很难畅通,而贵阳只有5.67平方米。在结构上,没有形成通畅的内外循环系统,很多过境车辆要穿过中心城区,加之有像北京路、延安路这样的断头路,要素流动更加不畅。交通拥堵不堪、居民出行不便,还谈什么适宜居住呢?贵阳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经济生态系统与交通循环系统未能有效对接,导致货物进出不畅,企业联动效应不强。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向我反映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谈什么适宜创业呢?贵阳是森林之城,但是由于交通设施不到位,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是割裂的,“有路的地方没有林,有林的地方没有路”;贵阳旅游资源丰富,但是通达条件较差,包括息烽、青岩在内的很多旅游景点都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谈什么适宜旅游呢?因此,如果不采取过硬措施,迅速改善贵阳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要想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城市,只能是一句空话。

基于这样的状况,我到贵阳工作不久,就提出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件事就是抓环城高速公路建设。环城高速公路太重要了,我说了“四个大”:就是实现交通循环的大动脉、产业发展的大走廊、促进城市化的大杠杆、展示城市形象的大平台。还说过,环城高速是个纲,纲举目张。全国很多省会城市,包括我们的邻居昆明、长沙、南宁、成都,都陆续建成了环城高速公路,我们必须抓紧工作。从今年7月份开始,经过指挥部以及各有关部门同志们的艰苦奋战,5个月办完了南环线所有的审批手续,南环线即将正式开工。在建的西南段推进速度也大大加快。整个环城高速公路建设要贯穿生态文明理念,要建成经济路,造价要低,质量要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成生态路,设计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施工中最小限度地破坏生态,完工后最大力度地恢复生态,让驾驶员和旅客驾乘在环城高速公路上安全、舒适、赏心悦目;建成人文路,体现以人为本,对被征地农民进行集中安置,安置点选在青岩古镇附近,将青岩古镇建成一个彰显生态特点、文化特色的旅游重镇。为了系统解决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今年启动了“畅通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的骨干路网结构。届时,贵阳的交通将会有很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将会发生很大变化。所有这些,都是打基础、利长远、惠及人民群众的事,看准了就要义无反顾、强力推进。如果有人硬要说抓环城公路、抓“畅通工程”这样的事是在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话,那么我就要说,在贵阳,这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是搞多了而是搞少了,不是搞快了而是搞慢了。对这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我支持同志们多搞、快搞。

在重点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等建设。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根本谈不上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2005年我们基本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但仍然有6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去年和今年,我们分别解决了5万和1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还剩下近40万人口没有解决。要强化领导,落实措施,通过两年的努力,解决全部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比全省的目标提前2年。农村的路也很重要,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这次会议提出到2012年完成通村公路硬化,务必要实现。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要占到较高比重,稳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同时三次产业都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把发展旅游、文化、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这是因为:

第一,这是中央的政策导向。近年来,中央释放出一些重大信号,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强调“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也在逐步变化。2004年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5年提出“又快又好”,2006年提出“又好又快”,今年提出“稳中求进、好字优先”。与此同时,国家宏观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一方面,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从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深化服务领域改革、提高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服务业领域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最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旅游局在贵州召开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发展服务业带来了极为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最近,国务院批转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将节能减排的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省(区、市)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这标志着节能减排进入硬碰硬的攻坚阶段,再走高污染、高耗能的发展路子,是没有出路的。对此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我们必须老老实实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尤其是要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

第二,这是国内外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是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由于技术的进步,目前工业吸纳劳动力越来越有限,出现了技术排挤劳动力的状况,而服务业具有门类广、领域宽、劳动密集度高、就业弹性大的特点,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据统计,单位服务业产值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工业的5倍。世界上多数国家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已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总和。服务业不仅自身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而且通过提供有效服务,可以提高其他产业在节约、环保等方面的效率。一般来讲,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在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国际上,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发展中国家大体在60%左右,发达国家普遍达到70%以上,大城市服务业的比重更高,如纽约、东京、首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分别高达84.1%、82.8%和79.7%。从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看,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70%,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广州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达到了57.6%。贵阳要早日迈入发达城市的行列,必须在繁荣和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上做足文章。

