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毅力:打造自驱型奋斗的内核
- (美)保罗·G.史托兹
- 1327字
- 2024-11-03 03:58:56
推荐序 好风借力,坚毅为赢
看到《坚毅力》这个书名,所有人大概都会觉得这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吧?作为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我对心理学界有一群人重提“坚毅力”以及他们近期的相关成果有所耳闻。虽然我理解学者们选择一个相对较老的概念重新启动新的研究一定有他们的理由,而且,我也关注到他们的新成果的确更好地统合了“坚毅力”的概念,更难得的是他们给出了系统的相关证据与有价值的干预建议,但是在无穷无尽的忙碌之中,原本是推掉了翻译和审校这本《坚毅力》的工作的。然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亚捷编辑一再推荐,也基于我们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而实难推辞,而且在阅读了这本短小精悍的著作之后,我对它的印象着实大为改观。作者并不是在宣教,而是想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剖析,并提供了很好的内省方法。这些因素可能正是本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的原因。
大家对于“鸡汤”著作的诟病是,听起来都有道理,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做、如何去做。也许这也正是本书值得被推荐的理由所在。作者的理论比较简单,虽然我不知道他在行文中较多的重复会不会让读者厌烦,而且他在遣词造句上也颇具一些西方布道者的口吻,但瑕不掩瑜,这并不能抹杀这本书的价值。在这个焦虑被不断贩卖的时代,我们需要一本具有引领性的工具书。书中提供的一系列工具,比如“动机vs努力”和“坚毅力激励工具”,能够迅速地让你了解自己成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能够给你一个重新审视自己行为与动机的场景。我认为这是在个人实践或者企业培训中值得去探索的部分。人们对于解决问题的工具书往往持两种不同的态度,要么嗤之以鼻,要么拍案叫绝,而这本作为工具书的《坚毅力》具备了被拍案叫绝的理由。
书中贯穿始终的关于K博士的例子,让我记忆犹新。哪怕是把K博士的故事单独拎出来写成一本自传,我相信它都会成为一本畅销书。一个70岁、拥有八块腹肌的老头,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日本妻子,在海边买城堡,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无数资产,虽出身于伊朗贫民窟,但通过旅游签证几经周折留在了美国赚得第一桶金后飞黄腾达。作者认为这是坚毅力的完美体现,坚毅力预示了他的成功。但从我们睿智的中国人看来,坚毅力、运气、智慧缺一不可。那么,坚毅力是不是底层的逻辑?是不是不可或缺的基因?对于个人和组织而言,它是不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这本书会给你一些答案。
基于以上理由,我决定推荐我的两位学生——贾汇源和李慕轼作为本书的译者。贾汇源博士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研究方向与坚毅力十分相关,对于早期达克沃斯教授提出的“坚毅”概念非常了解。李慕轼是我们实验室的在读博士,一直对积极心理学和幸福感有兴趣,对于塞利格曼教授的乐观归因、习得性无助等概念很熟悉。他们都是致力于将学术服务于现实的践行者,是本书非常合适的译者。他们在完成译稿后的体会是,碍于文化的差异,虽然作者的口吻有时显得过于自信,但这确实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都尝试使用的好工具书。工具书的意义不是提升你的智识,不是扭转你的乾坤,不是改造你的人生,而是能够在你成长的某个阶段,提供一种自我剖析的方法,提供一种自我反省的动力源泉。如果你能够从本书中获得哪怕一个值得你反复咀嚼、反复琢磨的要点,就没有辜负我们这几个月的努力。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