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女孩的教育,父亲不能无视

如果一个家庭中,只有母亲在陪伴和教育孩子,那么很不幸,孩子正在经历“丧偶式的家庭教育”。在这种家教氛围下成长的女孩,她的人生会出现很大问题!

其实养育女儿,就像绣花一样,考验着父亲的心性和智慧。

用一颗温柔的心去教育女儿,守护她的纯真与美好,是为人父亲的天职。

父爱无踪,是女孩一生无法愈合的伤痛

教育家孙云晓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下班,孙云晓乘出租车回家,路上,健谈的司机问他“您从事什么工作啊?”

孙云晓回答说:“我做儿童教育。”

司机有些不以为然:“大男人还做教育啊!”

聊天中,孙云晓得知司机家里有一个女儿,就反问他:“您孩子的教育您都不插手吗?”

司机带着几分得意地说:“在我们家,女人负责教孩子,男人只管挣钱!”

很多父亲就像这位司机一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就成了缺席者。

在许多孩子的图画里,爸爸的形象没有手,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去牵爸爸手,他们不知道爸爸的手长什么样。

父爱,成了孩子们的稀缺品,很多家庭,都在经历着“丧偶式育儿”。

殊不知,缺少父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不可愈合的心理问题。

与张爱玲同时代的女作家梅娘曾说:张爱玲的悲剧在于没有爱心。

或许梅娘并没有说错,张爱玲对人对己,都冰凉至极。

张爱玲的文章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苍凉”。什么是苍凉?荒芜而悲凉。在张爱玲的心里,这世间的一切似乎都不带有丝毫温度,亲情如是,爱情如是,人生亦如是——人心薄凉,世态炎凉,真是深入骨髓的凉。

张爱玲的母亲在去世前,曾写信给张爱玲,她说:“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见你一面。”

然而,张爱玲冰冷地拒绝了,她以为她是想要钱治病,慌忙寄去一百美金,表示至死不相往来。数月后,张母的遗产寄到张爱玲处,是满满一箱很值钱的古董。

张爱玲对自己,同样刻薄至极,她曾冷冷地对自己说:“反正你将来也不会有好下场。”

她的情感世界是残缺而畸形的,所以她小说里的情感也残缺而畸形;她对待这个世界是冰冷的,所以她小说里的人物也带着寒气。而张爱玲的残缺、畸形与冰冷,正是源自她的原生家庭。

张爱玲幼时父母离异,母亲弃她而去,她的母爱由此消失;父亲再婚以后,对张爱玲也由之前的宠爱变成了虐待,她遭受过父亲给予的冷落和冤屈,也曾被父亲软禁和殴打,从那时起,父亲在她心中悄然死去。

她觉得自己成了无人问津的弃儿。

一个女孩,从小缺少父爱,那么在她长大以后,一定会下意识地弥补这个空缺,她极易成为一个“大叔控”。

父亲是否具有责任感,是否爱家,是否果敢、镇定,是否智慧、博学,都会影响着女儿对异性最初的评价。生活中的父亲的形象,会让阅历缺乏、自主判断尚未形成的女儿,产生“男人都是这样的人”的错觉,或者出现“男人应该成为这样的人”的想法。这将直接影响到女儿对异性的期待。

相关研究表明,父亲是女儿将来择偶的重要参照,如果父亲给女儿的印象是正面的、温暖的,女儿就会寻找和父亲近似的男性为偶;如果父亲给女儿的印象是负面的、冷漠的,女儿要么会对异性失望、对婚姻生活冷淡,要么就会走极端,男性只要对她有一点好,就可以一美遮百丑。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张爱玲选择了胡兰成。一个比她大14岁的有妇之夫,而且是个出了名的浪荡子。

只因为,胡兰成和自己的父亲像极了。气质相似、喜好相似,又都风流成性,年龄上,也差不多可以做她的父亲了。

不过,张爱玲依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爱,或者说是她想要的父爱,胡兰成纵情声色、处处留情,最后,他们离婚了,张爱玲又一次被遗弃。