第三,这是贵阳产业发展的差距所在。如果说前些年贵阳工业化水平较低,发展服务业的基础较弱,那么现在,贵阳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大力发展服务业时机已经成熟。贵阳作为省会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扩大城乡就业、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努力,贵阳市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在上升,2006年达到45.3%,成绩很大,但差距不小,这一比重在西部10个省会城市中排末位,比南宁低5个百分点,比成都低3.6个百分点。这些年,呼和浩特之所以发展那么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第二产业迅速增长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增长更快。2000年到2006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1.2:37.6:51.2变化为5.7:38.9:55.4。拿省内来讲,贵阳市在各方面优势都非常明显的情况下,预计今年第三产业将增长16.7%,比全省17.9%的增速低1.2个百分点。作为省会城市,贵阳市第三产业增幅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说不过去的。今年,由于第二产业受到限电等因素的影响,增速有所放慢,可能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这不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真实反映。要稳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后,全国各地都高度重视,出现了各取实招、竞相发展的局面。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在发展服务业上下大工夫、硬工夫、真工夫。首先,思想意识上要有紧迫感,把发展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突破口。第二,工作措施上要强劲有力,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实在在地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大力培育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第三,领导力量要切实加强。现在,贵阳市服务业管理分散、体制不顺,要尽快研究理顺领导体制,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强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我想,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加大力度,完全可以把服务业搞上去。

有的同志担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是不是要限制或削弱第二产业发展呢?当然不是,应该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应该“水涨船高”。毫无疑问,第二产业仍然是目前贵阳市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贵州省、贵阳市工业化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可能逾越工业化阶段。因此,工业经济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走传统的老路,透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拼资源、拼消耗;一条是转变指导思想,调整发展思路,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也就是生态文明的工业化路子。前一条路受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越来越强硬的制约,已经难以为继,肯定是走不通的,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第二条道路。我想,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要做大增量。就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很多城市都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贵阳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了十几年,无论空间规模还是产值规模,都不尽如人意。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的16%左右、GDP的6%左右,这个比重实在太低了;现在,贵广快速铁路新客站将放在高新开发区金阳园区规划范围内,这对金阳发展很有好处。但对高新开发区的发展而言,必须另外拓展空间。市里已决定规划建设麦架—沙文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这个想法初步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支持。有人或许会问:在贵阳这样的地方,要人才缺人才,要技术差技术,能搞高新技术产业吗?贵州微硬盘项目(注:2002年,微硬盘项目被引入贵州,贵州当地银行、企业先后投入资金近20亿元。但该项目自2004年9月后一蹶不振,最终停产。)不就失败了吗?微硬盘失败,教训极为深刻,值得认真总结,但我们不能失望,不能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失去信心,不能认为在贵州、贵阳搞不了高新技术产业。当前,面对因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而在学科边缘、交叉地带形成的新技术、新产业,如生命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新一轮升级的信息技术等,东部和西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是一张白纸,起点一样。而贵阳具有生态环境良好、居住条件适宜等优势,对要求环境质量较高的高技术产业和注重生活质量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吸引力,只要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完全可以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贵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提升存量。关键要用循环经济模式来提升、改造资源型产业。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我认为目前的情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规划起步早,工作进展慢;口头说得多,实际行动少;政府学者热,企业民众冷。2000年我们就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这相当超前,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导向,但是实施的力度远远不够。现在外省推进循环经济的力度很大。11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在重庆召开“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向全国推广重庆经验。重庆经验就是使循环经济理念深入到各个角落,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贵阳发展循环经济也必须真抓实干,重点是建好生态工业园区,使产业空间集中、要素资源节约、产业链条延长,促进节能减排。《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明确重点发展开阳、息烽磷及磷化工,清镇煤及煤化工,白云铝及铝加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要真正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集中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体废物处理、热电联供等项目,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达到少排放乃至零排放的目标。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促进企业共生集聚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据测算,一吨磷矿石原矿只能卖320元,加工成黄磷或饲料级磷酸氢钙可以卖1450元,加工成磷复肥可以卖1850元,加工成农药级磷酸盐可以卖2800元,加工成医药级磷酸盐可以卖3000~4000元,加工成电子级磷化工产品可以卖1万元以上。到底怎么搞划算,一看就明白了。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各区(市、县)主要负责同志,目前有些高污染项目正在向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转移,不管这些项目能提供多少GDP和税收,只要不符合循环经济理念、不符合环保要求,一律不得引进。贵阳市目前还有不少小水泥厂、小铁合金厂、小造纸厂,创造不了多少产值,缴纳不了多少税收,解决不了多少就业,却搞得到处烟尘滚滚,黑水横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得不偿失,这次关停的决心一定要大。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

