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管理学导论
- 刘吉发 金栋昌 陈怀平
- 1331字
- 2022-11-04 17:32:14
前言
21世纪是文化繁荣发展的世纪,也是文化间交流、碰撞、融合的世纪。在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的渗透影响下,文化越来越趋于多元,也越来越成为彰显民族特色、凝聚国家力量的重要载体。有关文化的任何维度的内容,因此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文化的内容被不断挖掘、整合,文化的载体被不断创新、延展,文化的态势被不断刷新、推进……文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扩张期、繁荣期、竞争期。放眼国际,任何民族、国家或地区,都不吝为文化开创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文化已然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和经济力量;在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主流发展中国家,以及众多其他后发国家,也都纷纷实施“文化立国”、“文化强国”战略。文化正如旭日朝阳,在磅礴之势中跃然前行。
这一现实背景在催生新的文化态势的同时,也催生了新一轮对于文化及其关联事物的关注。因而,一如文化事务本身,与文化关联的事物也因其价值而重要性日增。值得注意的是,在与文化关联的事物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事物——它关心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配置文化发展的要素事物、关注文化发展的环境体制,更善于从效率效能视角分析和指导文化及其关联事物的发展,这便是文化管理工作。所谓文化管理工作,实质上是以文化为管理对象的工作,是伴随文化左右的“管家”和“保姆”,是推动文化经由自发转向自为、自觉、自信的基石。这凸显了文化管理工作在增进文化发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以及在现实层面推动其与文化发展战略的契合性的价值功用。
发展繁荣文化及其关联事项,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职责。正是基于这种“兴文化之名实”的使命与强化“文化管理之价值功用”的职责,我们试图对文化的“管家”与“保姆”——文化管理工作做合时宜、合事理的梳理,形成《文化管理学导论》一书,以总结近年来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所感、所思、所为。
在本书的逻辑布局方面,我们试图从文化管理要素入手,在宏观、中观、微观视角的关照下,以及对中国实践的现实关照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四个层次十二章节”的布局框架,具体的章节顺序为: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理论层次,集中在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四章,重点阐述文化管理学科属性、文化管理主体、文化管理客体、文化管理模式等内容;第二个层次是中观实践层次,集中在本书的第五章至第七章,重点阐述政府、文化企业、文化社会力量的文化管理内容;第三个层次是微观实践层次,集中在本书的第八章至第十章,重点阐述文化产业集群、文化项目、文化要素的管理内容;第四个层次是对中国实践的关注层次,集中在本书的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重点阐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体制改革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实践。
著作充分凝聚了团队的知识力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出于各自研究领域及专长的考虑,也进行了必要的分工,刘吉发教授承担了本书框架结构的设定与第一章的撰写工作,金栋昌博士承担了第二章至第八章的撰写以及统稿工作,陈怀平副教授承担了第九章至第十二章的撰写工作。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也吸收了学界、政府部门等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在书中我们都予以标识,以表达尊重、感谢之情。当然,著作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漏、不规范之处,恳请读者、学界同人批评指正。
著者
于长安大学
2013年1月26日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