但她,仍在重复这种关系模式。

前往美国以后,她嫁给了作家赖雅,一个比她大29岁的男人。在落魄的生涯里,仰仗赖雅乐观的气概,她站在他的身边,像个孩子般,饥渴地汲索着他的爱和温度。11年后,赖雅离世,她又一次被“遗弃”了。

现实中得不到的父爱,张爱玲索性让它在小说里成为现实,《心经》女主人公小寒就这样在张爱玲的任性下与父亲相爱了,不是父女之爱,而是男女之爱。扭曲的感情观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她想要一个爱她的父亲,那是一种疯狂的渴望,但她终其一生也未能如愿以偿。

父爱缺失,会导致女孩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使她们在潜意识中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现透明强韧的情感隔离。

很多无法得到父爱的女孩,在她们成年以后,生活里除了混乱就是软弱,或者是冷漠。她们的人生苍白无色,对人对物都持有深深的情感隔阂,她们无法像被父亲宠爱的孩子那样幸福地工作和生活。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父爱缺失的女孩情感障碍十分突出:她们可能会抑郁、任性、依赖、自卑、自制力弱、攻击性强;进入青春期以后可能会热衷于早恋、逃学、吸毒、酗酒等,甚至迷恋暴力。

父亲是否合格,直接影响着女孩的人生。

尽管随着女孩的长大,会有父亲之外的男性形象影响她,但是父亲的影响却是对女儿最初的和最基本的影响。

遗憾的是,有很多父亲在女儿的成长中是缺席的或者不充分的。他们常说自己太忙,而事实上,“忙”是相对的。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对父亲角色作用缺乏认知和重视。其实,即便真的很忙,不能和女儿成为玩伴,但只要能更多地陪伴和关注女儿,也是可以的。

教养的秘密

人生下来有两个发展方向:

一个是亲密性,妈妈在这方面优势明显;

一个是开放性,爸爸的影响力在这里重要至极。母性教育就像是孩子的“根”,它可以使生命滋润、丰满;父性教育是孩子生长的“主干”,它是孩子生命的主心骨。

所以为了女孩不至于迷失在苍凉大地,请你再忙也要承担起子女教育。

好爸爸深度陪伴,送给女孩最大的安全感

在孩子的心里,父母的身边才是最安全的港湾,而带给孩子伤害最深的,不是生活环境的窘迫,也不是疾病造成的痛苦,是来自父母的疏远感。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心灵伤害,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再想去弥补与孩子的情感隔阂,往往漫长而艰辛。

被父亲疏远的女孩,内心会形成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再多的美好也无法将其填平。

父亲,是一个女孩亦正亦邪的宿命。

某武打巨星的女儿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

“我一出生,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谁,而我自己却不知道我是谁。我从未想过从他身上得到任何东西,他遗嘱上连我一个字都没提,我不会恨他,没有关系。我找他不是要钱,我只想告诉他,我小时候发生了什么。”

不知父爱为何物的她长大以后叛逆至极,曾经流露街头,一再离家出走,声称与母亲断绝关系,和一个比自己大18岁的男人结为夫妻。

其实,她所表现出来的极出格的乖张和叛逆,也许只是为了引起那个父亲的注意。

吃不到糖的孩子,会一直渴望糖的甜味;缺少父爱的女孩,一生都在寻找父爱。

那缺席的父爱,如同抹不去的伤疤,会伴随女孩的一生。

父亲是女儿通往丰盈世界的指路人,从小被父亲陪伴的女孩,内心富足丰盈,温柔而不乏坚定。人群中,她就像一个高贵的公主,温暖明亮,魅力无穷。

被父亲宠爱,是女孩毕生渴望的幸福。

之前看过一个教育专栏,一位心理学家在节目中谈起了自己和女儿的一段往事。

当时,女儿在北京读大学,有一次,心理学家夫妇去探望女儿,很巧,那晚女儿生病了。

在医院输液的时候,按照规定,只能由一位家属陪伴、看护,爸爸问女儿:“让妈妈留下来陪你好吗?”