在加快发展三产、二产的同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但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所谓循环农业,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产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排放量。循环农业有农业资源循环型企业模式、城市生态农业园区模式、特色生态农业经营模式、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等。贵阳市一些地方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要认真总结,大力推广。

五、以最严厉的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然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是全人类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全球来看,由于生态环境加速恶化,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活动都受到严重影响。从全国来看,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从贵阳市来看,尽管近年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保护环境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比如,“两湖一库”是贵阳人民宝贵的“三口水缸”,但近年来水质逐年下降,我在治理和保护“两湖一库”动员大会上说,对那么多污染物流入“两湖一库”感到惊心,对“两湖一库”污染程度感到痛心,对“两湖一库”的前景感到忧心。比如,南明河是贵阳的“母亲河”,虽然经过多年治理,水质有了很大改观,但是看看水口寺以下的河段,还是一条“黑水河”,臭不可闻。我们的发展究竟是为什么?如果环境被污染了,喝不到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生活环境龌龊,即使我们钞票满兜、房子住得再大又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切实增强紧迫感,进一步把钱大还是命大、是治理划算还是预防划算、是自己的责任还是他人的责任这三个问题彻底弄明白、想清楚,以对自己、对他人、对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采取最过硬的措施,把生态环境保护好。

生态学上有一个著名案例叫“公地悲剧”:一群牧民共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虽然明知羊的数量已经够多了,再增加的话草场就会退化,但他还是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承担。当每个牧民都这样干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要避免这种悲剧,必须有一个主体站出来代表社会公益,这就是政府。因此,为保护好生态环境,党委、政府必须主动承担责任。在措施上,要适应新的形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主要运用行政办法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一是要创新法律手段,就是拿起法律武器,把保护和治理环境纳入法制化轨道。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防治大气污染、保护水源和森林等方面的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强化执法,做到有法必依,真正在贵阳形成“破坏环境就是犯罪”的社会共识。贵阳市在全国首创了环境保护审判庭和法庭,11月20日成立以来工作开展得很好。12月10日环保法庭受理了全省第一宗环保公益民事诉讼案件,12月14日受理了第一宗环保刑事案件,均引起了强烈反响。目前,环保法庭已受理了4件民事案件,尚有几件环保公益诉讼案件和涉及破坏环境的刑事案件准备移送环保法庭审理,对破坏环境犯罪行为形成了巨大震慑。二是要创新经济手段,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大幅度提高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成本,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好“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的作用。这些天,干部群众积极向基金会捐款,场面感人。我说过,哪怕只捐一元钱,也体现了环保意识,就要大力提倡。三是要创新行政手段,整合相关资源,强化行政职能。“两湖一库”原来由三套机构分别管理,即红枫湖管理处、百花湖管理处、阿哈水库管理处,现在将三个管理处合并为“两湖一库”管理局。原来分散在十几个部门的管理职能通过授权或委托,集中给“两湖一库”管理局,使其切实履行起“两湖一库”环境保护的管理、监督、执法等行政职能,并实行政企分开,不再搞包括旅游创收在内的各类经营活动。

有的同志或许会问,强调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发展经济了呢?当然不是。实际上,保护和开发并不必然矛盾。一方面,只有把环境保护好了,才能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种要素,加快贵阳发展,如果破坏了环境,优势丧失了,根本就谈不上发展。另一方面,现在环保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只要充分运用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环境容量允许或者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经济,只是有些企业不愿意花这点应当付出的成本而已。因此,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发展而破坏环境,也不能因保护环境而忽视发展;要切实把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必要时为了绿水青山,宁舍金山银山。