下一刻,女儿没有丝毫犹豫地回答:“爸爸,我需要你陪在我身边。”

这个回答让他心里瞬间被温暖包围,他没想到,女儿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刻,选择的是他。

他很感慨地说:“高质量的陪伴给了女儿安全感,尊重女儿的每次选择给了女儿信任感,让她在面对痛苦的时候选择了我。”

满格的父爱能给予女孩满格的安全感,让她们在面对生活的各种困境时拥有十足的底气。

父爱在女孩成长的道路上,可以为女孩遮风挡雨、披荆斩棘,会帮她们消除恐惧与萎靡,增添她们的信心与勇气,有父亲的陪伴,女孩能够更清晰地走好当下的路。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一个身高180cm的上海姑娘迅速走红。她叫武亦姝,那一天,她不光斩获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更拿到节目开播以来的最高分,被誉为“国民才女”。

而对武亦姝的热赞刚刚消退不久,她就再一次登上了热搜。

2019年,武亦姝以高考613分的好成绩(上海满分660),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

网友纷纷表示:生女当如武亦姝!

事实上,武亦姝之所以如此秀外慧中,与她有一位愿意与她并肩同行的父亲有很大关系。

小时候,武亦姝也曾产生过厌学情绪,她也曾被父母制订的各种计划、安排的各种辅导逼得很烦,所以,她给父母的回应就是——敷衍。

武爸爸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为了纠正女儿,也为了纠正自己,武爸爸下班以后不再跷起二郎腿看电视、下象棋,他开始研读《二十四史》和《山海经》。

身为知名大律师、业务繁忙的他,每天下午定时关闭手机,陪女儿畅游名著,进行角色扮演和故事改编;他和女儿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成语接龙,他们约定,谁输谁洗碗。

从吾家有女到初长成,武亦姝在爸爸、妈妈共同营造的书香盈门氛围中,幸福长大,日渐升华,终至成为诗书满腹的“国民好闺女”。

父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对养育子女有一种特殊力量。

父亲可以从男人的角度,给予女孩自立、自信、自尊与自强,使女孩感受到与母亲截然不同的爱。

所以,如果你真心希望自己的女孩出落得美丽大方、才华横溢,生活得温暖阳光、幸福洋溢,请让她感受到最深沉、最原始的父爱,请多抽出一点时间,用爱去滋养她,她才不会因为渴望一粒糖,而迷失了方向。

教养的秘密

孤独的时候,谁都想有个人陪伴,尤其是孩子。

孩子所希望的,也许仅仅是爸爸妈妈能多陪自己一会儿,给自己讲个童话故事,就这么简单。

经常疏于陪伴孩子,无论我们的爱有多深,孩子都难以被打动,因为她已经习惯了独自玩耍。所以不管你有多忙,坚持多陪陪你的女儿,不要让她在没有父爱的世界里一个人行走。

用父爱去托举,成就女儿一生的美丽

儿童教育学家公开的一份数据显示:70%的精英女性认为,自己的自信心、幸福力,来自父亲的陪伴、宠爱和鼓励。

一个从小被父亲深度陪伴、恰当宠爱的女孩,长大以后浑身都散发出自信自爱的光芒。她的内心笃定从容,柔韧而不乏力量,父爱可以给予她十足的勇气去追逐梦想。

杨绛先生初入钱家时,钱父要求她做家庭主妇,待在家里相夫教子。

此举遭到杨绛父亲的强烈反对,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堂堂正正地告诉钱父:“我花那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可不是为了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的!”

得益于父亲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杨绛婚后依然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文学事业,也得益于父亲当年的陪伴和培养,杨绛逐渐大放异彩,成为世人口口相传的杨先生。

父亲无条件地支持与宠爱,是女孩追逐梦想的底气。

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在女儿的生命中,父亲是第一个男性,女儿对于男性的认知和理解都来自父亲这个“范例”,而且,很长时间内,父亲这个范例是最具有权威、最可信赖的。

女孩最早的镜子就是自己的父亲,如果父亲对女儿的着装、举止等有关性别色彩的方面,毫不注意或者有所压制,女儿就会在女性气质的建立方面落后于人;如果父亲经常适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女儿就更容易认同和重视自己的性别角色,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女性魅力。

女孩更在乎父亲的评价,更渴望来自父亲的关注和赞美。在家庭中,若能得到父亲的关注、认可,女儿更容易开朗和自信;相反,如果女儿感受不到父亲的关注和认可,女儿就会感到自己被冷落、不重要、不可爱,从而变得自卑和孤僻。

一位在事业和婚姻上都屡屡遭遇不幸的女性这样回忆自己的父亲: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我是由妈妈抚养长大的。因为没有爸爸,我虽然学习成绩很优异,但内心深处却十分自卑——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是一个被父亲抛弃的孩子。渐渐地,我开始逃避周围的一切,变得不能用理性的态度面对一切……我非常恨我的父亲!

一位女性成功者则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

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我认为与我的父亲有直接的关系。

我和爸爸的关系一直很好。小时候,爸爸常会想出一些好的能够消磨时光的事情,比如集邮、集币之类的事情,叫我跟他一起忙。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我的兴趣;另一方面,更是创造我们父女可以在一起的机会。我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爸爸无微不至的父爱让我一直生活在自信和快乐的情境中。从爸爸那里,我学到了太多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我成长和成功不可或缺的。我非常感激我的父亲,是他开阔了我的世界,教给我闯世界的本领。

深沉而高质量的父爱,就是女孩精神上的灯塔,一直照耀着女孩前行的路。

对女孩来说,真正的富养,其实是用爱供养。

这种供养,显然不是指物质层面的充分满足,而是精神层面的滋润与抚慰,它能使一个女孩即使被折断过翅膀,也能获得新生,振翅高飞。

知名作家周志文教授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守候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烂漫》,感动了无数的父亲母亲。

已经白发苍颜的周教授在这篇文章中以一个父亲的口吻,平实地讲述着自家“笨”女儿的成长故事。

球儿出生就比别人慢半拍,一路成长磕磕绊绊,遭受着同龄人的冷落与轻视,她的自信已经被摧毁,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你已经不抱任何期待。

而周教授说:

“没有一个孩子是可以被放弃的,这一点家长和孩子都要记得,在教育的历程中,没有一个受教育的人是该被放弃的。

父母放弃子女是错的,教师放弃学生是错的,而孩子本人,更没有理由放弃自己。”

所以在每一次女儿成长的关键时刻,他们都给予了“无条件的爱”!

周教授夫妻选择接受并包容女儿的一切:

他们选择相信女儿,他们会竭力去发现女儿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点点;

当现实与梦想发生碰撞的时候,他们选择相信女儿的选择;

当女儿一次次遭遇挫折,相当痛苦的时候,他们用父爱母爱做女儿的安全屏障;

当女儿自信崩塌之时,他们的鼓励一直托举着女儿一路前行。

后来,从小到大成绩一路垫底的球儿,受到辛辛那提大学奖学金邀请,前往这所顶尖音乐学府进修博士学位。

父亲无条件的爱,托举起“笨”女儿的一生,让她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如果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小情人,那么此生,父亲就是女儿最温柔的铠甲,护女儿一世周全。

对于女孩子来说,如果有一个懂得如何爱她的父亲,她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活得非常有底气。

能被父亲深度陪伴的女孩才是真正的幸运儿,在父爱的包裹下,她们可以笃定、自信地昂首前行,走好每一段人生路。

教养的秘密

女孩极需要父亲——这个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对她生命价值的认同。

她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主要源于父亲对她无微不至的鼓励。

拥有了父爱滋润的女孩,很少受到孤独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的折磨,而这些,正是困扰大多数女性的主要问题。

所以,无论如何请认可你的女儿,陪伴她更自信地去面对这个世界上的各种挑战。

让女孩知道,爸爸一直都在爱着她

有时候,女孩虽然被妈妈照顾得很好,但是对她们来说,最有力的臂膀还是爸爸给予的。

璐璐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爸爸好像也没显出特别的喜欢。看到别人的爸爸殷殷地关怀女儿,璐璐心里便有了比较,觉得爸爸不喜欢自己。

妈妈对璐璐说:“爸爸是爱宝宝的,只不过爸爸的爱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的。爸爸不管多忙,总会在星期天带你出去玩,这不就是爸爸的爱吗?”