六、坚持以人为本,尽心竭力解决民生问题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指生态环境、生态产业,也包含了社会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核心是以人为本。不仅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因此,我们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突出位置。第一,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归根结底是为了造福于民,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第二,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全体人民自觉与自动的过程,光靠党委、政府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调动?毛主席告诫我们:“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只有使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过程成为老百姓生活改善的过程,群众才会真心拥护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才会自觉、自动地投身到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中来。也就是说,政府为群众办事,群众给政府鼓劲。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的成果应该由全体人民共享,如果广大老百姓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生活质量上不去,那就谈不上建成了生态文明城市。老百姓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是最大的不文明。领导干部推动工作要有威信,威信从哪里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自己或媒体宣传吹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靠真心实意地、坚持不懈地为民办事、改善民生,帮助群众解决好吃饭、穿衣、住房、就业、医疗、上学、养老、交通、治安等问题,才能逐步树立起来。

贵阳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一定要一件一件地办好,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在对象上,要格外关注弱势群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有一部分弱势群体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保障,政府必须承担起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职能。而且,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一些人的困难是由于企业关停并转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政府为他们提供基本保障,是应该支付的改革成本。从历史经验看,执政的要领就在于把最困难的人安排好,这样才能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穷人多了,社会不得安宁,富人也不得安宁。古代有见识的思想家、政治家都非常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计问题。明代张居正说过,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清人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时代一些官吏尚且能体会民间疾苦,能够时常“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我们作为共产党的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该做得更周到、更用心。我们不但要学懂、弄通穷人经济学,还要学懂、弄通穷人政治学、穷人社会学,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整个社会面还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感同身受,多想些群众冷暖,少想些个人私利,多搞些“雪中送炭”,少搞些“锦上添花”。在贵阳,要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在态度上,要千方百计、尽心竭力。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把老百姓的“难事”当成党委、政府的“要事”,把老百姓的“关注点”作为党委、政府的“着力点”,把老百姓的所急所盼作为党委、政府的“所干所办”。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像关心自己孩子上学那样关心老百姓“学有所教”问题,像关心自己涨工资那样关心老百姓“劳有所得”问题,像关心自己家人就医那样关心老百姓“病有所医”问题,像关心自己家老人养老那样关心老百姓“老有所养”问题,像关心自己改善住房条件那样关心老百姓“住有所居”问题,像关心自己会不会被偷被抢那样关心老百姓“居有所安”问题。群众的有些困难和问题,解决起来是要花点钱,有的地方借口没有钱,说解决不了。但真的没钱吗?修办公楼的时候,怎么没听说没钱?一趟一趟地出国,怎么没听说没钱?公车升级换代,怎么也没听说没钱?偏偏到了给老百姓修路,给老百姓盖廉租房,给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时候就没钱,就办不成了?说到底,还是在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上有问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态度上有问题。实际上,给老百姓办事,很多时候是花小钱解决大问题,比如市政府今年花800万元补助农民工子女入学,很可能就会改变很多孩子的命运。前段时间,我到一些农民工子女学校去调研,了解到有的学生因为交不起10块钱而上不起学,我想,10块钱对于在座各位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有的老百姓来说,这10块钱能解决大问题。因此,在财政支出上,要真正履行公共财政职能,不必要的开支要坚决压缩,但对解决民生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慷慨一点、大方一点。给老百姓办事,有些时候甚至不需要花钱,只需要我们费心耗力,多说几句话,多跑几步路。比如,有的区(县)为民办事搞“全程代理制”就很好,解决了老百姓的不少问题。当然,贵阳由于财力物力有限,民生的保障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肯定有一些差距,要如实向人民群众讲清楚,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只要做到了千方百计、尽心竭力,就算有些问题由于条件限制目前暂时解决不了,或者说解决得不那么理想,老百姓看到我们真的尽了心、竭了力,也会给予理解。