“可是,爸爸为什么不跟我说话呢?”璐璐似懂非懂。

妈妈把璐璐的困惑告诉了爸爸,爸爸心里很吃惊。爸爸本来就是个沉默讷言的人,他不知道怎么跟女儿交流,虽然他爱这个天使般的女儿。他的皮夹里、办公桌上总放着璐璐的照片,别人都说照片上的孩子像爸爸,爸爸很为宝贝女儿自豪,可是,怎么才能让4岁的璐璐了解爸爸的爱呢?

他希望改变自己在璐璐心目中的形象。爸爸工作很忙,但是不管多晚回来,总要先去她的房间看一看。如果璐璐睡了,就会亲她一下。有时候爸爸回来,璐璐刚入睡,睡意很浅,爸爸一亲,她就会醒过来。然后,璐璐就会从被子里伸出小手,抚摸爸爸的脸、爸爸的胡子。爸爸还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他学会了尽量给女儿拥抱,让璐璐感受到他的爱。

爸爸不知道璐璐是不是感觉到了自己的改变,不知道她是不是觉得幸福。可是妈妈感觉到了。有一天周末,爸爸带璐璐去广场玩,半个小时以后妈妈去看女儿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情景。只见璐璐把鸽食放在手心里,鸽子在她的手里愉快地吃食。再看爸爸,正坐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他的宝贝女儿。

这简直太神奇了!要知道,璐璐一直是个见什么怕什么的“胆小鬼”,就拿喂鸽子来说吧,以前妈妈带璐璐来广场的时候,璐璐总是被鸽子追着满广场跑,就是不敢把手里的鸽食扔在地上。可是为什么璐璐在爸爸的面前就能如此大胆呢?

也许是因为在爸爸面前,璐璐会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吧!妈妈想。看着阳光里女儿搂着爸爸的脖子,很亲昵的样子,妈妈知道,璐璐的困惑已经没有了。

如果爸爸比较细心的话,就会发现三四岁的女儿身上,总有让爸妈各种看不惯的行为,尤其是懦弱。女孩子的懦弱,会让爸爸非常迷惑:“这孩子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越是教育她,她却越是懦弱,反而还对我有很多意见?”这样的爸爸不明白,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而是一句温暖人心的鼓励,是一种爸爸站在自己身后能给予的强大安全感。

翟微微今年四岁了,是幼儿园中班的班长。不过,虽然她在学校里很快乐,却非常不喜欢爸爸,因为无论她取得了多大成绩,爸爸也不会表扬她。爸爸总说:“还行吧,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比你更厉害!”

久而久之,翟微微有了成绩,也不会再给爸爸说了。她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词叫“负罪感”,不过,这种心态已经牢牢在她的身上扎了根。她对老师说:“我不喜欢爸爸!他好像是我的仇人,我做什么他都不满意!”

老师把翟微微的爸爸请了过来,向他说明了这件事。爸爸也是很愕然,说:“怎么会变成这样?我那么说,是为了让她做得更好,绝不是为了打击她!要知道,我只有这一个女儿,我非常爱她!”

翟微微嘟着嘴说:“爸爸不爱我!爸爸不爱我!”

老师看着这对父女,也是哭笑不得。她对爸爸说:“这件事的确是你不对。这么小的孩子,还是应该以鼓励为主,别给她增加那么多压力!”

翟微微与爸爸之间的矛盾,就在于爸爸不懂得孩子的心理,总拿对15岁孩子的要求,来对待一个还在幼年的孩子。也许青少年通过父母的“反话”,会激起一种要强心,一定要让父母看看自己的能力;但是对于三四岁的孩子,他们根本没有这么成熟的辨别能力,以为父母总是打击自己。久而久之,他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更对父母的说教感到反感。

其实,现代教育心理学已经证明,对于幼小的孩子,鼓励会比说教、刺激更有效果。正确的评价、恰当的表扬与鼓励,会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的肯定,从而,他会燃起自信心、上进心。让孩子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孩子一旦受到了父母的鼓励,他们就会对父母无比感激,这无论是对孩子的成长,还是亲子关系的建立,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教养的秘密

坚持教养不容易,表达爱意却不难。

爱,是维系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因素,你可以对孩子批评教育,但你一定要让她感觉到,你很爱她。

她也会回馈给你同样的爱,这就是孩子们快乐童年的秘密。

男人最大的成功,是让女儿以自己为荣

美国密西根大学曾持续50年做了一项重要调查,其主要内容为:父亲教育的正确性,对于女儿智力发展、情感形成以及身心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

47%的女孩,相对于母亲,更多地从父亲那里陶冶和继承了艺术天赋;

54%的女孩表示,她们从父亲那里得到了更多的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国际关系、历史等女孩子往往不感兴趣的学科;

65%的女孩认为,正因为儿时受到父亲足够的关爱,自己长大以后的抗挫力、自愈力才会这么强;

67%的女孩确定,自己的自信心更多来自父亲的欣赏和鼓励。

如果说,女孩是将要飞向青天的凤凰,那么妈妈是女孩飞翔的起点,而爸爸就是女孩飞翔的方向。爸爸是女孩一生都想效仿的榜样,不论是在女孩的潜意识还是显意识里,都是如此。

爸爸的人生观、价值观,待人接物的方式,举止风度,都将给女孩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她们成年以后,爸爸的影响就会在她们身上开花结果。

赵小兰随同家人来到美国一年后,入境随俗,也想举办一次自己的生日派对。她跟爸爸妈妈讲了这个愿望,他们表示完全赞成,并亲手做了奶油蛋糕,准备了生日蜡烛和晚会帽子,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同美国孩子一样,热热闹闹地做一次接受别人祝贺的小公主。

许多邀请请柬发出去了,他们期盼着客人们的到来。不料,生日派对那天晚上,望眼欲穿的赵小兰,只等来了两个同学,她的心情跌落谷底,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爸爸的心灵感应到了女儿的心灵,却不动声色,照样举办生日派对,照样切蛋糕,照样唱生日快乐歌。父爱并不是一个模式的,赵小兰的父亲爱女儿,用自己的言行,向没有成熟的孩子灌输了处变不惊、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父爱会让女孩懂得爱惜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尊严;会让女孩保持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要为更美好的事物奋斗。在父爱的熏陶下,女孩在面对他人时,不会懦弱,不会自贱,不会做让自己受到伤害的事情。

女孩是否以自己的爸爸为荣,爸爸身上是否有足够的精神营养供孩子汲取,这是教养的关键。那些以爸爸为荣的女孩,更容易建立起较高水平的自尊,并对自己产生较高的自我预期。

对于爸爸来说,教养女儿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孩子会模仿父母,我们不能禁止孩子们模仿,相反,我们应该让自己值得模仿,哪怕是我们行为中最微不足道的细节。

陈青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他有一个五岁的女儿,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幸福。

大学时代的自由生活,使陈青海养成了不拘小节的习惯。他说话直接尖刻,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不按时吃饭、通宵熬夜的事儿也时常发生。妻子纠正过他多次,可陈青海当时答应得挺好,一转身就又忘记了,继续我行我素。

不过,女儿上幼儿园大班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使陈青海彻底改变了自己。

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告诉陈青海:“你的女儿很可爱,非常聪明,老师教什么东西她差不多都是第一个学会。但是她和小朋友们相处时不太友好,昨天一个小朋友要和她一起玩拼图,她竟然说‘这不是笨人玩的游戏,你醒醒吧’。”

陈青海惊出了一身冷汗,天啊,这不是自己的口头禅吗?妻子纠正过多次,可就是改不了。女儿这么小就目中无人,长大后不在社会上碰壁才怪,等她性格定型之后,再矫正肯定是事倍功半,看来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注意在对女儿的教育上下功夫了。

陈青海知道女儿的一些小毛病都是从自己身上学来的,要教导女儿,首先自己要改过。否则,不光影响自己的个人形象,还将影响到女儿的一生。

从此以后,只要女儿在身边,陈青海就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说话文质彬彬,对妻子和女儿坚持“多称赞,不挖苦”的家庭政策,每天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在小区周围散会儿步,回家看看电视,看看书,安排女儿睡觉后,自己也按时休息。