在效果上,要特别注重老百姓的感受。民生问题解决得怎么样,要多听老百姓的评价。老百姓是不那么关心GDP的,他们关心的是孩子能不能上个好学校,毕业后能不能找个不错的工作,自己看病的医药费是不是太贵,养老金能不能及时领到手,工资能不能随着物价上涨而“水涨船高”,等等。因此,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老百姓的满意度。比如,评价卫生部门的工作,不仅要看你盖了多少医院,增设了多少病床,增加了多少医生,更要看老百姓感觉看病贵不贵、难不难。比如,评价公安部门的工作,不仅要看你破了多少案,破案率上升了多少,更要看老百姓的安全感提升了没有,看女同志出门担不担心项链、耳环、手袋被抢,等等。当然,指标体系怎么建立,满意度测评怎么开展,还要下工夫研究。

七、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生态文化作支撑。我理解,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而不是人凌驾于自然之上;是一种伦理道德,就是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他人负责,既要对当代负责,又要对未来负责;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要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不是机械的、单向的方式思考问题;是一种行为准则,就是要大力倡导生态化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一个城市来说,只要生态文化浓郁、深厚,即使经济总量不那么大,现代化摩天大楼不那么多,也能成为魅力独特、令人向往的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把生态文化作为主流文化,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提倡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把生态文化具体地渗透到城市建筑、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方方面面。

第一,要突出城市建设的文化个性。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而文化就是其生命。如果城市没有文化,高楼大厦再多,也只是一堆钢筋水泥。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过一句话,“我们的城市有很多房子,但没有一栋建筑”,说的就是城市建筑没有文化内涵。房子是什么?乱搭乱建起来就可以叫房子。建筑是什么?建筑是需要设计的,是艺术作品。贵阳不是简称“筑”吗,可以给“筑”赋予新的含义,就是要使贵阳成为“建筑之城”。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要着力保护好历史文化,让城市的空间布局延续历史、尊重个性、突出特色,使城市通过视觉系统体现文化个性,注意克服抄袭、模仿、复制等现象,避免“千城一面”。

第二,要大力倡导生态生活方式。生态生活方式就是从追求豪华、奢侈、浪费的生活转向崇尚简朴、节俭的文明生活,大力推广绿色产品,追求绿色享受。比如,房屋建筑要体现节能意识,可以学习侗寨、苗寨天然通风的做法,合理确定朝向、户型,增强通风能力,夏天就可以不用空调。比如,出行方式的选择要更加体现节能和环保要求,实行公交优先,提倡步行。市委大楼门口经常贴通告,告知哪个房间没有关灯、哪个水龙头没关好,这种做法就值得推广。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歪风邪气,有的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背信毁约、不讲诚信;办事要请客送礼;等等。这些风气不改变,文明就无从谈起。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正气,自觉维护社会公德,自觉维护规矩和法制,形成井然有序的社会风尚。

第四,要培育独特的城市精神。一座城市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决定了这座城市最终能够走多远。这些年来,贵阳市开展了提炼、熔铸城市精神的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这次,我们提出要把“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的城市精神来培育和实践。为什么要提“知行合一”呢?因为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修文县龙场镇悟道三年,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思想,这是贵阳的宝贵文化财富。在今天,我们倡导“知行合一”,就是要剔除其唯心主义的内容,发扬其积极的方面,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相统一,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就是要解决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同志存在的“醒得早,起得晚”、“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协力争先”呢?因为周恩来总理上世纪60年代在贵阳花溪寄语: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人民勤劳,只要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团结,努力工作,那么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胡锦涛同志1988年明确要求贵阳在全省“作表率、走前列”。“协力”就是贯彻周总理“加强团结”的要求,要齐心协力,围绕一个目标,共同用最大力气,而不要内耗,力量相互抵消;“争先”就是贯彻周总理“后来居上”和胡锦涛总书记“作表率、走前列”的要求,要争先恐后,争着“作表率、走前列”,唯恐落在后面。我们要通过培育和实践“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激发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对贵阳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

八、创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制度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系统创新,必然要求体制机制随之创新。我想强调四个机制。