一开始时,陈青海只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但时间长了,自然而然成了习惯,不仅仅是做给女儿看了。单位里新来的大学生,还总是赞叹“陈哥做人宽容体贴”呢!更重要的是,女儿在上小学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已经变成了一个文静可爱,乐于助人的小姑娘,有规律的作息生活,更给了她一个健康的身体。

孩子模仿父母,最初并不会鉴别分辨。父母希望孩子学的,他会模仿;担心他学的,他照样会模仿。这时候,父母仅仅是在口头上禁止是没有效果的,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如何还能要求孩子做到?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庆澜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无论是什么教育,教育人要将自身做个样子给孩子看,不能以为只凭一张口,随便说个道理,孩子就会相信。”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女儿品学兼优,首先,爸爸就要做出表率来。

教养的秘密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映照出孩子的未来;

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子,折射出父母的影子。

这世上,大概没有一位父亲想成为女儿的“坏榜样”,但他们总在不自知中成了这种存在。

爸爸想让女儿成长得像花儿一样,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把姿态放低,女儿才愿意亲近你

很多父亲常困惑地问:

“为什么孩子看上去很怕我,为什么孩子有话不愿意对我说?”

其实根本原因就是,这些父亲太爱“装酷”了,他们总是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借此来显示父亲的权威。

女孩的天性中对权威就有种惧怕感,因此她们虽然尊敬自己的父亲,却无法理解他,不敢亲近他,总觉得跟爸爸缺少“共同语言”。所以,如果爸爸期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喜欢自己、亲近自己,那么就请立刻放下你的高姿态。

有一位父亲,因为做惯了领导,所以即便回到家里,也总是爱板着一张脸,不怒自威。当然,在这个家里,他是一定要说了算的。

女儿上了中学,跟爸爸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在家里很少主动和爸爸说话,一方面是有点害怕爸爸,另一方面,也是对爸爸的大男子主义有些排斥和厌恶。

一次,这位爸爸听了儿童教育学家的演讲,想改善自己与女儿的关系。十一长假到了,他正好也休假,便决定和孩子一起去旅游。

“闺女,爸爸妈妈想跟你一起出去转转。我们没出过远门,不如由你当领队,咱们去什么地方,坐什么车,住什么店,吃什么饭,玩什么项目,全凭你做主!”

女儿愣了好一会儿,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没骗我吧?爸爸,你说的是真的?”

爸爸笑了,很认真地告诉女儿,这是真的。

女儿高兴坏了,马上翻开手机,查看旅游攻略、列车时刻表,精心地设计了旅游规划。一路上,夫妻俩都没食言,所有旅游相关事项全凭女儿做主,而女儿也将这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称得上是一次经济实惠又非常有趣的愉快旅行。爸爸不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放松,对女儿出色的规划能力也是感到非常惊讶。

旅游归来,爸爸真诚地夸奖着女儿:“闺女,你很出色!你比老爸当年强多了!”他还对妻子说:“女儿的规划和组织能力很强,将来必然是个不错的女领导!”

女儿和爸爸的关系从此大为改善,她悄悄对妈妈说:“我第一次发现,我爸其实挺可爱的,你选的男人不错!”这对有很深隔阂的父女就这样慢慢成了好朋友。

我们看,和孩子搞好关系就是这么简单。很多父亲的失误就在于,他们常常自恃高明,总觉得父亲就要有父亲的样子,在孩子面前就要高高在上。然而,孩子可不喜欢这个样子。

在欧洲国家,父母们认为,大人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和孩子成为好朋友,才能成为称职的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位英国爸爸是怎样教育他的女儿们的:

乔治是自由职业者,他在教育孩子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他说自己一直在努力为孩子提供一种民主的家庭气氛,他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友好亲密。

对孩子的平等姿态是良好沟通的开始,他将女儿们描述理想的作文保留下来,将女儿们的学习成绩、身高等按逐年变化绘制成曲线图,从小就教她们唱歌、游泳、划船,带她们到博物馆参观、看展览、看歌剧,有空还带她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