第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调动各方面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如何调动?靠教育、靠启发、靠道德的感召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靠利益调整。也就是说,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种道德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利益调整行为。一个地方因保护生态而使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老百姓生活得不到改善,甚至比较困难,如果受益地方不对其进行一定补偿,这种行为想持续下去,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让生态保护的受益主体向实施主体和受损主体支付一定经济补偿,并形成长效机制,以调动各方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比如山东省财政最近就拿出2.86亿元对济南小清河流域保护环境进行生态补偿。

从贵阳市来看,花溪、清镇是贵阳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保护“两湖一库”的主战场,也是南明河上游水土保持的主战场。这些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两地放弃了不少项目,失去了一些发展机会,今后,这两个地方还得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还有很多项目不能上;水库周边的农民群众因不能大量使用化肥搞种植、不能搞“网箱养鱼”等原因,减少了收入。我在花溪、清镇调研时明确讲过,你们在保护环境方面作出的贡献,全市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全市人民是要感谢你们的。我们在享受花溪、清镇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果时,理应给予补偿。如果长期不补偿,还能保证花溪、清镇长期积极地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吗?我们同处一块土地,共顶一片蓝天,污水是没有边界地流动的,混浊的空气是自由地进出的。环境被污染,受损害的不只是花溪、清镇,也包括云岩、南明乃至更大范围;不只是花溪、清镇的人喝不上干净水,中心城区的人也喝不上干净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改善别人的命运就是改善自己的命运。这个道理,发展状况相对好一些的云岩、南明两个区和其他区(县)应该能够想明白。云岩、南明等地包括市里拿出一定资金来对花溪、清镇进行生态补偿,不是在作贡献,而是支付自己应该支付的环保成本。同样的道理,安顺市平坝县建设污水处理厂需要支持,我们也要义不容辞给予帮助,在保护环境上,平坝的事也是贵阳的事。我们帮助平坝把污水处理厂建好以后,污水不直接流入红枫湖,我们喝的是干净的水、卫生的水,有什么不好啊?

第二,要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仅靠财政投入、靠银行贷款不行,必须抓紧进一步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怎样实现多渠道融资、引资?一要眼睛盯着上面,向中央和省里争取资金。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环境存在不利方面,但也存在有利方面。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预计今年将突破5.1万亿元,比去年增收1.3万亿元,比年初预算高出7000亿元。根据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财政将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增加生态建设、环保产业等方面的投入,并把西部作为投入的重点地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全符合国家今后的产业投资重点,国家会大力支持的。省里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基本途径,也必将大幅增加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我们要积极向国家和省里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怎么争取?关键是“腿要勤,嘴要勤,手要勤”,就是要抓紧进行项目储备,加快可研分析,多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盘子”,50万的项目不嫌小,1个亿的项目不嫌大。作为省会城市,贵阳的干部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千万不要有“老大”思想,省会城市就是为省里搞好服务,争取支持。环城高速公路西南段以前之所以推进速度比较慢,一个原因就是省里、市里分得太清楚了,现在省市合作得很好,工作进展就很顺利。二要眼睛盯着下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增多,带来资本的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很多公司,包括很多金融机构是上市企业,面临分红的压力,要对股民有所交代,也在寻找出路。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一些大老板慷慨地说要在贵阳投100亿元,不要以为他是搞恩赐,是搞扶贫,他是在找出路,是来赚钱的。大家想想看,100亿元放在账上,如果不寻求好的项目、不产生利润,他怎么向股东交代?因此,只要我们疏通投融资渠道,清除各种障碍,一定会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此外,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组织对我国西部省区实施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十分关注,愿意以长期优惠贷款、捐赠等形式提供支持,我们也要积极争取。最近,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创业板市场即将启动,为了配合创业板市场,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创业风险投资试点工作,为我们争取融资增添了新的机会,我们也要抓住机遇。三要眼睛盯着外面,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投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比硬件,贵阳比不过东部地区,甚至比不过周边大城市,只有比软件、比服务、比用心。我们要积极发挥政务服务中心作用,真正实现集中审批“一站式”服务。现在,很多投资者反映,贵阳市投资环境不太理想。前不久市里开人代会时,一位企业老总当面跟我说,他们真的很“恼火”,有些部门“吃拿卡要”,很难打交道。我说你给我写个材料,把事情说具体点,我来给你解决。他说不行,你处理了他,以后我日子更难过。我说你写匿名信也行,到现在他连匿名信也没敢写。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开展综合整治行动,严厉惩办,以儆效尤。