在各种活动中,他不会因为自己是家长就不容置疑,摆出什么都对、什么都懂的样子,而是尽量去做能给予孩子知识和欢乐的最知心、最亲密、最可信赖的朋友。遇到比如搬家、换工作、买车之类的事情时,他就会召开家庭会议,与妻子一起和女儿们商量该怎么做;他还组织家庭音乐会,并将每个女儿唱的歌录制在磁带中。由于家庭气氛民主和谐,女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

这样,女孩们有事就会跟爸爸妈妈讲,从不在心里放着,出门说“再见”,进门先打招呼,做饭当帮手,饭后洗碗擦桌扫地;平时买菜、洗菜,给父母盛饭、端汤、拿报纸、捶背;有时父母批评过了头,她们也不会当面顶撞,而是过后再解释。

乔治常对孩子讲:“我们是父女,也是朋友,我和妈妈有义务培养教育你们,也应该得到你们的帮助,你们长大了,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发现我们很多地方不如你们,这是正常的。因此,我们要像朋友一样互相谅解,互相帮助。”

在这个英国家庭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平等的,孩子们提出的看法,爸爸妈妈都认真考虑,有道理的就接受;而爸爸妈妈的想法也都和孩子讲,共同商讨。这样,就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里有地位,受重视,所以也就对家庭更加关心。

如果每一位爸爸都能像这样和孩子平等相处,也许就没有那么多亲子矛盾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应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应像朋友一样平等、自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完全迁就孩子,好爸爸还是要负起引导的责任的。

教养的秘密

其实,增进父女关系,发挥父爱积极影响力的窍门很简单,那就是蹲下来。

蹲下来,不仅能拉近和女儿的空间距离,还能拉近和女儿的心理距离;

蹲下去,你才能看到女儿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才能真正走进她的世界;

你轻轻地蹲下去,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将跨进一大步。

适当降低宠溺,弱化女儿对父亲的依赖

亲情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

这种爱,是情不自禁的;这种关心,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在你关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在这种爱之下成长。

灵灵3岁了,自从她出生之后,妈妈对灵灵的生活照顾比对爸爸都多。

但这一年来,爸爸开始跟灵灵接近,灵灵也开始习惯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感觉。爸爸给灵灵梳的小辫子可漂亮了,最重要的是爸爸每次都可以想出千奇百怪的花样和灵灵玩。每次爸爸抚摸灵灵的小脸蛋,灵灵都会满脸通红的幸福地看着爸爸。

爸爸一有空就带灵灵出去玩,出去的时候,灵灵想要买什么,爸爸就买给她什么。妈妈责怪爸爸说:“你这样会把灵灵惯坏的。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是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的。”

每次妈妈这么说,灵灵都冲妈妈嚷嚷,总之在灵灵心里,爸爸是对自己最好的人。

当女孩到了3岁左右,认知能力和独立性都有较大提高,这时的女孩变得会撒娇,愿意与爸爸亲近,让爸爸抱。女孩对父亲的依赖,主要是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父亲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上,起独特作用的角色,他是拆散母婴结合体的建设性分裂者,鼓励并支持了儿童的独立和自由,有利于女孩个性的发展。

但事实上,如果家人对女孩对父亲的依赖引导不好,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她的一生都可能受到影响。即,可能会出现恋父情结。

事实上,每一个女孩在心理向成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经历恋父阶段,每一个人的心理成熟,从出生开始,都要经历自恋、恋父(母)、倾慕异性(所有)、爱固定一个异性,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恋父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如果恋父情结过于严重,女孩将无法突破心理发展的恋父阶段,导致心理依赖上始终无法与父亲完成分离,不但会使女孩与母亲的关系日渐疏远,而且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乃至婚恋,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恋父情结严重的女孩,潜意识中总是在寻找像父亲一样的恋人,但即使找到了,也无法好好相处,因为恋父情结往往来自父亲无界限的宠溺,这导致她们性格大多娇气、任性、蛮横,并且自理能力差,这对男人的包容性显然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所以,为了女儿真正的成长,爸爸们请适当降低你的宠溺。

教养的秘密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有些爸爸,总是担心女儿受到伤害,于是极尽所能将其庇护在羽翼下。可女儿终究有自己的人生,爸爸纵有万般不舍,也要接受分离,让孩子去创造自己的人生。