有了投融资渠道后,还需要有市场化、商业化的投融资主体去运作、去操作,这是贵阳市很薄弱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抓住当前资本市场发展迅速的有利时机,培育一批有活力的投融资主体。对条件成熟的企业,推动尽快进入上市辅导;对有潜力的企业,要加快引入战略投资者,为改制上市做准备;对国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营企业、重点装备工业优势企业,要加快重组步伐,把企业的重组和上市结合起来,改制成为新的投融资主体;对现有上市公司,要帮助其通过增发新股或发行债券来融资;对已丧失再融资能力的上市公司,要采取措施进行重组,使之恢复融资功能。建设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一开始我就明确提出必须创新融资模式,组建市场化、商业化的投融资主体,由股份公司来融资、来贷款、来投入,并用经营、开发收益来偿还。这个公司必须与财政脱钩,以避免将风险转移给财政。市里有一些投融资平台,比如五家投资公司,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一家真正成为“借、用、还”良性循环的市场化投融资主体。我们不是没有优质资产,但这些资产“趴”在那里、“死”在那里,要下大力气对这些公司进行改造,将其培育成真正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通过资本运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本扩张。

第三,要形成鼓励创业的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怎样激发?许多专家在对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进行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创新产业发展得快慢,不是取决于政府给了多少钱,派了多少人,研发出多少技术,而是取决于是否有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我们周边的成都、重庆等城市为鼓励人才创业,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大力改善创业投资环境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成都制定了《成都高新区扶持创新创业企业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重庆推出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等措施,同处西部的西安每年举办全市创业项目洽谈会。我们要借鉴它们的做法,努力营造有利于创业的制度和文化氛围。

第四,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可以说贵阳对人才的渴求比其他任何需求都强烈。我认为,在用人问题上,特别要做到大气、大度、大方。所谓大气,就是要有识才的远见,潜心搜才,发现人才;要有聚才的气魄,海纳百川,求贤若渴;要有用才的胆略,唯才是举,大胆使用。刘邦为什么能做汉朝开国皇帝,就是他用人大气,没有搞“叶公好龙”,没有搞“武大郎开店”,没有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总参谋长”比我强,“总后勤部长”比我强,“前线总指挥”也比我强,但我能任用这三个出类拔萃的人才,所以我能够得天下。《水浒传》中有个“白衣秀士”王伦,他心术并不坏,但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生怕晁盖、吴用、林冲夺了他的宝座,于是排挤他们,最后自己丢了性命。我们要学刘邦,不要学王伦。在座各位都是领导干部,在用人问题上一定要大公无私,不要怕别人超过自己。组织上把你们安排在这个位置上,是因为你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实力,别人超过你们容易吗?高明的领导者不会与下属争功,而是要帮助下属取得成功。我特别希望大家在人才问题上要大气、不要“小家子气”,要不遗余力地举贤用才,人才越多越好,发现特别优秀的,还可以让贤,如果真有让贤的,组织上会负责把你安排得更好。所谓大度,就是胸怀宽阔,能容人。俗语说:“度量有多大,事业才能做多大。”要能容有缺点也有特长的人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必须看其主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能容敢于持相反意见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才,有独到见解的人常常跟大多数人的看法不一样,我们要抛弃成见;要能容犯过错误但勇于改过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能将有错误的人一棍子打死。如果缺乏包容之心,求全责备,我们就会与很多人才失之交臂。所谓大方,就是要舍得激励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力。一个人在付出劳动之后,想得到相应待遇,这合情合理,也是社会和组织对其创造价值的认可。刘邦和项羽争天下,一胜一败。胜在哪里?胜在用人大方。败在哪里?败在用人吝啬。韩信投奔刘邦,还未建寸功,但刘邦仍然听从萧何的建议,斋戒沐浴,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陈平投奔刘邦,刘邦问他在项羽那里当什么官,陈平说当都尉,于是刘邦力排众议,当天就拜陈平为都尉,让他跟随左右,掌管护军。而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韩信做过评论,认为他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项羽平时为人很温和、慈祥,谁要是生病了,他难过得流泪,还把自己好吃好喝的分给他,但当将士立功该封爵的时候,他却把那个封印捏得棱角都圆了,就是舍不得给人家,非常小气。这样,很多人才都投奔到了刘邦那里。像贵阳这样的西部城市,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如果不把国家有关优秀人才可以破格使用的政策用足用好,在职称上、待遇上大方一点,现有的人才凭什么要留在这里?外面的人才凭什么到这里来?对人才的激励不但要大方、舍得,而且要及时,在人才最需要舞台的时候,给他发挥的舞台;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为他解决后顾之忧;在他作出贡献的时候,予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我是6月5号到贵阳任市委书记的,6月7号市里与省里报纸同时发表了署名“余心声”的文章,叫《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篇文章定在6月7号发表,不是偶然的,就是发出一个信号,要形成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良好氛围。我们一定要扶正祛邪,旗帜鲜明地保护、支持和鼓励干事的同志;坚决反对嫉贤妒能,对那些“不琢磨事、净琢磨人”的人,要进行严肃的批评,对屡教不改的,要果断采取措施,严肃加以处理,绝对不容许“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

九、建立严密严格的责任体系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妇孺皆知的俗语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干事情必须明确责任,有明确的责任人,否则就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明确了要做,却谁也没有去做,最后落空了,甚至出现问题,想追究责任的时候,却不知道该追究谁,“板子”不知道往哪里打,这就是因为责任人没有落实。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以后,必须建立严密、严格的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把责任落实到人,让每个人都负起责任,确保文件变为行动、蓝图变为现实。

靠什么来落实责任呢?第一,要靠内省,就是要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干部与普通老百姓的区别在哪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干部承担了更多的责任;领导干部与普通干部相比,就是领导干部承担的责任要比普通干部大得多,而且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履其责。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能够自觉承担起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进程中应尽的责任。第二,要靠外力,就是要加强约束。一方面,要有上对下的约束,就是通过领导部门把责任层层分解。当责任分解到具体的人身上时,责任就会变成一个很清晰的压力和动力,使人想方设法去履责。与此相反,分担责任的人越多,责任感就越会下降;责任的主体越是不明确,责任就越没有人去履行。为此,我们在工作方式上进行了调整,采取了分工负责和项目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常规工作仍然实行分工负责制,需要重点突破的工作则实行项目负责制,责任到人,说白了就像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经理制。分工负责制有很多优点,但最大的缺点是超出分工范围后不好协调,影响效率。项目负责制就不一样了,它是将某项重大工作任务落实到某位领导头上,你可以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充分行使市委、市政府的权力,全权协调和处理与此任务相关的一切事项,虽然有的部门不归你分管,但在这项工作上你有节制它的权力、调动它的权力,这有利于整合各方面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采取这样一种“项目负责”的办法,实行的效果是好的。市委这样做,是为了贵阳的发展,为了贵阳老百姓的利益,绝大多数同志是能够理解和支持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工作中,市委将坚持这种项目负责制的做法,进行责任分解,将每一项任务包干到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另一方面,要有下对上的约束,即老百姓的监督。只有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我们要把所有工作置于群众全过程的参与和监督之下,增强对责任的约束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我们应当履行什么责任向群众说清楚。比如,中心城区“畅通工程”方案、“住有所居”行动计划,我们都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让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决策过程要进一步向市民公开,比如可以让电视直播一些重大会议,让老百姓看看决策是如何作出的,这也是很好的监督,让干部中的“南郭先生”混不下去。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履职履得怎么样,请群众来打分,实行异体评价,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准确。比如,评价一个班子履职的情况好不好,如果班子里的人自己评自己,难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下级单位要“买你的账”,可能会说违心的话。那么谁说了算?群众说了算,群众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比如,有的干部搞“吃拿卡要”,群众一投诉,他的考核就过不了关。

总而言之,建立责任体系的目的,就是使各级各职,包括我这位市委书记,其他各位市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区(市、县)负责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形成人人负责任、事事皆落实的良好局面,扎扎实实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